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看,从艾森豪威尔第一届政府的后期,美国逐渐将苏联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援助视为一种威胁,并对美国的对外经济援助政策开始作出调整。特别是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目标更加具有针对性,其冷战的色彩更加浓厚,即将遏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张,作为权衡美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主要标准。负责远东经济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琼斯将美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概括为:"遏制并阻止国际共产主义势力的扩张,加强自由世界的力量并扩大自由世界的影响",即美国的对外经济和技术援助,"需要被当做是冷战的一种主要武器。"【59】在这样的氛围下,1956年的共同安全法案更将抵制共产主义扩张和威胁作为美国对外援助的一项长期国策,它宣称:"只要共产党国家还对世界和平和美国的安全构成威胁,美国的政策就将持续下去,美国认为,援助的这一性质是适当的。"【60】因而,从艾森豪威尔第一届政府后期到第二届政府时期,美国与苏联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技术援助方面,"较劲"的意味越来越浓。1955年7月至1958年2月美国与苏联阵营对亚非一些国家经济援助概况,其中美方的数字为美国政府公布的数字,而所谓"中苏集团"对亚非国家经济援助的数字为美方的估计。
尽管苏联为亚非国家所提供的经济援助总额远低于美国,但接受援助的国家相对比较集中,特别是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叙利亚、埃及这五个国家接受了苏联援助的绝大部分。这就导致在同时接受美国和社会主义阵营经济援助的亚非国家中,社会主义阵营所提供的经济援助在阿富汗、锡兰、叙利亚和埃及等国家超越了美国,在印度尼西亚和缅甸双方水平相当。在过去两年半的时间里,这些国家从社会主义国家得到了18亿美元的贷款或赠款,而从美国政府得到的各种援助总计只有大约10亿美元。同一时期,在这些国家的苏联技术人员超过了2000人,而美国在这些国家的技术人员只有不到1000人。【61】重点接受社会主义国家援助的亚非国家,在美国看来都是在国际政治上比较敏感的地区。美国认为,中国和苏联的经济援助都是共产党集团外交政策的武器,其目的是"传播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破坏自由世界内部的经济关系,将自由世界的国家纳入中苏集团的政治轨道,并鼓励他们敌视美国及其盟国。"【62】这在美国看来是对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严重挑战,因而,也正是从1958年开始,美国开始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视为美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切实对手,并开始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援助政策,制定自己的应对措施。
对于苏联在亚非发展中国家经济领域的大动作,美国政策设计机构分析,美国必须从两方面应对:一是提高美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成效,帮助欠发达国家沿着自由的道路向前发展;另一方面,美国必须采取行动,直接应对苏联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计划,限制苏联对这些国家援助目标的实现。为此,美国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劝告接受苏联提供经济援助的国家,或者苏联已经提出要提供援助的国家,在与苏联打交道时要谨慎从事。这种劝告可以直接阻滞苏联影响的扩大。对不同的国家,美国劝告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在与苏联集团没有什么联系,而美国拥有绝对或几乎是绝对影响力的国家,美国建议这些国家拒绝苏联提供援助。
在其他国家,美国一方面要直接指出苏联集团的经济援助所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除非情况十分特殊,美国不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和威望反对这些国家接受苏联集团的援助,而是尽力阻止最不利情况的发生。如警告受援国不得接受苏联集团的专家作为政府顾问或允许他们进入比较敏感的领域如国内飞行员培训、基础通讯或教育等;提醒不要将苏联集团的援助过分集中于国内经济的关键领域,避免国家经济对苏联集团的过分依赖;警告这些国家,警惕苏联集团利用其援助或技术人员从事直接或间接的颠覆活动,等等。
