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生活中离不开的心理学
14769400000013

第13章 诠释心理的困惑(4)

一个人如果太懦弱,容易给人一种弱者的印象,觉得你好欺负,于是你就会经常受到别人言语或行动上的戏弄与欺侮,因为有些人的确存在着欺软怕硬的毛病,他们总想凌驾于弱者之上,处处想占弱者的便宜。而懦弱的人则大都是一些温厚善良的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好人”,他们往往因为与人为善,不争不抢,不施手段,不会拒绝人家,所以反而常被坏人利用。不要以为事事顺从别人的意旨,别人便会对你情深义重,恰恰相反,一个懦弱无能的人往往会被人不屑一顾。如果你不能为争取自己的权益据理力争,而表现出懦弱的一面,你就会发觉有人很快就会骑在你的头上。一条再粗硬的绳子也会因其柔弱的部分而折断,所以人不能无端示弱,除非他另有所图。没有天生懦弱的性格,如将其作为借口是极不明智的。一旦形成了懦弱的习惯,再想变得坚强也将无能为力了。

一个懦弱的人其实是一个害怕承担责任的人,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华佗生前曾把自己的行医经验写成书稿,后来他被曹操陷害,关进监狱。临死前,他把书稿交给狱吏,但这个狱吏胆小怕事,不敢接受,华佗非常悲愤,就把书稿烧毁了。所以华佗的著作没有流传下来,这是我国医学史上的一大损失。

懦弱的人同时是一个没有控制能力、没有决定能力的人,他们往往是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的。他们无法掌握自己的快乐、幸福、健康和财富,他们不是自我的主人,始终在别人的支配下生活,永远享受不了生命的自由。

懦弱的人,为了摆脱苦恼,便去寻找安慰和刺激;意志坚强的人,为了摆脱孤独,便去追寻充实和超脱,他们的出发点一样,结局却有天壤之别,前者因苦恼而沉沦,后者因痛苦而升华。

克服懦弱的心理

一个性格懦弱的人,一定要培养自己的信心。只有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以后,你才不会怕这怕那,才会勇敢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论遇到什么问题,哪怕是面临失败,也不要灰心丧气,要勇敢地正视它,以积极的态度寻求应变的方法。

成功来自于勇气,勇气是在生活和事业的磨炼中逐步培养出来的。

有懦弱性格的人,往往害怕和人交往,尤其是陌生人,所以很难搞好人际关系。其实掌握了和别人接触时的一些技巧,你就能很快地克服对人际交往的恐惧感。在和别人交流之前,你的神态应该是严峻的、有力的,仿佛怯懦的人是他,而不是你。这样,对方就真的把你当成能力很强的人了,首先会在心理上尊重你了。和别人讲话时,一定要大声。小声说话表明一个人的怯懦,大声说话表明一个人的坚强。坚强就能带来自信、带来力量。而当别人和你的声音一样响亮时,你再偏偏压低自己的声音,这样,为了听清你的话,别人就得对你“俯首帖耳”。这样一来,别人就会慢慢地重视你的话了。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在很多时候都需要这种挑战的勇气和精神:挑战传统、挑战权威、挑战大自然、挑战自我,没有挑战的人生,就没有乐趣可言,更不用说什么成功了。人生没有迈不过的坎,没有越不过的难关,人应当鼓足勇气与邪恶、贫穷作斗争。既然已成事实,就别去抱怨太多,奢望命运的公平是遥不可及的单相思,重要的是往前走,哪怕是爬,哪怕是蜗行,哪怕是人生的舞台上自己的表演永远不会让人感动得落泪,都要勇敢地坚持。勇敢的人,不会永远失败。

嫉妒的心理会使你失去理智

每个人都有超越别人的欲望,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种超越的欲望不一定得到全部的满足,得不到满足时,如果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实力和环境,主观地认为别人得到的东西,其实应当属于自己,那么就会产生一种被剥夺感,这就是嫉妒心理的一种表现。有这种心理的人总想居人之上,站人之前,不允许别人进步,不许别人争先。如果别人取得一些成绩,他就会耿耿于怀;如果别人超过自己,就对别人产生一种怨恨情绪。这也就是说,嫉妒者总希望别人永远不如自己,为此,他们总是在行为上损害他人。

