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乾坤
15054000000027

第27章 漫话常用中药(2)

如今,红景天已被应用于军事医学及航天事业当中,日本等国还以红景天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了供宇航员、飞行员、运动员等高强度工作者服用的制品,充分体现了红景天抗衰老、抗缺氧、抗寒冷、抗疲劳、抗辐射的独特功效。

8.2补阳药

凡能补助人体阳气,以治疗各种阳虚病证为主的药物,称为补阳药。此类药主要适用于肾阳不足、脾肾不足、肝肾不足、肾肺两虚而引起的各种症状。临床上,阳虚常与气虚同见,而气虚又常导致阳虚,所以补气和补阳,往往相须为用。

现代研究表明,补阳药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生殖器官,增强性功能,促进生殖系统功能改变,如本节将介绍的壮阳圣品鹿茸和被称为“中药伟哥”的淫羊藿。补阳药并非只是男性应用的壮阳药,对于宫冷不孕、更年期综合征等肾阳不足所导致的女性病证,补阳药也是很好的选择。

8.2.1“全身强壮剂”鹿茸

鹿茸为“东北三宝”之一。自秦汉开始,一直以奇特功效而闻名于世,直到清代,它仍是宫廷主要抗衰老药物之一。鹿茸是与人参齐名的中药,雅号“九女春”,是补肾壮阳的佳品。鹿茸为鹿科动物雄性梅花鹿或马鹿头上所生之尚未骨化的幼角,来自梅花鹿的习称花鹿茸,来自马鹿的习称马鹿茸。好的鹿茸会带茸毛、含血液。

鹿茸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的功效,可用作滋补强壮剂,对虚弱、神经衰弱等有较好的疗效。鹿茸的保健作用非常高,是良好的全身强壮药。鹿茸含有比人参更丰富的氨基酸、卵磷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鹿茸性温而不燥,具有振奋和提高机体免疫力功能,对全身虚弱、久病之后患者,有较好的保健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鹿茸可以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具有免疫促进剂的作用。它能增加机体对外界的防御能力,调节体内的免疫平衡而避免疾病发生和促进创伤愈合、病体康复,从而起到强壮身体、抵抗衰老的作用。

鹿茸常用来泡酒,鹿茸酒以鹿茸为主要配料,并参入其他营养成分泡制而成,具有壮阳、补气血的功效,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睡眠和饮食。鹿茸适用于阳虚患者,阴虚阳盛者忌用,服用鹿茸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剂量,不宜大量骤用。

8.2.2“因羊发现的草药”淫羊藿

淫羊藿与羊有不解之缘。据记载,南北朝时,著名医学家陶弘景在采药途中听到一位老羊倌与路人的谈话,老羊倌对路人说,有种生长在树林灌木丛中的怪草,公羊啃吃以后,阴茎极易勃起,与母羊交配次数也明显增多,而且阳具长时间坚挺不痿。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陶弘景暗自思忖,这很可能就是一味还没被发掘的补肾良药。于是他虚心向羊倌实地请教,又经过反复验证,证实了这种怪草的补阳作用,后将此药载入他的中药专著,并取名“淫羊藿”。

淫羊藿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传统医学对淫羊藿的药效研究主要集中在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阳痿遗精、筋骨痿软等方面。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表明,淫羊藿还有免疫调节、延缓衰老、预防骨质疏松等作用,对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淫羊藿是药食两用植物,2002年,国家卫生部已将其列为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草药。民间常用淫羊藿制作保健酒和保健茶,这也有助于将淫羊藿这种极具保健价值的药食两用植物带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我国淫羊藿资源的科学利用提供参考。

8.2.3“不老药”锁阳

锁阳又名不老药、锈铁棒、地毛球、羊锁不拉、锁严子、乌兰-告亚(蒙名)、耶尔买他格(维名)、沙漠人参,为锁阳科植物锁阳的肉质茎,是一种寄生植物,寄生于白刺的根部,耐盐碱、干旱,能在风沙、严寒、酷暑的环境中生长,在中、藏、蒙药中是常用药,主产于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阿拉善盟、新疆阿勒泰,此外,宁夏、青海等地亦产。