第二,除了尽力消除苏联对外经济援助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外,美国还需要采取措施,应对苏联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援助可能间接产生的影响。美国要向这些受援国说明,苏联向他们所提供的资源正是苏联人民自己也非常需要的资源,"给予他们援助这一事实,并不能证明苏联人民的友好,而是证明了苏联领导人的无情,它仅仅是苏联体制的一个广告。"另外,美国要寻求戳破苏联所声称的其对外援助没有政治目的的宣传,"我们必须强调苏联的援助是用于在特定的国家扩大其影响,而不是帮助整个不发达地区取得经济进步。"同时,在苏联援助项目出现问题的地方,"我们要不露声色地——如果可能——让这些问题传播到所有不发达地区。"
第三,利用苏联加强对外援助这一现象大做文章,在苏联集团内部制造矛盾。如美国可以向苏联的卫星国和中国的民众传递这样的信息,苏联向自由世界提供经济援助,而忽视了它的盟国恰恰需要来自外界的援助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苏联的这些盟国"会有兴趣知道,苏联政府正在向其他国家提供资源,而不是向它们提供。中国对苏联向印度提供援助的评价,或许就像《巴格达条约》缔约国对美国向印度提供援助的反应一样狂热。"【63】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应对机制,它既包括对社会主义阵营对外援助的直接反映,包括对受援国进行恐吓,渲染社会主义国家援助对受援国的危害;也包括间接但却更具杀伤力的反映,即渲染社会主义国家的无情与虚伪。同时,它还试图通过宣传,离间和挑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当然,这些还不够,美国还极力拉拢摇摆于美苏之间的国家,通过加大对这些国家的经济援助,使这些国家减少对苏联经济的依赖。1956年与1955年相比,有3个国家从美国得到的经济技术援助得到了较大幅度地增长,分别是阿富汗——从201万美元增加到1830万美元;印度尼西亚——从700万美元增加到1110万美元(1957年增加到2672万美元);锡兰得到的援助涨幅最大,从连续两年的空白,到1956年得到美国500万美元的援助(1957年是608万美元)。这3个国家有一个共同点:都与苏联签署了多个外贸协定,并且都开始从苏联得到经济援助,特别是低息且可以用本国货币偿还的贷款。如1955年12月,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在喀布尔宣布,增加对阿富汗的经济援助;印度尼西亚则是于1956年9月与苏联进行了贷款1亿美元的谈判。很明显,美国突然加大对这3个国家的经济援助,其目的就是希望这3个国家把目光从苏联转向美国,不要再从苏联那里寻求经济援助。
鉴于这一时期苏联的经济实力还很有限,美国与苏联在对外援助领域里的对抗实际上也只是局限于为数不多的一些国家。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随着苏联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与发展中国家经济联系的加深。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通过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各种经济和技术援助,不仅在亚洲取得了立足点,而且在非洲新独立的国家,由于没有殖民主义的包袱,苏联与一些国家也建立了相当紧密的关系。特别是苏联与中国工业化的经验,对非洲新独立的国家有着非同一般的吸引力。在拉丁美洲,古巴革命的胜利使得西半球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并吸引了相当一部分拉丁美洲国家的民众的欢呼和认同。在美国看来,中苏集团的势力已经渗透到拉丁美洲,共产主义在西半球已经成为一种现实的威胁。因而,从肯尼迪政府开始,美苏两大阵营在发展中国家经济援助领域里的对抗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即全面对抗时期。
入主白宫前,肯尼迪就对苏联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活动给予了关注,并批评艾森豪威尔政府对苏联在发展中国家向美国发起的挑战应对不利。他认为,美国的冷战对手苏联在向不发达地区输出资本和提供技术援助方面"每天都有新的成就……从长远的角度看,苏联在这方面的成就,甚至比它在军事技术上所取得的胜利更加有意义"。在肯尼迪看来,"苏联走的是间接的道路,即首先赢得辽阔的边远的原料地区,然后再去赢得欧洲;这种做法又因这些地区同时发生的许多革命而更加奏效。在亚洲、中东和非洲,这些地区的民族长期以来在殖民统治之下无声无息,而现在第一次置身于新近赢得的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的沸腾局面之中。拉丁美洲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他们为各种革命的浪潮所席卷:工业化革命、人口猛烈增长的革命、消费者需求的革命、有色人种企图消除白种人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劣等民族的烙印的革命。所有这一切也就促成了一个关系到人生观的空前革命"。【64】肯尼迪警告说,目前对美国最大的威胁已经不是军事威胁,而是苏联对不发达地区进行的经济、技术援助和贸易渗透,如果苏联通过这一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那么,印度、拉丁美洲和中东地区就会不知不觉地被拉进铁幕之内,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多少导弹,无论多少空间卫星,无论多少轰炸机和核潜艇,都不能挽回美国的颓势。美国必须调整自己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政策,要使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认识到,"能够帮助他们获得稳定和发展的,不是苏联和中国,而是美国"。【65】
