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肥胖病知识读本
15054800000020

第20章 肥胖病治疗方式与评价(6)

药理作用芬氟拉明为左、右旋芬氟拉明的消旋混合物,右芬氟拉明异构体,作用于左旋物更具有专一性。因为左旋芬氟拉明除对5-羟色胺系统有作用外,还会影响多巴胺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其食欲抑制作用是通过促进5-羟色胺的释放,阻止5-羟色胺的突触前摄取,从而增强5-羟色胺能神经传递来实现的。胃肠道吸收良好,4小时内达到血浆峰值,代谢产物去甲芬氟拉明仍具活性。本药及其代谢产物均从尿液排泄,半衰期为20小时,尿液酸度增高时,排泄率增大。能有效地减轻患者体重长达12个月,甚至在一些对常规饮食限制饮食治疗无效的“不应性”肥胖症患者也有一定效果。除减低食欲外,该药尚能促进摄食引发性生热反应,并增强胰岛素对葡萄糖在外周组织中利用的效果。本品能促进神经末梢释放5-羟色胺及阻止其再吸收,兴奋下丘脑饱食中枢,使食欲减退。本品及其代谢产物去甲芬氟拉明还可促使周围组织摄取葡萄糖而降低血糖,还能降低人体脂肪组织内三酰甘油的合成,服药期间还可见到患者粪便内脂肪和胆酸的排泄,提示本品可抑制肠道内脂肪吸收。口服后迅速从胃肠道吸收,4小时后达血药峰浓度,作用维持时间6~8小时,半衰期为18~20小时,服药后3~4天可达稳态血药浓度水平,大部分以代谢物的形式从尿中排出。

适应证用于单纯性肥胖病的治疗,还可用于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及焦虑的肥胖病患者的减肥。

用法用量口服:第1周每日40毫克,早、晚餐前05~1小时服用,第2~3周,每日30~60毫克,早餐、中餐、晚餐前05~1小时服用,8~12周为1个疗程,极量每日不超过100毫克。

不良反应本品过量,可引起苯丙胺样症状,如恶心、腹泻、嗜睡、口干、头痛和头晕等,并有其特异的表现如旋转性的眼颤、下颌持续性震颤。连续服药不宜超过6个月,否则可能产生耐受性及精神抑郁症。在推荐剂量范围内,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无兴奋作用,而具有安定作用,不宜与中枢抑制药合用。精神抑郁症患者及孕妇忌用。严重心律失常、高空作业者及驾驶员慎用。本品对青光眼、癫痫及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者慎用。

药物评价本品用于单纯性肥胖病的治疗,还用于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焦虑的肥胖病患者的减肥,对后者合用降压药或降血糖药可增强效应,据国内文献报道,本品的减肥效果可靠,服药后3~4天开始出现厌食作用,2周后体重可下降4~5千克,有效率为731%左右。由于其副作用较大,现已禁止生产销售。

右芬氟拉明

药理作用芬氟拉明的活性右旋体,为拟5-羟色胺的食欲抑制药,美国最早采用右芬氟拉明治疗肥胖病,现已在全世界广泛应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5-羟色胺的释放,并抑制5-羟色胺从突触前神经末梢的再摄取,因此增加了5-羟色胺受体的活性,作用比芬氟拉明更强,但不会作用于多巴胺神经递质。本品还能选择性抑制葡萄糖的消耗,从而降低总热量的消耗,但不影响蛋白的摄入,同时亦可改善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血脂。本品没有精神兴奋作用及升压作用,亦无成瘾性,临床上适应于各种肥胖病的治疗。口服吸收良好,4小时达最高血药峰浓度,半衰期为18小时,以代谢物的形式全部从尿中排出。

适应证各种肥胖病。

用法与疗程口服每次15毫克,每日2次,疗程不宜超过3个月,以免产生精神抑郁。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主要有口干、恶心、便秘、腹泻、乏力等不良作用,但连续用药可自行消失;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青光眼、孕妇、哺乳期间忌用。本品与三环类的抗抑郁药、抗高血压药、磺脲类的降糖药有协同作用,但不可以与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同用。该药偶可导致心脏瓣膜损害。

药物评价作用同芬氟拉明,但活性较强,服用剂量较小。使用右芬氟拉明12周时平均体重下降52千克。本品可使某些患者的糖耐量改善,可能是提高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或减低胃的排空所致,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如无精神忧郁,可首选此药。本品治疗量用于伴有高血压的肥胖病患者,亦属安全。有研究表明该药可以降低肥胖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对糖代谢及血脂代谢异常均可产生有益的影响,在容易发生粥样硬化的动物模型中长期使用该药可减少心肌损害的发生率。

