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仰山论丛(2012卷)
14795100000008

第8章 经济管理篇(1)

居家养老模式下的服务团队建设问题研究——基于杭州市西湖区的调查与分析

樊小钢徐卉(1)

摘要: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既有的研究思路往往从政府政策的宏观层面出发,注重服务的提供模式与服务结果的满意度调查,忽视了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服务,其服务人员在整个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此,有必要将传统的“模式—满意度”两维度研究转换为“模式—服务人员—满意度”的三维度研究。杭州市西湖区的居家养老服务采取了通过招投标的形式由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模式,文章通过对社会组织负责人及民政局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访谈及服务人员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了解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在基本情况、工作待遇、工作状况等方面的现状,从中发现并总结了在职业培训、福利待遇、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并从政府、社会组织、社区与家庭四大居家养老服务主体各自的视角提出改善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现状的措施,从而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保障老年人与服务人员的权益。

关键词:居家养老服务团队杭州市西湖区

一、研究背景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方面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2)。其顺应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变化、传统文化习俗的必然趋势,又避免了机构养老资源短缺、缺乏人文关怀的缺陷,是目前及未来一定时期内主流的养老方式。其中,政府、社会、市场是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主体,在政府由全能型向服务型转变的大背景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是主导的供给方式,杭州市西湖区也为此种服务提供了方式。

杭州市西湖区是浙江省省委省政府的所在地,总面积有321平方公里,下辖北山、西溪、灵隐、翠苑、文新、古荡、转塘、留下、蒋村街道与三墩镇与双浦镇共11个镇街,181个村社。是杭州市6个老城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主城区。截至2012年末,西湖区户籍人口达62.65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9.3万人,占总人口的14.86%;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1.6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7.13%。空巢、独居、孤寡、失能、经济困难、高龄等重点特殊老人达2万余人。

另一方面,西湖区的养老服务以“美丽西湖,幸福养老”为目标;以“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公众互助”为路径;以“政府与社会共担、管理与服务共进、机构与居家养老共通、物质与精神共重”为原则,以力求构建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的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同时,西湖区对杭州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末的“9064”养老服务格局(“90%”的老年人享受以村社为依托、社会化服务为协助的居家养老,4%的老年人享受机构养老,6%的老年人享受政府购买服务)进行了深化和完善,在此基础上创新构建了要在2015年底实现的“9646”养老服务格局,即老年人中,以村社为依托、社会化服务为协助的居家养老服务的比例达到96%,享受机构养老服务的比例不低于6%。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下,西湖区曾获得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单位、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项目获评省年度十佳民生工程、“美丽幸福养老工程”获评省民政厅“阳光民政”十大品牌等荣誉。

在“9646”养老服务格局下,以去年年底93135人计算,就有89410位老人需要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占到了老人中的绝大多数,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这一数目还将在一段时间内逐步上升。因此,居家养老服务在养老服务工作中居于首要地位,而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一种公共服务,服务提供者处于承接政府与老人的枢纽地位,是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主要抓手,因此,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是本研究的研究重点。目前,在西湖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是杭州市巾帼西丽服务管理有限公司、杭州市西湖区夕阳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杭州市西湖区金夕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杭州市钱江养老服务中心三墩站。

二、研究动态及评述

(一)研究动态

在大量阅读了居家养老方面的文献和书籍后发现,从居家养老模式的提出,对其必要性与可行性的探讨,到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再到政府购买对象及对整个服务流程的探讨,这条逻辑链上的每一个阶段及领域都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逻辑链后端关于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及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等社会管理领域已成为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研究还少之甚少,而在仅有的文献中,学者们的研究则主要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这样两大研究视角。

第一类研究是对存在问题的研究,夏珑等(2011)认为目前从事养老助老服务工作的专业社会工作者还比较少,养老服务工作缺乏专业指导性,大部分服务人员都是只接受过简单培训甚至根本没有接受过培训的下岗失业人员,其敬业精神和服务专业化水平有待考察(3)。吕普生(2009)也认为打造专业化的服务团队是公民社会组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为公民社会组织很少对自身服务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服务方式缺乏规范,服务的好坏大都因人而异,部分服务人员存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技术欠缺、服务态度不够友好的情况(4)。张素荣提出,公民社会组织本身发育尚不完善,缺乏组织化、系统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模式,对养老服务技能的理论总结尚不足是服务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还存在家政服务行业纠纷比较多,既有伤害服务人员权益的行为,也有一些服务人员因不专业造成的纠纷的情况存在(谢素芳,2013)(5)。除此之外,于涛(2011)在基于淄博市的调查基础上,提出了存在养老服务人员数量不足、养老服务人员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职业道德有待提高,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性别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缺乏)、养老队伍不稳定的问题(6)。王先芝(2010),从旧观念束缚,社会地位低下、资源配置出现失衡、家政行业呈现“非正规性”、相关权益及保障机制不健全等方面做了有益补充。

