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缤纷气候
15046800000015

第15章 地球气候的分布(5)

北美洲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低于0℃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3/4,整个北极群岛(北美洲大陆以北、格陵兰岛以西众多岛屿的总称)及格陵兰岛的大部分地区都低于-32℃,格陵兰岛中部甚至低达-50℃,成为西半球的寒极区。夏季全洲普遍增温,最热月7月格陵兰岛中部平均气温为0~3℃,成为北半球夏季最凉爽的地区。美国西南部的死谷,极端最高气温却达56.7℃,为全洲最热地区。

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太平洋沿岸为北美洲降水最多的地区,高达2000毫米以上;佛罗里达半岛、落基山脉东麓及大平原,年降水量250~100毫米;加勒比海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降水量最少的地区是美国大盆地西南部、科罗拉多河下游以及北极群岛和格陵兰岛的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都不到100毫米。每年5月,北美洲东南部常受飓风侵袭,往往造成严重灾害。北美洲中部和北部冬季常吹寒冷而强烈的暴风和陆龙卷风。西风在翻越落基山脉后,于东麓形成钦诺克焚风。

3.6.1寒冷的加拿大气候

加拿大90%以上位于50°~80°N之间,约有一半位于60°N以北(中国最冷的黑龙江北部还不到54°N)。加拿大西部的落基山系,阻挡着太平洋西风气流深入内陆,使广大地区得不到海洋的调剂。所以,加拿大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仅北部寒带苔原气候就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3。这里1月平均气温低于-20℃,夏季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低于10℃。年降水量虽不足250毫米,但因温度低,气候却很潮湿。

苔原气候带以南,是面积更大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带。这里是北美洲最冷的区域,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8~-35℃之间,极端最低气温曾达-62℃。降水主要来自气旋的活动,年降水量为370~500毫米。亚寒带东西横跨60个经度,东西部的气候有明显差异:西部冬季严寒干燥,春季风暴多见,夏季光照充足;东部一年里就有80~90日为风暴天气,因此房屋建筑均采用双墙双门,寂静而晴朗的冬夜,气温经常降到-40℃以下,形成了浓厚的冰晶雾并构成奇异的景色。

温带气候只限于加拿大西部太平洋沿岸及南部的狭长地带,依山面海,终年盛行来自太平洋的西风,是加拿大唯一冬季温和的地区,终年湿润,年降水量2500毫米左右,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落基山东侧的平原南部地区,冬季漫长,时有大风雪,无霜期只有100~120天,年降水量为400~500毫米,属温带草原气候。这里土地肥沃,有足够一季作物生长的热量,主要种植小麦,是加拿大的粮仓。东南部的圣劳伦斯河谷及其西南的五大湖沿岸地区,属温带湿润大陆性气候,但冬季相当漫长,还经常出现-20℃的严寒天气。

3.6.2冬暖夏凉的美国西岸气候

美国西岸濒临太平洋,终年受到太平洋气流的影响,科迪勒拉山系又紧靠着海岸延伸,阻挡南下的极地冷空气,因此这里的冬季格外暖和。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0℃,从最北的西雅图的3.9℃,往南逐渐增加到圣地亚哥的13.1℃。夏季因受到加利福尼亚亚冷洋流的影响,气温不高,气候凉爽。旧金山一带夏季经常出现海雾和层云天气,并以宽达400千米的带状遮盖沿岸的水面,大大削弱了太阳辐射,使得夏季气温仅为17.7℃,夏季早晚需要穿毛衣或薄呢大衣。而与旧金山纬度相当的中国沿海城市天津,最热月平均气温则可达26.5℃。

美国西海岸虽然南北温差不大,但西北海岸却是降水量最大的地方,往南迅速减少,南北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42°N以北,终年受来自太平洋西风气流的影响,全年湿润多雨,秋冬降水更为集中,是世界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一般为1500~2500毫米,迎风山地的降水则多达3000毫米以上。而42°N以南的北美海岸,处于西风带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的地带,冬季多雨和夏季干燥成为其气候特色。例如,洛杉矶年降水量为388毫米,秋冬季节(10月至来年3月)降水量为345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90%左右),而盛夏7~8月却滴雨不下。

3.6.3干燥少雨的山间盆地气候

在98°W以西、20°~54°N之间的科迪勒拉山系之中,自北向南分布着哥伦比亚高原、大盆地和科罗拉多高原。山间高原盆地的两边均为高山,海拔在3000米以上;东边的落基山脉,东西宽达500千米,高度多在4000米以上。山间高原盆地的东西两面,由于受到高山阻隔,很少得到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水汽,年降水量大都在500毫米以下。但落基山的高山冰川和积雪,为哥伦比亚河和科罗拉多河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当这两条大河及其支流穿过干旱的高原时,产生了巨大的水能,给沿途带来灌溉之利。

美国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终年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空气经常下沉增温,气候相当干燥,年雨量一般在100毫米左右。加利福尼亚的格陵兰兰契是这里的干旱中心,年雨量仅有38毫米。

