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药理学基础学习精要
15053700000010

第10章 人的基本结构(9)

(四)其他物质的排泌

血浆中的有些物质既能从肾小球滤过,又可从肾小管排泌而排泄,如肌酐、尿素等。有些物质和外来物质,如青霉素、酚红等主要由近曲小管进入管腔排泄。

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包括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具有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和分泌性激素等功能。二者都可再分为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两部分。

一、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男性生殖器分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内生殖器包括睾丸、输精管道(包括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和尿道)和附属腺。女性生殖器也分为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内生殖器包括卵巢、输送管道(输卵管、子官和阴道)和附属腺。

(一)男性内生殖器

1.睾丸睾丸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睾丸实质分为若干锥形的睾丸小叶。睾丸小叶内含有盘曲的精曲小管,为精子产生的场所。

精曲小管在睾丸后上部相互汇合成网状,经输出小管进入附睾。睾丸小叶中的间质细胞能分泌雄性激素,主要是睾酮。正常男性每日约分泌4~9mg睾酮,随着年龄的增大,睾酮的分泌量逐渐减少。睾酮在血液中大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只有极少部分睾酮呈游离状态。睾酮主要在肝灭活,大部分由尿排出,少量经粪便排出。

精曲小管的生精细胞逐步发育成精子。精子呈蝌蚪形,在生成之后成群地游离于管腔,然后贮存于附睾。从精原细胞发育称为精子约需两个半月。睾丸产生精子需要较低的温度环境。阴囊中温度较腹腔内温度低2℃左右,适于精子生成。

2.附睾附睾呈新月形,紧贴睾丸的上端和后缘。附睾有储存精子的作用,附睾分泌的液体能供给精子营养,并促进精子的发育成熟。

3.输精管和射精管输精管是附睾尾的直接延续,长度约为50cm,随精索经腹股沟管进入盆腔,在膀胱后面与精囊腺的排泄管汇合成射精管。射精管穿过前列腺的实质,开口于尿道的前列腺部。

4.精囊腺精囊腺是男性生殖系统的附属腺,为1对长椭圆形的囊状器官,紧贴膀胱底部。其排泄管与输精管汇合成射精管。精囊腺分泌黄色黏稠的碱性液体,含较多的果糖以及前列腺素等。

5.前列腺前列腺也是男性生殖系统的附属腺,是不成对的实质性器官,呈栗子形,底朝上,尖朝下。有尿道穿过,射精管及前列腺排泄管也开口于此段尿道。老年人的前列腺肥大时,可压迫尿道以致排尿困难。前列腺分泌的液体、睾丸产生的精子,以及附睾与精囊腺产生的液体共同形成精液。

(二)男性外生殖器

男性外生殖器包括阴囊和阴茎。

二、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一)女性内生殖器

1.卵巢卵巢呈扁卵圆形,位于腹腔内子宫的两侧,左右各一,成年女子卵巢重5~6g。卵巢的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在周边,占卵巢的大部分,由不同阶段发育的卵泡以及结缔组织组成。卵泡有初级卵泡、生长卵泡、成熟卵泡及退化卵泡。卵泡由中央一个较大的卵细胞和周围的卵泡细胞组成。髓质位于卵巢中央,髓质中含有较多的血管、神经及结缔组织。

2.输卵管输卵管是1对输送卵细胞的弯曲管道,长10~12cm,连于子宫底的两侧,输卵管的末端开口于腹腔,开口的游离缘有许多指状突起,称为输卵管伞,覆盖在卵巢表面。输卵管近子宫端较细的部分称为峡部,输卵管结扎手术常在此进行。输卵管峡部外侧扩大的部位称为壶腹部,为卵子受精的部位。

3.子宫子宫是孕育胎儿的肌性器官,呈倒置的梨形。位于膀胱和直肠之间,分为底、体、颈3部分。子宫内腔分为子宫腔和子宫颈管两部分,子宫腔呈狭窄的三角形,基底向上,两侧与输卵管相通,向下与子宫颈管相通,子宫颈管下口称子宫口,通阴道。

