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二十而励
15051600000006

第6章 20岁,你必须具备的品质

第一节 善待每一个人

剧作家约翰布兰利以友情欣赏的名义给我发来他的最新作品《伦敦街头的天使》,剧本开篇的第一段话就抓住了我的眼睛:

在真正的智者那里,每个人都是聪慧的!

在真正的贵族眼里,所有人都是高贵的!

我想,布兰利一定是凭着他过去10年的奋斗历程发自肺腑地总结了这个人生至理。他在巴黎街头卖艺时,曾经得到过许多好心人的帮助,给他食物和御寒的衣物,让他没有在最落魄的时候冻饿而死。他说:“我免费为面包店老板的可爱女孩哼唱了一首曲子,虽然当时我并不情愿,但后来她的父亲用最热乎的面包救了我的肚子……还有一个司机,他差点撞到我,我微笑着对他说不用赔偿,到了晚上,他为我送来一件大衣。”由于自己的善意待人,巴黎满街都是“好心人”。对布兰利来说,这无疑成为了一笔宝贵的人生经验。

现在,每当有人抱怨他得不到尊重、被人挖坑陷害、或者遇到问题无人相援时,我最想告诉他的都只有一条路:审视自己!因为尊重是相互的,你不善待别人,又怎么能要求别人来善待你呢?不管一个人是多么令你讨厌,无论的地位是高贵还是卑微,富人还是穷人,你都应该百分之百地尊重他,善待他。因为每个人的行为都是一粒种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是吉姆每次给那些年轻的参加“成功励志”培训的学员上课都会重复的故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经济危机的时候,在美国曼哈顿高耸的摩天大楼下,有个中年乞丐蹲在繁华的马路边。他的脚下放着一个破铁盒,希望好心的人们施舍一些买面包的钱。行人如梭,没人理他,甚至都无人看他一眼。

这时,一个面貌普通的男青年人群中挤出来,把5美元放进他的铁盒,又将一块新买的面包放到他的手中。

乞丐说:“年轻人,请留下姓名,容我日后感谢!”

男孩郑重地说:“我叫约翰迪尔,是一名银行员工。”然后就离开了。

数年后,华尔街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股市崩溃,大量的证券公司倒闭,不计其数的人失去了工作。一个面色憔悴的男人,在自己的脖子上挂了块求职牌,在各大公司的门口转来转去。像他这样的可怜人实在太多了,每隔几米就有一个,没人注意到他。

就在他快绝望时,一位银行家走过来,盯着他看了许久,表情严肃地问他:“先生,冒昧问一下,您是约翰迪尔吗?”

他小声回答:“是的,我有十五年的银行从业经验,请问您是否愿意雇佣像我这样的老手?”

银行家毫不迟疑地大声说:“当然,约翰迪尔先生,我们有一个职位特别需要您!”

当约翰迪尔几年前善待那个可怜的乞丐、并庄重留下自己的名字以表示对乞讨者的人格尊重时,他一定想不到今天,正是当年破产的富豪、今天这位成功的银行家在他最需要帮助时,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善待与岐视一样,都是相互在发生作用。你今天遇到的每个人,都可能在明天决定你的人生命脉。你今天播下尊重的种子,明天收获的就是回报的果实。不管你是富豪还是乞丐,在跟人交往时,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对方足够的尊重。

某家银行对新晋员工的培训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是让员工牢记一句话:不要因为客户穿着破烂简陋,递给你一卷皱巴巴的钱,你就小瞧他,冷淡他!

善待每个人,即使你不喜欢他!

这有多么重要!年轻而高傲的人们,请想一想,你现在做到这点了吗?你是否有过冷落自己瞧不上的人,而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付出代价的教训?有一份最新的调查显示,每个人在30岁之前,至少都有两次这样轻率无知的经历!

我进大学读书的报到日,要把行李都搬进宿舍楼。当时宿舍楼的门口全是人,大家都想尽快上去占个好床位,所以不讲秩序地往里挤。一个在楼道里拣拾矿泉水瓶的穿着朴素的老头,被几个学生挤得踉跄一下,正巧倒在我身边。老头求助地看我一眼,希望我扶他一把,我却没有停步,而是快速地离开。虽然心中也知这样做不对,但却想:只是一个清洁工罢了,没什么大不了!

