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展的起源
从近些年会议和展览的数量上来看,举办国际会议和展览的数量都是有增无减的,会展业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对经济和社会的杰出贡献也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一)会议的起源与发展
1.最早的会议
据史学家意见,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会议应为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会议【1】。会议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结束了欧洲国家间30余年的宗教战争。他开创了通过国际会议解决争端的先例。具有历史意义的欧洲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会议应是1814年9月至1815年6月的维也纳会议。拿破仑战争结束之后,相互敌对多年的6个欧洲君主举行了会议,重新调整欧洲各国的疆界,达成了新的“力量平衡”,使欧洲强国的均势得以持续30余年。19世纪,国际会议日趋频繁,成为国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致有人称19世纪为“国际会议的世纪”。
美国第一个会议管理局1896年在底特律成立。1914年国际局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nvention Bureaus;IACB)成立。它的最初宗旨是:促进其成员之间相互交换会展产业资讯以及宣传在会议招揽及服务方面的良好专业实践。由于越来越强调吸引观光客而不只是会议活动,在1974年,该协会的名称上加上V字,用来代表Visitors(观光客),而改名为国际会展观光局协会。【2】
Rogers(1998)指出,从1814年9月至1815年6月举办的维也纳大会,算是欧洲地区举办的第一次真正的国际会议,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强国都出席了这次大会。但Rogers也指出,在19世纪及20世纪上半世纪期间举办的几次国际会议,大都是政治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会议,因屈指可数且无关紧要,仍无法形成一个产业。在20世纪初期,两次世界大战相对减缓了会展产业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会展业才发展迅速。
2.中国的会议起源
我国的会议业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西安半坡氏族聚落点以及考古发现,每个氏族都有自己开会议事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大房子。传说在尧舜禹时代,凡有紧急事情就举行会议来解决。
阶级和国家出现之后,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会议逐渐增多。处理国家内部和国际事务的会议也相继产生,并且会议的组织工作也有一定模式。如东周列国时代诸侯之间的集会,公元前651年,齐桓公曾同宋、鲁、卫、吴等国诸侯会盟于葵丘,至公元前546年,多年争霸的晋楚两国,在宋都商丘召开了评兵大会。
古代的会议多集中在政治领域,如今,商务会议已经成为会议产业的主角,现代社会被公认为是信息时代,会议活动作为人们传播信息、交流思想的有效手段,将伴随人类文明发展的始终。
会议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新产业,中国会议产业的发展始于2000年,至今已经历了11年突飞猛进的发展过程。会议市场的发展近些年之所以一直保持着高涨的发展势头,与中国经济发展、文化的交融以及学术交流活动增多有很大关系。近几年,我国会议产业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化发展凸显,会议与展览、旅游深度融合
近几年,较多的有影响的国际组织、国际协会、国际企业的会议到中国来开;另外,参加中国国内会议的国际方面代表的数量不断增加。而且,会议附带的展览规模越来越大,2010年已有多个大型会议附带展览面积超过2万平米;同时,展览附带会议的数量、层次、规模进一步增大。会议与旅游的融合也一样,一方面会议中将融合更多的旅游元素,如度假、休闲、娱乐、美食、购物等;另一方面会议在旅游业升级换代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将更为重要。
(2)规模化发展中伴随着品牌化、专业化
会议的规模化与品牌化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由于会议市场基础庞大等缘故,两者协同发展的趋势在我国表现得更为明显。发展趋势类似于美国年会市场的盛况(美国每年举办一万多个各类年会,与会人数从数百人到数万人不等,各类年会举办的历史已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2010年,我国会议产业呈现出大发展,中国各大会议公司的年收入增长率都在20%以上,最大会议公司的年营业收入近10亿元。我国会议公司将在以下领域凸显专业化:会议主办与承办、会议策划、会议管理、会议运作、会议服务、会议现场设计与搭建等。
(3)会议从业者队伍不断扩大,专业化素养逐步提高
随着我国会议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会议从业者队伍将会进一步扩大(美国会议专业人员总数达170多万),各种专业培训、认证将越来越普遍。
(4)会议市场信息对称程度不断提高,优胜劣汰步伐加快
