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戈壁明珠玉门
14802800000003

第3章 书记心声——让戈壁明珠更加辉煌灿烂中共玉门市委书记 雒兴明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使塞外、边关、沙场成为玉门的代名词,深深烙在世人心中。新中国成立后,石油事业的蓬勃发展让玉门人民迎来了春天,也甩掉了玉门凄美、荒凉的形象。但是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凸现,玉门人民的幸福生活和未来失去了方向。作为玉门市委书记,我和我的人民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扰。怎么办?让玉门再度变成“寂静的春天”?在经历了一个艰难痛苦的反思和探索过程后,玉门最终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态农村建设思路,并以此为契机开始推进新农村建设。生态农村建设旨在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生态农村建设旨在在戈壁上建设一颗灿烂的明珠,将春天永远留在玉门;生态农村建设旨在为玉门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玉门市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讨论,经过反复论证,玉门市委、市政府最终把生态农村建设作为玉门未来城乡建设的主要内容,把富裕、美丽、满意、和谐作为生态农村建设的目标,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调整空间结构,朝着生产空间集约利用、生活空间布局合理、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的方向发展。在全市推行“一特四化”、“六个一”工程、“五清五改五化”工程,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通过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文化活动丰富玉门人民精神生活,努力让老百姓的生活富裕起来,日子幸福起来,心情舒畅起来,精神愉悦起来。

我们在生态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首先是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其次就是要得到老百姓的理解、认可与支持,最后就是缺少资金支持。三年时间里我们采取“三筹资”,即争取上级支持一点、村集体配套一点、农户自筹一点来解决资金问题,同时大力实施农民培训计划,邀请省内外专家及各类专业人才共建美丽玉门。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玉门生态农村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玉门人民找到了自己的未来和方向。

通过几年的时间,玉门生态农村建设已经初见成效,玉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民生事业取得显著进步,人民群众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并逐步完善,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目标更进一步。“农村生活城市化、村庄环境风景画”是新时期玉门人民勤劳和努力的结果,是玉门人民创业、奉献、求实、创新的“铁人”精神的写照。

回顾这些年来与玉门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历程,玉门人民勤劳坚韧的品格、对家乡发展的热切期待,长期支持和鼓励着我努力工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紧紧依靠玉门人民,时时刻刻为百姓谋福利,我们就必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实现玉门又好又快发展。

谨以此文衷心祝愿玉门生态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玉门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让这颗戈壁上的明珠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