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先锋
14794900000007

第7章 2009年部分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6)

千股劲拧一股绳锐意创新促发展──材料系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教工党支部巡礼

■文/余列平

2009年的“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年的“支部建设创新奖”,2011年的“工学十强研究所”……

这一张张彰显着优异与奋进的“光荣榜”上,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的名字均赫然在列。

而个中“秘诀”,便是研究所党员人数占全所教职工数80%的高比例,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特色工作机制──“将支部工作与研究所工作有机结合,两者互动互助,共生共荣,协调统一,不可分割。”正是在这种“合二为一”的机制带动下,研究所的各项工作以及支部建设均呈现欣欣向荣之象、蓬勃发展之势。

支部建设壮大党员队伍是基础

“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统一思想,将大家拧成一股绳,相互激励,攻坚克难。同时,党员同志一般都能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懂得从大局出发,不计个人得失,以集体利益为重,进而营造出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无机所党支部书记杜丕一教授这样说道,“因此,大力推进党员发展工作不失为增强整个所的凝聚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人才的聚集,方可为组织带来源头活水;同样,党员队伍的壮大,才能让基层支部的功效实现最大化。“无机所党支部一开始就十分重视组织的发展工作,让更多的优秀教师接受党的教育,自觉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身,将个人任务与国家政策相结合。只有这样,支部建设工作才更能落到实处,甚至事半功倍。”

党员在工作上的积极性,也在所内形成了良性循环。“我们不需要去强制性地摊派任务,每个人都会自觉认真地完成工作。而且,所里的教师也都不甘落于人后,加班加点工作至深夜是常有的事,单就这样的敬业精神便十分令人感动。”

对于教师而言,科研工作的分量很重。一旦教工群体中党员人数达到了较高比例,党建工作便可对科研工作的稳步推进起指导和保证作用,而科研工作也将成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明确党建工作目标与研究所中心工作目标的一致性,确保‘两条腿走路’,防止科研业务工作与党建思想工作出现‘两张皮’现象。”

无机所充分利用党员队伍这一核心基础,建立起良好的传帮带工作机制,在分享共赢的理念下传递工作经验,“传”出了智慧、“帮”出了成长、“带”出了文化,极大地增强了研究所的集体认同感,并对团队凝聚力的增强以及学习性组织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支部工作支部建在所上是保障

一个研究所,二三十号人,各有各的研究方向。如何让大家统一思想,齐心协力,互通有无,交叉合作,将个人利益与全所利益结合起来,的确是个不小的难题。在这里,“支部建在所上”的优越性就得到了体现。

浙江大学的教师,尤其是一些知名教授,基本上都是各自领域中的翘楚。除了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还承担着大量的横纵向课题。“云里来雾里去”四处奔波的生活对他们而言再正常不过。

人都无法凑齐,那还如何传达思想,学习理论,了解党员思想动态呢?无机所在这方面的做法,同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政策、思想的上传下达。“因为党员教师出差频率较高,集体活动有时总免不了缺这位少那位,所以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对一些不需要当面讨论的组织活动常通过E-mail传送学习材料,并由各位党员发回学习心得、思想汇报。”杜丕一介绍道,“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使得支部工作更具灵活性。而且,如果遇到重要、必要的讨论事项,通过这样前期自行学习的方式,我们后期的补充讨论也可以进行得更为丰富深入、有条不紊。”以研究所的基本需要为重要工作目标,有利于研究所工作的有效开展,是支部工作的保障。

正是在这样一种灵活机动的工作机制下,无机所的科研潜力才能得以充分开发。在既保证了支部工作的开展,又保证党员思想与时俱进的同时,也促进了研究所工作展开。无机所的党员教师们充分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明确钻研方向,均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目前,无机所教学、科研,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全面开花。”近年来已屡获佳绩。在全体党员和全所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全所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科研成果取得重要进展,年均发表SCI收录论文100多篇,已发表具有高影响力的影响因子在3.0以上论文近百篇,还发表了多篇影响因子在10以上的论文。另在基础研究水平方面有了重要突破,取得了大量的创新性成果。以省突出贡献专家杨辉教授领衔攻克的我国LTCC(低温共烧陶瓷)材料研制、生产技术和器件设计三大难题,以求是特聘教授韩高荣为首研发的浮法在线镀膜节能玻璃生产技术体系,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事实证明,只有将党建工作与研究所整体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宗旨,保证科研业务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真正做到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才能使研究所工作全面、均衡、快速发展。更进一步,研究所通过科研业务工作的发展,不断推进党建思想工作的创新发展并促其迈上新的台阶,真正做到了党建科研“两不误、两促进”。

支部活动”活”起来“动”起来是关键

理论学习有时过于枯燥?实践活动只是单调地参观革命圣地?如何让支部活动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也是不少教工支部所面临的难题。无机所在这一问题上则给出了两大解决方向:一是将支部活动与所里的事务性工作相结合,经常用一次会议解决两方面问题;二是积极加强与研究生本科生之间交流,促进和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比如说创先争优活动,这体现在我们支部里就是实实在在的事务性提升。”在学校,科研任务重,有时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工作。因为科研任务有时是一种“速效性”的,到一定时候必须完成某一指标,也可以获得一定的效果;而教学可以看成“长效性”的,暂时松懈一下似乎并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后果,因而教师们有时更专注于科研。“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会在会上从所的角度谈工作安排,谈教学计划,谈教学质量,更会从支部工作的角度着力强调教学的重要性,谈责任心,谈奉献精神。软硬措施双管齐下,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促进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

此外,与研究生、本科生一起开展的文体活动以及对研究生实施完成论文成果的奖励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有效提高了研究生的工作积极性,加快了研究所工作的展开。

“教工支部的建设必须以研究所、实验室的建设为依托,必须与教学科研相融合,才能真正使支部产生活力。否则的话,我们的支部建设只会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这就是支部文化构建的基础。

内容充实了,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积极性起来了,各项成果也就接踵而至了。

近年来,无机所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百余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多项。2008、2009年连续两年由于在节能镀膜玻璃和片式多层微波陶瓷微型频率器件方面取得的进步而获得了二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而在教学与学科建设方面,“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已被批准为省级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果也获得了浙江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而“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也为无机所的整体实力更上一层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无机所在科研、教学、学科建设、支部建设等方面的多点开花,充分证明了其高比例党员人才队伍及配套工作机制所带来的整体比较优势,为研究所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快评

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

“写宣传报道其实跟我们发学术论文是一个道理,关键还是要看它的影响力。它能对读者产生多少启发性的思考,能为读者提供哪些建设性的思路,而非纯粹地罗列所取得的成绩,这样的文章,才能达到其应有的效果。”杜丕一教授的一席话,可谓是道出了本文的真谛。的确,科研院所的支部工作成果其实并不一定轰轰烈烈,但恰当的建设理念和运作模式,相信能够把支部工作实实在在地做好,这一点对拓宽大家的视野一定会有所裨益。

我们一直在强调“要把优秀人才吸纳到党组织中来”,其效果究竟如何,无机所给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高比例党员的人才队伍,有利于基层支部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团队和谐氛围的营造,有利于组织凝聚力与战斗力的升华。只有进一步锐意创新,将党建工作与日常性工作紧密结合,使其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才能切实推动自身组织的高质高速发展。

(本文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