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发展中的民主:政治精英与村民选举
15051700000027

第27章 公民政治(2)

第一节 村庄权力格局和精英结构

自村民选举和村民自治推行以来,地方权力格局、领导阶层的策略以及风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一、现有村庄权力部门

随着20世纪80年代人民公社解体和村民自治制度的推行,村级四个组织开始成为农村生活的重心: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民大会和村民代大会、经济合作社。这四个组织形态构成了农村权力的基本格局,我们通过下来解释这些组织的权力本质、来源、产生途径和权力基础。

即便是在农村,党的政治地位仍然是极为重要的,村党支部书记是该组织中的关键性人物。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村民大会是农村中最高政策制定机构,并通过投票的方式决策村庄的所有事情来实现这种决定权。由于规模因素以及不断增长的人口迁移率,要把所有成年村民集中起来并对某一事件做出决定是难以实现的。对大部分村庄来说,村民代大会自然地成为更具现实意义的决策机构。从理论上来讲,这一机构应对事关村民生活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并监督村民委员会对这些决策的执行。村民委员会的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并负责执行村民代大会的决议。这三个组织是正式的政治组织。

尽管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用一些诸如“两票制”的新方式来选出村党支部书记,这似乎是向选举的方向迈出了一步,但本质上还是由乡镇党委任命或决定的。

经济合作社在许多村庄中都只是名义上的。它之所以得以创立,一个主要的理由是为了促进同外界的经济联系。总的来说,村党支部书记是经济合作社的领导者。在一些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一些村庄通常形成比如工业和商业合作社的经济组织,这些组织主要从事经济活动和控制村集体财产,通常为村主要领导所掌控。

除了上述的组织形式之外,村庄里的正式组织还包括共青团支部、妇联、民兵组织,这些组织的领导和主要成员是农村地区的农民精英和“农民政治精英”。

二、村庄社区精英的形成机制:两种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是一个分化的社区,在那里村民被分为不同阶层。当把目光停留在村民选举中,我们可以发现权力精英的转化。这一想法来自于这样一个观点,即精英需要对迅速变化的环境作出反应。

那么我们如何解释中国农村的精英形成路径?似乎东欧学者所运用的精英循环或再生产的概念框架同样也适用于中国农村。维克多·尼提供了一个精英循环的假设,这一假设认为中国的市场化道路有利于新经济实践者,而从前的干部则被抛弃了。然而安德鲁·瓦尔德则坚持精英再生产的观点,宣称旧精英阶层中的技术统治者从改革中获取了好处。王汉生探讨了中国农村精英再生产的现象,注意到了村干部转变为经济精英的事实,同时也指出了独立精英形成的可能性仍是存在的。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政治和经济发展对转型中的中国精英分子形成来说,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在中国农村,市场化变革主要同经济精英的出现密切相关,而政治变革——村民选举主要同农村政治精英形成密切相关。依照作者自己的调查,村民选举制度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农村推广后,的确在农村政治精英中出现了相当规模的循环流动。然而,精英形成的进程并不是一个社会革命过程,更多可能是政策执行的结果。

单个个体通过一些具体标准补充进来。事实上,许多因素例如渠道、个性和制度因素都会影响精英的补充。可以把这些因素分为三类:资源(经济的、社会的、个人的)、制度的和村庄背景。

三、村庄精英的格局

精英结构不仅涉及以身份和角色定义精英,它还包括:1)精英分别在现实中的行为模式和预期的行为模式;2)精英相互作用以做出政治决策的程序和制度。村庄精英本质上具有草根意义上的政治行为者身份,并处于现代国家和传统社会的结合点。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政治特性在村民选举的境况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村庄社区一般有三种类型的精英。

(一)政治精英

从宽泛的角度看,农村的政治精英主要包括村干部群体,但是从理论上来讲,那些虽处村干部队列但并没有对村庄施加影响力的村干部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村庄政治精英。因此,所谓的农村政治精英涉及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的领导。同时在一些农村,一些非村干部身份的政治精英深深地卷入农村政治,并对村务施加了很大影响力。

(二)经济精英

那些在改革中通过勤劳而首先致富的村庄精英,在中国农村的背景下,经济精英主要是指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和个体户。然而,在这一章我将把经济精英同富人或能人等同起来,尽管它们在内涵和外延上都存在一些不同。

近几年来产生了一种新的现象:在中国农村,特别是沿海地带,经济精英开始转变为政治管理者,即经济精英通过村民选举融入村庄权力结构之中。这种新现象吸引了大批西方和中国学者的注意力,同时也吸引了中国政府和社会的注意力。富人参政改变了传统的农村干部的更替方式,也改变了农村的政治操作方式。他们中的很多人接二连三地参与村庄公共事务并参与村民选举的竞选,在村民委员会成员或村党支部委员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富人参政从政治学角度看是农村社区的一个最关键的变化,也是乡村政治的一个重要维度。

(三)社会精英

在一个村庄社区中,那些对公共事务有着极大影响力、拥有较高社会地位和道德品质的人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社会精英。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个人魅力决定其成为村庄精英,而不是因为他们的经济收入或是其在村权力组织中的政治地位。

另一个方法是,把村庄精英分为两种类型:治理精英和非治理精英,前者主要是指在职的村干部,后者则是指其他的村庄精英。

在这里有必要指出,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村庄精英,特别是经济精英在参与乡村政治中很活跃。几乎所有的村庄精英,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都通过村民选举并随着时间而被卷入村庄政治。另一方面,这些精英之间的界线开始变得越来越模糊。因此,相对于普通村民而言,所有村庄精英本质上都是政治行为者。也正因为如此,本文所用“村庄精英”就是指政治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