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做最好的家长:怎么教孩子愿意听,教什么孩子才优秀
15034200000004

第4章 高情商家长的八个标准(3)

家长应该了解自己的孩子,发现他的长处,挖掘他的潜质。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分,这个天分即他的兴趣和潜质。只有了解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选择,才能帮助孩子变成“龙”。当前,大部分家长只是希望孩子变成自己心目中的“龙”,很少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孩子都是按家长的意思在学习,压抑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久而久之,他要么会反抗,要么会厌学。所以,像小娅这样,数学成绩不升反降是正常现象。

家长望子成龙,强迫孩子学习一些他们不喜欢、不擅长的东西,孩子只能被动地接受填鸭式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不仅事倍功半,结果也会适得其反,只会让孩子逐渐丧失自信心,产生厌学、逆反情绪,学习热情一落千丈,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由于孩子达不到家长的期望,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同时,家长也异常失望,这样就会造成家长与孩子互相抱怨,最后对双方形成新的伤害。

爸爸:“儿子,今天在学校有什么新鲜事吗?”

儿子:“我两门考试都不及格。”

爸爸:“唉,这又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家长对孩子必须抱平常心,只要能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使孩子享受到应有的快乐和幸福,家长就是尽职尽责了。要注意,保持平常心并不是一种家长推脱责任的借口。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没有“备胎”,不能重来;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孩子不成“龙”就是一个家庭的失败。现在很多家庭,父母老人齐上阵,几代同堂培养一个孩子,这并不是真正的“对孩子负责”,只是家长“对自己负责”,他们想把孩子培养成为光宗耀祖的“龙”,让自己在周围人面前有面子;至于孩子是否快乐幸福,没有几个家长认真考虑过。

高情商的家长对教育孩子都抱有平常心,这种平常心来自家长情商中的“准确的自我评价能力”。高情商的家长通常都了解自己和孩子的优势与劣势,所以,对自己和孩子不抱不切实际的幻想,并且能对自己和孩子的弱点表现出一种坦然。他们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不仅能尊重孩子,而且不急不躁,按自己既定的目标来培养孩子。这种“平常心”还能让家长知道自己应该如何扬长避短,也明白自己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家庭教育的什么方面,以形成孩子的优势。

反思:

你对孩子的最大期望是什么?

逆向思维

——将孩子的“坏事”变成“好事”

小学二年级的小淘回家时,看到同学小妮爸爸的车停在自己家的车位上。

“她家的车怎么能停在我家的车位上呢?”

作为邻居和同学,小淘早就对小妮有一肚子意见了。小妮是班长,不仅不给小淘一些照顾,反而利用邻居信息上的便利,经常到老师那里打小报告。比如有一次小淘不想上学,请了病假出去玩,结果被小妮看见了,小妮就告诉了老师。小淘早就想给小妮“一点颜色”瞧瞧,现在终于逮着机会了。刚下过雨,周围又没人,小淘迅速在花园里抓起一把稀泥,抹在了小妮爸爸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上。

上楼回到家里,小淘得意洋洋,并且告诉妈妈吴敏,说小妮爸爸的车占着自己家的车位。吴敏点头说知道,她上楼时小妮爸爸跟她打过招呼,他朋友来访,朋友的车停在他的车位上,所以借用一下她家的车位,小妮爸爸的朋友很快就会走,而小淘的爸爸要七点以后才会回家。

“哦,是这样啊!”小淘有些不自然地说。

“小淘,出什么事了?”见小淘有些不自然,吴敏问。

于是,小淘将自己在小妮爸爸车上抹泥的事说了出来。

吴敏听完小淘的话之后,挨着小淘坐了下来。她笑问:“把稀泥抹在小妮爸爸汽车的挡风玻璃上,是不是感觉很刺激,很冒险?”

小淘点头。

“不过,你有没有想过,当小妮爸爸看见他的汽车被弄成这个样子,他会是什么感受?”

小淘脸上更不自然了。

吴敏继续说:“如果小妮也在我们家的车上抹稀泥,那你会是什么感觉?”

小淘说自己肯定会很愤怒。

“那么,你现在应该怎么做啊?”吴敏仍然很和蔼地问。

小淘说:“那我现在就去把她家车上的稀泥擦掉,可以吗?”

“不错,这样做很好!”吴敏笑着说,“不过,你还可以做得更好!”

“那我要怎样做才会更好?”小淘不解地问。

“小淘,你想想,如果我们家的车被人家抹了稀泥,人家擦过之后,你还希望他怎么做?”

小淘想了想说:“我希望他说声‘对不起’,并保证不再给我们家的车抹稀泥了。”

吴敏笑着说:“你真乖!那么,你愿不愿意去向小妮的爸爸道歉?”

小淘有些不情愿,因为他怕小妮又把这件事向全班同学“广而告之”。

吴敏说:“我知道你现在有点难为情,要不,等一下我陪你一起去?”

小淘最后坚定地决定自己一个人去,还说自己要有“男子汉一人做事一人当”的气概。

……

我们应当为小淘的勇气鼓掌,不过,我们更应该为吴敏的行为鼓掌。如果不是她巧用情商,调整了小淘的错位思维,那小淘就不可能鼓起勇气去向小妮爸爸认错。

如果吴敏情商不高,那她在听完小淘说抹稀泥的事后,肯定会对小淘一顿臭骂,甚至一顿痛打,之后,自己再去擦车和道歉。如果是这样,小淘挨骂或挨打之后心里肯定不服,就会后悔把这件事告诉吴敏。于是,他会再一次找机会报复小妮,还会更加小心,不让大人知道。这样就会导致小淘没有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没有得到进步,还将会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吴敏的高情商首先表现在她听完小淘说的事后,没有怒火中烧。她知道生气无助于解决问题,更无助于让小淘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得到进步,这是她识别感情的能力高的体现。

她问:“把稀泥抹在小妮爸爸汽车的挡风玻璃上,是不是感觉很刺激,很冒险?”这是在发挥利用感情的能力。正是她这么一问,小淘才没有产生抗拒、抵触的情绪,也为后来母子有效的沟通创造了所需的氛围。

当吴敏让小淘明白了“给人家车上抹稀泥不对”的道理之后,并没有直接要小淘去擦车和道歉,而是继续采用诱导的方式让小淘自己决定去擦车并且道歉。吴敏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通过这种诱导引发小淘自己思考,继而产生情感共鸣,形成一种内在动力。有了这种内在动力,小淘才会意识到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学会自律。这也是吴敏巧妙的处理方式带来的结果。

如果吴敏直接命令小淘去擦车和道歉,对小淘来说就是一种外在的压力,他之所以去擦车和道歉,纯粹是为了满足吴敏的愿望,对吴敏负责。由于没学会自律,过不了多久,他还会继续“闯祸”、“屡教不改”,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问题孩子”。

吴敏在小淘做“坏事”之后,淋漓尽致地发挥了情商作用,小淘由一开始的得意扬扬到最后自愿去道歉,不仅让小淘认识到了抹稀泥这件事的错误,而且知道犯了错误之后如何去改正和弥补自己的错误。将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坏事”变成对孩子成长的“好事”,这就是家长高情商的神奇功效!

孩子不懂成人世界的规矩,又缺乏社会经验,所以他们经常做出一些不当行为——即成年人眼中的“坏事”——是很正常的。孩子做了“坏事”并不是大问题,问题是家长要善于将孩子的“坏事”变成“好事”。

反思:在孩子做出不当行为后,你一般是如何应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