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肿瘤揭秘
15054100000011

第11章 治疗癌症——驱除或降服癌魔(3)

20世纪50年代初期,日本出现了适形放疗的概念,并在1965年提出用多叶准直器的方法实现适形放疗,即当时所谓的“原体照射”。20世纪70年代,瑞典学者进一步提出了适形调强放疗。

γ刀、X刀、适形调强放疗也称精确放疗,其采用精确的固定、精确的定位、精确的治疗计划、精确的照射方法,在三维水平上进行三维适形或适形调强放疗,可使高剂量区的剂量分布形状在三维水平上与肿瘤靶区形状一致,靶区内剂量强度可调,目的是在减少或不增加正常组织损伤的前提下增加肿瘤的照射剂量,从而提高局部疗效并减少毒副反应。

想象一下我们小时候都玩过的凸透镜,它聚焦太阳光后的温度足以引燃纸屑,而稍稍偏离焦点的位置温度却不高。我们也可以把精确放疗的过程理解为“多角度的射线聚焦照射”过程,它可在肿瘤区内部给予高剂量照射的同时,使肿瘤区域以外受到的照射却很少。当然真正的精确放疗过程相当复杂,需要完善的设备支持,更需要放疗医生、技师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治疗任务。相比二维放疗的“地毯式轰炸”,三维精确放疗则更类似于“精确制导武器”,能够定点清除肿瘤病灶,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周围正常组织。正因为精确放疗具有如此巨大的优势,目前已经成为临床上主流的放疗方式。

4.3.3放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地位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表明,有45%的恶性肿瘤可以治愈,其中手术治愈占22%,放疗治愈占18%,化疗治愈占5%。2008年研究结果提示有55%的恶性肿瘤可以治愈,其中手术治愈是25%(增加2%),放疗治愈是23%(增加5%),化疗治愈是7%(增加2%)。结果显示在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中放疗治愈恶性肿瘤的重要性成长最快,这一结果显然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三国演义》里有一则精彩的故事:刘、关、张三人在虎牢关前战吕布,三人单打独斗皆非吕布的对手,唯有三人协作车轮大战才与其战个平手。在肿瘤治疗中,也有着非常相似的情形,传统三大治疗手段(手术、放疗、化疗)恰似虎牢关前的关羽、张飞、刘备,吕布自然可被视作肿瘤。单一治疗手段的疗效不尽如人意,大多数时候需要三者联合使用才能收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如果把手术治疗比作关羽,而放疗正是其中的猛张飞,放射线就是他手中的无影丈八蛇矛。放疗对于治疗肿瘤的贡献率已经可以比肩手术治疗,所以在很多肿瘤专科医院,放疗科已经成为最大的专业科室之一。

据统计,目前在美国每年约有60%的癌症患者在治疗的全过程或某一阶段接受过放疗,包括根治性放疗、姑息性放疗或与化疗、手术联合的综合治疗。放疗的适应证也几乎包含了全身上下各处可能出现的肿瘤。

适合单纯放疗的肿瘤有早中期鼻咽癌、早中期颌窦癌、早期舌癌、早期喉癌、颈段和中段食管癌、早期宫颈癌、早期霍奇金病和早期前列腺癌等。

适合放疗联合手术的肿瘤有早中期颅内肿瘤、中晚期头颈部肿瘤、早期甲状腺癌、食管下段癌、早中期胃癌、早中期肺癌、恶性胸腺瘤、中期宫颈癌、早中期直肠癌、早中期肛管癌、精原细胞瘤和一些软组织肿瘤等。

适合放疗联合化疗的肿瘤有各期的小细胞肺癌、中晚期霍奇金病、各期恶性淋巴瘤和大部分晚期的恶性肿瘤。

有些腺癌、恶性混合瘤如乳腺癌、甲状腺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肝癌及腮腺混合瘤等,虽不能首选放疗,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有时在术前或术后也须配合放疗。

虽然放疗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大多数人对放疗仍然比较陌生,而经历或见识过放疗的患者朋友都会对放疗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于放疗设备之复杂精密、相关人员分工之细、放疗流程之繁复细致,无不叹为观止!在任何一家医院里,放疗设备也往往是最为昂贵、最为娇气的“法宝”。在肿瘤患者的眼中,放疗学科似乎更像一个浑身塞满了高科技零件的“变形金刚”或“钢铁侠”。然而,科学技术的进步终归要以人为本,我们反对唯技术论,放疗技术的任何进步都应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为宗旨。我们坚信,放疗一定能够帮助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恢复健康!