到教室之后,老头从门外进来,我这才知道他是系主任。幸运的是,老头看到我,只是笑了笑。他并没有在意我的错误。但我从那时起,就开始检讨自己的做人态度,决心无论何时,都平等地尊重每个人。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任何人都可能是你生命中的福星。

看别人一文不值的人,在别人眼中也会是不值一文。

一个人在年轻时最缺的就是自己的关系网络。尤其是当你处于20-30岁的阶段,正是积累人脉、塑造自己形象品牌的时候。所以,不管是与你志同道合、素质相近的人,还是在各方面都与你不同甚至有冲突的人,都应该尽量结识,纳入自己的关系网!不仅要尊重每一个人,还要学会和自己讨厌或憎恶的人相处,从他们身上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和经验。那些优秀的成功者,都是在这方面做得最出色的!

第二节 沉默的力量

“我的工作只有一项内容,就是杜绝谣言。”我曾听某公司的人事部主管这样说。的确,谣言是办公室的流行病,也是奏响“团队失败”及“个人职场惨剧”的第一个音符。来历不明的传闻总能涣散团队的战斗力,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进而威胁到团队的管理。当然,那个“谣言制造者”的角色,也肯定被深恶痛绝。所以在工作和生活中,谁能明智地与之保持距离,谁就更容易成功!

你要知道,面对谣言,只有沉默才是最好的疫苗!辟谣只会加速它的传播,让你陷入更深的火坑,无法自拔!因此,当你遭遇谣言风波时,一定要免开尊口,沉默应对。不要因为自己年轻,就可以信口开河;也不可因为经验欠缺,就放纵自己成为谣言的传播器!独善其身,才会让人另眼相看。

小时候我经常玩一种“传话”游戏:由第1个人说出一句话,然后第2个、第3个……第N个,很多人把这句话传下去。当最后拿第一句话跟最后一句话来比较时,就发现它们要表达的意思已经天差地别。一条信息每被传播周转1次,它的样子就会发生一次改变。你能想象谣言被重复和周转10次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如果你加入这个传播者的行列,就等于在参与一场危险的游戏,当谣言最后被戳穿的时候,就是你付出代价之时。

在国内某证券公司,阿南和同事小刘、小郭三个人共进午餐,相谈甚欢,最后开始聊到一些公司的八卦传闻。小刘说:“告诉你们一个消息,我听说公司要从上海搬到香港。”“为什么?”阿南和小郭很惊讶,公司搬家可不是小事情,他们忙追问。小刘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你们可别传出去呀!据说我们公司在证券市场搞投机行为,有关部门要来调查,所以老板才要撤离内地!”

吃完饭回到公司,阿南越想越心焦,自己是上海本地人,去年刚大学毕业,连房子还没买,他可不想跟着公司去香港。下午工作时,他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部门的业务员小李,小李也是非常吃惊,嘴巴好长时间合不上,然后匆匆忙忙出去跑业务了。下午还没过半,经理就来将阿南叫到办公室,冷冷地问他:“公司被有关部门调查,要搬到香港去?这些谣言从哪里来的,谁编的?你的工作就是传播这种小道消息吗?”

阿南顿时慌了,急忙解释,说自己无意传播谣言,只是与同事闲聊时得到的消息而已。经理摇摇头说:“现在整个部门的人都知道了,闹得人心惶惶,你让我怎么办?你去收拾一下自己的东西,明天不要来上班了。”阿南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只是多了一下嘴,就失去了这份非常优越的工作!

一方面,阿南意识不到公司是个团队概念,风言风语是最能动摇军心的传染病;另一方面,他没有分析自己听到的传闻是否可靠,就迫不及待地传播出去,造成了部门的人心涣散。这是年轻付出的代价。完全意识不到谣言杀伤力的他,被当作替罪羊辞退,失去在这家公司的前途,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在生活和职场中,谣言有时就像笑话和故事,时刻都不会消失,但却会给我们带来困惑不安、紧张焦虑等极为负面的效果,很难完全杜绝。那么你应该怎么处理这一类不明来由的信息?

首先,你应该学会了解谣言都是怎么产生的,从而判断这些谣言的制造目的。

比如阿南的遭遇,小刘散播那条传闻的目的是什么?如果阿南仔细地思考,可能就会发现,小刘早就对公司有所不满了,制造假消息发泄私怨;或者是小刘本身就是一个爱开玩笑的人,从他的嘴里说出来的事情都不应该当真!但是阿南没有这么做,所以他就当不了那个让谣言止步的智者!在职场或生活中,当你听到面对一条谣言时,冷静思考是你必须做到的。

其次,你要懂得沉默的力量。

当一条谣言已经存在、并且引起轩然大波时,保持沉默是你最好的选择。不管同事或朋友讨论得是多么热烈,你都不应加入他们的行列。一旦迈进去,你将成为新的传播者,也就是谣言的参与者。而且很可能被做为元凶受到惩罚,到那时你才会发现沉默是多么尊贵的一项品质!