第二类研究是解决措施类研究,于涛(2011)提出要了解在岗人员的培训需求,加强在岗人员培训,建立养老服务人才资格认证制度、增设老年服务类专业,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训,同时需要拓展就业渠道,保持专业持久的生命力。基于社会工作者社会认同度不高,社会工作待遇、地位低等原因,高红(2011)提出政府要及早出台社会组织服务机构人员的人事、工资、福利、职称、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措施,增强社会组织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提高社会组织的发展能力(7)。王先芝(2010)认为要加强相关宣传深化人们的认识、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细分培训市场,完善培训机制、关心家政服务人员的情感和生活、真正的实施员工制经营模式、加强家政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协会作业、加快政府立法,为家政服务提供法律保障、借鉴菲律宾的成功经验(8)。罗丽君(2007)进一步指出我们需要重构家政服务市场的制度信任机制,建立健全家政服务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和诚信档案制度;最重要的是尽快对家政服务行业进行专门性立法(9)。

(二)评述

综上所述,在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研究上,绝大多数研究集中于职业教育培训、法律保障及相关权益保障机制等研究领域,只有少数学者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人际关系及心理方面进行了细致研究,放眼至整个服务行业,对服务人员心理的研究也多集中于民航、酒店、情报等工作领域。而作为服务行业,服务的提供者与被服务者之间关系的和谐程度,在服务质量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居家养老的服务对象又具有特殊性,老年人在退休后由于生活、家庭社会地位与身体机能的变化,会引起不良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孤独和急躁(吴振云,1995)(10)。他们易于怀旧,易于更多地关心生活琐事。因此,本研究在基于以往研究理路的基础上,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加强了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研究,更关注他们的人际关系及服务心理,以改善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现状,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实现和谐的服务关系。

三、西湖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调查研究

(一)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调查设计

1.调查对象

此次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杭州市西湖区民政局负责老龄工作的张主任,杭州市巾帼西丽服务管理有限公司江经理、杭州市西湖区夕阳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张主任、杭州市西湖区金夕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常主任、杭州市钱江养老服务中心三墩站刘老师及上述四家社会组织旗下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服务人员。

2.调查方法

调查采取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西湖民政局张主任及社会组织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一对一的深入访谈,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现状的调查采用了调查问卷的形式。

(二)访谈资料统计与分析

在访谈过程中,张主任介绍了西湖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四家社会组织的基本情况,从目前服务区域、服务人员及服务老人数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对与社会组织相关负责人的访谈基于组织的运行机制、监督机制、岗前及岗中的培训机制等方面,对于服务人员在工作中引起的心理问题引起了组织负责人们的共鸣,他们用真实案列讲述了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案例一(来自于夕阳红张主任):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中有位李阿姨,工作十分勤快,但由于性格内敛,面部时常面无表情,因此,不管她工作多卖力,还是得不到老人们的好评,还经常存在老人向组织要求更换服务人员的现象。李阿姨心理明知自己性格上缺陷但心理难免还是会产生失落,久而久之,也难免对服务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案例二(来自巾帼西丽江经理):组织接到老人投诉电话说服务人员没有按时上门提供服务,不久,服务人员回到组织,说是在老人家门口敲了一个多小时的门而未开。后经过调查是老人听力功能衰弱,未听到敲门声而引起的误会。接到这样的投诉,服务人员心理十分委屈。

案例三(来自巾帼西丽江经理):有位阿姨上门为一位盲人老人提供洗衣服务,洗完衣服后发现自己的鞋子很脏,就用洗完衣服的水顺带刷了下自己的鞋子,而这一幕正好被老人的邻居瞧见了,告诉老人说阿姨在洗自己带去的鞋子,老人一怒之下向残联打电话投诉了阿姨,说阿姨洗自己的鞋子以消磨服务时间。事后巾帼西丽工作人员的向老人澄清了事实,但老人不信任还是给阿姨的心理蒙上了阴影。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由于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服务对象与服务人员之间易于产生误解与不信任事件,给服务人员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不及时缓解,则有可能在服务工作产生恶性循环,不利于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与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障。当然,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同时,从总体上来说,还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老年人的好评。

