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先锋
14794900000045

第45章 2011年部分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13)

坚守科研阵地勇攀创先高峰──访计算机学院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工党支部

■文/邹楚杭张静恬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教工党支部,获2011年浙江大学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近两年来,该支部发展了1名教师党员,发展了1名海外引进的教授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19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实验室内党员占教职工总人数的80%以上,比例之高,可见一斑。

党支部研学理论,全面加强党员的思想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科研为主心,做到“围绕中心抓党建”。近年来,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广纳人才,建立灵活有效的竞争管理机制,以其强大动力在科研领域里大力开拓,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世界水平的一流大学做出了杰出贡献。

与时俱进,为科研织网

如果说要用一个词来精炼地概括该教工党支部,那必然是──“纯”。

纯于研究,精于探索。这支“科研军团”在学术上的追求,宛如一块纯粹的碧玉,在岁月浪潮的淘洗下绽放着炫目的色彩。

当今时代,多学科交叉互补,学术领域上的深入研究更离不开多方交流。坚守科研阵地的CAD&CG教工党支部,积极与国际接轨,推陈出新,支持和协助实验室在国内外学术交流、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扩大实验室在国内和国际的学术辐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009年,在该支部的积极参与协助下,实验室顺利举办了“全国计算机辅助设计/图形学/虚拟现实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旨在研讨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动向,提出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发展设想。大会围绕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图形、图像/视频、动漫、虚拟现实、可视化、人机交互等诸多学科方向,开展高层次研讨,吸引了包括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虚拟现实专委会的委员、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编委,以及部分第一线的中青年学者,参会代表达140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研讨会不收取任何会务费,免费向公众开放,力图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员及学者,努力营造计算机图形学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全国“大探讨”之盛景,推动祖国科研事业蓬勃发展。

“组织这种‘义务性’的全国研讨会,是我们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更寄托了我们对中国科研发展的美好愿景与奋力追求。”延续2009年战略研讨会的优良作风,今年暑假,在党支部协调推动下,实验室开展了面向全国开放的“机器学习与图形学”暑期班,让实验室成员以报告的形式分享各自研究进展,同时邀请国内外的“学术大亨”,介绍当今国际计算机学科前沿知识,探讨未来研究方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博士研究生170余人、校内研究生和教师140余人慕名而来,场面之盛,令人惊叹。

实验室积极促进学术成果的推广,广集会议,充分交流,一方面为国内计算机图形学领域学术研究添砖加瓦,一方面也催生了实验室内部的“思想火花”,为自身在科研领域的进一步探索增添新的力量。一年来,实验室科研人员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多项原创性的理论和算法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和引用,成果丰硕。

和谐环境,为学术助力

可以说,CAD&CG实验室里的科研人员个个杰出拔群,在科研领域里有着执著的信念与追求。而党支部的重要工作,就是凝练一管“润滑剂”,努力为这些优秀人才们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催生更多优异成果。

然而,这听似简单的“和谐CAD&CG”,可着实不容易。

CAD&CG实验室包含了不同年龄层次的成员。这之中,青年教师多为引进人才,受国外的学术氛围熏陶,很有“爆发力”,但如何尽快熟悉国家的重大需求,适应国内的学术环境,是他们面临的重要问题;相对地,中年教师经验丰富,长年的科研经验积累较多,却承担更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加之“上有老,下有小”,难以发挥年轻人的那股“冲劲”和“拼劲”。

该如何让年轻教师迅速融入实验室大环境,让中年教师能够跟上时代变化,在学术上进一步“开新枝、发新芽”,是党支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为此,支部成员积极开展工作,充分了解大家心中所需所求、遇到的困难和发生的矛盾,在整合归纳后,提交到由资深教授和实验室领导组成的室务会上,在会上将这些问题一一讨论分析,制定出尽可能和谐圆满的资源分配方案。

当然,矛盾在所难免。这才需要支部的疏通协调,让实验室成员都能有一个愉快的工作环境,进而在科研上更有“干劲”。

近年来,支部积极辅助实验室工作,实现从“基础研究”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转变。

实验室自20世纪90年代建立之时,就是一支以理论研究为主的精干团队。如今,不仅研究领域的深度、广度与过往大不相同,国家整体需求也发生了转变。不再像过去仅重视基础理论研究,而是希望能在研究基础上将之应用于实际,把“纸上谈兵”变为“真刀真枪”。

“我们的目标,是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条腿走路!”

