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药理学基础学习精要
15053700000048

第48章 疾病分类与诊断基础(11)

二十三、急性胆囊炎

【概述】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起病是由于结石阻塞胆囊管,造成胆囊内胆汁滞留,继发细菌感染而引起急性炎症。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胆囊管常无阻塞。多数患者的病因不清楚。常发生在创伤,或与胆系无关的一些腹部手术后。

【病因学】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起病是由于结石阻塞胆囊管,造成胆囊内胆汁滞留,继发细菌感染而引起急性炎症。如仅在胆囊黏膜层产生炎症、充血和水肿,称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如炎症波及到胆囊全层,胆囊内充满脓液,浆膜面亦有脓性纤维素性渗出,则称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因积脓极度膨胀,引起胆囊壁缺血和坏疽,即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坏死的胆囊壁可发生穿孔,导致胆法性腹膜炎。胆囊穿孔部位多发生于胆囊底部或结石嵌顿的胆囊壶腹部或者颈部。如胆囊穿孔至邻近脏器中,如十二指肠、结肠和胃等,可造成胆内瘘。此时胆囊内的急性炎症可经内瘘口得到引流,炎症可很快消失,症状得到缓解。如胆囊内脓液排入胆总管可引起急性胆管炎,少数人还可发生急性胰腺炎。致病菌多数为大肠杆菌、克雷白菌和粪链球菌,厌氧菌占10%~15%,但有时可高达45%。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胆囊管常无阻塞。多数患者的病因不清楚。常发生在创伤,或与胆系无关的一些腹部手术后,有时也可发生在一些非溶血性贫血的儿童,一般认为手术及创伤后的脱水、禁食、麻醉止痛剂的应用,以及严重的应激反应所致的神经内分泌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胆囊收缩功能降低、胆汁滞留和胆囊黏膜抵抗力下降,在此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最后造成胆囊的急性炎症。也有认为部分病例是胆囊的营养血管发生急性栓塞所引起。此类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病理演变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但病程发展迅速,一般在24h内即发展成坏疽性胆囊炎,并表现为整个胆囊的坏疽。

【诊断】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B超检查即可得到确诊。B超检查能显示胆囊体积增大,胆囊壁增厚,厚度常超过3mm,在85%~90%的患者中能显示结石影。在诊断有疑问时,可应用同位素99mTc-IDA作胆系扫描和照相,在造影片上常显示胆管,胆囊因胆囊管阻塞而不显示,从而确定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此法正确率可达95%以上。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比较困难。诊断的关键在于创伤或腹部手术后出现上述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时,要想到该病的可能性,对少数由产气杆菌引起的急性气肿性胆囊炎中,摄胆囊区平片,可发现胆囊壁和腔内均有气体存在。

二十四、胆囊结石

【概述】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可刺激胆囊黏膜,不仅可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而且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后,还可以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胆囊的急性炎症。由于结石对胆囊黏膜的慢性刺激,还可能导致胆囊癌的发生,有报告称此种胆囊癌的发生率可达1%~2%。

【诊断】有急性发作史的胆囊结石,一般根据临床表现不难作出诊断。但如无急性发作史,诊断则主要依靠辅助检查。B超检查能正确诊断胆囊结石,显示胆囊内光团及其后方的声影,诊断正确率可达95%。口服胆囊造影可示胆囊内结石影。在十二指肠引流术中所取得的胆囊胆汁中(即β胆汁),发现胆砂或胆固醇结晶,有助于诊断。

二十五、急性胰腺炎

【概述】本病是指胰酶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上通常具有急性上腹痛及血清淀粉酶升高。病变轻重不等,轻者胰腺以水肿为主,病情有自限性,一周内可完全恢复,愈后良好。重者胰腺出血坏死,伴休克、腹膜炎及多种并发症,死亡率高。

【诊断】

(一)病史提问

突发性中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前倾位时疼痛可减轻,进食后疼痛加重,疼痛可向左侧胸部及腰背部放散,少数患者疼痛轻微。伴有恶心呕吐,呕吐后疼痛无缓解。部分患者伴有发热及黄疸,如发热过高或持续不退,可能为继发感染。本病轻者3~5天上述症状可缓解,重者可有低血压休克等多脏器损害。因本病与胆管疾患、饱餐及饮酒等因素有关,也可是反复发作,故应询问发病前有无诱因,既往有无胆管疾病及类似病史,腹痛的部位、性质、与体位及饮食的关系、伴随症状等,注意有无重要脏器功能异常的表现,以帮助诊断及判定病情轻重急缓。

(二)体检发现

水肿型胰腺炎症状较轻,多有上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腹胀,肠鸣音减弱,如出现腹水及急性腹膜炎等表现时,应考虑病情发展为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之可能。