在和夕阳红张主任的访谈过程中,许站长到服务中心交材料,张主任介绍到许站长是杭州本地人在夕阳红工作5年,初中学历,开始不懂得电脑及管理方面的知识,通过同事帮忙及自学上升到管理岗位。曾在2010年,有位老人家里的卫生间堵塞,老人打电话给自己的儿子,儿子回到家后进卫生间看了下骂了几句就离开了。老人只能含泪拨打服务站的电话,许站长上门进行了处理,由于堵塞程度比较厉害,许站长只能用手掏出马桶内的堵塞物。老人极为感动,偷偷给许站长塞了1000元的红包,许站长回去发现之后把钱送了回去,老人感动至极。张主任还说,老人经常通过写感谢信与赠送锦旗的方式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激之情。

(三)问卷资料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1.统计性描述

本次问卷调查,针对巾帼西丽、夕阳红、今夕、钱江的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共发放了110份问卷,收回101份,其中有效问卷97份,在经过统计后发现,样本的相似性非常高,也就是说西湖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同质性非常强。

在问卷的第一部分基本情况部分,问卷显示在所有的受访者中,女性有93人,男性4人,分别占总数的百分比为95.9%与4.1%。女性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受访者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0~40岁以及41~50岁这两个区间,分别为23人和58人,占到了总数的23.7%和59.8%。30岁以下及50岁以上的人较少,分别只占到总人数的2.1%及14.4%。学历为小学及以下、初中学历的受访者在整个样本中的人数最多,其百分比为32%和47.7%。

在户籍上,近七成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为非杭州户籍人员,其中省内其他地区与外省人员各占到人数的一半左右。90%多的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拥有职业资格证书,并参加过岗前培训等职业培训。受访者中,管理人员占到14人,服务人员83人,分别占到14.4%与85.6%。

在参加居家养老服务的理由上(多项选择),有25人次选择了进入门槛低这一理由,61人次选择了增加收入,另有53人次选择了为老服务具有重大意义。

问卷的第二部分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工作待遇情况。在签订劳动合同选项,只有4.1%的人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剩下95.5%的受访者与社会组织之间签订了劳动合同,但合同期都较短,主要集中在1~2年。在月收入选项上,排在前三位的是2000~3000元,共70人选择,占总人数的72.2%;1000~2000元,共13人选择,占总人数的13.4%;3000~4000元,共11人选择,占总人数的11.3%。在对收入状况的满意度上,比较满意与满意选项的选择占到了绝大多数,分别有65人与23人选择,占总人数的67%与23.7%。

在受访者享受的福利待遇中,有保障的休息时间选项居于首位,共有67人次选择,其次是社会保险选项的选择,共有65人次选择,再次是商业保险与年终奖选项,分别有47人次与43人次选择。其中住房公积金选项的选择率为0。

问卷的第三部分是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工作情况。在人际关系的问题上,问卷从与其他员工的关系及与老年人的关系两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与其他员工的关系上,选择很好、比较好与一般的人次分别有10人、26人与61人,比较差及很糟糕选项无人选择。在与老年人的关系上与之类似,选择很好、比较好与一般的人次分别有1人、25人与71人,无人选择比较差与很糟糕选项。

在工作环境上,有20.6%的受访者认为很好,57.7%的人认为良好,21.6%的人认为一般。老人家里则是服务的主要地点,有84人选择,占总人数的86.6%,其次是机构与社区,分别是11人,11.3%与2人,2.1%。受访者的日平均工作时间无人低于3小时,5小时以上-8小时有60人选择,占总人数的61.9%,8小时以上有30人选择,占总人数的30.9%,3~5小时有7人选择,占总人数的7.2%。受访者都认为自己可以胜任本职工作,认为还可以的有15人,认为能胜任的有82人。

在服务内容上,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是前三位选择,分别有90人次、84人次与38人次选择,其次是代购代缴服务,有22人次选择,再是水电维修和康复保健,都有14人次选择,最后是紧急救助与家电维修,分别有6人与7人选择,还有2人选择了其他选项。

在工作意义上,有90人次选择了有意义,占总人数的92.8%;有94人次选择了所在单位整体服务质量比较好,占总人数的96.9%。

在需要提高方面,32人次选择了服务态度,29人次选择了服务质量,27人次选择了服务效率,70人次选择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剩下的3人次选择了其他。