随着我国会议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会议市场信息交流的途径会进一步增加,会议市场的透明度将不断提高。会议中心产业的快速增长在满足会议市场需求的同时,也能反过来刺激会议市场的发展。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前些年投入市场的会议中心,大多数在设计理念、功能配置等方面已不能有效满足我国会议市场发展的需求。2009年以来,以国家会议中心为代表的新型会议中心的投入运营,为我国会议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5)会议的专题以及方式受到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较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绿色、低碳以及精简各种会议规模和内容等政策的调整,致使我国的会议组织机构、会议公司、会议中心与会议酒店等发生重大调整,“会议”的功能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充当“解决问题的手段”,“会议”所承载的东西会越来越多。
总体来看,我国会议产业的成绩显著表现在:会议组织者正走向专业化,会议策划与组织的效果越来越好;会议中心与会议酒店硬件设施快速改善,服务水平也进一步提高。
(二)展览发展的起源
展览是最古老的市场形式,是会展活动的四个组成部分中内容最丰富、形式最多样、经济价值最高的,从世界范围来看,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原始、古代、近代和现代四个阶段。
1.原始阶段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导致了剩余产品的出现,进而产生了交换剩余产品的需要,出现了交换活动。人类的贸易起源于物物交换。由于当时交通不便,社会商品也不丰富,原始的物物交换是一种偶然的交易,时间和地点都不固定,规模也很小。这种形式包含了展览的基本原理,即通过展示来达到交换的目的,但显然与现代展览差别很大,是展览的原始形式。
2.古代阶段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交换的次数也随之增多,交换的规模不断扩大,商品交换的形式逐渐发展成为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进行的集市贸易。集市产生、发展的时期,可以称为展览的古代阶段。
集市是展览会的雏形。从历史的角度看,欧洲的集市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是现代展览业的源头。欧洲集市源于古希腊,最初是交换、买卖奴隶的场所。到了古奥林匹克时期(公元前800—前700),希腊有了常规的集市,与奥林匹克运动会同时举行。古罗马时期,出现了每周举行一次的集市贸易,称为“周市”,如鱼市、米市、油市等,都是专门以买卖双方的交易活动作为宗旨。
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国际集市交易会,是公元629年在法国巴黎近郊的圣丹尼斯举办的交易会。11世纪后,欧洲集市进入鼎盛时期。此时欧洲集市的规模较大,举办时间较长,功能齐全,具有零售、批发、国际贸易、文化娱乐等功能。在12~13世纪时,法国北部的香槟集市是最著名的国际性集市。由于香槟集市正处在欧洲诸国贸易商道的汇集点上,陆路和水路交通都相当便利,因而来自欧洲各国的商人云集于此。在这里,东方的香料和奢侈品,佛兰德的呢绒,法国的葡萄酒和家畜,德国的金属制品,英国的羊毛和铅、锡,北欧的皮毛等都在集市上出售。当时香槟集市已经有了一定的组织方式和严格的预定时间。每次集市大约延续6周,按10天为一期,依次为布集市,皮革、生皮和毛皮集市,杂货集市和马匹及其他兽类集市。集市还有货币兑换、仲裁功能。香槟集市是早期会展活动较为完善的形式。
14世纪以后,由于城市商业和运输业的发展,大部分商人开始集中精力固定在一个地方经营,集市的作用逐渐缩小。在这个时期,批发商的兴起和工业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集市的经营方式,生产者为了寻求大批销售货物的机会,便于批发商选择订购产品,纷纷采用提供样品和图样的方式进行贸易。这样,集市渐渐演变为样品博览会和展览会。现代意义上的贸易展览会最早诞生在德国,因此,一般认为德国是世界贸易展览会的发源地。到15世纪,莱比锡和许多其他欧洲国家的城市都相继成为著名的世界展览大城市。
3.近代阶段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随着“地理大发现”的进程,世界各大洲的经济及文化交流很快发展并密切起来,形成了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国际市场,展览会也形成了跨地区、跨国界的趋势,使国际展览业得以形成。
1640年以后,人类跨入资本主义时代,商品经济逐渐上升为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早期的会展形式也开始发生根本变化。1667年,法国举办了第一个艺术展览会。与以往的传统集市相比,这是一个纯展示性质的展览会,不以商品交换为目的。这种新的展览形式对以后展览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18世纪末,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出现了工业展览会。如1789年瑞士日内瓦工业展、1790年德国汉堡工业展、1791年匈牙利布拉格工业展等。1798年,法国举办了工业产品大众展,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政府组织的国家工业展览会。工业展览会有着工业社会的特征,这种新形式的展览会不仅有着严密的组织体系,而且将展览的规模从地方扩大到国家,并最终扩大到世界。