入主白宫后,肯尼迪总统对美国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做了系统的调整,他决心通过对外经济援助手段"捍卫自由的边疆"。在拉丁美洲、非洲、中东和亚洲,全面迎接共产主义所发起的"阴险狡诈的、多种形式的、持之以恒的"挑战。【66】肯尼迪政府副国务卿鲍尔斯在谈到美国对外援助的重要性时曾经分析说:"我们正在从事着一场巨大的、历史上空前的世界斗争,这并不是秘密。共产主义体系现在拥有差不多世界总人口的1/3。它拥有巨大的人群和物质资源。它的科学和工业飞速发展。共产主义领导人曾经公开宣布他们的决心,共产主义体系将最终拥有整个星球。……我们必须意识到他们准备利用所有可利用的武器来达到他们政治、外交、经济、技术、科学、心理和文化的目的。"【67】美国援助的原则就是"一个国家不是依据它的需要而是依据共产主义危险的程度和急迫性来接受援助。"【68】鲍尔斯进一步指出,"美国明智地实施援助计划能够帮助建立这样的国家,这些国家逐渐准备保卫他们的独立,反对极权主义敌人——外部的或者内部的,公开的或者隐蔽的——而且更加愿意作为伙伴与我们一起为共同的计划而工作,这也许会使得世界向和平更接近一步。换句话说,我们援助计划的目的是发展独立的国家,使其能够而且愿意独立自主——因此,(准备)与我们一起为和平和自由而献身。"【69】为实现同苏联对抗的目的,肯尼迪政府在对外经济技术援助领域采取了如下措施:
首先,倡议争取进步联盟计划,通过所谓对"拉丁美洲的马歇尔计划",促进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遏制古巴革命的影响及苏联在拉丁美洲影响力的扩大,稳定美国的后院。
对所谓共产主义在拉丁美洲的威胁的认识,是肯尼迪总统提出建立争取进步联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竞选总统时,肯尼迪就指出拉美存在着严峻的共产主义威胁。他批评艾森豪威尔政府在拉美经济发展问题上消极无为,而苏联却向阿根廷提供了1亿美元的经济援助、与巴西签订2亿美元的贸易协定,成为乌拉圭的主要贸易伙伴。共和党政府在8年中对拉丁美洲的忽视,为苏联在这一地区的扩张和渗透提供了便利,古巴革命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如果美国能在五年以前就提出一项经济发展计划,"这样的计划可能已经加强了我们的友谊而摧毁了共产党在整个拉美的影响了"。他将古巴革命以后西半球的形势与二战相提并论,认为西半球面临的共产主义威胁已经空前严重了,"在古巴,共产党已经获得了一个卫星国,建立了一个渗透和颠覆所有拉美国家的基地。"在其他国家,"共产党人正在利用国内的穷困和动荡,怂恿对美国日益增长的不满,设法把共产党的统治施加到这些国家。"【70】正是基于这种对形势的判断,肯尼迪在竞选时就明确地提出了对拉美的经济援助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固然有竞选方面的策略考虑,但是,客观而言,还是代表了肯尼迪本人对当时西半球冷战形势的基本看法和他所主张的应对措施。
1960年11月选举获胜后,肯尼迪开展了入主白宫的准备工作,任命了一个"关于当前拉丁美洲问题的工作小组"。【71】1961年1月31日,刚刚就职的肯尼迪总统又成立了新的跨部门的"拉丁美洲工作小组"。【72】新政府上台前后,这两个机构是拉丁美洲政策的主要制定者。肯尼迪总统任命伯利先后担任这两个小组的组长。在伯利的领导下,这两个小组完全从冷战的视角来认识拉美的形势,主张新政府提供经济援助。1月4日伯利提交给肯尼迪总统的报告指出美国在西半球面临的首要形势是:"莫斯科和北京看起来已经达成一致,把通过革命夺取拉丁美洲的一部分作为‘冷战’的早期目标,这种‘冷战’目前在加勒比海地区很活跃。""在美国看来,目前拉美的共产党挑战与富兰克林·罗斯福时代的纳粹法西斯威胁很相似,而且较之更为危险,需要更大胆、更富想象力的回应。"这种回应一方面是军事上的,美国要向拉丁美洲国家提供军事援助;另一方面,要扶植民主派,帮助他们制订并且实施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避免古巴革命在其他国家带来革命的动荡。"目前拉丁美洲的动荡便利了共产党的渗透,是一场美国无法、也不应当制止的社会政治变革浪潮的外在征兆。美国可以帮助友好的美洲人(有很多这样的人),把这一变迁引导到美国可以、应当能够接受,同时对卷入其中的人们有利的渠道。""我们一致认为,美国在拉丁美洲外交的最大的任务是使拉丁美洲不可避免的、必要的社会变革脱离海外的共产党国家,防止被其利用。"【73】1961年2月,伯利又表示必须"为把目前正在拉丁美洲进行的革命导向正确方向并防止其为中苏集团所操纵而制定政策和计划",指出拉丁美洲目前的局势很像1947年的西欧,马歇尔计划的成功使西欧经济得以复兴,共产主义在政治上退败。现在要通过提供类似的、为期10年的援助计划使拉丁美洲的共产党人也处于类似的进退两难的境地。【74】伯利认为,拉丁美洲是在自由状态下发展与繁荣,还是成为共产帝国海外的一个省,取决于美国的所作所为。【75】可见,伯利主张提供经济援助最根本的原因还是1960—1961年西半球的冷战形势。
其次,建立面向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和平队,直接投身到对苏联冷战的最前沿。