(三)实验室检查

注意血清及尿淀粉酶升高的程度,淀粉酶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度并不一致。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部分患者血清钙可降低、血糖可升高。胸腹X线平片可观察有无胸腔积液、横隔抬高、肺实质浸润及排除其他原因急腹症(如胃肠穿孔等)。B超及CT检查可观察胰腺有无肿大、是否有胰腺脓肿及囊肿形成、有无胆管疾患等,ERCP可了解胆管系统有无异常,同时可了解胰管的情况。

(四)鉴别

应与其他急腹症及心绞痛、心肌梗死相鉴别。

二十六、慢性胰腺炎

【概述】本病是指胰腺实质的坏死、出血、脂肪坏死等引起的局部及全身多器官一系列的损害。本病病情危重,死亡率极高。

【诊断】

(一)病史提问

发病初期同急性胰腺炎,如病情继续发展,腹痛持续不缓解,伴高热,可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烦躁不安、血压下降、少尿等休克的表现,继续发展可出现精神恍惚、呕血、黑便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表现。因病情危重,少数患者发病后短期内死亡。询问病史详见急性胰腺炎。

(二)体检发现

可出现体温升高、心率增快、呼吸急促、血压下降,上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等急性腹膜炎体征。部分患者可触及上腹部包块,少数患者出血渗入皮下,脐周(Cullen征)或两侧腹部出现青紫色(GreyTurmer二氏征)。移动性浊音阳性,两肺听诊可闻及湿性啰音,如有胸腔积液时局部呼吸音可减弱或消失。严重呼吸困难可出现紫绀。

二十七、腹痛

【概述】腹痛(abdominalpain)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外脏器的病变,而表现为腹部的疼痛。腹痛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病因极为复杂,包括炎症、肿瘤、出血、梗阻、穿孔、创伤及功能障碍等。

【病因学】

(一)腹腔脏器的病变

按发病率的高低排列如下。

1.炎症急性胃炎、急性肠炎、胆囊炎、胰腺炎、腹膜炎等。

2.穿孔胃穿孔、肠穿孔、胆囊穿孔等。

3.阻塞和扭转肠梗阻、胆管结石梗阻、胆管蛔虫症、输尿管结石梗阻、急性胃扭转、大网膜扭转及卵巢囊肿扭转等。

4.破裂异位妊娠破裂、卵巢囊肿破裂、脾破裂、肝癌结节破裂等。

5.血管病变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腹主动脉瘤、脾梗塞、肾梗塞等。

6.其他肠痉挛、急性胃扩张、经前紧张症等。

(二)腹外脏器与全身性疾病

较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胸部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大叶性肺炎、胸膜炎、带状疱疹等。

2.变态反应性疾病腹型紫癜症、腹型风湿热等。

3.中毒及代谢性疾病铅中毒、血紫质病等。

4.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腹型癫痫、神经官能症等。

【诊断】

1.病史

(1)性别与年龄儿童腹痛常见的病因是蛔虫症、肠系膜淋巴结炎与肠套叠等。青壮年则多见溃疡病、肠胃炎、胰腺炎。中老年则多见胆囊炎、胆结石,此外还需注意胃肠道、肝癌与心肌梗死的可能性。肾绞痛较多见于男性,而卵巢囊肿扭转、黄体囊肿破裂则是妇女急腹症的常见病因,如系育龄期妇女,则宫外孕应予考虑。

(2)起病情况起病隐袭的多见于溃疡病、慢性胆囊炎、肠系膜淋巴结炎等。起病急骤的则多见于胃肠道穿孔、胆管结石、输尿管结石。肠系膜动脉栓塞、卵巢囊肿扭转、肝癌结节破裂、异位妊娠破裂等。发病前曾饱餐或过量脂肪餐的应考虑胆囊炎和胰腺炎的可能。

(3)既往病史胆绞痛与肾绞痛者以往曾有类似发作史。有腹腔手术史者有肠粘连的可能。有心房纤颤史的则要考虑肠系膜血管栓塞等等。

2.临床表现

(1)腹痛本身的特点腹痛的部位常提示病变的所在,是鉴别诊断的重要因素。不过许多内脏性疼痛常定位含糊。所以压痛的部位要较患者感觉疼痛的部位更为重要。疼痛的放射部位对诊断亦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如胆管疾病常有右侧肩背部的射痛、胰腺炎的疼痛常向左腰部放射。肾绞痛则多向会阴部放射等。

腹痛的程度在一定的意义上反映了病情的轻重。一般而言、胃肠道穿孔、肝脾破裂、急性胰腺炎、胆绞痛、肾绞痛等疼痛多胶剧烈,而溃疡病、肠系膜淋巴结炎等疼痛相对轻缓。不过疼痛的感觉因人而异,特别在老人,有时感觉迟钝,如急性阑尾炎、甚至直到穿孔时才感腹痛。疼痛的性质大致与程度有关,剧烈的痛多被患者描述为刀割样痛、绞痛,而较缓和的痛则可能被描述为酸痛、胀痛。胆管蛔虫症患者的疼痛常被描述为钻顶样痛,较有特征。