氟西汀

药理作用本品为5-羟色胺再摄取阻滞剂,通过阻滞5-羟色胺神经元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和大脑内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的数量,发挥抑制摄食中枢的作用,也改善情感状态,有效治疗抑郁症状。口服吸收良好,半衰期为5天。在非肥胖症自愿者中,用药后2周内即产生减少食欲、降低体重的作用。尽管有些患者在用药1年内能保持体重,在多数患者中,即使持续治疗,药物的减肥作用却不能维持。不良反应有失眠、无力、倦睡、多汗、恶心、腹泻、震颤、奇梦等。该药还具有微弱抑制NE和DA再摄取的作用,患者服用本品60毫克/天可显著减轻体重。

适应证肥胖病、抑郁症的治疗。

用法与疗程口服:每次20~40毫克,每日1~2次,每个疗程8~12周。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氟西汀具有三环类抗抑郁药的作用,但不良反应小,特别对心脏无传导延迟作用,但有神经质、焦虑、失眠、恶心、腹泻、头痛、皮疹等不良反应。有人报道大剂量时可诱发癫痫,停药后可出现流感样症状。

药物评价氟西汀作为5-羟色胺回收阻滞剂,用于肥胖治疗具有较好的降低体重的作用,降低体重的程度与芬氟拉明相似,同时用于治疗强迫症。但无三环类抗抑郁剂的副作用,一般认为该药的不良反应并不影响治疗过程。

苯二甲吗啉

(Phendimetrazine,Plegine,Prelu-2,Statobax)药理作用口服后约30%药量在人体内迅速转化为苯甲吗啉。抑制食欲的作用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作用与其他拟儿茶酚胺类食欲抑制剂相似。但因可致欣快感,可能造成滥用,其对中枢神经的刺激程度,亦为某些患者难以接受,故只作二线的药物用于减肥。

适应证单纯性肥胖病。

用法与疗程口服成人每次35毫克(175~70毫克),每日2~3次,饭前服用。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有时发生舌炎、口炎、腹痛、头痛及排尿困难,少数患者可出现轻至中度精神错乱,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即使是轻度的高血压患者亦须慎用,中至高度高血压患者则需禁忌,其他心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青光眼患者亦不可使用。本品还可使胍乙啶的降压作用降低,妊娠、哺乳期间不宜使用。

药物评价由于本品可致欣快感,产生依赖性,造成药物滥用,且中枢兴奋作用较强,多数患者难以耐受,已少用。

4作用内源性大麻脂系统(EC)的药物

内源性大麻素(EC)是一种内源性脂,可与大麻受体CB1和CB2结合并继而激活受体。这些受体于20世纪90年代初被发现,CB1受体在哺乳动物体内分布广泛,在脑内的分布最多,在脂肪组织、消化道、肝脏、胰腺及心血管系统等外周器官也有分布,内源性大麻系统存在于可控制能量平衡和体重的大脑及周围器官,也存在于参与正反馈的脑干神经元。在中枢神经系统,短时间食物剥夺后的食欲产生必定与CB1受体有关,当受体被激活时,则优先产生对美味食物的食欲。在外周,CB1受体活化会刺激脂肪细胞和肝细胞的脂肪生成,而CB1受体阻滞剂是刺激脂联素分泌的重要物质。第一个CB1受体阻滞剂利莫那班已经在包括欧盟在内的29个国家上市,它选择性阻断CB1受体,从而有助于过度活跃的内源性大麻系统正常化,并调节能量平衡。

利莫那班通过阻断CB1受体而起作用,CB1受体在哺乳动物体内广泛分布,在丘脑下部和边缘系统水平较高,而这两个部分是控制强化和食物摄取的最重要结构。食物摄取过多和尼古丁的外部刺激可导致EC系统的过度活动。这会作用于下丘脑增加食欲,作用于伏核增加吃东西或吸烟的欲望,两者都可以引起摄食增加和烟草依赖的持续。EC过度活动也作用于外周组织,引起脂肪聚集在脂肪细胞,导致胰岛素抵抗、葡萄糖不耐受,增加三酰甘油和瘦素水平,以及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联素水平。

(二)增加能耗药

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目前主要有中枢兴奋药和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两大类。

