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事业靠一流的人力资源打造,一流的教育靠一流的教师队伍支撑。要树立人人成才的全面教师观,全力打造人才蓄水工程,不断提升人才综合竞争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努力造就一支学科结构合理、数量适当、富有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既是发展教育事业、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也是提高教育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的基本保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指出:“我们无论怎样强调教师质量在教育中的重要性,都不会过分。”一流的事业靠一流的人力资源打造,一流的教育靠一流的教师队伍支撑。支撑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校的发展。可以肯定的是,西湖教育这几年在经历了教育设施改善、教学设备更新、教育环境美化等有形的硬件质量提高后,势必要面对一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攻坚战。
第一节 创制系列人才培养新政的意义
一、创制系列人才培养新政的背景
要科学地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就必须立足新的形势,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在基础教育发展重点上,国家教育部已经明确提出,要在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的硬件的同时,更加重视加强软件建设。而在软件建设方面,教师队伍建设无疑是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和根本。
(一)时代呼唤创制系列人才培养新政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教育摆在民生问题之首,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要“学有所教”,“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教育,财政支撑力度在不断加大。西湖区已落实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建立由政府负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免费义务教育。这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西湖教育在教育设施改善、教学设备更新、教育环境美化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西湖区作为文教大区,要实现现代化的教育,要让人民群众能享受到优质均衡的教育,主要取决于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如何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作为软件建设的教师队伍,已成为推进西湖教育高位均衡发展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基础教育呼唤创制系列人才培养新政
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已经奠定,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机制已经建立。义务教育真正实现免收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统一规划,经费由财政全额保障。因此,教育工作者不再为经费问题困扰,关注点主要在教师队伍管理、教育质量提升和和谐校园创建等方面。一句话,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阶段要求教育工作者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更加关注质量提升,把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的内涵发展如何实现?素质教育如何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如何深入开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如何体现?要解决这些问题,一个共同的关键点就是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应当作为教育走向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
(三)教师发展呼吁创制系列人才培养新政
从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来看,当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对中年教师关注得不够。小学教师评上小高,中学教师评上中一后,技术职务上要再往高一层次走就感到困难。人到中年,来自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加剧,这时部分中年教师就会产生“车到站、船靠岸”的想法,缺乏继续努力的目标和动力。二是对不同学科的重视不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偏重考试学科,忽视其他学科建设,学生素质的提高受到制约。三是教师团队建设力度不够。教师基本上还是以“单兵作战”为主,以共同学习、交流、研讨为主的教师团体较为缺乏。四是城乡教师发展机会不均。受城乡二元体制影响,学校建设、教师资源配置和发展机会不均等。不可否认,在教师培养中,存在着重名校轻一般学校、重城区学校轻农村学校的情况。近几年来,西湖区学生的增长率与教师的增长率基本持平。从教师队伍规模来看,教师数量已基本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实现教育的内涵均衡发展,就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
二、创制系列人才培养新政的理念
“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优质教育”,这是一个让人深感兴趣的话题。随着教育普及率的提高,人们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孩子接受尽可能多、尽可能好的教育,上好学校、名学校,已经成为家长们的目标和理想。近年来,花钱去买优质教育,成为家长们一种无奈而又急迫的选择。义务教育阶段出现“择校”现象,明显与和谐社会教育公平的主题不切合。实现基础教育的优质公平,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事业实现社会公平的题中之义,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教育改革深化发展的目标所在。要实现基础教育的优质公平,首要条件是要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从西湖区教育现状出发,制定和出台一些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和规定,通过进一步的明确和规范,使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能持续4~10年,使全区的教师队伍逐步走上科学化、系统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创制系列人才培养新政的意义
