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茄果类蔬菜病虫防治原色图谱
15055300000012

第12章 生理性病害(1)

一、辣(甜)椒

沤根

发病症状沤根为苗期病害之一。沤根发生时,根部不发新根或不定根,幼根表面开始呈锈褐色,后逐渐腐烂。地上部生长受抑制,叶片变黄,不生新叶,中午前后萎蔫,甚至叶缘枯焦或成片干枯,幼苗容易拔起。

发病原因床土持续低温(12℃以下)、高湿,造成缺氧状态,根系生理功能被破坏,形成沤根。

防治方法

(1)育苗床土温度控制在12℃以上。

(2)播种时一次浇足底水,低温下控制苗床湿度。

(3)增加光照,适量放风,加强炼苗。

(4)出现轻微沤根时,要提高床温,及时松土。叶面喷施复硝酚钠(0.3克+15千克水)。

沤根(王久兴)

辣(甜)椒“三落”

发病症状辣(甜)椒落花、落叶、落果称为辣(甜)椒“三落”,在各茬栽培上都有发生。

发病原因“三落”的直接原因是花柄、果柄和叶柄的基部组织形成了离层,与着生的组织自然分离脱落。既有生理的原因,也有病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冬、春季生产,温度太低,尤其在气温低于15℃,地温低于5℃时,根系停止生长,授粉、受精不良,地上部容易产生“三落”现象;春、夏季生产中温室超过35℃,地温超过30℃,高温干旱,授粉、受精不良,根系发育不好,容易出现“三落”现象。

(2)缺乏肥料或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造成烧根,根系功能受损伤,养分不足,易发生“三落”现象。

(3)栽培密度过大或氮肥施用过多,造成辣(甜)椒植株徒长,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去平衡,使辣(甜)椒的花、果营养不足而脱落。

(4)土壤水分过多或干旱:土壤水分过多时,根系功能受阻或受到伤害,土壤干旱会使植株体内供水不协调,均能导致落花、落果。

辣(甜)椒落花辣(甜)椒落果

(5)光照不足:连阴雾天,植株种植密度过大,大棚和温室采光不好,都会使植株生长瘦弱,营养供应不足,导致落花、落果。

(6)空气湿度大:空气水分过多时,花粉吸水膨胀会导致花粉失效。大棚内通风不良且湿度过大时,辣(甜)椒的花不能正常授粉而脱落。

(7)辣(甜)椒生长前期没有封垄,强光照射地面,根系吸收功能受阻,发生病毒病、炭疽病、疮痂病、白星病或受到茶黄螨、烟青虫、棉铃虫等为害,容易引发“三落”现象。

防治方法

(1)选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主要是培育壮苗,适时定植,合理密植或稀植。

(3)环境调控:早春注意提高地温和气温,保持气温在15℃和土温在18℃以上;夏季注意降温,气温不要超过30℃;冬、春季注意保持薄膜良好的透光性,增强光照;夏季栽培时最好能用遮阳网遮光,注意让植株尽快封垄,防止暴雨。

(4)水肥管理:科学浇水,不可过多或过少;合理施肥,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前期注意控水控肥,促进根系生长,后期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果实膨大。

(5)棚室内提倡膜下浇水,勿大水漫灌。

(6)病虫害防治:及早预防病毒病、炭疽病、叶斑病、茶黄螨、烟青虫等病虫害的发生。

辣(甜)椒脐腐病

脐腐病又称顶腐病或蒂腐病,主要为害果实。

发病症状被害果实通常在花器残余部分及其附近出现暗绿色水浸状斑点,后迅速扩大,呈黄白色或淡褐色,不规则,横径可达2~3厘米,甚至扩大至近半个果实。患部组织皱缩,表面稍下陷,常伴随弱寄生或腐生真菌的侵染而呈黑褐色或黑色,内部果肉也可变黑色,但仍较坚实。如遭软腐细菌侵染,则引起软腐。

发病原因

(1)脐腐病在高温干旱条件下易发生,水分供应失常常诱发本病。植株前期土壤水分充足,但生长旺盛时水分骤然缺乏,原来供给果实的水分被叶片夺取,致使果实突然大量失水,特别是果脐部所需的大量水分被叶片夺走,引起组织坏死而形成脐腐。

(2)植株不能从土壤中吸取足够的钙素,加之其移动性较差,果实不能及时得到钙的补充。当果实含钙量低于0.2%时,致使脐部细胞生理紊乱,失去控制水分能力而发生坏死,并形成脐腐。此外,土壤中氮肥过多,营养生长旺盛,果实不能及时补钙也会发病。在多数情况下土壤中不缺乏钙元素,主要是土壤中氮肥等化学肥料使用过多,使土壤溶液过浓,钙素吸收受到影响。