关于锁阳,先秦就有文字记载,汉代开始入药,为历代名医名案所重视。之所以取名锁阳,是因为它具有“锁住阳气,长盛不衰”的功效。在锁阳产区有一首歌谣:“锁阳,锁阳,既是药,又是粮,有病用它治,饿时充饥肠。”锁阳的肉质茎里充满了淀粉和糖类物质,刮去皮,呈白色肉,吃起来味道像荸荠,可做糕点和用来酿酒。相传,薛仁贵在征西的途中,中了敌人埋伏,被困于甘肃的苦峪城,军中粮草很快就用完了,官兵只好到郊外寻找菜充饥,一个士兵偶然从沙土里挖到了一种类似胡萝卜的野菜,吃起来很甜,当地人说是“锁阳”。薛仁贵大喜,高兴地连声呼喊:“救命菜,救命菜!天赐神粮也!”他命令士兵多挖多采,用来煮粥吃,锁阳帮助大军渡过了难关。战争结束后,薛仁贵为了感谢锁阳的救命之恩,便把苦峪城改为“锁阳城”。

锁阳含花色苷、三萜皂苷,性甘温,有补肾助阳、润肠通便、补肾益精的功效,也是补气补血的佳品。可用于治疗肾虚滑精、腰膝酸软、遗尿尿频、劳伤消瘦、老年气虚、肠燥津枯、便秘等症。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锁阳在保护免疫系统、抗运动性疲劳、抗衰老、抗糖尿病等方面有较好的表现,另外锁阳还有防癌、抗癌、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对心血管疾病有明显疗效。含有锁阳有效成分的锁阳酒、锁阳咖啡等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显示了锁阳良好的发展前景。但需要注意的是,阴虚火旺、脾虚泄泻、实热便秘及阳易举而精不固者禁服锁阳;且长期食用锁阳,亦可致便秘。

8.3补血药

补血药,又称养血药,具有滋补生血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贫血,兼有养血调经、美容养颜的功效,广泛用于各种血虚证,可改善因血虚所引起的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爪苍白、眩晕耳鸣、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或月经延期、量少色淡,甚则闭经,舌淡脉细等症状。

8.3.1“妇科之圣药”当归

当归是伞形科当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布于甘肃、云南、四川、青海、陕西、湖南、湖北、贵州等地。当归的根可以入药,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全当归根略呈圆柱形,根上端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或“寸身”,支根称“归尾”,全根称“全归”。当归身补血,当归尾破血,全当归既能补血,又可活血。其药用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为医家常用,是“妇科之圣药”。

关于当归之名的来历,有很多说法,一是与功能有关,因为它“能使气血各有所归,当归之名必因此出也”;二是与“以药寄情”相关,“以药寄情”就是用中药表达人们不同的情感。如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所说,“古人娶妻为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关于当归这个名字还有另一个传说:一个新婚不久的青年被应征入伍,由于战争频繁,3年没有与家中通音讯。年老多病的母亲思子心切,每日烧香祈祷:“老母多病残疾,沙场征子当归。”媳妇更是想念丈夫,夜不成眠,日不思餐,在病中呻吟道:“母残危,子当归;妻病危,夫当归!”多亏有老药工每天给她们婆媳送来一种芳香草药服用,才保全了她们的性命。在青年得胜还朝后,皇帝论功行赏,青年却不愿意受封。他恳求皇帝说:“老母多病残疾,爱妻空房情悲,今日边疆无危,战士理应当归。”皇帝只好批准青年回家孝敬母亲。他回到家婆媳都说:“多亏了老药工天天来送药,才把我们从阎王那拉回来。”他连声说:“感谢老药工,感谢乡亲们,但不知道老药工用的是何神药。”老药工说:“采药一生,此药无名。”他提议:“母念子归,妻盼夫归,干脆就叫当归吧。”从此这味中药就有了“当归”的名字。

当归性温,味甘、辛,性温能温养,味甘能补益,味辛能通脉。中医认为,肝藏血,心主血脉,脾统血,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当归是中医治疗和血有关疾病的关键药物,也是最适合女性养生的药物之一。当归可养血调经、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仆损伤、痈疽疮疡、血虚诸证。但使用当归养生应注意以下问题:当归可治疗月经量少、颜色暗、有结块及月经延后的月经不调或痛经。而对于月经量多、崩漏、月经出血不止或淋漓不净者,不适合用当归单味药治疗;湿阻中满及大便溏泄者慎服;热盛出血患者禁服;用药不当会加重出血、腹泻等症状;临床使用当归不可过量,服药后也应注意有无不良反应。