腹痛节律对诊断的提示作用较强,实质性脏器的病变多表现为持续性痛,中空脏器的病变则多表现为阵发性。而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则多见于炎症与梗阻同时存在情况,如胆囊炎伴胆管梗阻、肠梗阻后期伴腹膜炎等。

(2)伴随的症状腹痛的伴随症状在鉴别诊断中甚为重要。伴发热的提示为炎症性病变。伴吐泻的常为食物中毒或胃肠炎,仅伴腹泻的为肠道感染,伴呕吐可能为胃肠梗阻、胰腺炎,伴黄疸的提示胆管疾病。伴便血的可能是肠套叠、肠系膜血栓形成,伴血尿的可能是输尿管结石,伴腹胀的可能为肠梗阻,伴休克的多为内脏破裂出血、胃肠道穿孔并发腹膜炎等等。而如上腹痛伴发热、咳嗽等则需考虑有肺炎的可能,上腹痛伴心律紊乱、血压下降的则心肌梗死亦需考虑等。

(3)体压腹部的体征是检查的重点。首先应查明是全腹压痛还是局部压痛。全腹压痛表示病灶弥散,如麦氏点压痛为阑尾炎的体征。检查压痛时尚需注意有无肌紧张与反跳痛。肌紧张往往提示为炎症,而反跳痛则表示病变(通常是炎症——包括化学性炎症)涉及腹膜。不定期需注意检查有无腹块,如触及有压痛和边界模糊的腹块,多提示为炎症。无明显压痛,边界亦较清晰的肿块,提示有肿瘤的可能性,肿瘤性的肿块质地皆较硬。肠套叠、肠扭转闭袢性肠梗阻亦可扪及病变的肠曲,在小儿小肠中的蛔虫团、在老人结肠中的粪便亦可能被当作“腹块”扪及。

在腹壁上看到胃型、肠型,是幽门梗阻、肠梗阻的典型体征。听到亢进的肠鸣音提示肠梗阻,而肠鸣音消失则提示肠麻痹。

下腹部和盆腔的病变,常需作直肠指诊,右侧陷窝触痛或扪及包块,提示阑尾炎或盆腔炎。直肠子宫陷窝饱满、子宫颈有举痛可能提示宫外孕破裂等。

由于腹外脏器的病变亦可引起腹痛,故心和肺的检查必不可少。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反映患者的生命状况,当然不可不查。腹股沟部位是疝好发之所,检查中不可忽略。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可提示腹腔内肿瘤性疾病,体检时应加重视。

二十八、黄疸

【概述】黄疸(jaundice)是高胆红素血症(hyperbilirubinemia)的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增而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正常血中胆红素不过17μmol/L(1.0mg/dl),如胆红素超过正常值而肉眼仍未能察见黄疸时,可名为隐性或亚临床黄疸。黄疸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一种症状和体征,尤其多见于肝脏、胆系和胰腺疾病。

【诊断】

(一)病史

应详细了解:①年龄;②性别;③职业和籍贯;④饮食和营养;⑤家庭史;⑥肝炎接触史;⑦输血、注射、手术史和药物史;⑧本次黄疸发生和发展情况;⑨腹痛;⑩其他消化道症状,分析其与黄疸的可能关系。

(二)体格检查

全面的系统的体格检查非常重要。首先要确定是否有黄疸,应在充史的自然光线下进行检查。

重点了解下列各项资料。

1.皮色肝细胞性黄疸轻重不一,急性黄疸皮色多呈金黄色;慢性肝内胆淤时皮色较深。梗阻性黄疸的皮色最深,皮色与梗阻程度有关,初期呈金黄色,以后由深黄变绿,后期呈灰暗甚至黑褐色,这与胆红素氧化为胆绿素,乃至胆青素(cholecyanin)有关。

2.其他皮肤表现色素沉着见于慢性肝病和长期胆管梗阻,呈全身性,但脸部尤其是眼眶周围较著。黄色瘤或黄疣多和血内脂质滞留有关(两者并不完全一致)。血脂下降或严重肝功能衰竭时,黄色瘤也可缩小或消失。肝细胞性黄疸出现皮肤黏膜瘀点的较为常见,且有鼻黏膜、齿龈和口腔黏膜出血,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时出现皮下大片淤斑等出血灶,与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减少或伴发DIC有关。梗阻性黄疸的出血现象一般较轻。

3.浅淋巴结肿大:急性黄疸伴全身浅巴结肿大,应怀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多无浅淋巴结肿大。进行性黄疸而有锁骨上和其他部位浅淋巴结肿大也要考虑是否癌性黄疸。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粟粒性结构和肺部浸润性疾病,可同时出现黄疸和浅淋巴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