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苹果病虫防治原色图谱
15047200000004

第4章 苹果病害的识别与防治(1)

一、果实病害

苹果轮纹病

症 状 苹果轮纹病为害枝干和果实。

枝干染病多以皮孔为中心,产生暗褐色小点,病斑扩大后,形成近圆形或圆形病瘤,病瘤质地坚硬,后期病瘤外围塌陷、龟裂、中间凸起,上面产生黑色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遇降雨潮湿条件后,从分生孢子器上可溢出大量白色丝状孢子角。严重发生时,多个病斑愈合,使主干、主枝树皮变得非常粗糙,造成树势极度衰弱,导致小枝、大枝甚至整个树体枯死。果实染病,多在近成熟期或贮藏期发病。发病初期以皮孔为中心,产生褐色或红褐色小斑,扩大后,病斑呈淡褐色或红褐色,较鲜艳,有的具同心轮纹,条件适宜时几天内果实全部腐烂、变软,并溢出茶褐色黏液,病果上有时也产生褐色密集的小点及丝状孢子角,最后病果变为黑色僵果。

嘎啦苹果轮纹病病果富士苹果轮纹病为害果实后产生红褐色病斑田间果实病斑上有明显的轮纹采后轮纹病病果颜色鲜艳从果心向果面发展的病斑(金帅品种) 后期果面上长出黑色分生孢子器最后逐渐形成黑色僵果树皮上产生明显的病瘤中后期有些病斑中心突起,外围塌陷严重时树皮粗糙树皮病斑密布,病原苹果轮纹病由葡萄座腔菌属真菌引起。该菌生长适温28~30℃,最低温度8~10℃,最高35℃,超过40℃一般不能生长。适合在微酸性条件下生长。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果园内或果园周围带菌寄主病组织或病残体上越冬。病枝上的越冬病菌是该病的主要侵染源,病菌在枝干病组织中可存活4~5年,翌年春季降雨后释放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主要通过雨水和风传播,通过带菌种条、砧木及苗木做远距离传播。病菌主要经皮孔侵入果实和枝条,伤口也可侵入。一般从4月中旬至9月中旬病菌均可释放孢子侵染果实和枝条,一般幼嫩的组织易被侵染,侵染后病菌将潜伏,在近成熟期(一般7月中旬以后)果实才开始发病,至成熟期达到田间发病高峰,贮藏期继续发病,至贮藏1个月内达到最高峰,随后逐渐降低。5~8月是苹果轮纹病菌侵染当年新梢的时期,其中5~7月是侵染当年生枝条的高峰期,8~9月降低。病菌侵入枝条后一般经30~35天以上的潜伏期发病,后期受侵染的枝条潜伏期更长,翌年早春才陆续发病。

苹果轮纹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树势、栽培及品种等密切相关。其中降雨与侵染、发病流行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般高温、多雨、多露、多雾的年份或地区发病重,冷凉干旱年份或地区发病较轻。土壤有机质偏少,营养元素不平衡,土壤瘠薄发病重,不合理的连续环割、环剥,发病重。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清园不彻底,果园菌源量大,发病重。负载量过大,树势严重衰弱,发病重。其他病虫害如腐烂病、干腐病、根腐病、褐斑病、食心虫、红蜘蛛、天牛、介壳虫等未得到有效控制,发病重且发病提前。在多雨地区栽植易感品种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园。休眠期刮除树干粗皮、病皮、翘皮,剪去病虫害枝,集中烧毁或处理,保持果园清洁。

(2)伤口保护。修剪后对大的伤口涂愈合剂保护。在易冻地区冬前树干涂白防止冻害。

(3)发芽前喷铲除性杀菌剂。在芽萌动前喷1~2次杀菌剂。可选用下述药剂:43%戊唑醇悬浮剂2 000倍、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40%氟硅唑乳油2 000倍、35%丙环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600倍、40%代森铵水剂400~600倍、波尔多液1∶1∶100倍或3~5波美度石硫合剂。对发病重点部位也可在刮治后用上述药剂涂抹处理1~2次。在重病区也可在落叶后果树进入休眠期喷药,以提高铲除菌源的效果。