8.3.2“四大怀药”之一熟地黄

熟地黄,简称熟地,是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干燥块根的加工炮制品,属于补血药。地黄可分为鲜地黄和生地黄,而熟地黄、生地炭、熟地炭均为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地黄是河南的地道药材,是“四大怀药”之一,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早在周代,“四大怀药”就被列为皇家贡品;唐宋时期,“四大怀药”经丝绸之路传入亚欧各国;明代,郑和下西洋更是将“四大怀药”带入东南亚、中东、非洲诸国;近代,“四大怀药”被海外人士誉为“华药”。关于“四大怀药”的来源有一个传说,上古的时代,炎帝神农氏身患重病,为医治,他广走民间。来至怀庆时,看到此地绿叶如盖、花团锦簇,感叹说:“真乃神仙福地,药山矣!”于是便在这里辨五谷、尝百草,终于寻得了四样草根花蕊,服用之后不久病就好了。他就令山、地、牛、菊四官保护这四样花草,这些花草也因守护人而得名“山药、地黄、牛膝、菊花”,这是后人所传“四大怀药”的最早起源。时至今日,焦作境内老君洼一带,还保留有“山药沟”“地黄坡”“牛膝川”“菊花坡”等古地名。

熟地黄的炮制过程很讲究,就是先要把生地黄放在锅里蒸,然后再拿到太阳下晒,蒸晒九次,而且在炮制的过程中不能使用铜铁等材质的器皿。生地黄是凉性的,九蒸九晒后可以把这种凉性去掉,就变成温性的补血药熟地黄了。熟地黄和生地黄在功能主治上有很大的区别,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效,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肝肾阴亏、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耳聋耳鸣、须发早白、便秘等症;而生地黄属于清热药,主要用于温热病之高热、热入营血、口干舌燥、夜热早凉等症。熟地黄是历代医家常用的药物之一,明代著名的医学家张景岳善用地黄,尤其是熟地黄,因此有个外号叫“张熟地”。补肾精的中药有很多,但熟地黄常常作为首选用药,如金匮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中都用到熟地黄,熟地黄在其中发挥了滋补肾阴的作用。另外,地黄作为食品,在民间有着悠久历史。早在1000多年前,中原地黄产区就将地黄腌制成咸菜或泡酒、泡茶食用。至今还有人把地黄切丝凉拌、煮粥食用。但有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等症状的患者不宜服用熟地黄。

8.3.3“山中精灵”何首乌

鲁迅先生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这样描写过何首乌:“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在中草药家族中,除人参之外,要说像人形的药物应当首推何首乌,因此也就有了“何首乌精”之类的说法。神话中“人参精”的造型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娃娃,而何首乌则是一男一女成对出现的,人们将其视为夫妻。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主要分布于河南、山东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植物何首乌的藤茎叫“夜交藤”,也能入药。何首乌原名叫“交藤”,至于为什么叫何首乌,有许多传说故事。传说有一位姓何的老人,在吃了“交藤”的块根和茎以后,头发变黑了,所以人们就把交藤称为“何首乌”了,“何首乌”表达了这种药材可以让何老汉的头发变黑的意思。

何首乌始载于《开宝本草》,分为生首乌和制首乌两种,作为补血药应用的是制首乌,制首乌有补益肝肾、补益精血、壮筋骨、乌须发的功效,适用于精血亏虚、头昏、少白头、腰膝酸软及遗精等,一般医院药房提供的也是制首乌。近代药理学研究显示,除传统功效外,何首乌还有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菌及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何首乌可入药膳,将制首乌、三七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煎取浓汁,去渣后用煎液与粳米、小米、黑米、大枣一起煮粥食用,可起到软化血管的作用。此外,还有用制首乌发酵酿制而成的何首乌酒,既有酒的醇香口感,又可滋补,实用价值很高。但需要注意的是,近年国内外关于服用何首乌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制首乌虽是补益的良药,但并不适合所有的人,加之炮制不当、使用不当都会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何首乌忌猪、羊肉,不宜与萝卜、葱、蒜一起食用,忌与天雄、乌头、附子、仙茅、姜、肉桂等燥热药同用,忌在铁器中煮食,大便溏泄及湿痰较重的患者也不宜服用。

8.4补阴药

补阴药以滋养阴液、纠正阴虚的病理偏向为主要功能,具有补肺阴、补脾胃阴、补肝阴、补肾阴、补心阴等功效,并多兼润燥和清热之效,是补益药中很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