子宫壁的结构可分为内膜、肌层、外膜3层。

4.阴道阴道为前后扁平的肌性管道。阴道壁由黏膜、肌层、外膜组成。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上皮下的结缔组织富含弹性纤维,阴道黏膜形成许多横行皱襞。阴道肌层为平滑肌,阴道外膜由结缔组织构成,是女性的性交器官以及排出月经和娩出胎儿的通道。在女性激素影响下,阴道上皮的形态也有周期性变化,故可取阴道黏液制作涂片,以检测卵巢的变化,并作宫颈癌普查。

(二)女性外生殖器

女性外生殖器,即女阴,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和阴蒂。

三、卵巢的功能

(一)卵巢的生卵作用

女婴的卵巢中含有30万~40万个原始卵泡,从青春期开始,由于垂体促性腺激素的作用,每月有十几个卵泡同时发育,但一般只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成熟的卵泡即向卵巢表面移动并破裂,于是卵细胞便从卵泡中排出到腹腔,这个过程称为排卵。排卵后,残存的卵泡发育成月经黄体,黄体存在的时间长短,取决于排出的卵是否受精,若没有受精,黄体维持10天即开始萎缩退化,形成白体。如果卵细胞受精,黄体继续发育增大,形成妊娠黄体,一直维持到妊娠5~6个月,以后才逐渐萎缩退化为白体。所以女子一生只排出400~500个成熟卵细胞。

(二)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卵巢所分泌的激素主要是雌激素和孕激素。

1.雌激素雌激素主要是雌二醇,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己烯雌酚在胃、肠管中不易破坏,可以口服。雌激素的主要作用如下。

1)促进女性附性器官的发育成熟:①使子宫肌肉增厚,促进子宫内膜呈增生型变化;②促进输卵管的蠕动并促进乳腺导管增生;③促进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并合成大量糖原,糖原分解时使阴道呈酸性(pH值为4~5),有利于阴道乳酸菌的生长,从而抑制其他细菌生长,称为阴道的自洁作用。老年人雌激素分泌减少,糖原合成降低,易患老年阴道炎。

2)激发和维持女性副性征。

3)维持正常的性欲。

4)促进肾小管对水、钠的重吸收,导致水钠潴留血量和细胞外液增加。有些妇女经前水肿可能与此有关。

2.孕激素孕激素主要成分为孕酮(黄体酮),是由黄体分泌的。孕激素通常要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才发挥作用,主要是保证受精卵的着床和维持妊娠。

(1)促进子宫内膜增生使子宫内膜呈分泌型变化,有利于受精卵的植入和发育,同时降低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故有安胎和维持妊娠的作用。

(2)抑制排卵并可减少宫颈黏液的分泌量,使黏液浓稠,不利于精子穿过,可保证妊娠期间不再排卵和受精。

(3)进一步促进乳腺腺泡的发育成熟为分娩后泌乳做准备。

(4)产热作用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排卵后体内孕激素水平增高,促进人体产热,基础体温升高。

四、月经周期

女性从青春期起,除妊娠外,约1个月出现1次子宫内膜脱落出血,血液经阴道流出的现象,称为月经。由于月经总是周而复始地出现,故称为月经周期。月经周期平均为28d,范围为20~40d,每次月经持续3~5d。一般12~14岁开始第1次月经,称为初潮,45~50岁月经停止,称为绝经。

(一)月经周期中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变化

根据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变化,将月经周期分为3期。

1.增殖期(排卵前期,卵泡期)此期从月经停止日算起,持续10d,相当于月经周期的第5~14d,卵泡发育并分泌雌激素,子宫内膜在雌激素作用下修复增生,内膜的腺体增多增长,呈增生型变化,但此时腺体无分泌功能,此期末,卵巢排卵。

2.分泌期(排卵后期,黄体期)此期由卵巢排卵日算起,持续14d左右,相当于月经周期第15~28d。子宫内膜在此期内,由于黄体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进一步增生、血管增生,腺体增长,腺细胞分泌黏液,呈分泌型变化,为受精卵植入和发育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3.月经期月经期从月经开始至出血停止。相当于月经周期的第1~4d。如果卵细胞不受精,黄体则萎缩,激素水平急剧降低,子宫内膜缺乏激素的支持而脱落,血管破裂出血,经血量一般为50~200mL。然后再进入下一个月经周期。如果卵细胞受精,黄体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作用下,继续发育并分泌性激素以维持妊娠。

