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苹果病虫防治原色图谱
15047200000017

第17章 主要害虫的识别与防治(7)

形态特征

(1)成虫:雌成虫体长20~38毫米,翅展60毫米;雄蛾体长23~28毫米,翅展42~58毫米。体白灰色,前胸背面有6个、腹部1~5节各有8个黑蓝色斑点。前翅散生黑斑27~29个,后翅脉先端各有1个黑斑。

(2)卵:长约0.8毫米,椭圆形,初产时黄白色,渐变淡红色至灰褐色。

(3)幼虫:体长30毫米左右。赤褐色,上生白色细毛。头淡赤褐色,前胸背板基部有1个黑褐色斑,后缘具有黑色小刺,像锯齿状。臀板及第2节基半部黑褐色。

(4)蛹:长20~38毫米。初化蛹淡褐色,近羽化时每一腹节的侧面出现2个黑色圆斑,尾端有刺10个。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枝条内越冬。翌年春季枝条萌发后,再转移到新梢。侵入孔多自基部蛀入,先在皮层与木质部之间围绕枝条咬蛀成环,然后沿髓部向上蛀纵直隧道,隔不远处向外开一排粪孔,从排粪孔排出粪便,被害枝梢上部不久枯萎,并可多次转移为害。5~6月,老熟幼虫在隧道内吐丝连缀碎屑,堵塞两端,并向外开一羽化孔,即行化蛹。蛹期平均30天,成虫羽化后,蛹壳一半露出孔外,长久不掉。成虫于叶、嫩枝、芽腋处产卵,单粒散产或数粒一起,每头雌虫产卵1 000余粒,卵期17天。

幼虫孵化后多自新梢上部芽腋蛀入,自下而上钻蛀,在不远处向外开一排粪孔,新梢3~5天即枯萎,幼虫钻出向下移不远处重新蛀入。1头幼虫一生可为害枝梢2~3个。幼虫为害至10月下旬,然后在枝内越冬。

防治方法

冬季结合修剪,剪除虫枝,消灭其中越冬幼虫。春季枝梢萌发后,及时剪掉冬剪时漏掉的枯死枝,并消灭枝中越冬幼虫。夏季结合夏剪,根据新梢先端叶片凋萎的症状,及时剪除虫枝,集中烧毁。

蚱蝉

蚱蝉又名黑蝉,俗称“知了”,是一种分布极广的园林害虫,果树中的苹豹纹木蠹蛾幼虫 豹纹木蠹蛾成虫果、梨等均受害。蚱蝉的为害包括两方面:成虫划破枝条产卵和若虫在土壤中吸食根系的汁液。以成虫产卵造成的损失显而易见,损失更大。成虫产卵时先用锋利的产卵器刺破枝条的皮层和木质部,将卵产在枝条的髓部,使枝条的皮层和木质部开裂,养分和水分的运送受阻,从而使产卵部位以上的枝段萎蔫枯死。

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约45毫米,体黑色,有光泽。腿褐色,前后翅透明,有亮光,翅脉淡黄褐色至暗黑色。雌虫腹末有矛状产卵器,雄虫腹部第1、2节有发出鸣叫声的鸣器。

(2)卵。梭形,长约3毫米,乳白色。

(3)若虫。1~3龄若虫乳白色,4龄棕褐色,形状似成虫,具翅芽,能爬行,老熟后体长约35毫米。

发生规律 在陕西中部地区观察,5年发生1代,以卵和若虫分别在被害枝条和土层中越冬。若虫在土中生活,吸食植物根部汁液,老熟若虫傍晚钻出地面,爬到树上蜕皮、羽化。成虫于6月始见,7月上旬大量羽化,尤以雨后出土最盛。成虫寿命60~70天,7月中下旬开始产卵,8月上旬为产卵盛期,在一年生枝条上产卵。卵在枝梢内越冬,翌年6月若虫孵化后落地钻入土中,11月上旬进入越冬状态。

