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婚姻:决定女人一生的密码
14769900000040

第40章 女人要婚姻,更要事业独立(5)

女人开拓新境界,可以战胜“年老色衰”的心理和生理因素,给生命带来活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或许能给女性朋友一定的启发:一位作家回老家探亲,见到表妹,险些哭出来。她原是个天真烂漫的少女,虽是农家女,那细嫩的皮肤,一碰,几乎能碰出水来。不料,婚后她竟苍老得吓人。额头布满了皱纹,腰也弯了。她每日早起晚睡,侍候公婆、丈夫、孩子,还要下地干活,像个被抽得团团转的陀螺,无片刻歇息的时候。作家住了三天,她只说了一句话,还是切菜时说的,她说:“我命苦,才托生个女人。”

过了几年,作家又见到了表妹,觉得她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再也没有那老气横秋的样子,充满了精力,充满了喜气。原来,她已当上自办的刺绣厂副厂长,到处联系业务,忙得很。现在她成了家庭的经济大梁,赚的钱比丈夫挣的钱多几倍,每天公公、婆婆、丈夫抢着做家务,她快成了家里的“国王”了。

这位“表妹”的衰老哪里去了?当然,赚到钱并不等于实现了目的,女性也可以在更广阔的社会中寻找自己,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女性应多发展些兴趣和爱好,在事业上也要有自己的立足点。尽管错杂纷纭的生活不可能令每个奋斗中的人都成为赢家,但美在过程,美在你拥有充实向上的人生态度。

增加享受幸福的资本

作为女人,自己有一份稳定的收入,甚至是事业,才能获得享受生活的权力,才能增加享受幸福的资本,不依附男人生存的女人才能做到自尊。

有一位喜欢做诗人梦的女孩,背负往日的失落和痛苦,经过磨难的考验和勤奋的思索,写出了她人生中美丽的诗篇。

这位爱做诗人梦的女孩长大后成了一位独立自主的女性创业者,在经历漫长而艰难的追求之后,将失散的中国民间工艺——“中国结”再次复活,打造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业之路。她,就是孙丽。

不少人或许可能不认识孙丽这个人,但相信不少的人一定知道如今火遍神州大地的中国结。许多归国华侨游览了祖国大好河山离开祖国时,选购礼物中最多的是中国结;一些年迈的父母寄给远方儿女物品,没忘装上一个红色的中国结。中国结不仅挂在了五星级宾馆的大堂中,也挂在了普通百姓的住宅里。中国结牵动了中华民族的悠悠脉线,牵动了中国百姓的殷殷之情。正是孙丽,演绎着中国结产品开发推广的序曲。

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孙丽也有过做梦的季节。那时的她对缪斯有着无限的虔诚,凭借对文学的爱好和良好天赋,她的诗篇出现在全国许多报刊上,在校读书时已是学校里小有名气的小诗人了,在众多女生中,她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毕业后,为了挣钱,孙丽做了一名薪水仅够养活自己的小学教师。小时候,孙丽曾经跟奶奶学过用绳子编结各种图案,于是,在每次寄给自己男友的信中,她都会用红绳子打一个“同心结”放进信封里,希望红红的绳子能牢牢联结两人的爱情。但一年后,孙丽等到的却是一张结婚请帖,男友终于还是抵抗不住物质和金钱的诱惑,和一个比他母亲小不了几岁的公司女经理结了婚。孙丽一下子懵了,多少梦幻和苦恋,就这样烟消云散。

孙丽病倒了。她确实想不通,她认为自己所追求的事业是非常神圣的,在缪斯的保护下,她是那样幸运,却又是那样不幸。但她最后还是走了出来,她并没有因为男友背弃当日的山盟海誓而颓废消沉,因为她还有梦,她要为自己心中的梦想而活,教学成了她情感的依托,毕竟,她还年轻,她还得振作起来,闯出自己能够独当一面的新天地来。