(二)月经周期形成的原理

在月经周期中,下丘脑—腺垂体控制卵巢的活动,而卵巢则通过卵巢激素的作用调节子宫内膜的变化。但血中卵巢激素水平升高时,可反馈地影响下丘脑—腺垂体的分泌活动。在卵泡期,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进腺垂体产生促卵泡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以FSH为主。FSH促进卵巢分泌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呈增生型改变。血中雌激素水平增高,促进GnRH的分泌,进一步促进FSH和LH的分泌,以LH为主。在FSH和LH的作用下,成熟卵泡排卵并生成黄体,继续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子宫内膜呈分泌期变化。如未受孕,血中高水平的雌激素和孕激素通过负反馈机制,使血中的FSH和LH水平下降,进而使血中雌激素、孕激素下降,进入月经期。如果受孕,在胚泡分泌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作用下,黄体继续发育,并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促进子宫内膜继续生长发育,出现停经。

内分泌系统

一、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系统

人体内的腺体分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两类。外分泌腺如汗腺、泪腺、消化腺等,分泌物经导管输送,故也可称为有管腺。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则没有导管而是直接入血发挥作用,故也称无管腺。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性腺、松果体和胸腺。此外还有分散于人体各处的内分泌细胞。内分泌腺(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物称为激素,直接进入血液或淋巴,然后运送到全身)和散在的内分泌细胞组成内分泌系统。它是人体重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人体的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内分泌系统按内分泌腺存在的形式,可分为两大类:①内分泌器官:形态结构独立存在,肉眼可见,如甲状腺、甲状膀腺、肾上腺、垂体、胸腺和松果体等。②内分泌组织:指内分泌细胞团块,分散于其他器官内,如胰腺内的胰岛,睾丸内的间质细胞,卵巢内的卵泡和黄体以及胃肠道等各处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组织。

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调节作用。这种调节是体液调节,是神经系统以外的另一种重要功能调节系统。

二、激素

内分泌腺和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

(一)激素的作用

激素可通过以下多种途径发挥作用。①远距分泌:大多数激素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细胞发挥作用;②旁分泌:有些激素经组织液扩散到邻近的细胞而发挥作用;③神经分泌:由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称为神经激素。神经激素通过神经轴突内的轴浆流动运送至神经末梢释放,对所支配的组织发挥作用。

(二)激素的分类

激素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类固醇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这类激素不容易被消化酶破坏,可口服使用;另一类是含氮激素,包括蛋白质类、多肽类(如胃肠激素、甲状旁腺激素、胰岛素等)、胺类(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含氮类激素除甲状腺激素外,均易被消化酶破坏。

激素可随血流分布到全身各处,与组织细胞广泛接触,但它只选择性地作用于某些器官、组织、细胞。激素这种选择性作用的特性,称为激素的特异性。激素选择作用的器官、组织、细胞分别称为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靶细胞之所以能识别激素,是因为靶细胞膜或胞浆内存在有能与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三、下丘脑与垂体

(一)垂体的结构

垂体是一个卵圆形小体,呈淡红色,成年人的垂体约豌豆大,重约0.6g,位于颅底蝶骨的垂体窝内,在视交叉的下方,以漏斗连于下丘脑。垂体包括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腺垂体主要由腺细胞构成,包括前部、中间部和结节部3部分。神经垂体由神经纤维构成,包括神经部、正中隆起和漏斗柄。通常所说的垂体前叶是指腺垂体的前部和结节部;垂体后叶是指神经垂体的神经部和腺垂体的中间部。

垂体分泌的激素主要是前叶分泌的,以远侧部为主,也包括极小的结节部。它所分泌的激素有:生长素、催乳素、黑色细胞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长素。这些激素不但与身体骨骼和软组织的生长有关,且影响其他内分泌腺,如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的功能。因此,腺垂体有“内分泌之首”称号。后叶储存抗利尿素和催产素,机体需要时释放入血。上述两激素由下丘脑产生,因此,后叶不产生激素,而是一个储存和释放激素的场所。

下丘脑与腺垂体之间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发生功能联系。下丘脑与神经垂体之间通过下丘脑-垂体束而发生功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