防治方法

(1)适时合理灌水:保证花期及结果初期有足够的水分供应。结果后及时均匀浇水防止高温为害,结果盛期以后,应小水勤灌。特别是黏性土壤,应防止浇水过多而造成辣椒脐腐病病果甜椒脐腐病病果缺氧性干旱。

(2)根外追肥:辣(甜)椒结果后1个月内,是吸收钙的关键时期。在坐果后喷洒1%过磷酸钙,或0.1%氯化钙,或0.1%硝酸钙溶液等,可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使用氯化钙及硝酸钙时,不可与含硫的农药及磷酸盐(如磷酸二氢钾)混用,以免产生沉淀。

(3)地膜覆盖:用地膜覆盖可保持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并能减少土壤中钙质等养分的流失。

(4)育苗或定植时要将长势相同的放在一起,以防个别植株过大而缺水,引起脐腐病。

(5)使用遮阳网覆盖,减少植株水分过分蒸腾,也对防治本病有利。

辣(甜)椒高温障碍

发病症状叶片受害,叶绿素褪色,叶片上形成不规则斑块或叶缘呈漂白状,后变黄色。轻的仅叶缘呈烧伤状,重的波及半个叶片或整个叶片,终致永久萎蔫或干枯。

发病原因

(1)保护地:主要是棚室温度过高,当白天棚温高于35℃,或40℃左右高温持续辣(甜)椒高温障碍(叶片受害较轻)辣(甜)椒高温障碍(叶片受害较重)时间超过4小时,夜间高于20℃,湿度低或土壤缺水,放风不及时或未放风,就会灼伤叶片,致茎叶损伤,叶片上出现黄色至浅黄褐色不规则斑块或果实异常。

(2)露地:在干旱的夏季,植株未封垄,叶片遮阴不好,土壤缺水及暴晒,也可引起高温障碍。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耐热品种。

(2)使叶面温度下降。阳光照射强烈时,可采用部分遮阴法,或使用遮阳网防止棚室内温度过高。

(3)及时通风,降低棚室内的温度。

(4)喷水降温。

(5)移栽大田时采用双株合理密植,密植不仅可遮阴,还可降低土温。与玉米等高秆作物间作,利用阴凉降温。

辣(甜)椒畸形果

发病症状畸形果是辣(甜)椒生产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之一,有时病果率很高。主要表现为果实生长不正常,长得像柿饼或蟠桃,或果实呈不规则形。有的甜椒果实从脐部开裂,各自不规则向外扩大产生无胎座多瓣异形开花果或裂瓣果,有的形成指形果,里面几乎无种子或种子发育不良。畸形果是一种生理病害,越冬种植的甜椒、彩色甜椒冬季和春季畸形果较多。

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辣(甜)椒在花芽分化或开花时遇上恶劣的天气条件,如温度过高或过低,辣(甜)椒的花芽分化不良或辣(甜)椒的花受精不良,或者是本来就没有发育完辣椒畸形果双身果1全。有些甜椒品种在开花坐果期出现高温干燥持续时间长和温差过大或浇水过多、施用氮肥过多或缺硼、钙,也会产生类似的畸形果。

防治方法目前对防止辣(甜)椒畸形果没有好的直接解决办法,但做好预防,可明显减少畸形果的出现。

(1)注意温度控制。秋季在辣(甜)椒开花坐果时,温度不宜过高,如果大棚内的温度超过35℃或32℃连续2小时以上,辣(甜)椒就会出现授粉或受精不良的情况。春节前后要注意避免大棚内的气温及地温过低,影响辣(甜)椒坐果,生产上施用沃达丰菌物生态复合肥及丰产宝等生物肥,可促进春节前后辣(甜)椒正常坐果。

(2)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时补肥。辣(甜)椒缺乏硼、钙等元素会导致畸形果,因此要注意经常喷洒含有硼、钙等元素的叶面肥或营养平衡剂,如叶面喷洒绿芬威3号以及硼酸或硼砂等。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增加肥,如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等的施用量;及时喷洒甲壳丰或海力等营养平衡剂,有利于坐果。

日烧病又叫日灼病,是辣(甜)椒常发生的一种生理病害。

发病症状本病症状只出现在裸露果实的向阳面上。发病初期病部褪色,略微皱缩,呈灰白色或淡黄色。病部果肉失水变薄,呈革质,半透明,组织坏死发硬绷紧,易破裂。后期遇潮湿天气,病部易被病菌或腐生菌感染,长出黑色、灰色、粉红色等杂色霉层,病果易腐烂。