毫无疑问,肯尼迪建立和平队的构想也是与其冷战思维密切相关的。在竞选时,肯尼迪便从冷战的角度向选民呼吁,以志愿者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派遣和平队。11月2日,肯尼迪在旧金山市牛宫发表竞选演说时分析道:"在地球的另一端,不发达国家有许多的领域急需教师、医生、技术人员和专家,而莫斯科正派出这样的人员以发展世界共产主义事业……我确信,我们的青年男女,献身于自由事业,完全有能力制止赫鲁晓夫先生的使者削弱自由世界的尝试。"【76】两天后,肯尼迪在芝加哥向选民直接呼吁:"共产主义阵营正在派出受过良好训练的、有一定造诣的技术人员帮助一些国家解决困难,为抵御这一洪流,我相信,作为我们有选择的服务的一种补充,一个美国和平队……能够……去帮助那些人民在农业、手工业……政治体制及其他技能方面过一种自由的生活,年轻的美国人在将在全球代表自由事业。"在投票前夕的一次电视露面中,一名观众问肯尼迪如何遏制共产主义。肯尼迪针对这一问题阐述了他的一些想法,如保持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科学教育事业等等,然后特意补充说:"我已经建议成立一支由青年男女组成的和平队,他们将愿意用一生中的两年或三年,作为教师和护士到落后的和刚刚开始发展的国家去工作,去传播自由的事业……把我们的食品和我们所能提供的其他救济分发给那些不幸的人们,让他们知道我们关注着他们,我相信,如果我们去做这些事情,共产主义就能够被遏制,但更重要的是,自由就可以在共产主义大幕的后面成长。"【77】可见,和平队是肯尼迪冷战思维与冷战政策的产物。
作为冷战的产物,和平队本身势必深深打上冷战的烙印。事实上,无论是和平队志愿者的选拔和训练,还是受援国的选择,抑或日后和平队的活动,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初和平队的活动,都是与美国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冷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方面,根据参议院的要求,和平队志愿者必须经过十分严格的选拔,从事过激进活动的申请者不能被接受;被接纳的志愿者要宣誓效忠;和平队要向志愿者提供有关共产主义哲学、战略、策略和威胁的指示。志愿者被派往国外前都要接受一段时间的培训,让他们对与政治有关的如美国研究、地区研究、世界事务、共产主义等问题有所了解,受训者在培训期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听训导员在上述问题上的训诫。在培训期间,和平队志愿者被要求接受不同的价值观念,但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念却是不能接受的。而人手一册的《和平队手册》更是告诫志愿者"必须准备应付共产党的挑拨和煽动,或者诱使你偏离你被派去做的工作的企图"。【78】
另一方面,和平队项目的设立,特别是受援国的选择,一开始也是围绕着美国的冷战战略进行的。
施莱弗认为,和平队要想证明自己是美国对外政策中一支值得信赖的力量,它就不仅要在亲西方的国家中证明自己的价值,更应在那些对美国不太友好,甚至是抱有敌意的发展中国家中证明自己的价值。
在非洲,美国选择的是新独立的、奉行中立主义政策,甚至有亲苏或亲华倾向的国家如几内亚、加纳、塞内加尔、马里、坦桑尼亚等。美国政府希望,和平队在当地开展的工作能够将这些国家吸引到美国一边。施莱弗在结束非洲之行,说服几内亚、加纳等国接纳和平队后兴奋地告诉肯尼迪总统:"这样我们就有机会使一个明显倾向东方阵营的国家转向中立立场甚至亲西方的立场,这是我所知道的在发展中国家第一个类似的机会,按照我们与像马里、加纳、甚至伊拉克、阿联酋这样的国家的关系,这一胜利的结果确实太棒了。"【79】肯尼迪总统自然注意到施莱弗访问非洲期间非洲一些国家特别是几内亚对美国态度的变化,他对和平队在这些新近独立的国家的活动也寄予厚望。他在给国务卿腊斯克的一张便笺中这样写道:"加纳已经接受了50至70名和平队志愿者,几内亚要求和平队派遣40至60名道路建设者和工程师。如果我们能够成功地征服几内亚和加纳,马里或许也会转向西方,这样,它们将是第一批从倾向东方共产主义转向我们的国家。"【80】
在南亚,对和平队最有吸引力的是印度,因为"在所有中立国家中,肯尼迪总统对印度最感兴趣"。肯尼迪总统认为,印度是亚洲的关键国家,美国可以通过外交手腕、通过自己的耐性和美元等促使印度及其他不结盟国家最终转向西方。肯尼迪总统对他的国家安全委员会说,我们不能允许所有那些自称中立的国家加入共产主义阵营,如果美国在争夺中立国家的斗争中失败了,权力平衡将朝着不利于我们的一方摇摆。【81】正因为如此,肯尼迪班子上台后,施莱弗第一次出访的国家就包括印度。
在东南亚,美国十分重视印度尼西亚,因为印尼不仅战略地位重要,而且战略资源极为丰富,发展潜力极大。有些政客甚至认为,印尼可以决定美国在亚洲的未来。印尼在美国远东战略中的重要性,正如肯尼迪政府的国务卿腊斯克在阐释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多米诺骨牌理论"时所说的:"如果东南亚的底部落入共产主义手里,我们对印度支那半岛承担的义务将会丧失殆尽。"【82】肯尼迪总统决心采取一切手段避免印度尼西亚落入共产党手里或倒向共产主义阵营,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向印度尼西亚派遣人数最多的和平队。也正因为如此,当得到苏加诺准备接纳和平队的消息时,施莱弗欣喜若狂,他在写给妻子的信中称:"你知道,苏加诺十分亲苏,这是自杰克(肯尼迪的昵称)成为总统以来苏加诺第一次要求美国政府的工作机构在他的国家里开展工作。"【83】在近东和南亚,伊朗、阿富汗和尼泊尔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也受到和平队决策层的关注。
