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的江苏经济创新发展
14768500000008

第8章 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与江苏经济创新发展(7)

一是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的演化引导着江苏区域经济板块演化的方向。从总体上来说,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经历着长江流域经济带为主轴阶段向长江流域经济带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为主轴阶段的逐步演化过程。目前,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呈现出以长三角经济区为极核区,以长江流域经济带与新亚欧大陆桥西安以东双桥经济带为主轴的主骨架空间结构特征。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包含着发展潜力巨大的东部沿海经济带。随着沪通、沪甬之间跨海、跨江桥梁工程的建设和完工,东部沿海经济带对泛长三角经济区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增强。引致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演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主要交通干线的建设。全国重要的横向交通大动脉长江水系、新亚欧大陆桥极大地促进其经过区域的经济发展。长江水系和新亚欧大陆桥西安以东双桥形成以现代高速交通束为主骨架的交通体系,从而也改变着长江流域经济带和新亚欧大陆桥西安以东双桥经济带的内涵。由于历史的原因,江苏区域经济板块形成了苏南、苏中、苏北经济三大板块。随着陇海铁路提速,宁启铁路、高速公路的建设,沿江铁路、高速公路及沪汉蓉高铁的建设,以及江苏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长江流域经济带和新亚欧大陆桥西安以东双桥经济带的内涵得到扩充,江苏区域经济板块也发生着变化。随着江苏长江南北两岸区域交通的快速改善,江苏区域经济中的苏南与苏中经济板块融合发展为新苏南经济板块的速度加快,江苏区域经济中的苏南经济、苏中经济、苏北经济三大板块向新苏南经济和苏北经济两大板块演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二是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演化进程影响着江苏区域经济板块演化的进展。作为泛长三角经济区主骨架的新亚欧大陆桥西安以东双桥经济带与长江流域经济带的经济实力提升速度,或者说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演化的速度,直接影响着江苏区域经济板块演化进程的速度。也就是,随着泛长三角经济区的这两大“动力”经济带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引导长三角经济腹地资源及生产要素的区域优化配置,推动其区域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才能对江苏区域经济板块演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新亚欧大陆桥西安以东双桥经济带尤其是其北陆桥经济带的发展对苏北经济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苏北经济的发展,沿东陇海线经济带是其发展的核心所在。沿东陇海线经济带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只有整个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繁荣发展,才会给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带来发展的机遇和动力。当然,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实力的提升也会促进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发展。但是,就经济基础来说,沿东陇海线经济带的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这也是作为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的连云港仍然欠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自身经济实力较低的情况下,港口经济、桥头堡经济要想繁荣,就一定要发展沿东陇海线经济带。也只有沿东陇海线经济带的发展,江苏经济也才能快速发展。当然,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演化与江苏区域经济板块演化之间是互相影响的。从总体上来说,在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演化与江苏区域经济板块演化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的空间结构演化对局部区域经济板块演化有引导作用,局部区域经济板块演化也会反作用于整体的空间结构演化,但把握这个问题不宜僵化;因而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演化进程影响着江苏区域经济板块演化的进展,江苏经济应在泛长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实现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

(2)泛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对江苏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泛长三角经济区分为长三角经济区和长三角腹地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的产业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长三角腹地经济区,从一定程度上说,泛长三角经济区中的长三角经济区和长三角腹地经济区在产业发展水平上具有典型的梯度特征。因而泛长三角经济区的产业经济发展(例如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对具有“东接西融”区位的江苏省域经济中的产业发展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是泛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着江苏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经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江苏开始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的进程”。“随着江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1952年以来,总的来看,江苏第一产业的比重在逐步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在1952—1977年快速上升后,1977年以后稳定在50%左右,但2005年达到了56.6%的新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在1965—1984年的不断下降之后,于1985年后开始稳步提高,2006年为36.3%。具体地说,江苏按GDP计算的三次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一三二’(这表明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比重最小,该类型经历的时间为1952——1957)、‘摇摆型’(1958——1963)、‘一二三’(1964——1971)、‘二一三’(1972——1988)和“二三一”(1989—现在)五个发展阶段”。江苏经济的这种产业结构变化是由其特殊的经济区位所决定的。江苏经济的“东接西融”区位决定着江苏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与泛长三角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密切联系。一方面,江苏经济的工业化和接轨上海经济产业升级,必然会推动其经济向产业结构高度化方向演进。江苏经济的三次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及其变动规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江苏经济沿新亚欧大陆桥西安以东双桥经济带和长江流域经济带极化与辐射,长三角经济腹地的产业合理化,也必然会推动江苏经济向产业结构高度化方向演进。因此,江苏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经济发展与泛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息息相关;从这种意义上说,江苏经济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是在泛长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的进行的,因而江苏经济应通过区域合作实现产业经济发展。

