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儿子娃娃
14789700000029

第29章 为伊消得人憔悴

蛇年春节我们返回巴楚后不久,老宋给我们食堂送来了一大筐西红柿和一大筐黄瓜。这是县上第一座现代农业智能温室种植出的有机食品。

巴楚历来是农业大县,棉花、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至今依然是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因此,县委、县政府对农业特别重视。

老宋是我熟悉巴楚农业的第一位老师,与他的相熟相知是在筹建智能温室的过程中。

作为新疆西部的一个贫困县,巴楚县农业设施还比较薄弱,蔬菜等农产品保障不足,尤其是在冬天零下10~20摄氏度的环境下,县城的大部分蔬菜要从外地运入,不仅数量与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价格昂贵。建设阳光温室,均衡全年蔬菜供应就成了让县委、县政府领导上心的民生大事。

我们第七批援疆干部来到巴楚,与民生关系最大的3个农业项目就列入了首批上海援建内容,其中就有老宋负责的智能温室。

这是巴楚县首座全玻璃钢结构智能温室,其先进性可以达到管理人员坐在办公室里就可控制整座温室的温度、湿度、光照和作物所需水分与养分的程度。虽然邀请了上海最有经验的孙桥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设计建设,但新建的温室如何应对巴楚严寒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成了老宋苦思冥想的事。我陪同他先后考察了疏附县、莎车县和阿图什市等地已建与在建的温室,还跑到上海学习取经,取长补短,形成了应对巴楚环境的独特方法。比如,在温室的玻璃屋顶上新增了自动清洗装置,在每年的3~6月沙尘季节,每天或隔天打开清洗设备,温室顶上的沙尘就会被水冲刷干净,这样不仅保证了阳光完全透射进温室,而且也使温室始终保持如水晶般的晶莹透明。

在温室建设中,老宋倾注了全力。浇筑温室基础的时候,正值棉花采收的繁忙季节,工地上一时请不到足够的劳力。为了不耽搁工程进度,老宋动员单位职工来工地劳动。

老宋是个热心人。上海温室建设工人来到巴楚后,老宋给他们在工地附近找好了住宿的房子,请了当地的一位阿姨给他们洗衣做饭,还给他们买了一个取暖煤炉,送去了煤炭。中秋节时,老宋请这些不能回家过节的工人们吃羊肉、喝老酒、品月饼,让他们也感受到节日的气氛与温暖。

老宋也很健谈,在款待上海来人的饭桌上总能听见他爽朗的声音。他对上海男人的聪明、干劲与体贴女人、会做家务赞赏有加,也对上海女人的干练、活泼和身材苗条、打扮入时印象深刻。前几年,他会每年去一次上海,带上巴楚的优质农产品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展销会。

与老宋接触多了,知道他祖籍甘肃,在新疆出生,与维吾尔族同学一起上学、工作,说的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他爱人来自河南,唯一的女儿在西安读大学。

就在智能温室即将进入调试的繁忙阶段,老宋病倒了,人变得消瘦,也没力气。我请上海来巴楚援疆的人民医院内科的王医生给他诊治。在王医生的精心医治下,老宋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之后,他又当没事一样,带上医生配的药和手下的一帮技术骨干到上海去参加现代智能温室管理技术的培训。

其实,像老宋这样一心扑在工作上,忘记病痛坚持工作的干部在巴楚县还有很多。我认识的英吾斯塘乡一位年轻干部,2012年初时就因患病延误医治而去世,我为这么优秀的干部英年早逝而感到悲伤难过。

目前,这座由上海援建的智能温室承担了全县1000多座阳光温室的育苗任务,巴楚县蔬菜供应不足的局面将会成为历史。由社会筹措资金投资的2座同类温室也在建设中,老宋肩头的担子更重了。

(本文发表于2013年3月28日《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