19世纪,英国率先实现了工业革命,在科技发明和进步、工业规模化生产等方面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为炫耀其经济成就和强大国力,英国决定在1851年举行大型展示和宣传活动。
1851年5月1日,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展览会——大英万国工业博览会在伦敦拉开帏幕。该博览会占地18英亩;为博览会新建展馆——由钢铁构架和玻璃幕建成的“水晶宫”;展期超过5个月(164天);多个国家参加(10个);对公众开放,参观观众超逾百万(630万人次);博览会结束后留下了纪念性建筑物——水晶宫。这次博览会为以后举办的类似博览会和世博会提供了范例。
第一个被称为世博会(World Exposition)的博览会:1900年法国巴黎“第五届世界博览会”。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当时的“世界工厂”,为了显示自己的强大,英国在伦敦首次举办了“万国工业博览会”(the Great Exhibition of the Industries of All Nations),简称“大展览会”(Great Exhibition)。这是第一次发展到国际规模的工业展览会,亦即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该博览会的主要目的是向各国商贸人员、社会名流和旅游观光者等各类观众展示和宣传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的科技成果和新的生活理念。博览会在伦敦海德公园的水晶宫内举办,展期为161天,展出面积约10万平方米,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1.7万家参展商前来参展,其中50%为英国参展商,50%来自世界其他40个国家,参观人数达到600多万人次。展出产品约10万件,有英国的机床、机车、冶金、轻纺及细瓷产品,俄国的白金、皮毛、地毯,法国的家具、化妆品等。在展览期间,还进行了展品评比和工艺展示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这次博览会堪称展览会历史上的里程碑,它不仅规模空前,而且打破了以往国家工业展览会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为目的,视其他国家为威胁的思维,强调通过国家间的合作和贸易来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共同发展。该博览会对扩大国际贸易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促进了国际科技文化交流。首届世界博览会取得了巨大成功,产生了深远的社会经济影响,并奠定了日后历届世博会的基本模式。此后,各国竞相争办世界博览会。在随后的若干年间,巴黎、纽约等城市均数次举办世博会,这不仅为这些城市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打下了基础,还带动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可以说,世博会从整体上影响了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不同时期举办的世博会都留下了社会、文化、科技、建筑等方面的时代印记。世博会对人类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因此,被视为和平与进步的象征。
由于工业展览会强调展示和宣传功能,缺乏市场功能,而传统集市又无法满足大批量交易的需要,于是1894年德国莱比锡举办了第一届国际工业样品博览会。这种新型展览形式将集市的市场性和工业展览会的展示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在展览方式和宣传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如按国别和专业划分展台,便于商人看样订货,以期货贸易为主。以展示为手段,以交易为目的的方式引起了展览界的重视,欧洲各地的展览会纷纷效仿,因而这次博览会被认为是现代贸易展览会的最初形式,现代展览业从此走上规范化和市场化的轨道。
4.现代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因战争而停办的会展活动重整旗鼓,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勃勃生机。
20世纪60年代,专业性展览会已成为展览业的主导形式。世界各国在战后致力于经济建设和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劳动分工越来越细,产品更新速度明显加快,综合贸易展览会已难以全面、深入地反映各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市场状况。在这种背景下,现代展览会开始向专业方向发展。专业展在展览内容、参展商和观众上都有明显的专业性,具有更强的市场功能。
20世纪70年代,会展业逐渐发展成为全球化产业。随着国际分工体系日益深化,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会展活动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将其贸易集市发展成为具有较大规模的国际性展览会或博览会,纷纷兴建大型展览中心,花巨资建造常设的展览场馆,同时大量扩充会展从业人员队伍,这使得国际展览业形成了庞大的产业规模。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会展业呈现越来越明显的信息化发展趋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使世界市场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为全球贸易的开展提供了最为便捷的手段。网络技术不断完善,网上会展日渐推广,电子商务日趋普及。
