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救市应把握最后贷款人角色之度
——危机中的货币政策笔谈之一
很多人以为,如果瓦尔特·白芝浩(Walter Bagehot)在世,他一定赞同本·伯南克现在的做法:央行应扮演好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因为白芝浩在历史上首次系统地阐述了最后贷款人的思想和政策操作。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为应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动荡,美联储率大幅降低贴现利率和基准利率,并且还和全球其他主要中央银行一道,向世界金融市场注入了数以万计的救市资金。为此美联储创新出大量注入工具和危机救助政策,目的就是要通过自身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将流动性推向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或许不少人猜测,白芝浩很可能会劝说伯南克(美联储主席)走得更远。在1873年出版的《伦巴德街》(Lombard Street)一书中,白芝浩详细地阐述了他关于央行最终贷款人的观点:在有良好的抵押物的基础上,英格兰银行应该随时准备以高利率向商业银行提供无限量的贷款。实际上,早在1866年9月白芝浩就在报纸上公开了这一观点。以高利率进行无限制的贷款?其时,英格兰银行的一位董事将其言论称为“本世纪以来货币和银行领域中所冒出的最恶劣的教条”。不过,这一论点最终对中央银行职能的演进产生了重大影响,已成为近代中央银行的信条之一。
白芝浩是谁?白芝浩,1826年出生于一个银行世家,母亲来自从事银行业的斯塔基家族,父亲T.W.白芝浩是斯塔基银行总部的经理人。1848年,22岁的白芝浩毕业于伦敦大学,获硕士学位;此后他又专修了三年的法律,获得律师资格,但是并没有成为一名律师,而是进入了他父亲的银行业。1858年,他与曾任英国财政大臣、且是后来闻名世界的《经济学家》杂志创办人的詹姆斯·威尔逊(James Wilson)的长女结婚,两年后,威尔逊去世,白芝浩接管了《经济学家》,担任第三任主编直到1877年辞世。
白芝浩是真正让该杂志家喻户晓的关键人物。他博学多才,个人禀赋加上诸多方面的家族渊源使他在众多领域都有建树。他是影响至今的法学家、金融学家、道德哲学家和政治专栏作家。正是基于涉猎广泛,白芝浩将《经济学家》的触角由经济领域延伸到广阔的政治领域。在政治学领域,白芝浩是当时最著名的政论作家,他为后世留下的名著《英国宪法》,实际上就是他专栏文章的集结。
尽管世界主要央行的救市努力至少可以在白芝浩那里找到依据,但问题是,白芝浩从未建议过中央银行应降低成本甚至无成本地向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现在,世界主要央行致力于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实际上是不计成本地向商业银行提供定量贷款;而美联储降低再贴现率,则向银行敞开了以较低成本向央行融资的大门;如果进一步下调基准利率,美联储实际上是在帮助银行相互之间以及向社会以较低的成本融资。由此来看,中央银行在眼下次级债危机中所扮演的最后贷款人角色,其实并不符合白芝浩的原意。
伯南克有自己的理由。对于大萧条时期美联储施行的货币政策,伯南克有过深入的研究。当问及他何以对大萧条如此着迷时,伯南克回答说,“如果你想要了解地理学,就去研究地震。如果你想要理解经济,就需要研究大萧条”。是的,伯南克是对的。显然,伯南克关于大萧条和其他金融危机的研究已经让他确信,美联储的任务不仅是控制住通货膨胀,还在于应对市场的剧变。伯南克认为,美联储正在经历类似的尖峰时刻。
可是,背负承重债务的美国所必须面对的现实是,每年需要从国外吸收8000千亿美元,其途经无非是借债或是售卖美国的资产。凡是认真思考问题的人都会同意,如此巨大的不平衡决不能就此延续下去。从这个角度说,调整势在必行。如果降低融资门槛甚至放弃任何惩罚机制充当最后贷款人,调整过程将被人为终止,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和不思储蓄的消费者都将受到鼓励,并可能推起新一轮泡沫。经济景气周期就像股票市场,没有一“牛”永逸的股市,也没有总处于上升通道的经济增长。中央银行的任务是防止经济增长由不景气转变成经济衰退,但绝不是取消每一次的经济回调。最后贷款人角色并不是要求央行充当“老好人”:不管是谁,不管何种原因,只要没有钱了,中央银行就要立即把钱送上去。白芝浩之所以要强调高利率和抵押物就是附加一种惩罚性融资条件,同时借此分辨出银行资产的好坏。不能够满足贷款条件的,央行有理由将其拒之门外。
是的,作为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出现动荡时袖手旁观,是需要承担巨大的外部压力,也要抵制力挽狂澜的内在诱惑。实际上,就连刚刚走马上任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罗德里戈·拉托近日也表示,基金组织目前正在着手建立“及时和高度自动化的”贷款机制,更加灵活的措施将阻止金融市场危机的发生,希望能够在有经济体需要的时候及时提供帮助。然而,中央银行必须有自己的原则。
最近重温经典,再次叹服于货币主义大师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智慧和雄辩。在就任美国经济学会主席一职时,弗里德曼以《货币政策的作用》为题在会刊《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主席通讯。他指出,人们对货币政策的理解似乎总是有失偏颇。当经济顺风顺水、平稳运行时,人们把功劳归为中央银行;当经济出现波动衰退、不能自拔时,人们又说是货币政策惹的祸。在大萧条之后,货币政策被贬得一文不值,似乎只有积极的财政政策才能经世济民,将世界从流动性陷阱解救出来。可是,货币政策的首要职责在于为经济运行提供一个稳定高效的环境,而不是熨平所有的经济波动。毕竟,本质上说,中央银行不是救火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