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肿瘤揭秘
15054100000013

第13章 治疗癌症——驱除或降服癌魔(5)

在整体观念方面,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肿瘤姑息治疗值得肯定。它以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模式为指导,科学融入祖国医学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理念,整合中西医方法控制疼痛及其他症状。中医扶正,西医祛邪,整体调节,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和脏器功能。如化疗中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及腹泻,中医药可以减轻这些不良反应,使化疗能够顺利进行。还有一些患者有严重的内科疾病,他们对化疗毒性的承受能力比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中药的辅助治疗能够起到帮助作用。

在整体观念方面,还有一个需要特别强调的重点对象,就是老年肿瘤患者。如果肿瘤患者是老年人,并且有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或者中风后遗症等较严重的合并症,他们的治疗与单纯患有肿瘤的患者相比,在总的治疗原则上有很大不同。对老年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应充分考虑风险和受益,并对患者伴随疾病给予恰当、必要的治疗,这就需要多学科合作,需要肿瘤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呼吸科等方面的专科医师,进行多学科合作的团队综合治疗。

其次,要坚持全程管理。姑息治疗应尽早地用于癌症治疗的早期,并贯穿肿瘤治疗的全过程。在肿瘤治疗的第一阶段:患者的一般情况较好,刚刚开始治疗,抗癌治疗应与姑息治疗相结合。在肿瘤治疗的第二阶段:抗癌治疗可能不再获益,应以姑息治疗为主。在肿瘤治疗的第三阶段:癌症患者预期生存时间仅有几周甚至几天,处于癌症终末期,应为其提供临终关怀及善终服务。

医患双方应共同努力,保障姑息治疗贯穿于癌症治疗全过程,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尽早建立姑息治疗概念,可使抗癌治疗合理、受益。例如,缓解疼痛和其他令人痛苦的症状,应越早越好,最好与肿瘤治疗同步进行。癌症患者面临的痛苦很多,主要有疼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食欲不振、伤口溃疡、腹胀、水肿、便秘、失眠等。这些痛苦有的与疾病有关,有的与治疗相关。临床实践证明,治疗开始就对这些痛苦症状及时控制,患者获益更大,医患双方应共同关注。“得了肿瘤就会痛”的观点要不得,通过科学规范用药,75%~80%的癌痛患者可以缓解疼痛。口服药物无法止痛的患者,医生还可以根据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程度、肿瘤病情而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如配合化疗、放疗、手术、椎管内和脑室内注药技术、神经阻滞技术、患者自控镇痛技术、皮下埋藏植入泵技术等。

第三,要坚持科学决策。所谓科学决策,就是决策一定要规范化。让我们以癌痛的规范化治疗为例,来解释什么是科学决策。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急性疼痛是一种症状,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疼痛致使患者吃不下、睡不好,情绪低落,进而可能导致肿瘤复发。疼痛是恶性循环,癌痛引发的孤独、焦虑、忧郁、恐惧和绝望,会使有些晚期癌症患者想自杀或者安乐死。疼痛应记入癌症患者的生命体征记录单,医生应当充分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尽快为癌痛患者解除疼痛。但部分患者对吗啡持有恐惧心态,怕上瘾,其实不必这样恐惧吗啡。初期的疼痛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在相应的中枢神经系统形成一个永久性的反馈,即使引起疼痛的肿瘤已经切除,还是会提示患者患病部位还在疼痛。

患者及其家属应该明白,止痛治疗是不会加重病情的,止痛治疗是癌痛患者的首选治疗。我们不能想象,一个痛不欲生的癌痛患者怎么能够平静地接受放化疗和其他治疗。只有疼痛控制了,感觉舒适了,患者才有条件得到充分的抗癌治疗。医生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个得到充分止痛的癌症患者,病情发展往往较慢。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倡的疼痛“三阶梯”治疗,是根据癌痛的轻、中、重三种程度,把治疗分成三个阶段,对其分别采取不同的用药方案进行治疗。目前,国际公认的癌症止痛首选药物是阿片类制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是世界上对麻醉药品使用管理最严格的国家之一;也是100多个有统计的国家中,麻醉药品人均使用量最低,用药结构最不合理的几个国家之一;有些医生在患者需要用强效阿片类药物时也不敢开处方,怕负责任,因而无作为,少作为。但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医用吗啡消耗量从1984年的4千克已增加到2010年的971千克。