作为美国"后院"的拉丁美洲,由于古巴革命的成功和20世纪60年代苏联对拉美的渗透的加强,自然受到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美国派往拉丁美洲的和平队志愿者不仅是各大洲人数最多的,而且也不局限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例如,乌拉圭不仅有较发达的社会福利体系,而且教育水平也很高,这个国家的一半人口居住在国际大都市蒙得维的亚。连美国的一些观察家也认为乌拉圭不能划入不发达国家的行列。但美国依然坚持向这个国家派遣和平队,美国政府的初衷就是削弱这个国家共产主义势力的增长。美国驻乌拉圭大使直言不讳地宣称:在乌拉圭,和平队在同共产主义势力的斗争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平队的存在和活动将有助于削弱共产主义的影响、反美倾向和反民主的立场。1961年9月,哥伦比亚共产党领导人偕同280名在莫斯科接受三个月培训的学生回到国内。施莱弗得知这一消息后的第一反应是向肯尼迪总统建议,美国应向哥伦比亚派遣500名和平队志愿者,这500名志愿者的活动范围至少要覆盖哥伦比亚一半以上的乡镇。
除了上述国家和地区外,施莱弗甚至声称,如果受到邀请,他将把和平队派到苏联和中国去。尽管和平队在冷战时期没有进入上述国家,但从和平队决策者对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来看,它始终是围绕着美国的外交战略,特别是冷战战略来考虑的。
第三,针对非洲新独立国家的具体情况,调整起源于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的"以粮食换和平"计划,赋予这个人道主义色彩浓厚的援助项目以发展的内涵,即由过去的"以粮食换和平"扩展为"以粮食换发展"(Food for Development)。
"以粮食换发展"在艾森豪威尔政府后期就已经在实际操作了,只是没有明确提出这一概念,而且,实施的范围和规模也比较小,主要是在印度和南斯拉夫这两个国家进行小规模的试验。肯尼迪政府上台后,考虑在"以粮食换和平"项目中更加强调"以粮食换发展"的功能。肯尼迪政府认为,"以粮食换发展"不仅有利于美国的利益,而且有利于受援国的利益。战后,美国向欧洲提供的农产品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复兴,"今天,在亚洲和非洲的许多地区,粮食也能够帮助经济发展……小麦同样能够变成建设大学、支付教师薪水、给学生补助金的资金。"【84】将美国援助的粮食所回收的资金,再次用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实际上是肯尼迪政府变相对亚非国家,特别是非洲扩大经济技术援助的规模。
为使"以粮食换发展"得以顺利进行,肯尼迪总统于1961年7月21日签署了S.1720立法,解除了用粮食援助换经济发展的限制。这样就确保了"以粮食换和平"计划能够在肯尼迪政府时期得以继续扩大。该立法通过废止480号公法第二条款202部分关于1961年6月30日这一终止日期的规定,使根据480号公法继续扩大用于经济发展的援助成为可能。根据该立法的权威性,在1961年的上半年里被运往海外的粮食比1960年全年还增加了400%。1961年上半年,264173吨粮食用于供给支付自助经济发展项目的部分工人工资。而在1960年全年只有43763吨粮食用于经济发展项目。【85】可见,肯尼迪政府时期,粮食援助用于经济发展项目的确是减少了限制措施,对外输出的用于经济发展目的的粮食援助也增加了很多。
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时期,接受美国粮食援助用于经济发展建设项目的国家有:突尼斯、摩洛哥、阿富汗、韩国、埃塞俄比亚和坦桑尼亚。从这些国家来看,在肯尼迪政府推行"以粮食换发展"的初期,接受该计划的大部分都是非洲的国家和地区,其中规模最大的一项是美国对摩洛哥提供的粮食援助。
1961年5月4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宣布,美国已经与摩洛哥政府开始执行一项较大范围的"以粮食换和平"的协议。这项价值1780万美元的土木工程项目协定,是美国过去曾经实施的"以粮食换和平"的同类项目中最大的一个。肯尼迪总统授权"以粮食换和平"的负责人乔治·麦戈文(George McGovern)执行这项计划。在这项计划中,摩洛哥政府将会把在出口市场上价值达1430万美元的20万吨美国小麦用于支付受雇于经济发展项目的20万工人的部分工资。具体的建设项目包括道路的建设和维修,灌溉系统的建设,水井和池塘的建设,土地的清理和开发,市场和屠宰场的建设,植树造林,公共卫生设施和城市的修复。根据美国政府"以粮食换和平"计划提供的粮食援助,大约20万左右的摩洛哥工人将得到他们全部工资的50%。与此相当的现金付款将由摩洛哥政府提供。据估计,该项计划会持续到1962年6月30日。【86】
美国对非洲的"以粮食换和平"计划,同样具有浓厚的冷战色彩,即美国实施"以粮食换和平"计划,其初衷是出于削弱社会主义国家对非洲的影响。例如,在谈到美国对阿尔及利亚的粮食援助计划时,国务卿腊斯克明确地指出:"美国的目的是阻止共产主义集团的影响;促进美国以及与美国有一致利益的西方世界的影响;促进阿尔及利亚的政治稳定、经济复苏和健康发展。"【87】不止在阿尔及利亚,在整个非洲大陆,美国的"以粮食换和平"项目都具有浓厚的冷战色彩。
注释:
【1】Samuel P.Hayes,Jr.,"Point Four in United States Foreign Policy,"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Vol.268,March1950,p.30.
【2】Michael H.Hunt,Ideology and U.S.Foreign Policy,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87,p.159.
【3】Hunt,Michael H.,Ideology and U.S.Foreign Policy,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87,pp.159—160.
【4】丹尼尔·布尔斯廷:《美国人——民主历程》,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译,三联书店1993年版,第652页。
【5】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第二卷),李石译,三联书店出版社1974年版,第272—273页。
【6】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第二卷),李石译,三联书店出版社1974年版,第276页。
【7】Charles Wolf,Jr.,Foreign Aid:Theory and Practice in Southern Asia,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0,p.82.
【8】Russell H.Fifield,Americans in Southeast Asia:The Roots of Commitment,New York:Thomas Y.Crowell Company,1973,pp.143—145.
【9】Charles Wolf,Jr.,Foreign Aid:Thoery and Practice in Southern Asia,New Jersey:Prine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0,pp.112—113.
【10】"Report Prepared by the Office of the Director of Mutual Security(Harriman),August 18,1952.,"FRUS,1952—1954,Vol.Ⅰ,pp.524—528.
【11】Samuel P.Hayes,Jr.,"An Appraisal of Point Four,"International Economic Outlook,Vol,XXV,May,1953,pp.38—39.
【12】"Draft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Staff Study,July18,1951,"FRUS,1951,Vol.Ⅰ,p.1653.
【13】"Report Prepared by the Foreign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March 11,1954,"FRUS,1952—1954,Vol.Ⅰ,p.701,712,714.
【14】NSC5602/1,资料来源于Disclassfied Documents Reference System Online(简称DDRS)数据库。
【15】Charles Wolf Jr.,Foreign Aid:Theory and Practice in Southern Asia,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0,p.211.
【16】Eisenhower,"Special Message to the Congress on the Mutual Security Programs,May 21,1957,"Public Papers of the Presidents of the United States,1957,pp.375—376.
【17】Charles Wolf Jr.,Foreign Aid:Theory and Practice in Southern Asia,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0,pp.261—262.
【18】DDRS,CK31000748071.
【19】"Papers by the Operations Coordinating Board:Establishing Relations with New Brazilian Administration,"1 February 1961,in FRUS,1961—1963,Vol.XII,p.423.
【20】"Telegram from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to the Embassy in Brazil,"3 February 1961,in FRUS,1961—1963,Vol.XII,p.425.
【21】"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Brazil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3 March1961,in FRUS,1961—1963,Vol.XII,p.426.