2.问卷分析

从受访者的基本情况上可以看出,目前西湖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女性参与比例是男性的近24倍;近六成服务人员的年龄集中在41~50岁之间;其文化程度以初中与小学及以下学历为主;非杭州户籍人口是服务人员的主要来源;就九成多的受访者拥有职业资格证书,参加过岗前培训等职业培训;居家养老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的配备比大致为1∶6;收入及工作意义是受访者选择参加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见,在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中,虽然女性更易于提供耐心舒适的服务,但考虑到生活重度依赖男性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及一些体力服务,本研究认为需适当增加男性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比例。同时,在服务队伍中,也存在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的现象,这应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职业认同度与工作收入有很大的关联。在持证上岗、参加培训上,社会组织都规范了培训流程与持证上岗制度,但距离100%的覆盖面还有一定的距离。

在工作待遇方面,劳动合同还未在所有服务人员中全覆盖,这对稳定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切实保障服务人员的工作权益存在一定的影响;受访者的月收入以2000~3000元的居多,对这样的收入情况,比较满意与很满意的受访者占到9成;在福利待遇上,问卷显示,7成受访者的休息时间可以得到保障,总人数的67%的人员拥有社会保险,在这一点上,本研究认为,为切实保障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基本生活,提高服务人员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是其福利待遇工作中的首要工作,而有些学者提出的建立家政服务人员专有的社会保险制度,认为在提高统筹层次的大趋势下,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工作状况方面,受访者与其他工作人员的关系与老年人的关系总体上较为和谐,在“很好”选项上,与老年人关系的选择比例高于与其他员工的关系,究其原因,应与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工作性质有关,其工作由服务人员单独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与其他工作人员的沟通仅存在于培训、例会、或组织活动,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员工之间的工作经验与情感交流。在服务内容上,除生活照料与家政服务外,选项比列最高的属精神慰藉服务,这说明,在居家养老服务中,需高度重视老人的精神需求,服务人员与老年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创建也很大部分取决于与老人的精神交流。在需要提高之处,有70人次选择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这说明在经过岗前培训后,岗中的培训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结论与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西湖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及服务人员管理已经走上了规范化、标准化的运行轨道,为达到“美丽西湖,幸福养老”的服务目标,切实保障老年人与服务人员的切身利益,政府、社会组织、社区与家庭应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承担起各自的社会责任。

强调政府引导作用。首先,相关政府部门需加强倡导与宣传,强调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大意义,积极鼓励专业人才加入到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增强服务人员在社会中的职业认同度,为居家养老服务的展开提供一个好的环境支持;其次,逐步做细并落实有关政策,做好引导、规范与激励工作;最后,做好监督与财政兜底。

加强社会组织协调作用。社会组织处于政府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中间环节,应做好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重视服务人员与相关人员的人际关系工作,在妥善处理服务纠纷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心理辅导及老年人心理学的培训,并且创造更多服务人员之间的沟通机会。同时,还应该积极响应政府部门号召,完善自身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

突出社区沟通作用。社区是老年人活动的主要区域,社区与老年人的关系较为密切,社区工作人员对区内老年人的情况也较为了解,因此,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要突出社区的沟通作用,多与老年人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老年人服务需求,配合服务人员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重视家庭养老责任。一般来说,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需求的增加是家庭成员给予的精神关怀甚少所致,在社会化养老服务发展的趋势下,家庭成员还是应该承担起一定的养老责任,而不是把自己的义务都寄托到服务人员身上。与此同时,对于思想观念较为陈旧的老年人,家庭成员应给予更多的解释,尊重并配合服务人员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谢素芳,张素荣.养老服务人员地位亟待提高.中国人大,2013(3):19.

[2]李玉玲.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社会福利,2012(2):24—25.

[3]于涛.养老服务人才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社科纵横,2011,26(6):94—97.

[4]吴振云.我国的老年心理学研究.中国老年学杂志,1995,15(5):306—307.

[5]李晶.谈如何加强家政服务人员的道德修养.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6(6):130—131.

[6]李新.试论我国家政服务人员权益保护的法律适用模式之构建.法制与社区,2013(2):145—146.

[7]罗丽君.我国家政服务交易中的信任危机探析.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3):35—37.

[8]谢倩.养老护理员专业化程度研究——基于南京市的实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7.

[9]张白.社会化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培训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0.

[10]王先芝.上海市家政服务人员调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兰州大学,2010.

