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论教师成长
14803400000045

第45章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美]E.马克·汉森.教育管理与组织行为.冯大鸣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美]阿瑟·W.库姆斯.学校领导新概念——以人为本的挑战.罗德荣,黄爱萍,等译.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2.

[3][美]托马斯·J.萨乔万尼.道德领导——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冯大鸣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丁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Cropley,A.J.Creativity.London:Longmans,Green,1967.

[6]Geertz,C.H.M.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New York:Basic Books,1973.

[7]车文博.意识与无意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8]冯大鸣.沟通与分享——中西教育管理领导领衔学者世纪会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9]冯大鸣.美、英、澳教育管理前沿图景.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0]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11]高尚仁.心理学新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2]郭秀艳.内隐学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3]郝文武.教育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14]何菊玲.教师教育范式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15]胡东芳.教育研究方法——哲理故事与研究智慧.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6]黄崴.教育管理学——概念与原理.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7]季苹.管理诊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8]孙鹤娟.学校文化管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9]汪行福.通向话语民主之路——与哈贝马斯对话.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20]王有升.理想的限度——学校教育的现实建构.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1]吴岩.教育管理学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2]吴志宏,冯大鸣,魏志春.新编教育管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专业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4]张德,吴剑平.文化管理——对科学管理的超越.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5]张新平.教育管理学导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6]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7]朱向军.名校集团化办学.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论文类

[1]艾建红.新加坡中学教师激励政策刍议.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7(2).

[2]毕红梅,糜洛施.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身份建构探析——论学习共同体中教师的身份建构.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3]陈爱吾.归因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技术经济,2003(11).

[4]陈佩妮,何桂明.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构建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8).

[5]高婧.幸福感: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南方论刊,2008(3).

[6]郭秀艳,崔兴成.内隐学习本质特征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2(1).

[7]胡相峰,王璐.论专业化视野下的教师专业精神.教育评论,2009(3).

[8]李国,刘付兵.城乡教育共同体的有益探索.中小学校长,2002(2).

[9]李清臣.论指向专业发展的教师精神文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

[10]李振村,梁伟国.均衡发展再看寿光.人民教育,2006(6).

[11]刘波.关注制度改革保障教师利益.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3).

[12]刘凤山.采取重大政策措施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山东教育,1994(3).[13]龙宝新.论教师工作的价值之维.中国教师,2009(1).

[14]欧阳康.精神之花 长盛常艳.哲学研究,2006(7).

[15]平泳佳.解读教师精神.上海教育,2006(18).

[16]施光明,王曦.杭州市集团化办学发展的背景及学校核心竞争力分析.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2).

[17]石长林.我国教师工资政策的反思及其建构.教学与管理,2008(4).

[18]孙玉丽.中小学校需要什么样的教师管理政策.辽宁教育研究,2005(10).[19]涂元林.谈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中国教师,2006(7).

[20]王养冲.法国的“精神哲学”运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21]吴正宪.追求教师职业生命价值.人民教育,2005(17).

[22]徐中奇.绩效管理的内涵、意义与方法.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5).

[23]许静,梁宁建.内隐自尊的ERP研究.心理科学,2005(4).

[24]薛正斌,陈晓端.基于自然合作文化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构.教育科学研究,2011(1).

[25]于发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5.

[26]张岱年.精神生活与精神世界.甘肃社会科学,1994(5).

[27]张立俊.关注教师精神生命的成长.江苏教育,2004(1).

[28]钟启泉.教师研修的模式与体制.全球教育展望,2001(7).

[29]周峰.试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问题.教育研究,2002(8).

[30]周燕微.关注教师精神成长 提升教师成长内驱.小学德育,2010(19).

[31]朱连云.打造城乡教育共同体,促进学校教学优质均衡发展.上海教育科研,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