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肥胖病知识读本
15054800000002

第2章 绪言

据香港凤凰卫视报道,我国知名艺人“肥肥”——沈殿霞于2008年2月19日早上8时38分在香港玛丽医院去世,享年60岁。据称,沈殿霞2005年被查出罹患胰腺癌,其后接受肝肿瘤切除手术。沈殿霞之前就因为身体不适,入院休养,数度转进重症监护室。综合早前香港媒体的报道,患有胆管炎的沈殿霞,2006年9月因胆管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曾一度在玛丽医院留医50天,2007年她曾经昏迷,送玛丽医院。肥姐(沈殿霞)每天都要接受透析治疗,病情时好时坏,有时候还会神志不清,以至于最后不治。

许多医学专家认为,肥胖是造成开心果“肥肥”(沈殿霞)离开人世的罪恶杀手。回顾近年来,一些明星仓促离世,人们在痛惜伤感之余,总是会考虑到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他(她)们的体态肥胖的问题。医学研究表明,肥胖是很多疾病诸如心脑血管病、肝系统疾病、肿瘤病变等的诱发因素。而现实中这些明星的悲惨离世,也许就是一种警示。

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大杀手,并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人民网2005年9月27日报道,2005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心脏日”特别以“健康的体重、健康的形体”为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在其发布的报道中称,全球645亿人中,超重者人数已超过10亿,其中至少有3亿人临床上诊断为肥胖病,并把肥胖病列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十大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如不加控制,到2015年,全球超重人口将达到15亿。肥胖病已经成为一个让全世界人们的第一次暴发心脏病的平均年龄降低了4~8年的疾病。时间所剩不多,到时肥胖会是什么情况?

据“美国中文网”2010年1月13日编译材料显示,美国成年人肥胖比例占34%,超重占68%,肥胖儿童比例增长3倍,达到17%。据路透社2010年1月29日报道,美国公共卫生署署长(Surgeon General)本杰明(Regina Benjamin)借助第一夫人米歇尔·******的影响力,推出了一项反肥胖倡议活动,呼吁美国人进行减肥运动。美国总统******2010年1月9日签署行政备忘录,成立由第一夫人米歇尔·******牵头的特别工作组,应对日益严峻的儿童肥胖问题。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部长西贝柳斯(Kathleen Sebelius)表示,******政府在经济刺激计划中有65亿美元会投资于针对肥胖与戒烟的健康与疾病预防项目上。

绪言据《信息时报》2009年9月16日报道,英国的成年肥胖人口数量在过去25年中几乎翻了4番,使英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肥胖的国家,仅次于美国。而每年因肥胖及其并发症死亡的多达9 000余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亿英镑。据新华社伦敦2009年1月2日专电,英国负责公共健康的国务大臣道恩·普里马罗洛表示,需要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来应对肥胖问题。这场名为“为生命改变”的运动旨在宣传肥胖对健康造成的严重后果,并敦促公众改变生活方式。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2007年10月15日说,政府将追加1亿英镑(约合2亿美元)开支,增加国内中小学的各类体育运动设施,希望通过加强儿童自身锻炼应对日益严重的儿童肥胖问题。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9年11月末公布的统计,2001年德国15岁女孩中身材肥胖者的比例为55%,2006年这个比例已经达到了11%。德国男孩的肥胖比例也在同期从137%增长到16%。德国女孩的肥胖比例将超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101%的平均比例,肥胖男孩则略低于平均比例(172%)。据《柏林报》报道,德国联邦议会通过了农业部长霍斯特·泽霍费尔(基民盟)与卫生部长乌拉·施密特(社民党)联合起草的解决肥胖问题行动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减少肥胖人口数量和防治因肥胖引起的各种疾病,希望到2020年能取得明显的成效。联邦政府每年将投入1 000万欧元用于解决肥胖问题。行动内容包括在学校和幼儿园中普及营养学知识,简化食品标签,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等等。

在意大利、法国、芬兰、俄罗斯、日本、巴西、澳大利亚、科威特等国家,肥胖病也有类似的情况,并呈现低龄化趋势。

我国肥胖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起步较晚。1986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0~7岁城市儿童单纯性肥胖病流行学研究,结果表明,全国肥胖儿童平均检出率为091%,1996年为20%,呈逐年攀升的趋势。1986年男童肥胖检出率为093%,女童为090%;1996年男童检出率为220%,女童为190%。10年之间分别升高了137倍和111倍。

2005年“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论坛”公布了最新的儿童肥胖率统计数字。中国儿童的肥胖率达到81%,比10年前翻了一番。女孩肥胖现象比男孩更严重,10年间,女孩肥胖率从76%上升到10%,而男孩肥胖率从27%增长到52%。2009年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调查显示:中国超重肥胖儿童和少年已经达到1 200万人,占到世界“胖孩儿”总数的1/13。

教育部从2002年开始,在北京、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江苏、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云南、重庆、甘肃、新疆14个省(市、区)建立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每两年对我国学生健康状况进行一次监测并发布公告。2004年进行的第二次监测结果反映中国学生体质发展趋势很不乐观。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已成为重要的健康问题。

2002年监测结果显示:学生中的肥胖检出率,在2000年比1995年上升的基础上,继续上升。其中,7~18岁城市男生由1995年的398%上升为2000年的886%和2002年的1150%;城市女生由1995年的346%上升为2000年的560%和2002年的774%;乡村男生由1995年的09%上升为2000年的274%和2002年的448%;乡村女生由1995年的197%上升为2000年的243%和2002年的427%。7~12岁小学生是肥胖检出率最高的人群,男生在10~12岁年龄段最高,女生在13~15岁年龄段最高,尤其是城市男生,肥胖检出率上升最快,其中10~12岁由1995年的605%之间上升到2000年的1168%和2002年1446%。据2005年5月7日发布的2004年监测结果显示,60%左右的年龄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有所上升,其中10~12岁城市男生平均上升了117%,达1597%。

2002年8~12月,在全国首次进行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工作,这次调查是国内首次将营养、高血压及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作为一项综合调查项目,也是我国首次对肥胖患病状况进行调查。调查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4年10月12日,卫生部、中国疾病防控中心等机构最终报告显示,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现有超重和肥胖人数分别为2亿和6 000多万。大城市超重与肥胖情况更加突出,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率分别高达3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达81%。与10年前相比,我国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能够明显感觉到,胖人在不断地增加。

2012年5月8日中国卫生部、教育部等15个部门联合出台了《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正式将控制肥胖列入官方规划,计划到2015年,中国成人的肥胖率控制在12%以内,儿童青少年不超过8%,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2%以上。而目前,据专家称,中国已有12亿人被列入肥胖者行列。

肥胖、肥胖病及相关性疾病蔓延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严峻的现实性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摆在了医务人员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