嫉妒心强的人,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多劳而多得的时候,便产生了不平,由不平到不满,由不满到中伤,由中伤而攻击,由攻击而诬陷。这种人付出不肯比别人多,收获却又不肯比别人少,始终抱着这样的心态:你有的,我不能没有。这种心理就是绝对平均主义的表现,造成赏罚不明,利益均分的社会心理态势。一旦有人在物质利益、生活水平上超过了自己,就会引发出强烈的心理不平衡,导致嫉妒心理的产生。

张某和李某均在山东烟台某单位门前摆水果摊,由于李某热情、肯动脑筋,所以摊前的顾客总比张某摊前的多,这时心胸狭窄的张某便产生了嫉恨之心。一天下午,两人发生争吵之后,张某回到租住的小棚,取出自制的爆炸物,试图在李某的摊前实施爆炸,幸亏民警及时赶到,才避免了一场血光之灾。

有嫉妒心理的人往往缺乏自知之明,缺乏对自我价值的正确估量。他们常常不知道自己对社会有多少贡献,可能得到什么,应该得到什么,不可以得到什么,不应该得到什么。只是一味地想多得,只知道伸手,别人有的他想有,别人没有的他也想有,根本不考虑什么可能与不可能,应该与不应该。这种人既不能对自己作出理性判断,也不会对别人作出理性判断。因此当别人获得的比自己多、做得比自己好时,他就眼馋心妒,痛苦不堪地自我折磨,整天在怨天尤人中度过。他不是想自己怎样努力而获得与他人一样多、一样好、一样高,而是不惜在行动上运用一切手段去诋毁、攻击他人,甚至想尽一切办法使他人获得的东西得而复失,与自己一样少、一样坏、一样低,或者还不如自己。在这种恶意的嫉妒心驱使下,只要别人长进一点,就要叫嚣,心理就失去平衡。所以,嫉妒者的心是不安静的、失调的,总是难以平衡起来。在苦不堪言的忧愤烦恼中,结果必定自伤,长此以往,必定自毁。

有这种嫉妒心理的人因为羡慕一种较高层次的生活,或者想得到一种较高的地位,或者想获得一种较宝贵的东西,结果愿望落空了,尤其是当自己未能得到时,而处于同等位置的人却得到了,这时候他就容易产生一种错误的认知,就是认为自己的挫折是由于别人的阻挠带来的,因而会对他人进行语言,甚至行为上的攻击。

狭隘的心理是一种不良的情绪

生活中不顺心、不如意、事业受阻、不走运时,狭隘的人就会产生怨恨。这种怨恨大多指向自身之外的人和事,总觉得自己心里充满委屈、难受和痛苦,所以就常常把这种怨恨转化为一种报复行为,并可能附带着谩骂、侮辱、攻击,以及深深的斥责,目的是想通过幸灾乐祸达到心理郁闷的释放。

狭隘的表现形式就是怨恨和嫉妒。狭隘是一种情绪,往往产生于一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直接感受。怨恨总是潜含着生命的不流畅、人生的不顺,以及生活的伤感、悲愤和痛苦。因此,无论出于何种目的、生成于何种起因的怨恨和嫉妒,都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结,都是心灵深感屈辱和伤害的心理自卫反应,对生命有着无法预料的消极影响。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在遇到挫折时,以攻击的方式对那些曾给自己带来挫折的人进行报复。这种行为往往给自己、对方,甚至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生命总有失意的时候,人对自己的把握也不可能总处在理智的状态。无论人怎样惧怕生命的伤害而极力压抑自己的情感,人总是要发泄的。狭隘的人常常把自己内心的不安和骚动,采用带有攻击性的宣泄方式表现出来。

自私狭隘的人用一层厚厚的壳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生活在自己狭小冷漠的世界里。他们处处以自我利益为核心,无朋友之情,无恻隐之心,不懂得宽容、谦让、理解、体贴、关心别人。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牺牲别人的利益来得到自己的利益,干一些损人利己的事。

从心理学角度看,狭隘往往是一个人因为某些心理缺陷或其他因素而产生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各方面都不如他人的情绪体验,所以为了不暴露自己的缺陷,只有采用鸵鸟政策,即像鸵鸟那样,一遇威胁时,总是千方百计地把头和前身躲藏起来。

