书城亲子新编科学育儿百科
15129000000011

第11章 2~3个月:在相互的交流中成长(2)

抚摸增强宝宝免疫力

抚触能够促进宝宝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提高宝宝的免疫能力。实践证明,经过抚触的宝宝其耐寒力和抵抗力均较未经过抚触的宝宝强,尤其是在冬天,抚触还能减少宝宝感冒、腹泻等疾病的发生概率。

爱抚宝宝的方法

保持房间温度要在25℃左右,还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并且,居室应保持安静、清洁,可以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营造愉悦氛围。最方便做抚触的时候是在宝宝沐浴后,在做抚触前,妈妈应先温暖双手,倒一些婴儿润肤油在掌心,这样妈妈很容易用手蘸取,注意不要将油直接倒在宝宝皮肤上。妈妈双手涂上足够的润肤油,轻轻在宝宝肌肤上滑动,开始时轻轻按摩,然后逐渐增加压力,让宝宝慢慢适应按摩。

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在这个月,爸爸妈妈除了要给宝宝按时接种疫苗、及时进行全面体检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危害宝宝身体健康的疾病。

及时接种疫苗

3个月的宝宝需要注射第一针百白破三联疫苗。父母要注意注射三联疫苗的时间以及宝宝不宜接种此疫苗的特殊情况,了解宝宝在打三联针后的反应及护理要点。

注射百白破三联疫苗

百白破三联疫苗是由白喉类毒素、百日咳菌苗和破伤风类毒素按适当比例配置成的,用来提高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接种后,它们各自发挥其免疫作用。注射后,百日咳抗原成分刺激人体产生具有凝集、中和与杀灭百日咳杆菌的各种抗体,能抵抗百日咳感染而不发病;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可以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毒素,通过抗毒素中和白喉、破伤风杆菌产生的外毒素。这种疫苗一般是肌肉注射,注射部位可在上臂三角肌附着处,也可在臀部。三联针对破伤风的预防效果最好,抗体可维持10~15年时间,保护率可达95%以上。

接种疫苗后的症状与护理

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后,宝宝可能会有轻微的发热,如发热未超过39℃,无抽筋等严重反应,可不要处理。经过2~3天即可自愈。

该疫苗接种的局部可能出现红肿,持续一段时间后也会逐渐消失。第一针注射后宝宝的体温升到39.5~40℃,或有抽搐,则不宜接种第二针。若全身反应较重,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做好充分的体检准备

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最好能记录下来宝宝每天的吃奶次数及每次的奶量,添加维生素D和钙的时间、添加菜汁、果汁的时间等;还应注意记录宝宝身体发展情况,如宝宝会笑出声的时间、抬头的时间、发出单字的时间、伸手抓玩具的时间等;如果发现宝宝有异常的情况,家长要及时记录发生的时间、部位、变化等,并写出需要咨询的问题,这样到体检时就会有的放矢了。父母在给宝宝体检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把发现的问题或想要咨询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带上新生儿体检记录、宝宝历次体检记录、疫苗接种记录、疾病就诊记录去给宝宝进行身体检查,医生就能够很清楚地了解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了,父母也能得到切实的医学指导。

宝宝体检的项目

在给宝宝进行全面身体检查时,首先医生会询问宝宝的喂养方式、奶量、断奶时间、辅食添加的情况以及相关的情况,还会询问疫苗接种和疾病情况,如呼吸道感染、腹泻、贫血、佝偻病、湿疹、药物过敏等。给宝宝做体检时,检查的项目有测头围、胸围、身高,称体重,对宝宝进行视觉、听觉、触觉等测试。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项目检查,医生会摸摸宝宝的脖子,看有无斜头、淋巴结肿大的状况,听听宝宝的心跳速度及心律是否在正常范围,以及有无杂音,检查宝宝有无疝气。男宝宝检查阴囊有无水肿,女宝宝检查大阴唇有无鼓起或有无分泌物,并追踪有无体关节脱位的状况等。