第四,要坚持人文服务。所谓人文服务,就是决策一定要个体化、人性化。罹患癌症可以说是人一生中所遇到的最重大的创伤性经历之一,患者往往认为这个世界对自己太不公正了。但经过最初的震惊和质疑后,他们就会接受现实,并希望有人能帮他们寻找生命中的意义。晚期癌症患者更是如此,躯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使得他们在心理、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要关注癌症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社会问题。很多家属在患者住院期间,面对亲人死亡的巨大阴影,难以逾越心理的障碍,不停地在治疗和不治疗之间摇摆。香港中文大学对乳腺癌和肺癌患者进行有关情绪困扰的研究,发现分别有近40%及30.6%受访患者有抑郁及焦虑的倾向。

不管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宗教背景、医院体制及对死亡的看法有何差异,都有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就是全人类都一致希望能够在无痛苦、安详的气氛下结束自己的生命,能够在与病痛斗争的岁月中过得更充实、更有尊严。死亡是每个人迟早要面对的必经历程,有生必有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存质量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临终关怀这种完整照顾的特殊服务。人们提倡优生,重视优活,却忽视优死。死亡教育可使人们客观地面对死亡,有意识地提高人生之旅最后阶段的生命质量,以坦然无憾的心情告别人生。

晚期癌症患者的姑息治疗中,首先要有效控制疼痛等症状,让患者的身体舒适;来自亲人、朋友及社会的关心可使患者感觉生活有价值、有信心与勇气,进而协助患者发现自己的责任、使命与价值,找到生命的意义,从而有力量面对一切苦难甚至死亡,积极乐观地生活。这种躯体、心灵的全面照顾,让患者达到身心平安,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癌症不仅摧残患者的身心,也扰乱了家庭的正常生活,尤其在临终阶段,日夜护理患者的家属,每天目睹患者忍受病痛折磨,患者的不良情绪常常也发泄在家属身上,家属常出现抑郁、焦虑、躯体症状和睡眠障碍。可设立心理咨询室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心理辅导,使家属从容面对各种压力;也可让他们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心理帮助和安抚。美国的一位临终关怀专家认为“人在临死前精神上的痛苦远远大于肉体”。因此,在患者临终时,最重要的是给予其心灵上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真情,平静安详地度过生命最后的旅程。

4.6.3实施姑息治疗的表现和态度

现代癌症姑息治疗起源于肿瘤学。过去,公众及学者针对肿瘤领域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根治性治疗,而对于终末期肿瘤患者,大多采取忽视的态度,更有甚者干脆放弃这部分患者。对于晚期癌症患者,医患双方似乎都希望治愈所有患者,然而事与愿违,大部分患者的治疗以失败告终。发起于20世纪40年代的姑息治疗,以关注病情复杂的晚期、终末期癌症患者为出发点,逐步发展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

尽管医学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带瘤生存率有所增加,但是成人肿瘤的治愈率并未显著提高,最多也就是50%,这就意味着有一半以上的肿瘤患者需要姑息治疗。肿瘤患者的姑息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部分,尤其对于晚期患者来说可能是唯一的治疗措施。对于进展性和晚期患者,姑息治疗虽不能治愈疾病,但能有效地缓解痛苦,维持和改善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姑息治疗的目的必须是缓解痛苦,提高生活质量,而不是拯救患者死亡。医生有责任尽可能地减少危险性,但不可能完全消除危险。我们应当认识到最终的悲剧不是死亡,而是丧失尊严和个性。