二是泛长三角经济区产业组织演化影响着江苏产业组织创新和产业经济发展。泛长三角经济区产业组织演化影响着江苏产业组织创新和产业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产业集聚(产业聚集)在江苏经济和泛长三角经济区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以前的江苏经济还没有出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以产业集聚为重要内容的产业组织现象。(产业集聚又称产业集群,实际上它是指产业成群,围成圈集聚发展的意思。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区域内形成某种产业链或某些产业链。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集中度,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交换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随着长三角经济区产业组织的发展,江苏经济尤其是苏南经济中的产业组织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一般说来,长三角经济区尤其是上海经济中的产业组织创新对产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已经显现,而长三角经济腹地经济区中的产业发展水平要低得多,其产业组织创新对产业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不大,但是随着泛长三角经济区的整体快速发展,必将推动泛长三角经济区产业组织创新发展。因此,江苏产业组织创新和产业经济发展与泛长三角经济区产业组织演化密切相关,因而在泛长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的产业组织创新对江苏产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对江苏经济创新发展的意义

长三角经济区是泛长三角经济区的极核区,江苏经济中的苏中经济和苏南经济是长三角经济区(16个城市经济板块构成的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江苏经济发展在泛长三角经济区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也就是说,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对江苏经济创新发展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

1.江苏经济在泛长三角经济区中的地位

由于经济极化与辐射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因而泛长三角经济区也是一个区域经济板块边界变化的经济区。从中国现行行政区划和地缘关系来看,泛长三角经济区包括长三角经济及与其有内在联系的经济腹地。对泛长三角经济区内涵应有分层次的理解。从一般意义来说,泛长三角经济区由长三角经济及其极化和辐射的广阔经济腹地构成;从动态的意义看,泛长三角经济区的现实内涵宜是由长三角经济及其极化和辐射较强的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的经济腹地组成。泛长三角经济区是适应长三角经济和其经济腹地快速发展而形成和发展的,因而加快泛长三角经济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江苏经济是与长江“黄金水道”和东部“黄金海岸”交汇,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发达区域——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省域经济板块。江苏经济腹地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是外商对华投资的首选地和外资进入泛长三角区域的“门户”,江苏合同利用外资已连续多年居全国之冠。江苏经济具有明显的国际比较优势和强大关联效应的主导产业,可以有效引导泛长三角产业结构的提升和现代工业体系的成长。江苏经济拥有丰富的教育、人力资源和广大的市场,国际资本和世界制造业正加速向其转移,其正面临着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江苏省也是东接中国国民经济中发达大城市——上海市的经济强省。江苏经济吸收上海经济的先进技术,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并通过长江流域和双陆桥向长三角经济腹地进行极化和辐射,吸纳其中丰富的劳动力及其经济资源,推动产业转移,在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中具有独特的“东接西融”的特殊区位。因此,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泛长三角经济区的产业布局调整,有利于加速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

(1)江苏经济的“东接西融”区位有益于其融入泛长三角经济区实现共同发展。江苏经济的“东接西融”地位使其经济的外向型和国际性特征十分明显。世界经济的竞争更多的表现为区域经济板块之间的竞争。加快泛长三角经济区发展有利于提升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区域经济板块的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的长三角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产生着极大影响,但长三角经济区面临发展空间和资源有限等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需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整合资源。因此,发展泛长三角经济区将会有利于增强江苏经济的“东接西融”地位,有利于扩大长三角经济区和江苏经济的经济腹地,有利于长三角经济区和江苏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2)江苏经济的“东接西融”区位有益于其融入泛长三角经济区并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江苏经济具有的“东接西融”地位和实施的“两个率先”发展战略,对于加快泛长三角经济区发展和促进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保持外向型和国际性经济的优势,是江苏经济和长三角经济区面临的重要课题。实施泛长三角经济区发展战略,可以通过长三角经济区和江苏经济的腹地扩大,保持和提升长三角经济区和江苏经济的区域经济优势地位。从这个角度看,泛长三角经济区的发展,也必然带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区域经济良好竞争局面。推动泛长三角经济区的合作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它对“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新格局”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增强江苏经济的“东接西融”地位,实现泛长三角经济区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区域经济整体经济实力。

(3)江苏经济的“东接西融”区位有益于其在泛长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实现创新发展。加快泛长三角经济区发展有利于推动江苏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创新发展。实施泛长三角经济发展战略,对于中、西部经济地带发展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从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看,长三角经济区担负着带动周边后发区域经济板块发展的历史责任。发展泛长三角经济区,积极加强长三角经济区与周边后发区域经济板块的经济合作,是实现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区域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江苏经济的“东接西融”地位,有利于其在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中实现创新发展。加强区域合作是泛长三角开放、增进合作、加快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共同愿望。因此,加快江苏经济的创新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板块各方利益要求,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的需要;通过促进区域内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建立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产业合作体系,可以实现资金、技术、人力、自然资源等高效配置,推动更大范围的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