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儿子娃娃
14789700000003

第3章 喀什一夜

从区到市,所有报名的干部都经过组织部门层层谈话、面试,历经一个多月,等到单位领导正式通知我时已是8月9日。我通过了组织部门的考核审查,正式成为上海市第七批援疆队伍中的一员。

正式通知下来后,我开始转接工作,期间不时有关于具体进疆时间的消息传来。直到9月20日,我接到了农委徐副书记初定10月10日出发的通知,但国庆节后上班第一天才最后确定10月12日为出发日期。

那天凌晨5点不到,我和妻子早早地起了床,我家的狗狗保罗看起来也有点激动,围着我的行李东嗅西闻,仿佛预感到了我即将远行。用过与平常并无二致的早餐,我带着唯一的一个背包(大件行李早于前一天先期托运)与妻子一起步行到离我家不远的区政府东门。区委组织部刘副部长和区农委徐副书记已经在等候我们了,随后我们驱车到上海展览中心,与上海市其他区县、部门派出的援疆干部汇合。

我们到达上海展览中心的时间刚好6点,中心的北门口已停了3辆大巴,院子里汇聚了足足有几百号人,除了援疆干部,还有来送行的派出单位的领导和亲友。我在复旦大学读大二的女儿也起了个大早,从复旦杨浦校区赶来送我,当时离别的场面让我记忆犹新。

6点30分,展览中心大楼前的广场上响起了广播。援疆干部们鱼贯上车,从车窗探出脑袋,与领导、亲友们挥手告别。6点50分,3辆大巴沿延安东路向西,直抵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

我们乘坐的是东航MU5633航班,经停乌鲁木齐飞喀什。飞机上的乘客大多是首次进疆的第七批援疆干部,其中有专程送我们进疆的市委组织部陆凤妹副部长。由于航路管制,原定7点30分起飞的班机延误了1小时,到达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时,已经是下午1点40分了,这段3544公里的航程飞行了5个多小时。在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短暂停留后,我们又历经1311公里的飞行,于下午4点30分,安全抵达喀什噶尔机场。

喀什噶尔机场很小,走出登机桥没多远就来到了行李提取处。行李提取处仅有一条行李传送带,边上就是出口了。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乘坐的东航从上海飞喀什的航班,是东航为了支持上海的援疆事业,于当年8月12日新开通的,它使上海到喀什的行程时间从原来的12个小时缩短至现在的7个小时。

抵达喀什的当晚,我们入住喀什噶尔宾馆。喀什噶尔宾馆地处喀什市区西郊,是喀什市建设较新、条件较好的宾馆之一。宾馆占地面积大,由4幢三四层高的小楼组成,外墙色彩鲜艳,屋顶上部有一个个小圆球,处处彰显着伊斯兰建筑风格。院内空旷,柳树如盖,绿草如茵,一盏盏低矮的草坪灯由灯上面的太阳能电池板来供电,体现了环保节能的理念。

喀什地委领导热情地款待我们这些从上海来的援疆干部。晚宴丰盛,我第一次品尝到了馕、抓饭(维吾尔语称婆罗)、拉面(维吾尔语称来格曼)、烤包子(维吾尔语称沙木萨)等新疆美食,包括维吾尔族用来招待最尊贵客人的一大传统名肴——烤全羊(维吾尔语称吐努尔喀瓦甫)。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当地的水果,特别甘甜。酒店自酿的酸奶,甜中带酸,与上海产酸奶的口感有很大不同。

晚宴过后,返回宾馆房间,我并没有旅途的疲惫,反而因兴奋难以入眠,于是挑灯夜读从上海带来的《新疆游记》。在近一个世纪前的1916年12月6日,作者谢彬离开北京,途经西安、兰州,走过地广人稀的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重镇肃州(今酒泉),然后经过甘新交界处的星星峡,终于踏上新疆大地,于次年3月24日来到新疆首府迪化(今乌鲁木齐),总共用了100多天。而今天,我们日出时分还在东海之滨的上海,日落时候已经身处万里之外的西部明珠喀什,真可谓“朝发夕至”。在感叹如今交通便捷之余,也亲身感受到国家建设发展的如此神速!

(写于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