美丽的故事总是一个悬念,一个温柔的梦。初恋的失败并没有让孙丽改变初衷,而一个与她素不相识的男孩,不经意说的一句话却改变了她的一生,这是她所始料不及的。

孙丽业余爱好写作。那年,她去北京参加一个笔会,联欢结束,最后的一个活动是游长城、访古迹。当时组委会由于经费不足,临时决定每个与会会员都要交300元钱作为暂时的费用。当时有位陕西来的农民文友也在场,他和年轻的孙丽谈得很投缘,这位农民作家很清贫,来北京的经费也是卖了家里的粮食才凑齐的,组委会的决定使他很为难,经济紧张的孙丽也是同样尴尬。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何况是300元呢!孙丽和那位农民文友便商议,到组委会询问一下,看能否照顾一下。到了组委会财务室,孙丽走到会计跟前,小声问:“同志,我们没有那么多钱,能否关照一下?”当时收钱的会计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小伙子,听了孙丽一番话,却白了她一眼:“没钱?没钱来这里干什么?”一句话说得孙丽和农民文友都惊呆了,在场的会员们都很气愤,但孙丽和那位农民文友却一言不发走向一旁。最后,孙丽和那位农民文友都未去长城,而是在北京的十字街头从傍晚八点走到凌晨四点,他们在探讨,更多的是思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没有纯文学,纯文学能否生存。那男孩年纪虽不大,说话也有点偏激,但却给了她很大的启迪,他说出了一个很多年一些人都没有明白、即使明白了也不敢面对的一个事实,搞文学创作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离开物质基础,纯文学很难生存。经过几个漫漫长夜的思索,终于,一丝曙光从心灵和生活的另一个角落折射过来。

从此以后,孙丽开始走向商界。她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离开了手中的笔,她竟然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她干过营业员,跑过业务,其中滋味,难以细说。她只有一个信念:一切从零开始。她艰苦勤奋,不敢有半点怠惰。一次,她在做业务时,一位台湾老商人的一句话使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你要记住,你这样做一辈子,仍然是为别人打工,人活着应该做自己的事业!”到现在,孙丽依然记得老人说话时的神态。当晚,她心里波澜起伏:“是啊,不能老是给别人打工,纵然做得再优秀,也还是给人家干,要有自己的事业!”但是,该做些什么呢?她冥思苦想,迟迟不能回答自己。

从此,她处处留心,每个小小的机会都不放过。天道酬勤,机会总会光临那些勤奋的人。在一次商品交易会上,她深深感到,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手工艺品将会受到全世界的青睐,但中国手工艺品的种类繁多、流派各异,到底做哪一类呢?商海游弋的孙丽并没有丢下手中的书籍,有一天,她在《易经·系辞》上看到“古结绳,上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书目契”的记载,继而又在《周易注》中看到东汉诗人郑玄的:“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孙丽眼前一亮,幼年时在农村老家有关中国结的美丽记忆瞬间在她脑海中复活,一座尘封的历史之城悄然打开:孙丽出生在黄河古道边的一个小村庄。奶奶常常用红头绳编成蝴蝶结和各种小动物给她,小孙丽八岁时,奶奶特意用红色胶线给她编结了一个大大的“如意蝴蝶结”,小孙丽兴奋得一夜没睡,蝴蝶结的美丽深深地留在了她的心里。当时,小孙丽和奶奶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流传于民间的中国结艺。几个月沉浸于书海,中国结终于在孙丽的眼前显现出一个清晰的轮廓:中国结,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行明清。在远古的华夏大地上,“结”曾被先民们赋予了“契”和“约”的法律表达功能和记载历史事件的作用,一个结就是一个事件、一个寓意、一种象征,并逐渐成了人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后来,绳结超越“结绳记事”的工具作用,被心灵手巧的人们变成了手工工艺,演变成女红,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的饰品。

多年的创业渴望萌动了,一种责任和使命感在孙丽心中升起:把失散的“中国结”寻找回来,并当做产品发扬光大。于是,孙丽买来一大堆绳子,四处拜师,潜心研究,穿、插、勾、引、扣、结,工艺技法越来越熟练,图案形式越来越丰富,一个个精彩照人,美观艳丽,她借鉴中国古典诗词给这些图案起了好听和富有文化内涵的名字,像:“吉祥如意结”、“同心双喜结”、“延年长寿结”、“年年有余(鱼)结”、“荣升结”、“思归结”等。产品有了,但怎样推广普及,让更多的人认识接受呢?

由于前期开发中国结,花费很大,后来已经没有资金做广告宣传,孙丽就印了一些最便宜的宣传单,亲自散发。只在一个地区散发,收效甚微,她便订了个目标:把宣传单从内地散发到沿海!

她带着宣传单发到了江苏南京,已身无分文。饿了一天的她漫无目的地在南京的大街上转悠,潜意识里带着一种对食物的渴望。渴望使她不知不觉走进了泰华对外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办公室,总经理李华是个很有眼光的人,看到孙丽的宣传材料和中国结样品,恳求孙丽留下来发展,并提供一切优厚待遇,然后在一家豪华酒店,盛情款待孙丽。在孙丽的一生中,那顿饭吃得最饱、最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