蚱蝉在枝条上产卵造成为害 蚱蝉成虫防治方法

(1)剪除虫梢。秋季剪除产卵枯梢,冬季结合修剪,再彻底剪净产卵枝,并集中烧毁。

(2)诱捕成虫。成虫发生期于晚间在树行间点火,摇动树干,诱集成虫扑火自焚。

(3)阻止若虫上树。成虫羽化前在树干绑一条3~4厘米宽的塑料薄膜带,拦截出土上树羽化的若虫,傍晚或清晨进行捕捉消灭。

草履蚧

为 害 状 草履蚧又叫草履硕蚧。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江西、福建等地均有分布。此虫寄主较杂,可以为害多种果树和林木。若虫和雌成虫将刺吸口器插入嫩芽和嫩枝吸食汁液,致使树势衰弱,发芽迟,叶片瘦黄,枝梢枯死,为害严重时造成早期落叶、落果,甚至整株死亡。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10毫米左右,扁椭圆形似草鞋,赤褐色,披白色蜡粉。雄成虫体长约5毫米,紫红色,有1对翅淡黑色,触角念珠状、黑色,腹部背面可见8节,末端有4个较长的突起。卵椭圆形,初产时黄白色,渐呈赤褐色。若虫似雌成虫,赤褐色,触角棕灰色,唯第3节色淡。雄蛹长约5毫米,圆筒形,褐色,外披白色绵状物。

发生规律 该虫每年发生1代,以卵在寄主植物根部周围的土中越夏、越冬。翌年1月中下旬越冬卵开始孵化,若虫孵出后暂时停居在卵囊内,随着温度上升,陆续出土上树,2月中旬至3月中旬出土盛期。若虫多在中午前后沿树干爬到嫩枝顶部的顶芽、叶腋和芽腋间,待新叶初展时群集顶芽上刺吸为害,稍大后喜在直径5厘米左右粗细的枝上取食,并以阴面为多。3月下旬至4月下旬第2次蜕皮后陆续转移到树皮裂缝、树干基部、杂草落叶中、土块下,分泌白色蜡质薄茧化蛹,5月上旬羽化。雄成虫飞翔力弱,略有趋光性。雌若虫第3次蜕皮后变为雌成虫,交配后沿树干下爬到根部周围的土层中产卵,卵产于白色绵囊中进行越夏、越冬,雌虫产卵后即干缩死去。田间为害期为3~5月。

防治方法

(1)清除虫源。秋、冬季结合果树栽培管理,翻树盘、施基肥等措施,挖除土缝中、杂草下及地堰等处的卵块烧毁。

(2)树干涂杀虫药膏或黏虫胶环。于2月初,在草履蚧若虫上树前,在树干离地面60~70厘米草履蚧雌雄虫 草履蚧土壤中的卵早春草履蚧在枝条上 草履蚧死在杀虫带以下利用杀虫带防治草履蚧田间处理处,先刮去一圈老粗皮,绑5厘米宽塑膜带,然后在塑膜上涂抹杀虫药膏,也可涂抹黏虫胶,若虫上树时,即接触药膏触杀死亡,或被胶黏着而死。在整个若虫上树时期,应绝对保持胶的黏度,注意检查,如发现黏度不够,要刷除死虫添补新黏虫胶。

(3)保护天敌。红环瓢虫和暗红瓢虫发生时,注意保护。

大青叶蝉

为 害 状 大青叶蝉过去又叫大绿浮尘子。寄主范围很广,包括农作物、蔬菜、林木和果树,果树中包括梨、苹果、桃、葡萄等。对果树的为害并非口器刺吸,而是成虫用产卵器划破树皮把卵产在枝干表皮下,造成半月形伤口,为害严重时使枝条失水干枯。

幼树和苗木受害后容易被风吹干,冬季容易受冻害,是造成幼树“抽条”的诱因之一。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9~10毫米,体绿色,头部黄色,头顶有两个黑点,前翅端部灰白色,半透明。卵长圆形,中部稍弯曲,黄白色,7或8粒排列成1个月牙形卵块。若虫灰白色至黄绿色,3龄以后长出翅芽。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3代,以卵在果树或苗木的枝干表皮下越冬。翌年果树发芽后卵开始孵化,若虫迁移到附近的杂草和蔬菜上为害,以后转移到玉米、高粱等农作物上大青叶蝉产卵为害枝条 大青叶蝉在枝条皮下产成排的卵为害。晚秋后大部分转移到白菜、萝卜等菜田为害。10月中下旬成虫飞回果树上产卵越冬。每雌产卵30~70粒。若虫5龄,历期1个月左右。夏季卵期9~15天,冬卵历期5个月左右。

