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肿瘤揭秘
15054100000021

第21章 胸部肿瘤(2)

【预防要素】

(3)化疗。化疗在肺癌的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对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应区别对待。化疗是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方法,具体方案主要有单药化疗、联合化疗和交替化疗等。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远不如小细胞肺癌,具体方案主要有单药化疗、联合化疗、放疗中的辅助化疗。

(4)中药治疗。中医有辅助治疗肺癌的功效。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同时遵循整体调节的原则。中医在减轻放疗、化疗的毒副作用,增加机体对放疗、化疗的耐受性,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方面有一定优势。

(5)靶向治疗。目前常用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有易瑞沙和特罗凯,主要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敏感突变的肺癌患者,具有延长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作用。

【预防要素】

吸烟是致肺癌的主要因素。戒烟是降低肺癌发病率的有效途径,从欧美等国看,控烟能减少50%以上肺癌患者死亡。肺癌的发生与环境污染有密切关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对预防肺癌无疑是有帮助的。

肺癌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三早”也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但是由于早期肺癌没有特别的表现,部分直径1厘米以下、位于肺周边的肺癌常常没有症状,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带来困难。但通过有针对性的体检或提高对肺癌早期症状的警惕性,可以使肺癌得到早期发现,从而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低剂量螺旋CT的筛查可以使肺癌的死亡率降低20%。目前大范围的肺癌普查仍有困难,但是对以下特定高危人群定期做体检,还是可以做到早诊早治的。

(1)长期大量吸烟者(每天20支、连续20年者)或被动吸烟的人群,特别是年龄大于40岁以上者。

(2)有10年以上的慢性呼吸道感染病史者,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结核患者等,患肺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

(3)从事一些特殊行业、接触有害物质的人群,因长期接触致癌物如煤烟或油烟、放射线、石棉等也容易得肺癌。

(4)有肺癌或其他恶性肿瘤家族史的人群。

6.2噎食病——食管癌

太行北麓有座城,那是美丽的林州城,那里有群英雄的人,他们是勤劳的林州人。然而,在这美丽的地方,却一度被“三不通”困扰:水不通,路不通,食管不通。所谓的食管不通指的就是危害人们健康的食管癌。英雄的林州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人间奇迹,开凿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水通了,架桥修路,走向了山外的世界,路也通了,但是和食管癌的斗争还未取得最后的胜利。

食管俗称食道,顾名思义就是食物经口入胃的通道。食管癌是发生于食管最内层(黏膜层)的恶性肿瘤,随着肿瘤长大会造成食管腔的狭窄或阻塞,导致进食不顺畅,逐渐发展为口水、唾液也难以下咽。在向管腔内生长的同时癌细胞还会向外生长侵犯邻近组织,并向锁骨上窝及颈部淋巴结、肝、肺、胸膜及骨等处转移,危及患者生命。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河南省林州市为高发区之一,多发生在3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50~69岁人群最多见,男多于女,男女之比约为2∶1。经过不懈努力,目前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但要彻底征服食管癌仍任重道远。

【患病原因】

说起来食管癌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疾病了,早在数千年以前我国的古典医学著作中就有对食管癌病因的阐述。《黄帝内经》《诸病源候论》都用相当的篇幅论述了食管癌的发病原因。近几十年来,广大医学工作者更是对食管癌的病因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然而也只是找出了促使食管癌发生的一些诱因,确切的病因仍不十分清楚。

长期不良的生活或饮食习惯可能是食管癌的元凶。长期吃含亚硝胺较多(如腌制酸菜)或霉变的食品,喜欢吃过烫和过硬的食物,食物中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蛋白质、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都是食管癌发生的诱因。具有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大量吸烟、饮烈性酒、进食过快、口腔不洁或龋齿等的人,食管癌发病率也高于一般人群。

酸菜是用酸渍法保存的一种蔬菜,在不少地方常见。研究表明酸菜中含大量亚硝胺类化合物,可在胃肠道内合成为致癌物亚硝胺。同时酸菜缸内常有一层白色的霉苔,其中含有霉菌,可促进甲苄基亚硝胺对小鼠胃及大鼠食管的致癌作用。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食用酸菜的总量与当地食管癌的死亡率成正比。