(4)套袋前药剂防治。花期前后结合防治苹果霉心病、灰霉病,喷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倍、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或水剂400~600倍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200~1 500倍。花后至套袋前,结合预防褐斑病、炭疽病等喷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倍,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并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或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00~700倍交替使用2~3次。

(5)果实套袋。在落花后半月开始进行果实套袋,最迟一般应在6月中旬结束。套袋前药剂应进行药剂处理,可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混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700倍浸果或喷果1次,喷后果面药迹干后再套袋。同时视虫害可加入适量低毒杀虫剂。套袋时注意扎紧袋口,防止雨水进入。

(6)套袋后防治技术。套袋后可继续施药防治4~6次。喷药时注意降雨前后是喷药的重点时期,持续干旱时可适当延长喷药间隔期至15天左右,中、大雨或连续降雨后一般需要雨后2天内补喷药剂,并缩短施药间隔期到10天左右。同时提倡加入助剂、黏着剂或黄腐酸盐1 000~1 500倍提高抗性或延长药效。药剂种类选择:43%戊唑醇悬浮液4 000倍液混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700倍,43%戊唑醇悬浮液4 000倍液混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混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700倍,并与铜制剂如波尔多液1∶(2~4)∶(200~240)、硫酸铜钙600~800倍液等交替使用。在非套袋模式下,视当年雨量的多少一般需要增加杀菌剂喷药次数。

(7)采后药剂防治。采后视情况可选用35%丙环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浸果1~2分钟或喷果,浸后自然晾干贮藏。或用上述药剂喷果后贮藏。对将要上市的短期贮藏果实不做此处理,避免农药残留问题出现。

(8)低温贮藏。0~2℃低温下贮藏可明显抑制发病。

苹果炭疽病

症 状 苹果炭疽病又称苦腐病。该病主要为害果实,也可侵染果台和枝干。

(1)果实感病。初期病斑上出现淡褐色小点,扩大后成褐色或深褐色、边缘清晰的凹陷病斑。剖果观察可见病部果肉呈漏斗状向果心扩展。病部果肉味苦。后期病部长出由病菌分生孢子团形成的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最后病果腐烂失水形成黑色僵果,大多数脱落,少数久挂树上不落。

(2)果台受害。从果顶部开始发病,逐渐向下蔓延,病部呈暗褐色,严重时干枯死亡。

(3)枝干受害。多发生在衰弱枝干的基部,初期为不规则的褐色小斑,略凹陷,后期表皮出现深褐色的溃疡斑,病皮龟裂脱落,木质部裸露,病枝抽条枯死,病部表面也可产生小黑点,为病菌分生孢子座。

幼果受害开始产生许多淡色小点,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在病弱枝、病僵果、干枯果台等处越冬。翌年春季温湿度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等传播。分生孢子萌发后产生芽管直接侵入寄主表皮,也可通过皮孔、伤口侵入。侵入后一般在果面蜡质层下潜伏。一般于6月中下旬至7月开始发病,产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早且重。

典型炭疽病病斑塌陷果实上产生红褐色分生孢子团后期大量分生孢子团产生,病斑逐渐变黑色炭疽病流行后树上出现大量病果苹果炭疽病的发生与气候关系密切,温度高、湿度大、多雨年份,极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和侵入,且发病重。病害发生的时间与降雨早晚、数量、次数有直接关系,降雨早发病也早,降雨时间长、频繁,病害易流行。该病的发生与品种也有关系,如富士、金帅、红星、嘎啦等感病,秦冠抗病。

防治方法

(1)清除侵染源。晚秋、早春刮除粗皮,集中销毁。

(2)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疏枝,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增施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5~6月发病前开始喷药预防,尤其应注重5月的预防工作。药剂可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700~800倍、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00~700倍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接近发病或发病初期,喷25%咪鲜胺乳油,或25%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800~1 200倍,43%戊唑醇悬浮剂4 000倍、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12.5%腈菌唑乳油2 000~3 000倍,40%氟硅唑乳油8 000倍、16%氟硅唑乳油2 000~3 000倍,并与70%代森联可湿性粉剂7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1∶(2~3)∶200波尔多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交替等。

(4)果实套袋。落花后半月至6月中旬套袋。套袋前,喷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80%代森锰锌或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2 000倍+70%代森联可湿性粉剂700倍等药剂,对果面消毒。