[11]安洋.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基于关联方资金往来的资本弱化实证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潘霄雅黄董良

摘要:本文选取2008—2010年我国沪深A股中发生股东借贷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进行资本弱化实证研究。以关联方资本弱化程度作为因变量,以可能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检验分析了税率差、融资约束、投资机会、资产专用性、财务危机和股利政策对关联方资本弱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对关联方资本弱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完善我国反资本弱化税制提供思路和依据。

关键词:关联方资本弱化上市公司

一、引言

近年来资本弱化作为理论界、学术界研究和讨论的一大热点,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外国学者在跨国公司资本弱化方面进行的研究成果相对比较丰富,可总结出影响跨国公司资本弱化的若干因素,主要包括母子公司所在国的税收差异、外部信贷市场缺陷、行业因素、贷款利率、通货膨胀率等。基于这些因素,跨国公司资本弱化的动机主要可以归纳为获得税收利益的动机、转移利润的动机和救助危机公司的动机。相比国外学者,国内学者对资本弱化的研究视角相对局限,往往将资本弱化单纯作为一个税收问题进行研究。另外,研究手段也相对单一,实证研究成果甚少。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本文依次根据如下原则选取样本:

1.选取上市公司A股2008—2010年度的相关财务数据,包括沪市A股和深市A股;

2.剔除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11)

3.剔除ST上市公司,避免异常指标的影响;

4.选取连续三年机构股东债权投资不为零的上市公司;

5.剔除其他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

经过上述五步处理之后,本文共选出265家公司作为本部分实证研究的样本,研究期间为2008—2010年,共得到795个样本观测值。除金融保险行业外,样本公司分布在其他12个行业中,其中制造业企业在数量上占到绝对优势。

本文所使用的上市公司数据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CCER数据库,其中自变量中的税率差是通过确认公司性质手工收集。数据处理使用eview s6 .0、spss19 .0和EXCEL。

(二)研究假设

对出于税收目的的资本弱化而言,“税率差”是一个关键因素。由于各国税法差异和税收协定的存在,跨国关联企业一般都存在所谓的税收差异,为关联方资本弱化避税提供了可能性和可操作性。同样道理,只要内资企业与其内资关联企业之间存在税收差异,(12)资本弱化避税同样可以实现,且获得的收益会随着税收差异的增加而增加。故提出假设一:税率差异与关联方资本弱化程度呈正相关。

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内部融资比外部融资更具成本优势。当企业因为外部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从而无法获得足够资金时,内部举债可以暂时缓解这种资金短缺状况。当上市公司受到融资约束时,会利用向关联方举债筹集资金,就有可能产生关联方资本弱化问题。故提出假设二: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程度与关联方资本弱化程度呈正相关。

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有一个集团企业作为控股股东。集团公司出于战略发展的需要,一般都会对集团内企业提供一定的支持。这种出于对上市公司投资机会的支持而发生的借款在形式上可能表现为上市公司资本弱化。故提出假设三:上市公司投资机会与关联方资本弱化程度呈正相关。

从交易成本角度考虑,对同一投资者来说,债权出资的成本小于股权出资,而且关联方负债不会给企业带来负债增加时产生的财务风险。因此,当资产专用性提高时,外部负债融资处于相对弱势状态,这时关联方负债或许就成了一个较优选择。故提出假设四:上市公司资产专用性与关联方资本弱化程度呈正相关。

当子公司发生财务危机而无法偿付债务时,母公司会出于各种原因(13)提供负债给子公司,帮助其渡过难关。此时,负债成为母公司支持上市公司的一种表现,控股股东的存在使陷入财务危机的公司能够尽快得到援助以避免破产。关联方负债作为一种对财务危机企业的救助而发生。故提出假设五: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程度与关联方资本弱化程度呈正相关。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不分配、少分配现象,不乏“铁公鸡”公司,且股利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差。与此相比,债权投资具有收益稳定的特点,已被其利息所固定下来。如果上市公司常年股利支付率较低,那么有理由推断股东为了追求稳定的投资收益,会对上市公司进行一部分债权投资。故提出假设六: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率与关联方资本弱化程度呈负相关。

(三)变量设计及模型构建

以资本弱化程度作为因变量,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以验证各因素对上市公司资本弱化程度的影响。

三、关联方资本弱化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

(一)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首先对自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和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以初步判断各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密切程度,并检验各自变量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此处检验只针对5个定距型变量,对于模型中的定类型变量(机构股东与上市公司是否存在所得税税率差异)将做独立样本T检验。

