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肥胖病知识读本
15054800000018

第18章 肥胖病治疗方式与评价(4)

(1)蛋白质:肥胖因摄入能量过多,过多能量无论来自何种能源物质,都可引起肥胖,食物蛋白当然也不例外。同时,严格限制饮食能量供给,蛋白质营养过度会导致肝肾功能损害,低能量饮食蛋白质供给不宜过高。因此对采用低能量饮食中度以上肥胖者,蛋白质提供能量占总能量20%~30%为宜,并选用优质蛋白,如牛奶、鱼、鸡、鸡蛋清、瘦肉等。

(2)脂肪:高脂肪饮食是造成肥胖的首要祸端。为使饮食含能量较低而又耐饿性较强,对肥胖者饮食脂肪应控制在总能量的25%~30%。

(3)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饱腹感低,可增加食欲;中度以上肥胖者有食欲亢进,低能量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比值如仍按正常或高于正常要求给予,则患者难以接受。为防止酮症和出现负氮平衡,碳水化合物供给应控制在占总能量40%~55%为宜。碳水化合物在体内能转变为脂肪,尤其是肥胖者摄入简单糖后,更容易以脂肪的形式沉积。对含简单糖的食品,如蔗糖、麦芽糖、果糖、蜜饯及甜点心等,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4)食盐和嘌呤:食盐能引起口渴和刺激食欲,并能增加体重,多食不利于肥胖病治疗,故食盐3~6克/天为宜。嘌呤可增进食欲和加重肝肾代谢负担,故含高嘌呤的动物内脏应加以限制,如肝、心、肾等。

3注意烹调及饮食方法

食物宜采用蒸、煮、烧、汆、烤等烹调方法,忌用油煎、炸的方法,煎炸食物含脂肪较多,并刺激食欲,不利于治疗。在饮食上,一些专家建议,在吃饭时增加咀嚼次数、吃小份食品、少吃盐等,也是有效的饮食方式。研究认为,人在饮食入胃后,要通过反馈和负反馈的机制进行调节,中间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暴饮暴食会延缓人体的负反馈,额外增加大量饮食。

4掌握生物钟,科学饮食

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掌握“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少”的进食原则。根据生物钟的变化,22点到凌晨6点,这个时期主要是合成代谢时期,细胞恢复功能,储存能量,内脏休息,也就是养精蓄锐。如果进食过多,就会导致能量过多而蓄积。7点到13点,这时期是最佳的工作时间,也是人体活力最旺盛的时期,能量消耗过多,早餐吃得多也不会造成能量蓄积。从13点到15点,这是午休的时间,如果吃得过饱就休息,就会促进肥胖。常言说,“吃了就睡,油才爬背”。从15点到21点,是下午最佳的工作时间,也是人体一天中的第二个活动旺盛期。

药物疗法

这里讲的主要是西药治疗方法,即化学药物疗法。

对于肥胖的治疗,很多学者都还把最终的希望寄托在减肥药的开发上,这是一种坚持不懈的追求。实际上,从研究肥胖之后,伴随着化学药物的产生,减肥药就一直是医学界、药学界研究的热门。但到目前,在减肥领域使用的药物并不少,但是却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很多药品很快退出了减肥市场。肥胖病治疗措施中,药物治疗占次要地位。因为迄今还没有治疗肥胖病真正有特效的药物,用于治疗肥胖病的化学药物大都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同时药物治疗会导致患者对药物的过度依赖或者滥用。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目前不少新的减肥药正在研制中。

一、化学药物减肥的应用现状

2009年1月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鉴于使用盐酸芬氟拉明存在发生心脏瓣膜损害和肺动脉高压的风险,将盐酸芬氟拉明(包括原料药)撤出我国市场。停止盐酸芬氟拉明的生产(包括原料药)、销售和使用,并撤销该药品的批准文号。

芬氟拉明为苯丙胺类食欲抑制剂减肥药,作用机制主要是使下丘脑饱觉中枢兴奋,从而抑制食欲中枢,使食欲减退;另外,还能加强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而降低血糖。盐酸芬氟拉明用于单纯性肥胖及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焦虑症的肥胖病患者,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泻、嗜睡、口干、头痛、头晕、旋转性眼震、下颌震颤等。长期用药可引起心脏瓣膜损害,主要表现为轻至中度二尖瓣或主动脉瓣返流,并能引起肺动脉高压和诱发高血压危象。但一些研究显示,短期、常规剂量应用芬氟拉明未见明显的心脏瓣膜损害。1997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禁止使用芬氟拉明和同类药物右芬氟拉明。