4.4肿瘤绿色疗法——生物免疫治疗〖1〗4.4.1诺贝尔医学奖与生物免疫治疗的故事2011年10月3日,诺贝尔医学奖揭晓,来自加拿大的科学家斯坦曼因在免疫学领域的杰出成就,与另外两名科学家共同分享这一医学界最高殊荣。斯坦曼在其中所做的贡献就是发现了免疫系统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DC)”,并在系统研究了这种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基础上,成功研发出了治疗肿瘤的新方法“生物免疫疗法”。

斯坦曼是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免疫学教授,2007年不幸身患晚期胰腺癌,为了与这一号称“癌王”的疾病做斗争,他应用自己研发制备的以DC为基础的生物免疫疗法,为自己治疗胰腺癌,顽强地与癌症抗争了4年。诺贝尔医学奖的颁发,既是对斯坦曼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免疫治疗临床疗效的肯定。

看了这则消息,有很多人会问:什么是生物免疫治疗?它怎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呢?

4.4.2生物免疫治疗

在阐明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有关免疫的知识。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体系,通俗来讲,就是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哪些东西不是自己的,是自己的东西加以保留,外来的东西是要破坏掉的。完整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共同组成的。

那么,免疫系统究竟有何功能呢?大量的医学研究证明,免疫系统有三大功能。

(1)免疫防御。就是人体抵御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侵犯,使人免患感染性疾病。

(2)免疫自稳。人体组织细胞时刻不停地新陈代谢,随时有大量新生细胞代替衰老和受损伤的细胞。免疫系统能及时地把衰老和死亡的细胞识别出来,并把它从体内清除出去,从而保持人体的稳定。

(3)免疫监视。免疫系统具有识别、杀伤并及时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人体对自身细胞一般不产生排异,对体内的癌细胞也会耐受。癌细胞会在体内搞许多“小动作”,导致体内免疫细胞功能降低,失去抗癌功能。准确识别肿瘤、有效杀死肿瘤是治疗肿瘤的关键,生物免疫治疗就是针对肿瘤细胞的特有成分设计的一种相对特异性的治疗方法。

广义上来讲,靶向治疗、基因治疗、疫苗治疗、免疫细胞治疗均属于生物免疫治疗范畴。狭义上讲,生物免疫治疗指的是单纯免疫细胞治疗,其中以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树突状细胞(DC)及DC-CIK结合应用最为广泛。它提取患者体内不成熟的免疫细胞,在实验室中进行培养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这些经过培养后的免疫细胞数量增多、识别肿瘤细胞的能力增强,从而获得了更强的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医学家们将这些经过培养后的免疫细胞形象地描述为“细胞导弹”,表明免疫细胞治疗具有特异的靶向性。

近年来,生物免疫治疗策略在如火如荼地发展,主要包括细胞免疫治疗和非细胞免疫治疗。

4.4.3细胞免疫治疗

细胞免疫治疗是生物免疫治疗的主力军,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常见的细胞免疫治疗主要有下面几种。

(1)LAK细胞免疫治疗。LAK细胞即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将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经淋巴因子白介素-2(IL-2)激活3~5天即扩增为具有广谱抗瘤作用的杀伤细胞。LAK细胞有广谱抗瘤作用。1984年首次应用IL-2与LAK细胞协同治疗25例肾细胞癌、黑色素瘤、肺癌、结肠癌等肿瘤患者。其中11例肿瘤缩小超过50%,1例黑色素瘤完全消退。1988年该研究组总结了IL-2与LAK细胞协同治疗222例肿瘤患者的情况,其中16例患者肿瘤转移灶完全消退,26例患者肿瘤消退50%以上,该疗法对转移性肾细胞癌、黑色素瘤、结肠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疗效较显著。有报道,乳腺癌、膀胱癌局部应用IL-2进行治疗也获得明显疗效。

但是,LAK细胞必须和大剂量IL-2同时应用才能发挥好的效果,而大剂量IL-2在治疗过程中可出现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这一严重毒副作用,引起胸腹腔积液、肺间质水肿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危险,因此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大规模应用。