(5)贮藏期管理。严格剔除病果,人工挑拣,0~2℃下低温贮藏。

苹果黑星病

苹果黑星病为检疫对象。目前在我国新疆局部地区有发生的报道。

症 状 苹果黑星病又称疮痂病。苹果黑星病主要为害果实或叶片等地上部幼嫩组织。从落花期到果实成熟期均可发病。

(1)叶片染病。叶片的正反两面均可被侵染,且沿叶脉两侧先表现出症状。初期病斑为橄榄绿色,色泽较周围组织稍深,病斑周围的健康组织变厚,使病斑向上凸出,其背面呈环状凹入。发病后期,病斑颜色加深变为黑褐色或黑色,最后叶片提前脱落。

(2)叶柄染病。病斑呈长条形,使叶片变黄脱落。

(3)果实染病,表层木栓化,致果实开裂畸形。

病 原 苹果黑星病病原尚不清楚。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枝和芽鳞内或以假囊壳在病叶中越冬。翌年5~8月释放子囊孢子,以7月释放量最多;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潜育期9~14天。叶片和果实染病15天左右即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一直持续到当年秋季。9月末病害停止扩展。

苹果黑星病的发生与气候、品种有关。早春多雨发病较早;夏季阴雨连绵,病害流行快。子囊壳发育适温13℃,子囊孢子成熟适温20℃;10℃以下,24℃以上,子囊孢子成熟延迟。子囊孢子的释放多在雨后,有水滴或雨量大于0.3毫米的条件下。分生黑星病病果黑星病病叶孢子必须在有雨水的条件下才能传播。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2℃,子囊孢子萌发适温为15~21℃;分生孢子侵染温度8~10℃,子囊孢子则为19℃。子囊孢子侵染的潜育期19℃时为9~14天,分生孢子为8~10天。苹果各品种间感病性存在一定差异。小苹果中黄太平易染病,黄海棠、花红及三叶海棠、河南海棠抗病,多花海棠高度抗病。大苹果中国光、红富士易染病,金帅、红星较抗病。

防治方法

(1)加强植物检疫。严格执行检疫制度,谨防带病苗木、接穗和果实从病区传入无病区。

(2)发病严重果园选栽抗病品种。

(3)清除初侵染源。秋末冬初彻底清除落叶、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并喷1∶1∶100的波尔多液,以杀死病叶内的子囊孢子。

(4)喷药保护。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喷43%戊唑醇可湿性粉剂4 000倍、1∶(2~3)∶2 0 0倍波尔多液、5 3 . 8%可杀得2 0 0 0干悬浮剂1 0 0 0倍、7 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 0 0倍、4 0%氟硅唑乳油8 0 0 0~1 0 0 0 0倍,1 6%氟硅唑水剂2 0 0 0~3 0 0 0倍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3 000倍等。

苹果霉心病

苹果霉心病又称心腐病。

症 状 苹果霉心病主要侵染果实,引起果实心腐或早期脱落,果实外观常表现正常;受害严重的幼果常早期脱落。该病的显著特征是果心霉变和腐烂。

发病初期,果心产生褐色点状或条状坏死点,渐变为褐色斑块,果心充满粉红色霉状物,果肉发黄,病果肉附近味道变苦,果肉腐烂;随着病害的进一步扩展,果肉继续向外腐烂,最后全果腐烂。还有一种长有灰褐色至褐色霉层,病部多局限于果心,少数扩展到果肉部分,病果一般尚有食用价值。

树上病果偶有果面变黄、果形不正或提早着色、提前落果的现象,但一般症状不明显,不易发现,受害严重的果实多为畸形果,从果梗至萼洼全烂。在贮藏期,胴部出现褐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斑块彼此相连成片,最后全果腐烂,病果味苦。

霉心病病果(病果颜色较黑) 果心产生明显的黑色霉层病 原 苹果霉心病由多种弱寄生菌混合侵染引起。主要有产生黑色菌丝体的链格孢菌,产生红色或粉红色霉层的粉红单端孢菌,产生灰色菌丝体的头孢霉菌、串珠镰孢菌,均属半知菌类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