(一)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金钥匙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早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区有些学校也存在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家长投诉电话也时有打来。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专业水平偏低。专业水平低下的教师缺乏研究学生学法的能力,习惯使用“满堂灌”“题海战”等陈旧教学方法,把提高教学质量的希望寄托在加班加点补课和大量的课外练习上,让学生变成了穷于应付重复训练和考试的“机器人”。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必须提高教师群体专业水平,包括教育精神、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专业素质。教师的个人成长与发展,不是靠外在力量而是靠内在动力。只有每个教师都拥有崇高的职业理想、丰富的知识,具备科学灵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根据教学具体任务、教材特点、师生实际,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让学生学得轻松,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减轻课业负担。
(二)破解择校严重现象的好密码
在家长看来,孩子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近几年,许多地方都一再颁布“禁择令”,要求学生不能择校,学校不能举行相关测试。但禁令之下,“择校热”非但不曾消退,反而越来越热。西湖区是文教区,区外、市外乃至省外来西湖区择校相当多,区内择名校也相当严重,有些弱校小班人数招不满,而有些名校大班人数还招不下。教育局下令就近入校,不能择校,也无济于事。原因无他,“禁择令”治标不治本,只要校际差距客观存在,“择校热”就会一直持续下去;事实上,校际差距大正是“择校热”的根源。消除校际差距,打造学校品牌,提升教师群体专业水准,教师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追求事业的成功发展是提升学校品牌的原动力。反过来说,每所学校的教师群体专业水准相差不多,每所学校的教学质量相差不大,那么,家长根本就不会再为“择校”而烦心,就近入学就会成为家长的自觉选择。由此可见,要想改变“择校热”的现状,最根本的做法就是提升教师群体专业水准,缩小校际差距。
(三)推动课程改革进程的助推器
西湖区是浙江省首批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为使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确立了以省规划课题“以课例研究为先导,新课程背景下重构教学新课堂的研究”为抓手,推进课程改革的新思路。2004年,我区组织了“让理念走进新课堂”的新课程改革展示周活动,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杭州市教育局局长亲临活动现场并讲话,近2000名省内外教师、家长免费参加了观摩活动,《每日商报》等报社作了跟踪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06年,迎来了三年课程改革成果的挑战,取得了喜人的成绩。2006年下半年开始,1—9年级的所有学科都进入了第二轮课程改革实验,随着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新的问题、新的困惑、新的挑战会随时出现,只有教师实事求是地面对问题,挑战自我,积极开展实践研究,触及内心,进一步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寻求有效的专业发展途径,区域提升教师群体专业水准,才能真正打破僵局,进一步全面推进课改,实现课改实验的成功。
(四)推进优质均衡教育的原动力
目前,我国近半数的中小学生是独生子女,“4—2—1”的人口结构加大了独生子女家庭的风险,也导致上两代人对孩子教育的期望值急剧升高,使其接受优质教育的投资愿望和能力也大大增强。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教育作为民生问题之首,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要“学有所教”和“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财政支撑力度在不断加大。西湖区已落实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建立由政府负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免费义务教育。这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西湖教育在教育设施改善、教学设备更新、教育环境美化等有形硬件质量提高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西湖区作为文教大区要实现现代化的教育,人民群众能否享受到优质均衡教育,主要取决于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作为软件建设的教师队伍,如何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已成为推进西湖教育高位均衡发展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建设具有“西湖教育”品牌的教师队伍,成为西湖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五)奠定师生幸福人生的铺路石
人们都知道,物质满足让人幸福一下子,精神满足让人幸福一辈子。区域提升教师群体专业水准,对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都进行职业指导,帮助他们实现不同阶段的职业目标的价值,从而享受职业的幸福感。教师的幸福体现在哪些方面?苏霍姆林斯基说:“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师的个人成长与发展,不是靠外在力量而是靠内在动力,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个人的需要,主动地调适、充实和丰富自己时,把教学工作视为促进自身和学生共同发展的有益活动,才会努力愉快地工作,才能获得更大的职业幸福感,真正实现教育的最大成功。教师的幸福,一是自己的学生的成功带来的幸福感,二是工作得到领导或同事的认可肯定。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对不同年龄段的教师设有不同培训机会和荣誉,让他们都有追求,都有被认可的时空。教师教学水平高,对学生来说课堂学习无疑是一种享受,同时习得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幸福人生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