1中枢兴奋药

麻黄碱(Ephedrine)、茶碱、咖啡因等中枢兴奋药能刺激脂肪氧化,增加能量消耗,且因其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的食欲抑制作用。中枢兴奋药往往需要较大的剂量才能达到减肥效果。有实验研究表明麻黄碱能有效促进儿茶酚胺类递质释放,并兴奋肾上腺素能受体,促进产热。但麻黄碱促进产热的作用因受腺苷-前列腺素及cAMP磷酸二酯酶系统的负反馈调节作用而有所减弱,影响这些系统的甲基黄嘌呤类(methylxanthines)及阿司匹林等都可增强麻黄碱的作用。

腺苷受体与脂肪分解、热能生成密切相关。腺苷受体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效应器官,分为A1、A2、A3三种类型。

腺苷A1受体激动可产生镇静、抑制递质释放、抑制脂肪分解、抗利尿作用,并可收缩血管、产生心动过缓、心肌收缩减弱等作用。

腺苷A2受体激动则可产生肌肉运动性下降、血管扩张、糖原生成等作用。

咖啡属非选择性的腺苷受体拮抗剂,应用后可通过拮抗腺苷受体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促进儿茶酚胺类递质释放,增加脂肪和糖原分解,兴奋心血管系统,产生利尿作用。咖啡因的这些作用可导致食欲减退,分解代谢增强,体重减轻,但敏感患者容易产生焦虑、兴奋、失眠等不良反应。有心肌缺血性疾病的患者应慎用。咖啡因可阻断腺苷受体,故与麻黄碱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麻黄碱(麻黄素,Ephedrine)

药理作用麻黄碱是从中药提取的生物碱,现已能人工合成,它可直接兴奋肾上腺素受体,促进机体产热;也可通过促使中枢肾上腺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而产生食欲抑制作用。可兴奋心血管系统,升高血压;同时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故心率变化不大。由于腺苷A受体能降低麻黄碱诱导的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而减弱麻黄碱的作用,咖啡因及阿司匹林可阻断腺苷A1受体,故合用可加强其减肥作用。

适应证肥胖病的辅助治疗。

用法与疗程口服:15~25毫克,每日2次。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可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引起兴奋、不安、焦虑、失眠、震颤等;可升高血压,但体重减轻后血压则呈下降趋势,产生头痛、心悸、心肌收缩增强、出汗增加等症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高血压、动脉硬化、心绞痛等患者禁用;忌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以免引起血压过高。短期内反复使用可产生快速耐受、作用减弱,停药数小时可恢复。

药物评价肥胖病患者进行饮食控制时可选用麻黄碱作为辅助用药。有研究表明麻黄碱与咖啡因合用6个月可使体重降低平均达166千克。两药合用时对血糖和血脂代谢无明显影响,但可防止因体重下降导致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在一对照研究中发现两药合用减肥效果与右芬氟拉明相当。

咖啡因(Caffeine,Xanthines)

药理作用咖啡因具有促进脂肪分解作用和生热作用,因此能用于肥胖病的治疗,与麻黄碱一起使用时,可产生协同作用,在限制热卡摄入期间能有效降低体重。当麻黄碱、阿司匹林、咖啡因一起使用时,不需要限制热量摄入也能降低体重。其主要机制是由于咖啡因能阻断突触前腺苷A1受体,而该受体能降低由麻黄碱诱导的内源性的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咖啡因及阿司匹林还可抑制脂肪组织中环磷酸腺苷(cAMP)的降解,增加脂肪的分解。

适应证肥胖病的辅助治疗。

用法与疗程咖啡因与其他药物合用时一般剂量为100~150毫克/天。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咖啡因的致死量为5~10克,但严重中毒反应十分罕见。1克时相当于血药浓度150纳摩/升,剂量大于250毫克时可出现不良反应,随着剂量的增加可依次出现不安、紧张、兴奋、失眠、言语及思维不连贯等。其他不良反应包括精神运动性兴奋发作、面部潮红、尿量增多、胃肠功能紊乱、肌肉痉挛、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对于一些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及躁狂的患者来说,即使是中等剂量的咖啡因亦可诱发焦虑、恐惧或躁狂。大剂量(>1 000毫克)时可产生一种类似于焦虑状态的综合征,表现为焦虑、不安、失眠。

药物评价长期使用咖啡因后突然停药可产生停药反应,出现头痛、焦虑、乏力等症状,因此建议与其他减肥药合用并减少给药剂量,并逐渐减量至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