预防宝宝肥胖的方法

宝宝肥胖会给今后患肥胖症、高血压、胆囊炎和糖尿病等疾病埋下祸根。这时,做父母的就应该注意不要盲目喂养,以免宝宝营养过剩导致肥胖。

导致肥胖的原因

胖宝宝现象很常见,肥胖带给宝宝很大的健康隐患,不但不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而且宝宝的智力也会受到影响。小儿肥胖症的成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结果。肥胖宝宝中的约98%是单纯性肥胖,且属于喂养不当。例如在怀孕后期,准妈妈摄食过多,宝宝过早断奶,过早添加辅食和主食,肉食中所含有的糖、蛋白质和脂肪量过多,而又过度让宝宝睡眠,未能消耗的剩余能量便会转化成脂肪藏于皮下,从而造成肥胖。

预防宝宝肥胖

现在大部分妈妈都选择奶粉喂养。由于宝宝对饱胀不是很敏感,所以就会出现“喂就吃”的现象,而很多家长就认为宝宝是饿了才吃,因此就增加了喂食量,由此导致宝宝过度肥胖。而母乳喂养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母乳的分泌量与宝宝各个时期的需求是基本一致的,因此不会出现过度喂食的情况。坚持母乳喂养不少于4个月,是预防宝宝肥胖的有效途径。

不要给宝宝吃甜食

宝宝碘缺乏的防治

碘是影响人智力发育的重要微量元素,人体缺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易发生碘缺乏病,乃至残疾。碘缺乏病的危害十分严重,涉及地域广,威胁人口多,特别是对新婚育龄妇女、准妈妈、婴幼儿的危害更为突出。

碘缺乏的主要表现

婴儿期碘缺乏可能会引起克汀病,表现为智力低下,听力、语言和运动障碍,身材矮小,上半身比例大,有黏液性水肿,皮肤粗糙干燥,面容呆笨,两眼间距宽,鼻梁塌陷,舌头经常伸出口外等。幼儿期碘缺乏则会出现甲状腺肿大,俗称粗脖子病。患儿生理功能低下,表现为精神、食欲差,不善活动,安静少哭,嗜睡、低体温、怕冷、腹胀、便秘等。

碘缺乏的危害

碘元素是智力元素,碘缺乏最为严重的危害就是造成宝宝脑发育不良,造成不同程度的智力损害,而且这种损害在宝宝出生后至2岁前如果没有发现,之后是很难弥补的。碘作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要性关键营养元素,如果缺乏,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量就会减少或不足,从而会导致新陈代谢紊乱。由于碘对宝宝的神经系统、骨骼生长、智力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缺乏将导致不同程度的智力损害、弱智或智力残疾,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引起注意并及时发现和及早防治。

给宝宝正确补碘

虽然现在已实施全民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但宝宝不可能从食盐中摄取碘。所以妈妈要注意多吃一些含碘较高的食品,如海带、海鱼、菠菜等。对于不进行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最安全、有效、方便,能够促进和改善宝宝智力健康发育的补碘方式是从饮用水中摄取。

宝宝缺铁性贫血的防治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减少引起的。在婴幼儿期发病率最高,对宝宝健康和智力发育危害较大。

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因素

生长发育快。婴幼儿期生长发育最快,3~5个月时约为初生体重的2倍,1岁时体重约为初生时的3倍。早产儿体重增加更快。随着体重的增加,血容量也快速增加,如不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婴儿尤其是早产儿很容易缺铁。

铁摄入不足。人乳中铁约50%可被吸收,牛乳中铁吸收率约为10%。正常足月宝宝从母体储存的铁可足够供应生后3~4个月造血的需要。如果生后不及时补充,缺铁是不可避免的。

铁丢失过多。正常婴儿每天排泄铁比成人多。此外,慢性腹泻、反复感染均可影响到人体对铁的吸收和利用,促进贫血的发生。

缺铁性贫血的危害

缺铁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不爱活动、食欲下降、常呕吐、腹泻并可能出现口腔炎、舌炎、胃炎和消化不良等症状。缺铁影响宝宝智力发育,表现为烦躁不安、精神不振,较大儿童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防治缺铁性贫血的方法

防治缺铁性贫血,应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容易吸收的辅助食品,如肝、瘦肉、鱼等。注意膳食合理搭配。对于早产儿,从生后2个月开始用铁剂预防,6个月以后应定时查血红蛋白,贫血应及时找医生治疗。一般用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铁等,按医生嘱咐服药。两餐之间服铁剂最好,可减少胃肠刺激,同时服用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