【22】"Letter from the Chairman of the Task Force on Latin America(Berle)to President Kennedy:Report of the President's Task Force on Latin America,"July 7,1961,in FRUS,1961—1963,Vol.XII,p.40.
【23】"United States Measures Adopted to Assist the Financial Stabilization Program of Brazil:Joint Announcement Issued at Washington by the U.S.Secretary of Treasury (Dillon)and the Brazilian Minister of Finance(Mariani),"May 17,1961,in U.S.Department of State: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urrent Documents:1961,p.356.
【24】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第三卷,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422页。
【25】"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Brazil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April12,1961,in FRUS,1961— 1963,Vol.XII,p.431.
【26】"National Intelligence Estimate:the Outlook for Brazil,"August 8,1961,in FRUS,1961— 1963,Vol.XII,pp.441—442.
【27】Hans Morgenthau:"A Political Theory of Foreign Aid,"in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 iew,Vol.56,June1962,p.302.
【28】Jahangir Amuzegar,"Point Four:Performance and Prospect,"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Vol.73,December1958,p.533.
【29】Charles Wolf Jr.,Foreign Aid:Theory and Practice in Southern Asia,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0,p.224.
【30】Eisenhower,"Special Message to the Congress on the Mutual Security Programs,May 21,1957,"Public Papers of the Presidents of the United States,1957,p.376.
【31】"Memorandum from the 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 for Inter‐American Affairs(Coerr)to Acting Secretary of State Bowles,May 14,1961,"FRUS,1961—1963,Vol.XII,pp.433—434.
【32】"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Brazil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March 3,1961,"FRUS,1961—1963,Vol.XII,p.426.
【33】"Memorandum from Secretary of State Rusk to President Kennedy,March 21,1961,"FRUS,1961—1963,Vol.XII,p.428.
【34】"Memorandum from the 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 for Inter American Affairs(Coerr)to Acting Secretary of State Bowles,May 14,1961,"FRUS,1961—1963,Vol.XII,p.434.
【35】"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May 16,1961,"FRUS,1961—1963,Vol.XII,pp.435—436.
【36】Georges—Andre Fiechter:Brazil since 1964,New York: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75,p.50.
【37】U.S.Department of State,American Foreign Policy:Current Documents,1964,p.400.
【38】"Memorandum From the Chief of the International Branch,Bureau of the Budget (Macy),to the Director of the Bureau(Brundage),September 4,1956,"FRUS,1955—1957,Vol.x,p.104.
【39】罗伯特·沃尔特斯:《美苏援助:对比分析》,陈源、范坝译,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15页。
【40】Hoopes,Roy,The Complete Peace Corps Guide,New York:The Dial Press,INC.,1968,p.55.
【41】"Kennedy's Speech to Peace Corps'Volunteers,"JFKL,Box86.
【42】Rice,Gerald T.,The Bold Experiment:JFK's Peace Corps,Indiana: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1985,p.285.
【43】Rachel Cowan,Growing up Yanqui,New York:The Viking Press,1975,p.73.
【44】Sargent Shriver,"The Best Job in Washington,"JFKL,Box86.
【45】John F.Kennedy,"Letter to the President of the Senate and tofhe Speaker of fhe House Transmitting Bill To Strengthen the Peace Corps,"in Public Papers of the Presidents of the United States,1963,pp.293—294.
【46】"Excerpts from Interviews with foreign Leaders(1981),"in Viorst,Making A Difference,p.182.
【47】汉斯·摩根索著:《国际纵横策论——争强权,求和平》,卢明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第371页。
【48】"Memorandum From the Representative at the United Nations(Lodge)to President Eisenhower,February 21,1958,"FRUS,1958—1960,Vol.Ⅳ,p.414.
【49】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第二卷),李石译,三联书店出版社1974年版,第279页。
【50】Thorsten V.Kalijarvi,"Point Four in the Contemporary Setting,"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Vol.268,March1950,P.7.
【51】"Memorandum by the Under Secretary of State(Smith)to the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to the President(Hauge),February 10,1954,"FRUS,1952—1954,Vol.Ⅰ,p.51.
【52】"Memorandum From the Director of the Foreign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Stassen)to the Deputy Assistant to the President(Persons),June 27,1955,"FRUS,1955—1957,Vol.x,p.11.
【53】NSC5602/1.
【54】"Summary of Discussion at a Legislative Leadership Meeting,White House,Washington,June28,1955,"FRUS,1955—1957,Vol.x,p.13.
【55】"A New Focus for the Foreign Aid Programs,December 9,1955,"American Foreign Policy:Current Documents,1956,pp.1250—1251.
【56】"Memorandum of Discussion at the266th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November 15,1955"FRUS,1955—1957,Vol.x,p.29.