某些食管病变,如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炎、食管良性狭窄、食管黏膜白斑等患者,食管癌的发病率也较高,可能与食管黏膜遭受长期不良刺激有关。

饮用水、粮食和蔬菜中缺乏锰、钼、铁、氯、锌、钠、硒、磷、碘,可能与食管癌发病有关。缺钼时植物中硝酸盐积聚,在一定条件下会促进亚硝胺致癌物的生成。

食管癌高发区患者中有家族史者可达27%~61%,患者家族的外周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较高。可见,遗传因素在食管癌的发病中有一定关系。

【患者的痛苦】

民间认为食管癌早期无症状,有症状即晚期,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只要加以留心,还是能够发现一些较早期症状的。

(1)咽部异物感。嗓子里干涩,像贴了树叶或菜叶一样,吐不出也咽不下,常常被误诊为慢性咽炎。

(2)颈部紧缩感。常会有脖子变粗或者是衣服领子变紧的不舒服感。

(3)咽下食物停滞感。进食时感觉食物似乎在某个地方停留了一下或者感觉食物下咽变慢。

(4)胸骨后烧灼样疼痛感。进食尤其是进食刺激性(过热、酸性、辛辣)食物时更为明显。

食管癌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或者一过性出现,也可能反复间断出现,很少持续存在,所以易被忽视,同时以上症状也不特异,也会出现在其他疾病中,容易被误诊。所以当高危人群或者高发区患者出现这些早期症状时应提高警惕,应及时做进一步的检查。

食管癌进一步发展时就会出现典型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先是吃固体或硬稠的食物有吞咽困难,继而半流质或细软的食物也吞咽困难,最后流质食物、水甚至唾液也难以下咽。

随着肿瘤的发展,食管腔阻塞、食物残渣潴留,出现反流与呕吐,呕吐物多为食物、唾液、黏液的混合物,有时有血迹、溃烂组织。癌组织外侵或椎体转移时会发生持续性、穿透性胸背部疼痛。声音嘶哑、呛咳、咯血、反复不愈的肺炎、肺脓肿(食管-气管瘘)则是食管癌晚期的表现了。

【诊断方法】

胃镜检查是诊断食管癌重要且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通常也是首选检查。凡年龄在50岁以上,出现进食后食物停滞感或咽下困难者都要及时进行胃镜检查。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食管病变,同时可钳取病灶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胃镜检查发现食管有肿块或溃烂,并不能说明就是恶性肿瘤,因为一些良性病变,如食管结核、克罗恩病等也可出现类似的表现,因此,胃镜发现食管病变后钳取组织做病理检查是必需的。

胃镜发现食管癌,一般不容易判断其是早期癌还是晚期癌,因为癌症的早晚期并不是依据肿瘤的大小而定,不是通常人所理解的“肿瘤大就是晚期”,而是看肿瘤在食管壁的浸润深度。肿瘤浸润超过了食管壁的一半时就是进展期了。超声内镜检查可以观察到肿瘤的浸润深度,因此,为了确定治疗方案,医生常常会建议患者进行超声内镜检查。

影像学检查方法中以食管钡餐造影和胸部CT检查最常用。食管钡餐造影只能发现进展期或较大的食管癌病变,对早期癌或癌前病变则会漏诊。CT检查也有类似的缺陷,但通过它可观察病变是否有食管外的转移或扩散,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治疗措施】

食管癌的治疗包括外科治疗、放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加放疗或药物综合治疗。具体应该选哪一种治疗方法要根据病变部位、病变早晚及患者身体状况来决定。

手术是食管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和其他很多肿瘤相比,食管癌的手术治疗效果是比较好的。对于全身情况好、主要脏器功能可以耐受手术、无远处转移、无顽固胸背疼痛、无声嘶及刺激性咳嗽,考虑病变可以切除者,优先采用手术。