发病原因日烧果是太阳强光直接照射果实所致,故果实日灼斑多发生在朝西南方向的果实上。该病病因是由于植株株型不好,叶片遮阴不好,被强光直射的部位表皮细胞温度增高,导致细胞死亡。土壤缺水,天气过度干热,雨后暴晴,土壤黏重,低洼积水等均可引起日灼斑。植株因水分蒸腾不平衡,引起涝性干旱等因素也可诱发日烧病。

在病毒病发生较重的田块,因疫病等引起死株较多的地块,过度稀植等,日烧病尤为严重。钙素在辣(甜)椒水分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土壤中钙质淋溶损失较大,施氮过多,引起钙质吸收障碍等生理因素,也和日烧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防治方法

(1)合理密植和间作:注意合理密植,栽植密度不能过于稀疏,避免植株生长到高温季节仍不能“封垄”,使果实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之下。可采取一穴双株方式,使叶片互相遮阴,避免阳光直射果实。与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间作,利用高秆作物遮阴,减轻日烧的为害,还可改善田间小气候,增加空气湿度,减轻干热风的为害。

(2)避光防雨:保护地辣(甜)椒在高温季节的中午前后或降雨期间盖棚膜可减少发病。有条件的可进行遮阳网覆盖栽培,减弱强光。

(3)加强肥水管理,施用过磷酸钙作底肥,防止土壤干旱,促进植株枝叶繁茂。

(4)防治病虫害:及时防治病毒病、炭疽病、细菌性疮痂病、红蜘蛛等病虫害,防止植株早期落叶,以减少日灼果发生。可以施用0.01%芸薹素内酯乳油4000~6000倍液以提高辣(甜)椒抗逆能力。

辣(甜)椒紫斑果

发病症状紫斑果是在绿色果面上出现紫色斑块,斑块没有固定形状,大小不一。

一个果实上紫色斑块少者一块,多者几块。严重时,甚至半个果实表面布满紫斑。有时植株顶部叶片沿中脉出现扇形紫色素,扩展后成紫斑。

发病病因辣(甜)椒紫斑果是由于植株根系吸收磷素困难,出现花青素所致。缺磷一般发生在多年种菜的老菜地上。土壤水分不足或气温较低,会导致土壤有效磷供应不足或吸收困难,特别是地温低于10℃,极易造成植株根系吸收磷困难。目前,蔬菜田施磷不少,土壤一般不缺磷,植株缺磷主要是由于温度低,特别是低温季节栽培时土壤温度偏低,致使根系吸收磷素困难造成的。

防治方法

(1)选用早熟耐低温品种。

(2)保护地辣(甜)椒春提前和秋延后栽培时,做好增温、保温工作,把地温提高到10℃以上,一般就不会产生花青素形成紫斑果了。

(3)科学施肥,多施腐熟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中磷的有效性。注意施用镁肥,缺镁会抑制植株对磷素的吸收。

(4)在果实生长期,适时喷施磷酸二氢钾200~300倍液。

辣椒紫斑果甜椒紫斑果

二、茄子

茄子僵果

发病症状茄子僵果,又称石果,是单性结实的畸形果,茄子果形不正,果体不长,个小,质地坚硬,适口性差。老熟后空心,环境适应后果实也不发育。

发病原因僵茄的形成,主要是受环境条件不良影响造成的。在苗期,当昼夜温度过高时,就会使秧苗的质量变差,再加上光照不足,生长发育缓慢,形成花的时期及开花期推迟,引起花器素质下降,畸形花增多,这是发生僵茄的原因之一。在植株开花前后遇低温、高温和连阴雨天,光照不足,造成花粉发育不良,影响授粉和受精形成单性结实的畸形茄——僵茄,果实缺乏生长激素,影响对碳、锌、钾、硼等果实膨大所需元素的吸收,导致果实不膨大,形成僵果。在夏季茄子果实膨大期受高温影响,尤其是在高夜温的条件下,茄子呼吸旺盛,碳水化合物消耗大,果实生长缓慢;或者同一株上结果过多,易产生僵果现象。此外,如旱情严重、土壤养分不足。

防治方法

(1)加强苗期管理,培育优质壮苗。育苗期,白天温度保持26~30℃,夜温17℃;二叶期后,温度控制在14~15℃。育苗时使用玻璃或透光充分的塑料薄膜,有利于提高苗的素质。

(2)在茄子苗期、花期喷施促花膨果素,促使花芽饱满,防止形成畸形花,出现僵果。

(3)定植时起高垄,垄高一般在8~10厘米。要合理密植,根据土壤、肥力灵活掌握。施肥除保证氮、磷、钾的需求外,增施腐熟的牛粪、鸡粪及生物菌肥,土壤中的碳氮比为30∶1。

(4)加强温度调控,在花芽分化期和花期温度保持25~30℃,最高不能超过35℃。

(5)及时摘除老叶及僵果,避免与上层果实争夺养分,减少出现僵果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