【57】《交战法案》是指美国国会1951年通过的《共同防务援助控制法案》(Mutual Defense Assistance Control Act of 1951),它授权美国政府终止对那些为共产党国家提供战略物资的国家的经济援助。
【58】"Memorandum of Discussion at the267th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November 21,1955,"FRUS,1955—1957,Vol.x,p.32,p.35.
【59】"Memorandum From the 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 for Far Eastern Economic Affairs(Jones)to the Special Assistant to the President(Randall),November 20,1956,"FRUS,1955—1957,Vol.x,pp.134—137.
【60】Amuzegar,"Point Four:Performance and Prospect,"pp.533—534.
【61】"Report to Council on Foreign Economic Policy,March 6,1958,"FRUS,1958—1960,Vol.Ⅳ,pp.10—11.
【62】Douglas Dillon,"Economic Activities of the Soviet Bloc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Department of State Bulletin,March24,1958,p.475.
【63】"Memorandum Prepared by the Policy Planning Staff,May 5,1958,"FRUS,1958—1960,Vol.Ⅳ,pp.16—21.
【64】John F.Kennedy,"The Global Challenge,"in The Strategy of Peace,New York:Harper &Brothers,1960,p.5.
【65】John F.Kennedy,"The Economic Gap,"in The Strategy of Peace,New York:Harper &Brothers,1960,p.53.
【66】John F.Kennedy,"Free—World Defense and Assistance Programs,"Department of State Bulletin,April22,1963,p.592.
【67】Chester Bowles,"Foreign Aid:The Great Decision of the Sixties,"Department of State Bulletin,May 15,1961,pp.705—706.
【68】Chester Bowles,"Foreign Aid:The Great Decision of the Sixties,"Department of State Bulletin,May 15,1961,p.706.
【69】Chester Bowles,"Why Foreign Aid,"Department of State Bulletin,May 20,1963,p.778.
【70】Pre‐Presidential Papers,JFKL,Box 913.
【71】成员包括肯尼迪的助手理查德·古德温、波多黎各政府的阿图罗·莫拉莱斯—卡里翁(Arturo Morales—Carrion)、特奥多罗·莫斯科索(Teodoro Moscoso)、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家林肯·戈登(Lincoln Gordon)、拉特革斯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亚历山大(Robert Alexander)、宾夕法尼亚历史学教授阿瑟·惠特克(Arthur P.Whittaker)。
【72】常设成员有国务院特别顾问西奥多·阿尔奇斯(Theodore C.Achilles)、在新政府中留任的负责拉美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托马斯·曼、财政部负责国际事务的助理部长约翰·里地(John M.Leddy)、林肯·戈登、国防部负责国际安全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海登·威廉斯(Hayden Williams)。
【73】"Report From the Task Force on Immediate Latin American Problem to President‐elect Kennedy",January 4,1961,"FRUS,1961—1963,Vol.XII,pp.2—4.
【74】小阿瑟·施莱辛格:《一千天:约翰·菲·肯尼迪在白宫》,仲宜译,三联书店1981年版,第126—127页。
【75】Adolf A.Berle,"Alliance for Progress vs.Communism,"Department of State Bulletin,May22,1961,p.763.
【76】Schwarz,Karen,What You Can Dofor Your Country:An Oral History of the Peace Corps,New York:William Morrow and Company,1991,p.17.
【77】Brent Ashabranner,A Moment in History:The First Ten Years of the Peace Corps,New York:Doubleday &Company,1971,pp.315—316.
【78】Schwarz,Karen,What You Can Dofor Your Country:An Oral History of the Peace Corps,New York:William Morrow and Company,1991,p.33.
【79】"Sargent Shriver Memorandum to John F.Kennedy",JFKL,Box284.
【80】"Memorandum for Secretary of State,"JFKL,Box85.
【81】Paterson,Thomas G.,Kennedy's Quest for Victory:American Foreign Policy,1961—1963,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pp.204—205.
【82】Timothy P.Mage,"The New Friontier vs.Guided Democracy:JFK,Sukarno,and Indonesia,1961—1963,"Available at EBSCO Database.
【83】"Shriver's Lettter to His Wife,"JFKL,Box86.
【84】"Memorandum From Manning H.Williams of the Operations Coordinating Board to the Executive Officer of the Operations Coordinating Board(Smith),January25,1961,"FRUS,1961—1963,Vol.IX,pp.192—193.
【85】"Limitation Removed on Use of Food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Department of State Bulletin,August14,1961,pp.291—292.
【86】"United States and Morocco Sign Food—for—Peace Agreement,"Department of State Bulletin,May 22,1961,p.772.
【87】"Memorandum from Secretary of State Rusk to President Kennedy,"FRUS,1961—1963,Vol.XXI,pp.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