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先锋
14794900000058

第58章 2011年部分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6)

奉献光明传递希望──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党支部

■文/洪伊如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党支部是个特别年轻的团队,30名党员的年龄都集中在二十到四十岁之间,充满活力的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进行科学研究、疾病诊治,为人们奉献光明,传递希望。

朝气蓬勃──把活力倾注在每一天的进步中

“服务发展,争创一流”,浙医二院眼科中心党支部一直以来倡导“救死扶伤,奉献光明”,让全体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做有目标,赶有榜样,使活动真真正正地“活”起来。

近一年来,眼科支部全体党员继续学习和强化理论和实践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达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专业水平。继医师党员俞一波、吴仁毅、汤霞靖等赴美国、新加坡和天津学习最先进的专科知识后,更多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相继展开,除了和传统友好单位如UCLA、纽约大学、大阪大学、延世大学、巴塞尔大学、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香港理工大学等深化交流外,新的知识和理论伴随着新的合作伙伴走进浙二院眼科中心。同时,眼科中心在姚克教授和支部书记徐雯,党员申屠形超、叶娟、尹金福等科室领导的带领下,在浙江省科技厅的引领下,已经成立了浙江省首批眼科创新团队,将致力于重要致盲性眼病防治研究。一方面,团队要注重于新型眼科医疗设备的自主研发与眼病防治策略创新,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于手术关键技术创新和重要致盲眼病手术的关键技术指控标准的建立和推广,力争规范眼科手术操作,建立标准化手术体系。

正如这充满朝气的团队氛围一样,这些年轻热情的党员医师们把他们的活力倾注于每一天的工作、学习和科研中,而对于支部建设,他们更是不忘出谋划策。每每支部召开会议的时候,这些党员医师都不忘在会议上积极总结,提供想法,让每次党建活动都能有声有色地开展。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感染了支部以及支部以外的每一位眼科中心的同志,支部书记徐雯说,眼科中心特别设立了的8个专业小组以每周上课的方式来帮助巩固理论知识,在这群热心主动的党员带领下,每次上课气氛和效果都非常好。与此同时,每一到二周都会循例开展的关于学术讨论、疑难病例讨论、业务学习、行政规范学习的会议总是座无虚席,在会上大家积极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团队的凝聚力也得以不断加强。在这些党员医师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医院独有的“团结、热情、奋发、求实”的精神,而这鲜明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团队文化为这个享誉盛名的医疗机构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感动常在──用心与爱传递医者的点滴感怀

“医者父母心”,这句话在眼科支部的各位优秀党员的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不同于其他医疗单位,眼科中心接待的病患更为集中地体现在年轻学生和年迈老人身上,门诊量也往往在寒暑假时达到高峰,几乎年年都突破新高。这对于每一位奋斗在医疗前线的党员们来说,意味着更大的工作强度,更高的工作水平,更为耐心的工作态度。

谈到刚刚过去的2011年暑假门诊高峰,视光部倪海龙主任告诉我们,5位党员同志恰好是视光部业务最精湛的医师,每天都要接待不少病患,主动留下来工作已经是家常便饭,一天工作11小时,或者主动放弃双休日的例子比比皆是。正因为这5名党员的带头作用,感染了视光部的其他同志,整个部门在暑期的门诊高峰面前都表现出了非凡的工作激情和担当。此外,每每碰到年迈老人来门诊,接待病患的党员医师和护士们更是不厌其烦地为老人们解释病因,即使在经历了一天高强度的诊治工作之后,也会事无巨细地并交代家属如何保养老人的眼睛,让每一位病患体会到医者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这些用爱来对待病患的党员医师中,最让人感动的是眼科中心的谢欣医师。其他党员同志提到他的时候都说,谢医师一向是个内向话少的老实人,但面对病人的时候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格外热情贴心,尤其是督促老人关注眼部护理时絮絮叨叨的样子,就仿佛是老人的孩子一般亲切。事实上,不善表达的谢医师把对病患者的爱心与关怀更多地都融入到了他的行动中。很多时候,他主动掏钱帮助一些临时付不了医疗费的病人,而这些他却从来不主动告诉他的同志们,直到病人千里迢迢将筹集来的钱交到支部的时候,大家才知道这个看似木讷的同志又无条件地为病人做了新的好事。与此同时,谢医师还承担浙江省内白内障扫盲复明任务,每年到基层医院巡回手术,他多次被评为浙医二院的先进工作者。在这个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着的医者身上,我们看到了党员无私奉献形象的缩影。