对于此类药物,我国药品监管部门一直予以关注。我国曾于1997年禁止在保健食品中加入芬氟拉明,并在药品说明书上标注“连续服药时间不应超过6个月”等信息。1988年至2004年3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盐酸芬氟拉明的不良反应报告2例,1例为瓣膜性心脏病,1例为心律不齐。结合国外数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04年4月《不良反应通报》中建议,此类药物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2005年11月起,芬氟拉明和右芬氟拉明被列为《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二类精神药品,二类精神药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获得并且处方限量。在这样严格的限制下,该药的市场使用量并不大。2009年1月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监测数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专家对该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国内外监测和研究资料表明,盐酸芬氟拉明用于减肥,风险大于利益,因此对该药品采取了撤市措施。

在此前,盐酸芬氟拉明作为一种化学减肥药,并以盐酸芬氟拉明片的形式在市场上销售,并有3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获得了临床批号。这个药属于二类精神药品来管理,保健食品或者食品里是绝对不允许添加盐酸芬氟拉明的。

对于芬氟拉明在减肥领域的终结,让人们开始更为关注于化学药物减肥带来的风险问题。减肥药的安全性问题再一次引起了医疗界的关注,到底减肥药该如何开发,如何运用?是长期使用还是短期使用?实际上,很多研究和药物开发会因为减肥药巨额的开发费用而搁浅,也很容易被多因素造成肥胖的患者机体损害的现象而打回原形,前功尽弃。化学药物减肥曾经被寄予厚望,然而开发之路却是困难重重。事实上,从美国1997年禁售到我国至2009年禁售,跨越了12年之久,这期间,虽然我们坚持对该类药物的科学使用、对症处理、因人而异,但是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被滥用或者毒副反应的发生,化学药物减肥并没有得到一个新的实质性的提高。

二、化学减肥药物的种类

在国内,我们的减肥药物主要是依赖于西方的研究成果。但是,在西方因为巨额的新药研发成本和慢性的发病及康复过程,对于减肥药的研究虽然是热门但是却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在没有实质性突破的情况下,一些减肥心切的人,仍旧希望有一个新药的出现。这样的心理也促生了相应的市场,导致了一些被淘汰的、被禁止的化学药物在一些领域被应用于减肥人群。为了解健康安全的药物减肥疗法,就有必要对过去以及当前使用的减肥药进行充分的了解。

减肥药的种类很多,多数还处于临床或临床前研究阶段,按作用机制可分为4类:①食欲抑制药,通常作用于中枢神经或外周神经,通过影响食欲来减少摄食量;②增加能量消耗药物,作用于代谢过程,加快能量的消耗;③抑制肠道消化吸收药物,主要作用于胃肠道,减少能量吸收;④其他治疗肥胖的药物。

(一)食欲抑制药

人的摄食行为是由下丘脑腹内侧的饱食中枢与下丘脑外侧区的摄食中枢调节。饱食中枢与摄食中枢之间的儿茶酚胺类(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及5-羟色胺(5-HT)等递质变化可以引起摄食行为的改变。抑制食欲药物大多通过影响儿茶酚胺和5-羟色胺中枢神经递质在下丘脑的合成、释放与摄取来调节食欲,改变摄食行为,使体重下降。

1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的药物

摄食行为是与交感神经活性的降低与副交感神经活性的增强相伴随的,因此增加交感神经的活性、降低副交感神经的活性则可出现饱感,减少摄食。

(1)苯丙胺及其衍生物:早在1930年就发现苯丙胺可抑制食欲,它的衍生物包括甲苯丙胺、苄甲苯丙胺、苯甲吗啉、氯苯丁胺、邻氯苯丁胺和二甲胺苯酮等。苯丙胺及其类似物,能使体重减轻。

1)药理作用:①可促进中枢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释放,阻断神经末梢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的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的含量,从而产生拟似儿茶酚胺类递质的作用即拟交感作用,兴奋中枢交感神经系统,抑制觅食行为,减少食物摄入;②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促进代谢和增加产热,增加肌肉、脂肪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③影响脂肪代谢,使血浆三酰甘油和游离脂肪酸浓度增加。

