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高考哪有那么难:38位状元家长教子心得
15124700000024

第24章 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安徽省文科状元曹姗家长的教子经

让孩子知道为谁而学

每个家长都为自己的孩子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取得好的成绩。那么,我想对家长说的是,要想孩子在学习方面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家长应该注意这几个方面:

第一,要解决学习态度的问题。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到底是为谁学,只要明白这一点,孩子在学习上就会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又可以让孩子有学习的动力,最后还能把孩子学习的潜能都激发出来。

曹姗学习的主动性非常好,她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包括什么时候看电视、什么时候学习、每天晚上几点钟睡觉、今天应该干些什么事,她都非常有计划。我们常常不用叮嘱她去学习,相反要叮嘱她去休息。孩子这么自觉,家长就省了不少心。

第二,不能盲目地给孩子报班,一定要听取孩子自己的意见。

这几年,曹姗也参加过一些补习班,但是这些补习班都是应她的要求去报的。例如,高二的时候,她的数学在某些方面有点欠缺,当时她自己找了一个辅导班,回来就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当然是大力支持了。就这样,每天晚上7点到9点,我们带她去上课。大概不到一个月,她就小有收获。

所以在家教和补习这方面,一定要听从孩子自己的意见,因为孩子更了解自己的不足。大人不能越俎代庖,认为什么班好就强迫孩子去听,这样反而可能收不到什么效果。

第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家长要协调好。

首先,在物质方面,尽可能给孩子提供好一些的学习条件。我们家离她所读的中学很远,我们就在中学的附近租了一个比较简陋的房子,尽量满足她最基本的学习和生活需要。

其次,在精神上要给她释压。我们每次去看曹姗,就带一些她平时比较喜欢吃的水果,或者是她喜欢的东西,像布娃娃、卡通娃娃之类的,她看了非常高兴。我们有时会跟孩子玩一会儿,聊一聊,自然而然就减轻了孩子的压力。

有时候我们去看她,会买一束鲜花,放在她桌子上,这对孩子精神上是一种慰藉。也让孩子知道,虽然不在一起生活,我们还是非常关心她,也非常关注她的学习,这样孩子就不会感觉到孤独。

最后,就是要多沟通。我们做家长的,要时常跟学校的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最新情况。我们每次跟老师沟通时,都会对老师说,我们不是来听表扬的,主要想了解孩子还存在一些什么问题,我们家长能为孩子做些什么。这种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家长,一定要在上述这几个方面多加注意,这样才能让孩子安心地学习。

要尊重孩子的意见

在对孩子的培养上,我们很注重孩子智力的开发,所以培养了孩子很多的兴趣,同时也报了不少的技能方面的辅导班。

同时,通过一些引导,让孩子明白当前这个阶段自己最主要的任务。曹姗很懂事,生活、学习也很有规律,安排自己业余生活和学习的时候,她都有侧重点。例如,她周末会花一定的时间在业余爱好上,而且时间都比较固定,超出这个时间,她马上就会把心思收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如果孩子在学习上有什么问题,我们首先跟孩子进行沟通,跟她一起分析这些问题是怎么产生的,然后商量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这个时候家长切忌独断专行,还是应该多听听孩子自己的意见。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找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一起商量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高二的时候,曹姗觉得自己英语听力不是特别好,就想买一个CD机学英语。我就给她买了一个。CD机买回来后,她自己安排时间努力学英语,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有时候压力也是动力

对于考生来讲,高考前多少都会有压力。特别是曹姗,平时成绩不错,再加上老师和同学都对她的期望值很高,无形中她的压力就更大了。而且在距离高考四五个月的时候,这孩子经历了一次惨痛的失败。那时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开始了,当时安徽省就两个名额,就在大家都觉得曹姗肯定没问题时,她却只考了第三名而遗憾出局。当时我们还很担心,生怕她会因此有了思想包袱,怕她就此一蹶不振。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曹姗不但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要考取北大的决心。那次从北京带回来的资料中,有一份北大的挂历,曹姗就把挂历一直挂在写字台前,跟我说看一眼挂历就是激励自己一次。我想,她能取得今天的好成绩,跟她遭遇失利后不轻易放弃、坚持到底是有很大关系的。经历也是一种锻炼,这次失败,极好地锻炼了曹姗的心态,同时考验了她的心理承受能力。

压力也会成为动力。通过这件事,曹姗对自己更加严格要求了。所以在临近高考时,一方面我们在生活上多关心她,帮她缓解压力;另一方面经常和孩子谈心,我们告诉她,高考只是人生当中一个重要的阶段,上大学也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这些并不能完全决定人的一生。你自己如果尽力了,就是成功的。不管考第几名,考到哪个学校,我们都是高兴的。多沟通几次,孩子的压力确实能减轻一些。

我想对各位家长说,在高三或更临近高考的这个阶段,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比较轻松、和谐的家庭环境,不要给孩子再施加更多的压力,因为孩子本身的压力够大了。另外,在满足孩子物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地还要考虑到他精神上的需要,孩子开心了,压力自然就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