除手术切除外,必要时还要在手术后辅助一些其他治疗,比如化疗、生物治疗、免疫治疗和中医药治疗,这都要视具体病情而定。

对于因各种原因不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化疗、放疗及化疗加放疗是可供选择的办法。当然还有一些患者暂时不适宜手术,但经过一定的治疗以后还可以再手术,这些手术前的治疗又叫做新辅助治疗或诱导治疗,目的是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手术效果。

发现时已经晚期,或者身体状况不能手术也不宜放疗、化疗的个别患者,可采用中药和支持治疗以缓解症状、减轻痛苦。

【预防要素】

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是降低食管癌发病率的最理想办法。由于食管癌的病因目前并不确定,所以难以真正进行一级预防,但通过以下措施能够使食管癌的发病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①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吃霉变食物,少吃或不吃酸菜,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补充维生素C。霉变的食物一方面产生霉菌毒素或代谢产物,另一方面可促进亚硝胺的内合成,是导致食管癌的主要病因。多吃新鲜蔬菜或补充维生素C可阻断体内亚硝胺的合成。②改良水质,减少饮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③推广微量元素肥料,纠正土壤中某些微量元素的不足。④积极治疗食管炎、食管白斑、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等与食管癌发生相关的疾病。应用药物和维生素B2治疗食管上皮增生,以阻断癌变过程。⑤食管癌具有家族聚集现象,对3代人中发生过2例以上食管癌的家庭中40~69岁的成员定期体检,提供预防性药物或维生素,劝导改变生活习惯等,对降低食管癌发病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在病因尚未彻底弄清楚的情况下,二级预防是食管癌预防的重要方向。二级预防是指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缓慢的多阶段过程,从食管黏膜上皮癌变到患者出现临床症状,需数月到数年甚至十几年时间。只要我们足够重视,采取相应措施,食管癌的早诊、早治还是大有可为的。对高发区人群进行普查,高危人群定期体检,提高对早期症状的警惕性,及时进行胃镜等检查是食管癌二级预防的三大关键。

目前,我国肺癌高发病率的势头还没能被遏制,肺癌高病死率的现实还令人困惑,但是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通过控烟和改善生活习惯、防治污染一定可以使肺癌发病率降低,更多肺癌分子靶点的发现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也将使肺癌的治疗打开一片新天地。光明在前,让我们共同期盼。

食管癌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肿瘤,在局部地区尤其高发,目前的诊治还没有取得根本突破,但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昔日高发区的发病率已大幅降低,我国的治疗水平居世界前列。相信将来病因预防、早期诊治、微创治疗都会取得进步,使食管癌的发病率不断下降,治愈率和病人生活质量不断提高。7腹部肿瘤这一章介绍的腹部肿瘤包括胃癌、肝癌、胰腺癌、大肠癌等四种消化系统肿瘤和肾癌、膀胱癌两种泌尿系统肿瘤。

四种消化系统肿瘤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对生命威胁比较严重的恶性肿瘤。2009年的统计结果表明,我国胃癌的发病率为36.21/10万,死亡率25.88/10万。胃癌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死亡率在男女之间为(1.5~2.5)∶1。胃癌的死亡率通常在35岁以下较低,40岁以后迅速上升,55岁以上占70%。但令人担心的是,胃癌正在向年轻人逼近,19~35岁患者的比例已从40年前的1.7%升至3.3%。

肝癌素有癌中之癌之称,足见它对健康威胁有多么严重。2009年的统计结果表明,我国肝癌的发病率为28.71/10万,死亡率26.04/10万。肝癌的男女发病之比为(2~5)∶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59岁人群为多。

胰腺癌虽然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却相对较高。2009年的统计结果表明,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为7.28/10万,死亡率6.61/10万。胰腺癌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50岁以上患者数量约占总发病数的93%。40岁以上者年龄每增加10岁,胰腺癌的发病率将递增1~5倍。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常见的一种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胃癌和食管癌。2009年的统计结果表明,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为29.44/10万,死亡率14.23/10万。本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病之比为(1.1~3.4)∶1,好发于30~50岁。

肾癌是最常见的肾实质性肿瘤。肾癌多发生于50~70岁人群,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一倍以上。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膀胱癌也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膀胱癌的高峰年龄组为60~69岁,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