3.6.4冬冷夏热的北美中央平原气候

一过落基山,向东即进入了大平原和中央基地,海拔高度由西向东从1500米降到300米以下。冬季从加拿大中北部发源的极地大陆气团,不断有冷空气南下到达这里,强寒潮甚至可以席卷美国东半部,直达墨西哥沿岸和佛罗里达半岛,气候非常寒冷。1月平均气温从最北部的-18℃左右往南逐渐增高到11℃上下,大致纬度降低1°,气温升高1.2℃,因此,南北之间温差非常显著。寒潮一来,北部极端最低气温往往可降到零下几十摄氏度,即便是墨西哥沿岸,在个别年份也会降到0℃以下。夏季,热带墨西哥湾、大西洋的温湿气团可自由北上,直达哈得孙湾沿岸,带来闷热多雨天气。中部平原成为南北冷暖气团交绥、争逐的场所,气旋活动频繁。因此,中部平原天气多变,是北美洲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的地区。

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虽高度和宽度都不大,山脉的连续性也较差,但对局部地区的气候仍有很大影响。例如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北坡,冬季抬升迎面而来的经过五大湖地区并略有变性的极地加拿大气团,往往形成大雪;山地南部地热较高,对热带墨西哥湾、大西洋气团抬升作用明显,常形成地形雨,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成为北美洲多雨区之一。

3.6.5湿润的美国东海岸气候

美国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地,海拔800~1000米,呈东北-西南走向,对冬季北方入侵的冷空气有一定阻挡作用,因此东南沿海的冬天比较暖和。40°N以北的美国东海岸,气候冬冷夏热,最冷月的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最热月超过26℃。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

40°N以南,年降水量增至1000~1500毫米。佛罗里达半岛南端,受暖湿南风和飓风影响,年雨量高达1500~2000毫米,为北美洲第二多雨区。由于夏季平均气温高达27~28℃,且空气潮湿,闷热的雷雨天气特别多。佛罗里达半岛的年雷雨日数多达90天以上。冬季气候温和,最冷月平均气温均在0℃以上。佛罗里达半岛尖端的基韦斯特小岛,是全美唯一不见霜雪的地方,发育了树种丰富的热带森林。

3.7温暖湿润的南美洲气候

南美洲全称南亚美利加洲,位于西半球的南部,其地形可分为3个南北向纵列带:西部为狭长的安第斯山,东部为波状起伏的高原,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低地。海拔3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洲面积的60%,300~3000米之间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约占全洲面积的33%。安第斯山脉由几条平行山岭组成,山体最宽处达400千米,全长约9000千米,大部分在海拔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也是世界最高大的山系之一。安第斯山脉有不少高峰海拔6000米以上,其中阿空加瓜山海拔6960米,是南美洲最高峰。东部有宽广的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南部则有巴塔哥尼亚高原。平原自北而南有奥里诺科平原、亚马孙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其中亚马孙平原面积约5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地形坦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南美洲是世界上火山较多、地震频繁且多强烈地震的一个洲。科迪勒拉山系是太平洋东岸火山带的主要组成部分,安第斯山脉北段有16座活火山,南段有30多座活火山。尤耶亚科火山海拔6723米,是世界上较高的活火山。地震以太平洋沿岸地区最为频繁。

这里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温暖湿润,大陆性不显著。全洲除山地外,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均在0℃以上,占大陆主要部分的热带地区平均气温超过20℃,冬季远比北美洲暖和。而南美洲西部则有呈带状分布的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区,安第斯山脉则为高山气候区,在南美洲东南部则有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大部分地区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26~28℃,远不及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的热带地区炎热。南美洲各地气温的年较差较小,不像亚洲、北美洲那样变化剧烈。全洲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70%以上,为各洲中沙漠面积较小的一个洲。由于安第斯山脉的影响,西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东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3.7.1南美太平洋沿岸的气候

南美的太平洋沿岸地区,是一个绵延数千千米的狭长地带。这个地带受热带辐合带、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的控制,以及强大的秘鲁冷流影响,从北到南依次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出现在赤道以北的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沿海。热带辐合带经常在这里徘徊,赤道西风登陆后,又受到安第斯山地的抬升,全年多雨,降水量为南美洲和全球赤道地区最多,年平均雨量在3500~10000毫米之间。如哥伦比亚的布韦那文图拉,年雨量为7464毫米,基布多为10922毫米,最多年份达13614毫米。

从赤道以南至智利北部的狭长海滨地带,降水量就从750毫米不断减少到50毫米以下,形成了阿塔卡马沙漠。这个沙漠许多地区的年降水量只有1毫米,甚至有些地方可以一连十几年不下雨。智利北部甚至在海拔3000米的安第斯山西坡则常年无雨,其干燥程度与北非撒哈拉沙漠相仿。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侧气流控制,有着强烈的信风逆温,对流天气难以发展。其次,海岸线走向与盛行的东南信风平行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秘鲁冷流使热带沙漠区域在南北方向上延伸得相当长,尽管这一热带沙漠区降水难得发生,但因受秘鲁冷流影响,气候冬暖夏凉,湿度很高,可以经常见到云雾和毛毛雨天气,和中国江南的湿度差不多。这条南北长2200多千米、宽15千米的滨海沙漠,完全靠安第斯山冰雪融水补给的短促河流,浇灌着河流两岸的沙漠,发展其经济繁荣的绿洲,种植着棉花和甘蔗。秘鲁首都利马就建在一个肥沃的绿洲上,是世界上建于沙漠地区的第二大城市,仅次于埃及首都开罗。

在秘鲁北部沿海,偶尔受到暖湿的赤道逆流影响,造成反常的夏季暴雨,带来大量降水,导致这里的沙漠景观变更。从智利北部往南,降水量迅速增加,到38°S附近,年平均降水量已增加到1000毫米以上。大部分雨水降于温和的冬季,而夏季则凉爽干燥,难得下雨,属夏凉型地中海式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