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那把柳叶刀:剥下医学的外衣
14790900000006

第6章 史海钩沉(4)

中国西医史上的“天津仇教案”

前些年有一部名为《刮痧》的中国电影,故事背景是在美国,主人公(华人)的父亲为生长在美国的孙子刮痧治病,因刮痧后在背部留下通红的刮痕而引起美国儿童保护组织误会,被认为是虐待儿童。相信看过该片的朋友对片中中美文化不同所产生的种种误解有所感触。在信息传递、文化交流如此迅捷、频繁的今天尚且有此,100多年前的中国面对突然出现的西医又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在正史中,有这样一个事件:“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后,法国天主教在天津望海楼设立教堂,吸收恶棍入教,拐骗人口,强占民地,激起民愤。1870年6月21日,天津人民因育婴堂虐死婴儿数十名,聚众到教堂说理。法领事开枪伤人。群众怒不可遏,打死领事,焚毁法、英、美教堂及法领事署。事件发生后,清政府派曾国藩等到天津查办,他们主张避战求和,对侵略者屈服,将爱国人民当作凶手惩办。”宗教最初来华,是以西医为开路先锋的,但由于民众的认识程度有限,宗教经常被认为是事件的主要原因。容闳【1】分析了1870年发生在天津的仇教事件,认为:事件是因为当时北方人民大多“强悍而无识,迷信而顽固”,产生误会才引发的。容闳进一步分析了事件的根源:“天津有恶俗,贫民无力养其子女者,恒弃之道旁,或沉溺河中。天主教僧侣,怜其无辜,乃专事收育此等弃儿,养之医院,授以教育,稍长则令其执役于教会之中。”这本来是一项慈善事业,却被一些无知者以讹传讹,最终竟然在社会上流传说,“教会中人取此弃儿,藏之医院及教堂中,将其以配药剂或则作为祭祀之贡献品……”,后来便“……杀毙教中法国男女僧侣无数”。

这两段不同的说法,我们联系当时的国际政治形势、国内民众状况以及基督教的精神不难做出判断。首先容闳的分析是有道理的,所谓将婴儿“作为祭祀之贡献品”及“虐死婴儿”等事多半是杜撰或因误解而生的。因为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教会“强占民地”,民众便由此仇恨传教士,简单的事情或被一些无知者以讹传讹,或被一些人恶意传播,至于后来发生了仇教事件。曾国藩的处理当然是迫于来自朝廷和帝国主义侵略者等方面的多重压力,考虑大局的官场行为。

教会医院收养弃儿,医治贫病,有些患者医治无效死亡也是正常的,“仇教”事件最多可以定性为医疗纠纷。想想现在的医学、医疗技术不知要比100年前先进多少倍,不要说医治无效死亡了,各种原因的医疗事故不也经常见诸报端吗,倒是政府和医院处理此类事件的方式和当年还有几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