转变方向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经过近十年的努力,这一转变有了些许成效。

实验室自制的超高分辨率无缝投影系统“宛若天城”,在2010世博会中国馆浙江展区展出,得到一致好评。同时,实验室还与Microsoft、NVIDIA、Siemens、GE、Samsung等国际著名企业深入合作,有效推进理论向技术的转化,让研究所得造福人类,与大众共分享。

良师严教,为桃李铺路

该实验室的老师们是“牛人”,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更是“牛人”。

就在今年,浙大共有4名学子的论文获2011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其中便有CAD&CG实验室博士生章国锋的“成果”──视频场景的重建与增强处理,这为实验室,更为浙大争得了无比荣耀。

其实,像章国锋这样的“杰出学子”,在CAD&CG实验室并非少数。莘莘学子,桃李满天下,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占绝大多数的党员教师们的严格要求。现在,实验室共有100多名博士生、150个硕士研究生。他们的毕业要求十分严格,只有勤奋努力并在国际学术界取得了公认的研究成果的博士生才能顺利毕业。

而就是在这样的严格要求下,学生质量愈发提高,学生就业时一个个都成了“抢手货”。每年毕业的研究生或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参与研究,或加入谷歌、百度、盛大等知名企业负责技术开发;博士生则去往各地高校和科研机构,怀揣报国之志投入热切的科学研究工作中,让计算机图形学研究在全国各地绽放璀璨光芒。

多年来,实验室为本科生开启“实习通道”,接收来自求是科学班、竺可桢学院混合班及部分计算机专业优秀学生“加盟”实验室,让本科学生们“确认导师”,跟从导师参与到研究工作中,了解研究过程,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在这之中,本科生们可以尽早发现自己的“才能所在”、“喜好所在”,得以获拾目标,并为之奋斗。参与实验室实习的本科生或奔赴海外知名院校广泛学习,或留在实验室深入研究工作,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潜力。

只有独特的培养体制,没有优秀的教师,也无法栽培出优秀的学生。

为加快一流大学建设的步伐,提高教师质量水平,学校实施了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工作,在新一轮的聘岗中,实验室科研人员全部达到教师科研并重岗的聘任条件,且全部具有博士学位。

支部成员周昆老师,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是计算机图形学顶尖学术期刊ACM TOG唯一华人副主编。就在近日,周老师被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杂志评上了“全球杰出青年创新人物”,全世界仅有35人得以获奖,他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人;支部入党积极分子何晓飞老师,与其导师Partha Niyogi教授共同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线性流形学习算法,在机器学习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两位老师都已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这些硕果累累的优秀老师在党支部中并非少数,可以自信地说,实验室的老师们一个个都“身价不菲”。优秀的老师团队加之严格的学生培养体制,也难怪CAD&CG实验室在科学研究和学生培养两座“山峰”上,创先而起,奋勇攀登,熠熠闪光!

■快评

围绕中心抓党建

大学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重镇,是培育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基地。身处大学重视科研之背景,崇尚学术之环境的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教工党支部,牢记根本,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中心,坚持创新,党的建设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支持协助实验室发展,为科研事业贡献一份力。

近年来,党支部推动实验室成果的对外交流与分享,作实验室的“推进剂”;创建和谐科研氛围,资源合理分配,作实验室的“润滑剂”;严格要求学生,赢得桃李满天下,作人才培养的“催化剂”。就是靠着党支部这三支独特的辅佐“药剂”,CAD&CG实验室成果迭出,在科研之路上奋力前行。

(本文编辑彭凤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