世界展览业发展因为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每个阶段都表现出其独特性,衍生出了不同种类的展览。现将展览业在各阶段在各方面表现出的不同之处总结。
世界博览会这一项具有150多年历史的世界性的非贸易性、大规模产品展示和技术交流活动,被称为体现各国综合实力以及展示经济、科学和文化最新成果的“经济奥林匹克盛会”,也被公认为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加速器”。
据史料记载,公元5世纪,波斯帝国举办了第一个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当时的波斯王国以陈列财物来炫耀本国的财力物力,威震邻国。18世纪,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人们逐渐想到举办类似集市,但只展不卖,以展示新产品和新成果为目的的展览会。于是1791年,捷克首先在其首都布拉格举办了这样的展览会。随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展览会的规模也逐步扩大,参展的地域逐渐从一地扩大到全国,由国内延伸到国际。工业革命的到来,给举办世界性展览会创造了条件。到19世纪中期,展览会的展品和参展商超出了单一国家的范围,世界博览会便应运而生。
每届世博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大型展示会和技术交流活动,其特点是会期时间长、参展国家众、场馆规模大、展示项目多、社会影响深远。
(三)中国展览业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展览会也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中国展览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代集市。
中国古代集市起源于宗教性的集会。早在西周(公元前1100~公元前771)即有陕西岐山风雏山村的宗庙会,一年一次,会期3天。
元代(1271—1368)时,元大都(今北京)的集市多达30多个,今北京钟鼓楼一带是元大都繁荣的集市所在地。
明代(1368—1644)时,北京集市依然繁荣。城隍庙、隆福寺、护国寺、白云观等地是定时庙会场所。明代还与北方游牧民族进行交易的由国家控制的马市,即茶马市。
清代(1644—1911)时,北京的白塔寺、隆福寺和护国寺是著名的三大庙会所在地。清代在传统集市的基础上,又逐步发展了具全国规模的一些专业集市,如无锡、芜湖的米市,最典型的是河北安国的药市,春秋两次。作为专业的药材集市,安国药会已初步具备近代专业博览会的形式和内容。
清代后期,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早期的博览会出现了。
1905年,清工商部在北京前门设“京师劝工陈列所”,展示各地工业品,同时附设劝业商场销售商品。这是中国博览会的雏形。
1909年,江苏教育总会在沪召开全省学堂成绩展览会,这是我国首次以展览会命名的展览。
1910年,清廷在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掀开了中国近代展览史的第一页。南洋劝业会是中国历史上具现代展览概念的第一个商业博览会。大会分设各省、纺织、茶叶、工艺、武备等馆,会期3个月,观众达二十多万。
1912年,北京政府改清廷在前门的劝工陈列所为商品陈列所,以后又改为劝业场,使得这一中国最早的展馆逐步变成商场。
1921年8月,上海总商会商品陈列馆建立,每年6、7月征集展品,每年秋季举办一次展览会。
1922年10月,上海总商会在上海首次举办了中国蚕茧丝绸博览会。
1925年,举办了武汉展览会。
1928年,举办了四川国货展览会。
1929年,举办了西湖博览会。西湖博览会是我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展览盛会(2000年起,西湖博览会继续在杭州举办,每年一届)。
1935年,举办了西南各省物品展览会。
1936年,举办了浙赣特产联合展览会。
1944年,东北伪满洲政府举办了哈尔滨博览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的展览会主要是由政府承办。80年代后期,中国的展览业逐步发展,特别是经过近20年来的迅猛发展,展览已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新兴产业。
随着现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展览会的组织手段和表现形式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例如,近几年网上展览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已经成为实物展览会的有效补充,在2003年SARS期间更是受到了众多参展商和贸易人士的青睐。
1.古代时期
《易经》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经》中所描述的景象只是会展活动的萌芽,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会展。
作为早期展览会雏形的集市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1世纪的商周时期,并在唐宋以后得到了蓬勃发展。集市在我国不同的时期和地区,有许多种形式和名称,如集、市、墟、场等。几千年来,集市一直是我国商品流通的重要途径。