防治方法

(1)防止成虫产卵。10月上旬成虫飞来果园之前,幼龄树干涂刷白涂剂,阻止雌虫产卵。白涂剂配方是:生石灰10千克、硫黄粉0.5千克、食盐0.2千克,再加少量的动物油,用水调成糊状。

(2)注意间作。注意不要在幼龄果园内间作白菜、萝卜等晚秋菜,以减少大青叶蝉发生。

(3)药剂防治。秋季虫量大的果园,特别对于1~3年生幼树,在发现成虫飞来产卵时喷布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或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倍。

四、主要天敌的识别与利用

常见瓢虫类

瓢虫属鞘翅目瓢虫科昆虫,是果园常见的天敌种类,具体特征是成虫多数外形近瓢形,半球形拱起,触角呈锤状,跗节隐四节式,跗节的第2节宽大,第3节特别细小,第4节特别细长。可见第1腹板上有后基线,下颚须末节斧状,两侧向末端扩大。幼虫下口式,3对发达腹足,背部多有毛瘤。只有少数种类为植食性。瓢虫是蚜虫的重要天敌,有异色瓢虫幼虫 初孵化瓢虫幼虫。

四斑月瓢虫成虫 龟纹瓢虫成虫些瓢虫也捕食介壳虫、粉虱或者叶螨。果园常见的优势种类如异色瓢虫、龟纹瓢虫等,有时可见小黑瓢虫捕食叶螨。红环瓢虫是草履蚧的重要天敌,黑缘红瓢虫是朝鲜球坚蚧的重要天敌。

小黑瓢虫的蛹放大 小黑瓢虫成虫红环瓢虫成虫 红环瓢虫在草履蚧若虫间产的卵异色瓢虫成虫 瓢虫的卵常见草蛉类草蛉属脉翅目草蛉科,口器咀嚼式,两对膜质翅,翅脉复杂如网状,有翅痣,腹部无尾须。成虫体色一般为草绿色,复眼有金属光泽,触角丝状,细长,前后翅相似,无色透明。幼虫前口式,俗称蚜狮,卵椭圆形,一般带有长柄。成虫有明显趋光性。果园常见的种类有中华草蛉、大草蛉、丽草蛉等。晋草蛉幼虫将捕食食物的残体背在身上形成覆盖物。

常见食蚜蝇类

食蚜蝇属双翅目昆虫,实际双翅目昆虫多数为天敌昆虫,其中寄生蝇种类众多。食蚜蝇在果园比较常见,成虫有1对发达的前翅,后翅退化成平衡棒,翅透明,在果园飞舞似蜜蜂。幼虫无足,头部不明显,口器退化,有口钩。颜色变化较大。

寄生蜂类

寄生蜂类是果园害虫的重要天敌种类,由于寄生在昆虫体内,有些个体很小,通常大草蛉成虫 晋草蛉幼虫及背上覆盖。

难以发现,在果园对鳞翅目害虫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如金纹细蛾、卷叶蛾暴发,多数情况下是由于喷药不当,严重杀伤寄生蜂所致。常见的蚜茧蜂、苹果绵蚜蚜小蜂对蚜虫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卷叶蛾小茧蜂比较常见,金纹细蛾多胚小蜂寄生率可以达到30%以上,赤眼蜂是梨小食心虫的重要天敌。

捕食螨类

捕食螨类也是果园害虫的重要天敌种类。

捕食螨类包括塔六点蓟马等。塔六点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昆虫,是专食叶螨的天敌,在6月后,是果园自然发生的重要天敌。成虫体长0.9毫米左右,橙黄色,复眼黑褐色,两翅上各有明显的黑褐色斑块3个,前翅狭长,稍弯,前缘有鬃20根,后缘有长缘毛。若虫为白色至黄白色,纺锤形,体长0.6~0.7毫米,3龄若虫出现翅芽。通过自然保护,或者人工释放对叶螨有良好的控制作用。苹果绵蚜蚜小蜂寄生后蚜体变黑金纹细蛾多胚小蜂蛹 卷叶蛾小茧蜂的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