根据统计结果,托宾Q值的倒数、代表破产可能性的Z判别式和股利支付率与资本弱化程度显著负相关,表明当面临的投资机会越大,当公司面临的破产可能性越大,当公司的股利支付率越低时,上市公司向关联方取得关联方借款从而形成资本弱化的动机就越强烈。而资产专用性指数和融资约束综合指数的显著性较低,说明两者对资本弱化的影响程度不明显。

另外各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投资机会、资产专用性都与破产可能性显著相关,但是相关系数不大。统计学上一般认为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5,即产生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5,认为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不需后续处理。

(二)独立样本T检验

将提供借款的关联方与接受借款的上市公司两者所得税法定税率是否存在差异作为影响因素之一,针对该虚拟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从检验结果来看,第一步,Levene检验sig<0.05,因此拒绝原假设(14),说明两组上市公司资本弱化程度的方差存在显著差异。第二步,t检验sig<0.05,因此拒绝原假设(15),即存在税率差的上市公司与不存在税率差的上市公司(16),两者资本弱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三)描述性统计

以样本公司资本弱化程度的对数为因变量的均值为-1.2531,对应的资本弱化程度为0.8936。由于世界各国对资本弱化的计量规定不同,因此难以进行横向比较。最小值与最大值的跨度较大,结合中位数小于平均值,说明存在某些样本公司资本弱化较严重的现象。整体而言,资本弱化具有普遍性不足而个别性突出的特点。税率差是一个虚拟变量,因此其最小值和最大值在数量上没有任何意义。其均值为0.34,说明在265家样本公司中,约有34%的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存在符合税收利益的税率差。融资约束指标的标准差非常大,说明各样本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差异很大。托宾Q值倒数的变动区间为[0.0670,1.7118],均值为0.6974,则托宾Q值本身在[0.5842,14.9254]之间变动,均值应为1.4339,大于1,而中位数与均值接近,说明大部分样本公司具有良好的投资机会,其投资积极性受到刺激。改良的Z判别式的分界点为1.743,即认为大于1.743为正常企业,小于1.743则为危机企业,且该破产危机随着Z值的下降而增大。样本公司的Z值区间为[1.2957,5.6952],说明同时存在正常企业和危机企业。均值1.8082大于分界点,总体情况良好;而中位数1.7392小于分界点,说明在265家样本公司中,危机企业的数量大于正常企业。股利支付率中位数远远小于平均数,说明大多数样本公司股利支付率偏低,当然平均数可能是受到极端值的影响。

(四)模型的回归检验

在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之前,进行Hausman检验以确定模型形式。

Hausman检验的统计值Chi-Sq.Statistic为16.437519,P值小于0.05,因此拒绝原假设(17),建立固定效应模型。

本文利用eview s6 .0软件对265家样本公司2008—2010年共795个面板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

模型的F值的显著性小于0.05,参数整体上显著。修正R2为0.9848,说明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结果具有可靠性。DW值为2.4366,不存在自相关。在T检验中,6个自变量均通过1%显著性水平的检验。

四、结论

从回归结果来看,除了资产专用性因素的符号与假设相反,其他因素均得出了与假设一致的实证结论。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随着企业资产专用性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投资风险也会增大。对小股东来说,可能会选择债权投资来降低自身承受的风险。但是对控股股东来说,这时候可能更需要提高资产控制权和监管能力,从而降低资产专用性带来的投资风险。若控股股东出于该目的,则在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的权衡中应倾向于选择后者。因此,资产专用性对关联方资本弱化的影响可能会被股东股权比例所左右。

通过对关联方资本弱化的实证研究,得到以下基本结论:在我国上市公司资本弱化影响因素中,税收因素得到了验证;除税收因素以外,存在其他影响因素:融资约束、投资机会、资产专用性、财务危机和股利政策。

未来可以对以上六个因素进行进一步研究。且随着资本市场发展的日趋复杂、深入,有待发现更多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梁淑红.资本弱化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2]万良勇.内部资本市场、外部融资与投资者保护.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卢建新.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佟岩.关联交易在控股股东与盈余质量间的传导机制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5]郑国坚.企业集团内部市场:效率与“掏空”——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6]王纪平.关联方交易会计新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7]宁宇新.基于内部资本市场的投融资问题研究.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8]王静,王玉亭,孙月萍.中国上市公司资本弱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涉外税务,2006(8).

[9]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