除了城乡各有特色的集市外,还有一种城乡并存的定期集市——庙会。最初,在宗教节日,因有许多人聚集在寺庙及祭祖场所求神拜佛,一些小生产者、商贩便借此机会兜售香火、供品等产品。后来,逐渐百货云集,成为比一般集市规模更大、货物更多的大型集市。由于这样的集市是因宗教事件并在宗教场所产生、发展起来,因此一般称为庙会,也称庙市。庙会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除了传统的产品交换之外,还有宗教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等。
虽然会展活动在我国有较长的历史,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我国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社会分工不明显。农耕文明制约了商品交易的充分发展,历代封建王朝大多采用重农抑商政策,使得以商品交易活动为主要基础的会展活动发展缓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会展业起步较晚,几乎落后于发达国家近一个世纪。
2.近代时期
1840年,社会经济发展处于落后状态的中国,在西方的炮舰下被迫打开国门,中国人开始尝试着与外部世界接触。当时,参加世界博览会就是我国早期参与国际性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近代中国会展活动的发端。1851年,中国商人徐荣村和一些在中国经商的外国人将丝绸、茶叶、中药材等一些中国传统的出口商品运往英国,以私人身份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首届世界博览会。在参加世博会的过程中,中国人认识到了会展活动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近代会展活动在国内逐渐发展起来。自20世纪初以来,我国举办过各种类型的博览会。1905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劝工陈列所。1909年,当时的清政府在武昌、南京举办了商品陈列所,也称物品展览会,用以展示国货。9月至10月,武汉劝业奖进会在武昌平湖举办,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博览会。
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性博览会,并初具世博会的性质。当时的清政府为了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在江宁(今南京)由官府和商界合办了南洋劝业会。博览会会场占地47万多平方米,展览区域设有专业馆、实业馆和国际馆。其中,专业馆包括农业、医药、教育、工艺、设备、机械、美术、通运等展馆以及劝工场;实业馆包括江宁缎业馆、湖南瓷业馆、博山玻璃馆、浙江水产馆等;国际馆包括为英、美、日、德等国参展者设立的第一、二、三参考馆以及为南洋华侨参展者设立的暨南馆。会场还设有服务和娱乐区域,如商店、饮食店、银行、邮局、游戏场、跑马场、动物园、演剧场等。博览会的场地安排、组织、规章和评奖等多仿效世博会。这次博览会会期5个月,仅两江地区物产展品就达100万件,会上获奖展品5269件,吸引了30万海内外观众前来参观。但南洋劝业会仅举办了一次。
1929年6月6日至10月10日,浙江省政府在杭州举办了第一届西湖博览会。其宗旨是提倡国货,奖励实业,振兴文化。参会的有一些省、区和东南亚国家。西湖博览会设革命纪念馆、博物馆、艺术馆、农业馆、教育馆、卫生馆、丝绸馆、工业馆、特种馆陈列所、参军陈列馆,展品约15万件,观众达2000万人次,盛况空前。
1935年11月至1936年3月,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在英国伦敦举办,这是我国第一次出国办展。中国政府从故宫、河南、安徽博物馆等处挑选了3000件展品,有铜器、瓷器、书画、玉器、织绣、景泰蓝、家具、文具等。展览会轰动了英伦三岛,参观人数达42万人次,以致中国瓷器、绸缎、茶叶畅销一时,中餐馆生意兴隆。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分别在各自控制地区举办了多次会展活动,目的是展示成就、鼓舞士气、促进经济发展,以抵抗日本侵略。这些会展活动宣传性质非常明显,但在规模和展示手段上比较落后。如分别于1939年、1940年、1943年在陕甘宁边区举办的三届农工业展,也称生产展,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解放区的生产建设成就。
虽然自20世纪初以来,会展活动开始缓慢发展,但因为国力孱弱,政局动荡,战争频繁,始终没能与世界会展活动发展同步,会展活动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仍然十分有限。
3.现代时期
中国目前形成了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会展区域中心,三大城市在全国会展业的市场占有率分别是北京25%、上海18%、广州8%。形成了三足鼎立、互相竞争的局面。
总体而言,我国会展业从解放以来,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中国会展业发展的起步阶段(1978—1989年)
1978年,中国贸促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十二国农业机械展览会”,这是建国以来中国首次举办国际博览会,标志着中国展览业由起步期的“单国展览时期”向蓬勃发展阶段的“国际展览时期”过渡。
1982年8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外经济贸易部、外交部关于出国举办经济贸易展览会若干问题的规定以及关于接待外国来华经济贸易与技术展览会若干问题的规定双双出台,标志着我国会展业的法制化、规范化的开端。