心系天下──让医者的足迹遍布每一个角落

不仅仅是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支部更是通过各种公益活动,让先进党支部的形象走得更远。

自1996年开始,眼科党支部就参与举办了将近15年的常规公益活动。在党员医师组建带领的团队下,每年进行4~6次深入浙江边远地区的大型复明活动,为病患提供免费检查项目和疾病诊治,并提醒人们关注眼部健康问题。同时,每年深入大中小学校的免费验光活动和其他访视活动也在各位党员同志的积极参与下获得了累累硕果。

眼科中心的复明行动团队每到一处,都会受到当地患者和社会各界的热情欢迎──人们称它是“流动的光明使者”或是“汽车眼科医院”。2010年,眼科中心先后进赴龙泉、开化、衢州等地,共完成复明手术273例,门诊义诊1000余例。全部累计行程超过3500公里。支部党员们用白衣天使的慈善之心,谱写了一曲曲光明乐章,为千百位患者带来光明,也为社会各界带来感动,把关爱洒向全国大地。

2011年,眼科中心的复明行动到了祖国的最高地──西藏昌都。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白内障组组长姚克教授的带领下,一个由浙医二院6位眼科医生组成的治疗小组浩浩荡荡地向西藏进发。此行任务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为西藏人民看诊,解决眼疾问题。作为一名优秀的民主党派人士,同时又是一名在专业领域建树极高的眼科医师,姚克教授此番组建的治疗小组由几位年轻的党员医师组成,很多人初来到西藏都产生了多多少少的高原反应,但姚教授和他的团队却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斗志适应了下来,在短短的两三天时间里便成功地完成了107例白内障复明手术,在余下的12天内行程1300公里,为十余个乡镇的眼病患者进行了免费的义诊和宣教活动,并培训多位当地藏区的眼科医生,为实现让更多藏民享受现代化眼病诊治创造了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公益行动与韩红的爱心昌都捐赠仪式一同受到了全国各大媒体的关注,面对数十架摄像机和长枪大炮的照相机,姚教授和他的团队严谨认真地为藏民盲人进行手术。第一例手术就是年迈的布姆老奶奶,因家境贫困双目失明,只有58岁的她看上去格外老态龙钟。手术显微镜下显示出的是像80岁老人才有的全白色四度老核白内障。在手术台上,姚教授和各位医师展现了精湛的医护能力,消毒、铺巾、开睑,一切进展得有条不紊,鱼鳞般大小的人工晶体在布姆眼睛里缓缓地撑开了蝴蝶的翅膀,手术室响起了轻轻的掌声。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记者通过镜头向全国人民宣布了属于昌都的复明中心的成立,这对于每一个参与这番公益活动的党员们来说都是令人难忘而自豪的经历。而结束了繁忙的工作后,藏民纷纷用美丽的哈达向这群尽责尽心的医护人员表示了感谢,虽然他们听不懂藏语,但能感受到这雪白哈达传递来的浓浓温情。回程中,随行的一名党员这样写道援藏的感想──“虽然很累,但觉得还是做得太少”。

■快评

更高的精神追求铸造更可贵的精神财富

这是一个心态年轻的支部,工作学习的压力不会让他们阴霾,反而让他们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去迎接新的挑战。这是一个有爱的支部,每一名党员都将病患的健康牢牢放在心头,他们贴心服务,让温暖的笑容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这是一个心系社会的支部,每一名党员都为公益事业和社会服务出谋划策,为边远地区送去医护人员最真挚的关怀,让更多人体会到医者的仁爱之心。

在这些年轻党员的心中,他们不仅仅是一名医护人员,有着救助病患、弘扬医德的责任,而更是以优秀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担负更多的责任,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这是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最为关键的基石,也正是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支部每一位党员对自己的持久要求。

(本文编辑陆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