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先锋
14794900000023

第23章 2009年部分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2)

在创新和实践中发展──记经济学院本科生党总支

■文/司瑜骞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党总支在经济学院党委领导下具体负责本科生党建工作,是一支充满活力的基层党组织队伍。2009年被评为浙江大学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进基层党组织。

经济学院本科生党总支与时俱进,发扬学院“求是创新,经世济民”的精神,在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实效、提高基层党组织素质、增进基层党组织活力等方面,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提升党员先进性,充分发挥了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专业特色与组织生活相连

在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下,经济学院本科生党总支在组织活动的内容、方式上,坚持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创新,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不仅扩大了党员的参与面和活动的影响力,也提高了活动的实效性。

经济学院本科生党总支鼓励、引导各支部创新活动形式、改进活动方法,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这不仅提升了党员同学的政治素质和主人翁意识,提高各支部的战斗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还能够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在各支部,乃至在学院范围内,孕育出勤于学习、善于理论结合实际的作风。

党总支书记卢军霞老师经常建议党员同学转变理论学习角度、创新组织生活方式,以创新精神进一步丰富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提高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经院2007党支部与2008社科第三党支部于2009年3月开展了“联谊”活动。活动以分组讨论两会议题的形式展开,同学们学习两会的精神,并就一些有争议的提案进行讨论,如“是否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等,各位学生党员各抒己见,活动场面和谐热烈,别开生面。

2011年4月,国贸第一党支部前往革命烈士纪念馆祭扫革命烈士墓。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向纪念碑献花,并参观纪念碑周围的碑刻、题字,受到了革命精神的洗礼,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而徒步长途行走的形式,更使党员同学们意识到加强身体锻炼,为奉献社会打好身体素质基础的重要性。

这些独具特色、有内容、有吸引力、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的支部活动,使参与其中的党员同学真正有所收获,有利于促进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

专业素质与党性修养并重

高校党员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意识和学习能力,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广泛,思想比较活跃。根据这些特点,经济学院本科生党总支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各党支部以“学习、实践”为中心,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从实际出发,关注时事,心怀天下,将加强党组织建设与专业学习结合在一起,使党组织活动贴近党员同学学习生活,充分发挥金融学学科特色,使支部党建活动别开生面。

在经济学院本科生党总支的引领和指导下,各支部结合自身特点,不定期举办各种学习讨论会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重点,以专业知识学习为突破口,注重实效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2007年10月17日,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之际,经济学院2004金融第二党支部开展了以“从大国崛起看中国之崛起”为主题的观影活动,组织支部党员观看纪录片《大国崛起》,精彩的影片引起了同学们强烈的兴趣和热烈的讨论。同学们分析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利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总结了大国崛起的共同点和特点,并与“科学发展观”相结合,针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2009年12月24日,经济学院金融学学生第三党支部组织成员在白沙活动室举行了“论中国经济发展”的讨论会。会上,同学们结合当今前沿经济学理论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从多角度出发,批判地解读了我国当代经济发展状况,深入分析了就业、房价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学们将国外的新理论,与我国的现实特点联系起来,为中国发展献计献策。

经济学院党委委员朱柏铭老师在经济学院本科生党总支创先争优点评会上表示:“同学们的理论学习要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当前,中央出台的文件基本都与经济相关,这就使我们在理论学习上更有专业优势。我们要带着研究的心态去学习,使理论学习变得更有吸引力、更有收获。”

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挂钩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党员参加社会实践,深入群众、深入一线、深入实际,能够促进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构。

社会实践对于增强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具有课堂教学不能代替的重要性。

经济学院本科生党总支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这一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占重要位置的阵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为大学生上好“不可或缺的一课”提供坚实保障。

党总支在学院的指导下,结合国家经济发展热点,发挥专业特长,组织本科生党员开展面向全国高校的每年一次的“民营经济之旅”主题夏令营活动。学生党员们以现场调研的形式,深入知名民营企业,感受浙商创业氛围,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对话知名学者、企业家,探讨经济学前沿话题,提高学科研究能力。在活动中,党员同学们充分发挥先进性,广泛联系全国各高校的同学,积极宣传党领导下的国家发展硕果;同时也借此良机,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同时,党总支通过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志愿者活动等有效载体,增强学生党员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稳步提升学生党员的创新实践能力。近年来,总支鼓励学生党员带领周围同学成立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回访母校志愿服务团、基层挂职锻炼、新农村实地调研等形式投身社会课堂,扎实做好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收获的众多荣誉。

在2011年的争先创优活动中,经济学院学生财政学党支部的傅心宇同学被推选为“重诺典范”之一。他在社会实践方面颇有心得,如参加2010学年“美丽乡村”调研实践活动、宣传温州传统文化、组织NSEP调查等等。他说:“就专业学习而言,经济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参加社会实践,能够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通过深入农村,他切实了解了农村的现实状况,从而能够更为客观地认识当前存在的问题,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科学性和社会矛盾调和的难度有了更好的理解,增强了对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针的认可。

在党总支的指导下,学生党员真正融入基层、融入生活、融入社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得到增强。

学生党员的行动也感染了身边的同学,让他们直接感受到党员身边的先进性,为全党在新时期保持和展现先进性作出贡献。在党员同学的带头参与下,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空前高涨,在学院范围内形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主动提高社会服务意识和自身综合素质的良好氛围。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身处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浪潮中,经济学院本科生党总支组织在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的基础上,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使党组织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打造出一支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基层党员队伍,真正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快评

个性鲜明就充满吸引力

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如何才能吸引学生党员,提高学生党员的能力和党性修养,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而不流于形式?

经济学院本科生党总支,将经济学学科的特点,与党建工作结合起来,使党组织活动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同时,党总支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鼓励学生党员参加社会实践。

这种个性突出的活动方式,使经济学院本科生党总支始终充满生机,成为了真正的学习型党支部,成为了基层党组织的最富活力的战斗堡垒。

(本文编辑张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