1984年,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建成,成为北京20世纪80年代十大著名建筑之一。与此同时,出国会展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其标志性的事件是中国贸促会1986年参加瑞士“巴塞尔样品博览会”。在这次博览会上,中国首次采取了以展览为手段,以贸易成交和销售为主要目的的摊位式展览形式,改变了以往以宣传成就为主的展贸分离的整体式展出方式,展览的贸易性、专业性大大加强,从而使中国展览业开始与现代国际展览业接轨。这次展览,在中国出国展览业的阶段性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986年我国最早从事展览器材开发、研制和生产的专业化公司中国常州灵通展览用品有限公司成立。
1989年6月,深圳国际展览中心建立,拉开了深圳展览业的帷幕。自此,深圳展览业披上战袍,成为“正规军”,在全国率先走上市场化之路。这一时期中国展览业不论是出国展览还是来华展览,均作为配合新中国政府外交政策的手段,在促进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冲破当时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的企图,宣传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历史作用。
总体来看,这一阶段作为中国会展业的萌芽时期,会展数量少,组织水平和专业化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把会展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的经营意识尚未形成,会展从严格意义上讲大都不具备现代贸易会展的特征。
(2)中国会展业发展的积累阶段(1990—1999年)
中国会展业的产业化历程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等方面的目标的确立,随着金融、贸易和现代工业的聚集,我国一线城市上海、广州、北京等城市的会展业迅速崛起,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比如,1990年上海举办的国际展会只有40个,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到1999年,举办的国际展会达150个,展览面积80万平方米。以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为例,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各种国际级展览会为19类,而90年代之后举办的为40类。
1995年我国首家中外合资公司京慕国际展览有限公司面世,是由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亚洲公司和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共同组建的中国展览业内第一家合资公司,同时也是慕尼黑国际博览会公司在中国的总代理。京慕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的面世标志着我国会展业国际化的开端。
1999年,高交会馆成立,将展览业带进了新的时代。政府的全力支持让高交会成长为城市名片,同时也发展了礼品展、住交会等品牌展览,深圳初步形成了会展经济和会展城市。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全国明确提出将会展经济作为新的增长点的城市多达三四十个:环渤海经济圈有北京、天津、大连、廊坊;珠三角则由香港、广州、深圳、东莞(包括其属下的厚街镇)等领衔;长三角除上海外,宁波、杭州、苏州、南京甚至更外围的合肥,都把会展业做为发展重点;西南地区,最富经济活力的成都和举办过世博会的昆明势头最旺。总体来看,这个时期是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积累阶段,会展数量逐渐增多,新的会展法规的颁布,展览器材企业的成立,国际展览的逐渐增多,展览中心的逐渐增多,为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中国会展业发展的飞跃阶段(2000年至今)
从会展业的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来看,北京、上海、大连、珠海等城市正在涌现出诸如“国际纺织机械博览会”、“国际机床展览会”、“国际汽车展览会”、“大连时装博览会”、“珠海航空博览会”等一批在亚洲乃至世界上都有一定影响的知名品牌专业化国际博览会。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选择在中国召开,也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城市建设和会展水平的提高。国际商会年会、环太平洋论坛年会、亚太法官会议、国际引航员大会、APEC会议等700多个国际性会议在上海举行,为上海赢得了国际会议中心的美誉。
此外,中外合作办展突飞猛进,继中国国际展览公司同德国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在北京成功合作举办了“中国卫生洁具、供暖及空调设备展览会”(ISHCHINA)和“中国汽车配件展览会”(AUTOMECHANIKACHINA)后,双方又同上海市贸促分会合作,举办了“上海国际消费品博览会”(AMBIENTESHANGHAI)。继中国贸促会9次代表国家参加世界博览会后,中国政府独立举办了本世纪最后一个A1类专业世界博览会昆明园艺世博会,有6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26个国际组织参加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