2)副作用: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包括使神经过敏、不宁、易激动、失眠症、疲倦感减轻,精神愉快,有引起药物成瘾的危险;②对交感神经系统的刺激:包括口干、视力模糊、轻度头痛及眩晕、心动过速及心悸,血压升高及出汗;③对胃肠道刺激作用:包括恶心、呕吐及便秘。

3)禁忌证:①青光眼:此类药物有扩瞳作用;②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交感神经兴奋使其加重;③狂躁型精神病:用该药使病情加重;④交感胺类过敏者;⑤忌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可产生高血压危象;⑥并发高血压及冠心病:因本药可引起高血压、心率加快及心律失常;⑦合并糖尿病。

苯丙胺类药物苯丙胺副作用最大,现已禁止将苯丙胺作为食欲抑制剂使用。过去最常用于临床的有二乙胺苯酮等。

右苯丙胺

别名硫酸右旋苯丙胺,右旋苯丙胺。

药理作用为食欲抑制剂。其中枢兴奋作用比苯丙胺强,对心血管的影响则较小,食欲抑制作用约为苯丙胺的2倍,为左旋苯丙胶的3~4倍,作用机制主要是刺激下丘脑饱觉中枢,从而抑制食欲中枢,引起食欲减退。

适应证用于治疗肥胖病,同时应结合饮食限制和体力活动;也用于发作性睡病、慢性酒精中毒及疲劳等。

用量用法口服:1次25~10毫克,每日2~3次(饭前半小时服用),最后1次服药应在就寝前数小时,以免失眠。6~12周为1个疗程。极量为1次20毫克,每日2次。

不良反应有失眠,不安,神经过敏,头晕,震颤,头痛,血压升高,心悸,口干,恶心,瞳孔散大,久用成瘾,用此药后感到精神欣快,药物作用消失后则抑郁。

注意事项过敏者慎用;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忌用。由于本品能产生欣快感,故易成瘾和产生精神依赖性,不宜长期大量应用。不可同时应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药物评价此药有被滥用及成瘾的危险,已不常用,此药作为抑制食欲药。用此药后感到精神欣快,药物作用消失后则抑郁。在347例中,有兴奋作用者占23%。此药对每个人的作用很不一样,甚至可致少数人产生瞌睡,停经妇女易发生瞌睡、易怒及悲伤而不是欣快。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的不良反应相当常见,但常不严重。由于它能成瘾,在用以治疗肥胖病时应小心。有报道应用此药几周后,可继发高胰岛素血症伴空腹血糖降低。

苯丁胺

药理作用为苯乙胺的衍生物,化学结构与苯丙胺相似,具有增加中枢儿茶酚胺类递质发挥抑制食欲的作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治疗单纯性肥胖病和伴有糖尿病的肥胖病患者均有效。口服在小肠吸收,8小时后达最大血浆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可持续20小时,半衰期为20~24小时,原药及其代谢产物由肾脏排出。

适应证单纯性肥胖病和伴有糖尿病的肥胖病患者。

用量用法口服:成人每次8毫克,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用。疗程为3~6个月,显效后可减少剂量或间断服用以维持疗效。

不良反应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如口干、失眠、神经紧张、过敏和头痛,不良反应较小,一般无需治疗,随用药时间延长可缓解。

注意事项由于苯丁胺有升高血压的趋势,并会产生心动过速,所以不宜用于伴有高血压和伴有心血管疾病的肥胖病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小的欣快感,成瘾性较低。但长期或大剂量使用仍可引起精神依赖性。

药物评价本品中枢兴奋作用弱,但失眠发生率较安非拉酮为高,因此避免夜间服用本品。使用本品成瘾性发生率低,短期应用不易产生药物依赖性。糖尿病患者应用本品可改善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口服降糖药的作用,故亦适用于伴有糖尿病的肥胖病患者。

苄非他明

(华甲苯丙胺,Benphetaminne,fadrex)

药理作用本品为苯丙胺类的食欲抑制剂,抑制食欲的作用与苯丙胺相当,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受体而产生饱感。口服易自胃肠道吸收,吸收后部分药物可转化为甲基苯丙胺共同发挥作用。一次应用较大剂量(如200毫克)也不影响空腹血糖水平,因此对患有糖尿病的肥胖患者亦可使用。

适应证单纯性肥胖病和伴有糖尿病的肥胖患者。

用量用法口服:成人每次25~50毫克,每日1~3次。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与苯丙胺相似,但较少见,可出现头晕、失眠、神经过敏、不安、口干、恶心、便秘等,对高敏者大剂量应用时可出现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