我们希望,肿瘤患者应遵循这样的治疗过程:第一步,在多学科综合性肿瘤治疗中心,进行全面评估、正确诊断;第二步,进行多学科联合、规范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第三步,患者疾病稳定,制订好后续治疗计划,在基层医院进行定期随访检查、注射某些毒性不太强的化疗药物或处理某些基本症状。对于肿瘤患者,尤其是终末期癌症患者,更应注重在医疗中加入人文关怀。只有解决了患者的躯体痛苦和精神痛苦,才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以往,患者及其家属常认为使用止痛药易上瘾,故不愿使用此类药物,但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发现医用成瘾率为0.03%,加上慢性癌痛主要用缓释制剂及临床监控,发生率会更低。作为医护人员,应教育患者及其家属,纠正陈旧的观念和错误认识。减轻患者症状,解决患者困难,抚平患者的精神痛苦,是每个医护人员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4.7顾全大局的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对肿瘤认识已久,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独到的见解,临床治疗实践中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近代,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随着与西医结合的深入,中医对肿瘤的认识不断加深,中医中药治疗肿瘤的地位也逐渐被肯定。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治疗肿瘤有以下优点:①整体观念强,能增强机体全身的内在抗癌机制;②作用温和,毒副作用小;③能弥补其他治疗方法的不足,减少放、化疗毒副作用;④无痛苦或痛苦较小,患者易接受。

4.7.1中医治疗肿瘤的法则

在广大群众中,早就有“急病看西医,慢病找郎中”的传统认识。治“有形”之瘤,固非中医中药之所长,但对预防尚未“成形”之瘤的发生,以及瘤切除后的复发,中医中药则可跃居主角之位,有其广阔的用武之地。

在与恶性肿瘤做斗争的漫长岁月中,中医学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肿瘤病因、病机、施治法则等方面的理论,历代医家治疗肿瘤不外乎“坚者消之,留者攻之,结者散之,损者益之”四法。

中医学对肿瘤病因的认识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外因为六淫邪气,内因为七情刺激和正气不足。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障碍,经络阻塞,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湿聚、痰凝、邪毒等因素,互相交结而导致肿瘤的发生。中医治疗肿瘤讲究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病证,采取不同的治疗法则。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当今中医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有了新的发展与创新,在古人的基础上,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归纳,结合现代中医的理论,建立了大家公认的治疗恶性肿瘤十大法则。

(1)健脾理气法。健脾理气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有重要地位。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五脏六腑的营养和生命活动的持续全依赖于脾胃的运化。脾虚水谷不运可生痰湿,脾虚失摄血液外溢可成瘀,脾气升举无力可致气机升降失调,气滞痰凝血瘀,日久形成肿块,恶化为肿瘤。正如《诸病源候论》所说:“凡脾胃不足,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

(2)益气养阴法。“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是人体内重要的抗病物质,祖国医学认为正气虚损是恶性肿瘤发病的内在因素。尤其是中晚期肿瘤患者,正气阴液日渐亏耗,虚实夹杂,且大部分患者经历过手术或放、化疗等攻伐,表现为神疲乏力,纳差,午后低热,口干咽燥,自汗盗汗,舌红苔薄脉细,一派气阴两虚之象。因此,益气养阴法是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

(3)养血补虚法。明代申斗垣《外科启玄》明确指出:“癌发,四十岁以上,血亏气衰。”表明肿瘤的发生与体内气血的亏虚有关。气血的亏虚不仅使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邪毒容易侵袭机体;而且也可导致体内一些病理产物生成,痰浊血瘀内生,日久蕴毒形成癌瘤。当肿瘤形成发展以后,耗气伤血,则又进一步加重了患者气血亏虚的状态。因此养血补虚的治疗方法在肿瘤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它可以改善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已成为中医抗肿瘤的一大特色。

(4)补肾培本法。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长发育”。恶性肿瘤的发生与机体的正气虚弱,正不胜邪密切相关。特别是肾气亏虚,肾精不足,使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导致大量病理产物在体内聚集进而形成肿瘤。补肾培本法可以增强人体正气,使正胜邪退,从而抑制了肿瘤的进一步发展。本法在肿瘤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而且收效颇佳。

(5)清热解毒法。中医认为热毒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病因病理之一。清热解毒法作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在临床上已被广泛采用。本法具有泻火解毒、清热散结的作用,可以清除邪热、消散癌毒,治疗各种肿瘤热毒壅盛的表现。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清热解毒法具抗炎、杀菌、退热、排毒及增强机体免疫等作用。

(6)软坚散结法。肿瘤多为有形之肿块,表现为坚硬如石,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疼痛拒按,中医称肿块为“癥积”“岩”。软坚散结,顾名思义即软其坚硬、消散其结。软坚散结药物可使肿块先软化,然后逐渐消散,其抗肿瘤作用主要在于直接杀伤癌细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