有时候,虚荣与狭隘犹如一对难兄难弟,经常结伴而行。其实人生有时就像打牌,每个人都得到一副非接受不可的牌,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全力以赴想办法把那副牌打好,而狭隘的人却不肯这样做,他们始终觉得自己要打的是那副他们认为应该得到、却没有得到的牌,这就注定了他们失败的命运。既然活着,就不妨像水,点点滴滴都是真实的生命。

狭隘的人缺乏友善、宽容之心,他们容不得别人的进步或获利,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因此面对别人的成功,他就气极眼红,嫉恨对方,自己伤害了自己的身体。他们更容不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他们心中无正事,心中无正气。只注重个人的利益。“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自以为很聪明,不知恰恰是愚蠢之极。

狭隘的人习惯于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结果当然是越比越泄气,越比越对别人充满嫉恨。这种自我损害的倾向会使其不相信自己的力量,不但抑制了自我能力的正常发挥还分散了精力,结果造成失败。而失败又恰恰验证了他们的自我认识和期望,从而使狭隘情结越来越重,对他人的敌视也越来越重,对社会的危害也越来越重。他们不能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因此,喜欢攻击别人,甚至不顾自己的发展而一心去阻碍别人的发展,不顾自己的成功而一心关注别人的失败。

点亮自己的生命之灯

一个人克服了狭隘犹如心灵有了日出,就会从琐碎的烦恼中挣脱出来,变得坦荡、潇洒和倜傥,变得无所畏惧。一个人点亮属于自己的那盏生命之灯,就会既照亮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有了生命之灯,在生命的夜色里,才能寻到自己的平安和灿烂。为别人点燃自己的生命之灯吧,你会在一夜之间变得容光焕发,变得美丽英俊。你的身上会笼罩着耀眼的光环,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亮色,哪里就有欢乐,哪里就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只有为别人点亮一盏灯,才能照亮我们自己。只有先照亮别人,才能够照亮我们自己。

做人要淡化自我,心胸开阔。不要总是把眼光盯着别人,别人的一切是他自己的,你自己的收获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争取。心胸开阔的人,目光远大,大事谨慎,小事糊涂,不为琐事烦恼。只有当一个人心胸开阔的时候,他才会健康地发展。人无论何时都需要有包容一切的胸襟。在日常生活中,更应该达观与超然,正所谓:心无芥蒂,天地自宽。要想成就大的事业,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高屋建瓴,不拘泥于日常生活中的烦琐小事。

人的心灵是无所不包的,它可以容纳宽广与辽阔,也可以容纳细腻与纤巧;可以容纳真诚与执迷,也可以容纳美丽与美好;可以容纳梦想与困惑,也可以容纳欣赏与推崇。容纳须有一个豁达的胸襟和恢宏的气度,既能收容他人的兴奋,又能欣赏他人的成绩;既能接受优秀的、温馨的、赏心悦目的,又能兼收苦闷的、麻烦的、压抑的和丑陋的。容纳是一种超然的境界,容纳不是强迫和强加,容纳是双方的和互相的,犹如理解是双方的和互相的一样。一个人不能只是渴望被别人容纳,自己也要能容纳别人。如果自己有一身毛病,就需先敷上点药,休养几天,人家才有可能与你接触和交往。但有的时候,人们往往能容纳大海,却容纳不了小溪;能容纳高山,却容纳不了一捧黄土;能容纳热忱,却容纳不了真诚。其原因就在于心胸不够真正开阔。

遇到挫折时要冷静地分析一下,是不是由于他人的恶意带来的,有时对方并非出于恶意,只是由于方法不当或能力有限,才给你带来了麻烦,这时就要原谅对方。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这样也许就能理解对方的苦衷,从而正确地看待他人给自己带来的伤害。有了这种处世态度,就可以嫌怨皆释,不再斤斤计较了。要经常给自己以“冷静”的心理暗示,多想一想如果只图一时的痛快,不顾一切地加以报复,后果会是什么,会不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伤害,会不会受到舆论甚至法律的制裁,因为报复别人的人往往自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