第三节 一诺重千金

2004年,广州一家从事香水销售国内的公司请我加入他们的营销团队,参与一次宣传活动的策划。在这个团队中我认识了一位年轻的广告策划人陈生,他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人。我甚至惊讶于他是怎么在短时间内就将那些新奇的广告创意做成一份完整的策划方案的—他业务能力出色,而且是个工作狂,从这两点看,简直就是注定要成功,不成功天理难容。

然而,随着相处的深入,我发现了他一个致命的缺点:经常轻易地向广告客户或朋友许下一些很难实现的承诺。比如客户公司的业务代表请他吃饭,喝到高兴处,问他能否帮忙在某杂志、报纸或电视媒体以折扣价格留出一个黄金区域或时间的广告空位,他总是毫不犹豫地答应:“这方面就是我负责的,没问题!”

过几天客户来电询问,他才恍然大悟,自己手中的媒体资源下季度的广告合约早就签完,近期哪还有黄金空位留出来?他只好满头大汗地向人道歉,解释,甚至要用说谎的方式解除自己的尴尬,用这个谎去圆另一个谎,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时间长了,就没人再相信他了。即使有广告空位时,他主动外出拉广告,客户也对他半信半疑,还给他起个绰号叫“大嘴陈”。

陈生对我诉苦:“工作真难做,那些人老奸巨滑,都不可信。”

我说:“你有没有想过,在他们眼里,或许也正是这样看你的?”

陈生辩解道:“我自认问心无愧,做出那些承诺,是我希望能跟他们长期合作,早晚都会兑现的。”

但是,客户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绝不会像你理解自己一样善解人意,不是吗?“早晚都会兑现”在客户听来,其实就是“永远不会兑现”。即便是无心的一句话,只要言而无信,无论朋友还是客户,对你的印象都会一落千丈。胡乱许诺,不守信用,更是会成为“无信”的代名词。

自己没有把握实现的承诺,不要轻易出口,别去逞能!但一件事情只要应允,就要不惜一切代价给出交待。否则承诺许下却交不出结果,岂止场面尴尬?你还会失去一个好朋友、好同事甚至有实力的客户。

从现在起,你要用最认真的态度去经营“信用”二字。信用是你无形的资本,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品牌。建立了自己的信用度,人们才相信你,愿意跟你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

做不到信守,请你一定不要轻易许诺。

做不到言出必行,请你不要随意说“我可以”。

实现不了的承诺,比没有许下更可恶。

在美国和中国这么多年,我见过许多人,他们轻易许下事情,而且是主动承诺,以显示自己无所不能。结果说过就忘了,根本不放在心上,言而无信,最终这些人在自己的圈子里声名狼藉,诚信度极低。无人愿与之共事,朋友也越来越少。

显然,“言出必行”对你来说意味着一诺千金,对他人来说则是你值得信任的“个人品牌”。

美国IBM公司的一位女职员,在为客户送去急需的计算机配件的路上,遇到了倾盆大雨。由于河水猛涨,把沿途的14座桥都淹没了,交通阻塞,汽车根本无法行驶。按照常理,这是不可抗因素,而且对她的人身安全构成了危险,她完全有理由返回公司,等雨停之后再去送货!

但她没有这样做,因为公司已经答应了客户,所以无论如何也应做到!她如果返回公司,不仅公司的信誉会受损,自己的个人信誉也会受到较低的评价。想到此,她从汽车后备箱拿出一双旱冰鞋,滑向目的地,开始了自己的长途跋涉。经过接近5个小时,终于抵达到了客户所在地,解决了对方的难题!这位女职员,用自己的行动捍卫了公司的信誉,也为自己建立了“信用”品牌!

IBM公司之所以屹立世界,成为长盛不衰的知名品牌,靠的就是公司服务人员这种高度的责任心和恪守诚信的美德!对已经做出的承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实现,赢得了客户长期的信任。

可靠之人,必须可信,这是每个人都必须懂得的做人、做事之道。我们如何才能可靠,如何才能可信?原则就是牢记两点:

1、量力而行。

2、尽力而为。

做不到的别许诺,凡事先做思考,超出能力范围的,不要轻易答应对方,这就是量力而行。你坦诚地告诉他自己能力不足,对方不会怪责你。答应了却完成不了,反而遭到他的轻视!

对于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一旦许下承诺,就要尽量兑现,这叫尽力而为。即使中间遭遇变故,答应了的事情有泡汤的危险,也要提前给对方一个具体的交代,做出合理的解释。如此,即便承诺无法兑现,对方也能接受,而且觉得你勇于担责,是值得信任的人,不会影响你们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