(2)TIL细胞免疫治疗。TIL细胞即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简称。TIL细胞免疫治疗是从手术切下的肿瘤组织、肿瘤引流淋巴结、癌性胸腹水中获得淋巴细胞,经加IL-2培养后再回输给患者的一种疗法。该疗法具有高效、特异、毒副作用小等优点。TIL细胞的抗肿瘤效果是LAK细胞的50~100倍。回输的TIL细胞在血液及肿瘤中可以存留达2个月之久,因此它有着巨大的潜在治疗价值。

曾有报道,应用TIL细胞免疫治疗14例转移性肺癌等晚期肿瘤患者,其中4例肿瘤缩小50%以上,毒副作用明显低于LAK细胞免疫治疗。

但是,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由于TIL细胞较难获得扩增,目前没能在临床获得广泛应用。

(3)NK细胞免疫治疗。NK细胞也称自然杀伤细胞。它是一种具有直接杀伤靶细胞效应的特殊的淋巴细胞系,具有抗肿瘤、抗感染、免疫调节功能,且表现为速发效应,被称为是“人体抵抗癌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4)CIK细胞免疫治疗。CIK细胞即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增殖能力强,杀瘤谱广,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免疫细胞。CIK细胞能借助于其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去捕捉肿瘤细胞,而不会对正常细胞产生反应。也就是说该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能力很强,如同“细胞导弹”,能精确“点射”肿瘤细胞,不会伤及“无辜”的正常细胞。CIK细胞免疫治疗对手术后或放化疗后患者效果显著,能消除残留的微小转移病灶,防止癌细胞扩散和复发,提高机体免疫力。CIK细胞联合化疗、放疗、靶向治疗药物或者单抗能进一步增强抗肿瘤效果。因此CIK细胞免疫治疗被认为是新一代细胞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案。

(5)DC细胞免疫治疗。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捕捉肿瘤细胞的“侦察兵”,其主要功能就是把肿瘤信息传递给T淋巴细胞,激活T淋巴细胞,启动强大的特异性抗肿瘤细胞免疫。

(6)DC-CIK细胞免疫治疗。对DC-CIK细胞免疫治疗,有人形象地比喻为“雷达”+“导弹”。其中DC细胞就像“雷达”,能识别抗原,激活免疫应答;CIK细胞就像“导弹”,能通过发挥自身细胞毒性,分泌细胞因子,精确杀伤肿瘤细胞。“雷达”+“导弹”产生了一个高效和谐的免疫体系,经专项实验室诱导、增殖、活化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可以显著抵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帮助机体恢复同肿瘤细胞做斗争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体免疫功能,全方位防止复发和转移,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延长生存期。

4.4.4非细胞免疫治疗

目前,临床常用的非细胞免疫制剂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集落刺激因子、卡介苗、胸腺肽等。

(1)干扰素。干扰素能够抑制肿瘤病毒的繁殖,从而收到防治肿瘤的效果;干扰素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增强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促进巨噬细胞的杀瘤作用。临床实践证明,干扰素对血液系统、泌尿系统、脑部肿瘤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对毛细胞白血病,缓解率达80%~90%。

(2)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2可强有力地促进T淋巴细胞的生长和转化,诱导和促进多种细胞毒细胞的活性,如NK细胞、细胞毒淋巴细胞、LAK细胞等,活化巨噬细胞,增强其杀伤活性。目前,白细胞介素-2已广泛用于临床。

(3)集落刺激因子。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种能刺激和促进粒细胞-单核细胞增殖的糖蛋白。在肿瘤治疗中集落刺激因子主要起支持作用。它可减轻放疗和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刺激和增强抗癌效应细胞的产生和功能。

(4)卡介苗。卡介苗可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白细胞介素-1的产生,诱导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淋巴毒素的产生,还可激活补体参与抗癌过程。临床上已试用于恶性黑色素瘤、白血病、头颈部癌、消化系统癌、呼吸系统癌、泌尿系统癌、乳腺癌等的治疗。

(5)胸腺肽。具有促进T淋巴细胞成熟,诱导不同的T淋巴细胞亚群等免疫调节作用。临床试验表明,胸腺肽可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延长某些癌症患者的生存期。

4.4.5生物免疫治疗的优势和特点

优势一,绿色安全,有效延长患者生命。生物免疫治疗采用的是患者自身的细胞,在体外培养后输入患者自己体内,故不会造成免疫排斥,并无任何毒副作用;可直接杀死癌细胞,控制肿瘤的发展及转移,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