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会展与产业发展的共同演化
(一)产业集聚演化出符合不同产业发展的会展成长模式
早在1890年,马歇尔(A.Marshall)的《经济学原理》中关于外部经济的研究就已出现“集聚”的雏形概念。马歇尔指出:具有分工性质的工业在特定地区集聚,可以获得外部规模经济的好处,这种好处包括:共享辅助性工业的服务和专业化的劳动市场。他还指出在中小企业集聚区存在着浓郁的创新气氛,新工艺、新思想能很快被接受传播。马歇尔虽然没有提出产业集聚的概念,但是指出了产业集聚现象并进行了分析。
研究工业区位的区域经济学家韦伯(A.Weber)提出了集聚经济的理论。韦伯在1909年出版的《工业区位论》一书中,把区位分为区域因素和集聚因素。他认为集聚因素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在初级阶段,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扩大而产生集聚优势:在高级阶段,各个企业可通过互相联系的组织使地方产业集聚化。
1.市场是产业集聚主要驱动力量,同时形成了相对应的会展发展模式
中国产业集群的产生而言,绝大多数是在市场规律作用下由企业自我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其中,广东珠三角的产业集群是由外商直接投资驱动下的外向型加工业集群,浙江温州一带是依靠当地企业家和工商业发展起来的特色品产业集群,而北京中关村则是依托密集的国家高科技资源形成的高科技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形成无不是在市场力量驱动下形成的,而这种形成的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也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舞台。
2.地方政府将产业集聚与会展业成长协同推进
目前,中国依靠政府规划培育起来的各类园区很多,如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等,其中有些已经出现产业集群的雏形。虽然中国各级政府举办的各类园区数量众多,其中一部分在“园区化”的基础上已开始向“集群化”方向发展,但总体上看,完全在政府主导下培育产业集群比较难以成功。代表性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与驱动力量以上对中国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主要途径进行归纳和梳理,但是,应该看到,就像产业集群内涵所预示的那样,每个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自身的特点。下面以具有代表性的东莞IT产业集群、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晋江制鞋产业集群、温州的产业集群和宁波服装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为例,来揭示产业集群在中国兴起的基本驱动因素。同时,与这些产业集聚形成鲜明对应关系的是其会展群。
(二)产业发展中的知识溢出效应与会展品牌的形成
阿罗最早用外部性解释了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他认为新投资具有溢出效应,不仅进行投资的厂商可以通过积累生产经验提高生产率,其他厂商也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生产率。罗默提出了知识溢出模型。知识不同于普通商品之处在于知识具有溢出效应。这使任何厂商所生产的知识都能提高全社会的生产率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在罗默模型中总生产函数描述了资本存量K,劳动力L,以及创意技术的存量A与产出Y之间的关系。这里的知识包括技术知识、需求信息、供给信息、经营经验等。这些知识一旦被创造出来,传播速度越快,拥有的人越多,为群体带来的效益就越大。同时,许多知识难以具体化、系统化,没有人际间的频繁接触和耳濡目染很难传播或传播很慢。因此,这些知识往往只有在块状经济中才能得到。它对会展品牌的形成,其传播作用尤为明显。
1.会展的溢出效应【6】
从会展业的人力资本溢出、技术溢出和知识溢出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1)会展经济的人力资本溢出。由于会展业集中的城市中一般会配备先进的会展教育和会展人才的培养,会展中心城市周边地区可以通过加强自身的建设或通过优惠政策来吸引会展中心城市培养的人才,充分利用这些人才加强自身会展业的发展,以获得会展人力资本的溢出。
(2)会展的知识溢出。通过对会展中心城市发展会展业的模式的模仿和学习,根据自身现有的产业基础、经济实力、办展资源的充分挖掘完善会展业相关产业的建设发展,同时通过会展业强大而产业链发展需要,与周边地区发生的“被迫”联系来带动周边地区会展相关行业的发展带动会展业的发展。
(3)会展业的技术溢出。通过会展中心城市的示范模仿,及会展业的产业关联度高的联系效应,让周边地区可以通过会展中心城市举办的各类展览中学习心得、生产技术和方法,提升人才素质等,结合自身的产业基础发展适合自己的会展。也可以通过会展中心城市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培训周边地区发展来实现会展中心城市周边地区会展业的发展。
2.产业知识溢出效应对于会展品牌的形成的作用
(1)促进会展品牌的发展
知识溢出对于会展品牌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它对会展品牌的认知与了解中的促进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语言、书籍、文字、数据库等编码方式传播和学习的,属于显性知识;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获得的知识,与个体的体验和经验紧密相关,往往不易用语言表达、传播和学习的,属于隐性知识。会展品牌形成中的显性知识扩散主要通过大众媒介来完成,隐性知识的扩散必须通过参展商与客户面对面的交流。展会中的技术知识大都属于显性知识,一方面与专业知识相关,另一方面又与会展经验积累有密切联系,所以知识溢出在空间范围上是受限的。这一点已经被很多经验研究所证实,也从一个视角解释了会展企业品牌及其创新优势的形成和发展。
(2)有利于会展品牌的质量提升
知识溢出的效应与接受溢出经济主体认知、吸收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有关,这种吸收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取决于接受主体必要的预备知识。一个会展企业对外界相关知识的吸收以及应用能力与企业本身拥有的知识禀赋和知识内涵密切相关,同时也影响其成长的质量,会展企业只有具有相应的先决知识才能消化并应用新知识。参展商接受主体的接受能力还与产业知识创造溢出主体之间的技术相似性有关。杰夫【7】通过定义技术相融指数研究了在知识溢出的条件下,相邻企业技术距离对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技术距离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显著。
(3)促进区域特色会展的分工
对于新兴会展企业来说,企业的规模不大,Porter外部性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知识溢出对于这些会展企业来说非常重要。这些企业相对于成熟企业而言常常规模较小,另一方面,自身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研发活动,因此渴望吸纳和利用新知识。而对于相对成熟的产业中的大会展企业而言,市场的外部性占据了上风,企业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市场垄断有利于它们获得高额的创新经济租。垄断也妨碍了知识溢出,因此只有通过把这种外部性内部化(知识共享),才能够实现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同步发展,同时也成就了会展行业的分工。
注释:
【1】威斯特伐利亚和约(Westphalian System)是象征30年战争结束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签约双方分别是统治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诸侯邦国。而在1648年10月24日签订的西荷和约,正式确认了威斯特伐利亚这一系列和约,并象征30年战争结束。自威斯特伐利亚以来,和平商议、协调解决已经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模式。
【2】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nvention and Visitors Bureaus;IACVB(schweizer1997),详见该协会官方网站http://www.iacvb.org。
【3】http://news.machine365.com
【4】参见2011年、2012年浙江省会展年度发展报告。
【5】熊永芳,吴莉云:浙江会展业的发展特点及发展建议,《北方经济》2007年第12期,第59~60页。
【6】蔡清毅,吕晓翠:基于溢出效应理论的同安区会展业发展对策研究,《环球市场信息导报》http://www.ems86.com/lunwen/html/?20870.h 。
【7】Jaffe,A.,Trajtenberg,M.and Henderson,R .1993 Geographic localization of knowledge www . zhlzw .com spillovers as evidenced by patent citation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08:577-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