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的江苏经济创新发展
14768500000028

第28章 泛长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的江苏快速交通束建设(5)

(2)积极支持苏北“区中园”建设工程。在苏北省级以上开发区中,划出一定面积的土地作为“区中园”,由苏南的开发区负责规划、投资开发、招商引资和经营管理,深入开展苏南苏北经济合作,实现区域优势互补。例如,地处苏北的张家港(宿豫)长江润发工业园,是张家港市2002年合作兴建的。如今该工业园不仅基础设施到位,而且在厂房、机器设备和产品档次等方面也不落后于苏南。到2007年9月底,有15家共建园区完成了申报、审核并获得批准,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落户共建园区,有力地提升了苏北开发区的建设水平。共建园区的苏南产业发展,为吸引更多、较大规模的项目,促进苏北开发区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3)大力推进苏南苏北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玻纤院、信息产业部第14研究所和第28研究所等单位与苏北高校、科研院所签订合作项目,组织苏南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到苏北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交流,洽谈技术转让项目,使更多的科研成果被苏北企业开发应用。

(4)加强苏南苏北干部的交流与学习。苏南各市每年安排20名干部到苏北工作1-2年,苏北各市每年派遣20名干部到苏南锻炼、学习,推动了南北各市在招商引资方面和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合作。

在南北区域合作发展思路的导引下,苏北经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经济增速得到提高,区域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和优化升级,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经济发展活力日益显现。2007年,苏北实现工业增加值2055.17亿元,增长21.8%,比苏南高5.1个百分点;苏北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8.93亿元,增长41.8%,比苏南增速高7个百分点,苏北财政收入增幅持续列三大区域之首;苏北实际利用外资23.51亿美元,增长117.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苏北进出口总额98.05亿美元,增长28.4%,高于苏南进出口总额增速5.9个百分点;苏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55元,增长15.7%,比苏南平均水平高0.3个百分点。苏南苏北区域合作发展的“南北挂钩”模式取得较大成效。

二、南北快速交通束建设与江苏南北区域合作发展

从苏南经济和苏北经济之间的发展历史看,“苏南与苏北的经济联系一直不密切,苏南经济增长对苏北的带动力一直很弱。其原因除了长江天堑的分割外,还因为两地的封闭发展。在苏南经济和苏北经济都处于低水平时,谈不上谁带动谁。改革开始后,苏南以上海为中心成为上海的外围和腹地;发展外向型经济后,苏南又面向国际市场。这意味着,一方面苏南发展不依赖于苏北,另一方面苏南发展不带动苏北发展。根据在部分苏北地区的调查,迄今为止对苏北经济起带动作用的中心与其说是苏南不如说是上海”。

因此,提升苏北区域经济自组织发展能力,必须建设江苏区域纵向南北快速交通束,为促进江苏南北区域合作发展寻求新路径。

1.南北快速交通束缺失对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

多年来的苏南苏北交通发展一直是相对独立的。江苏交通体系发展基本是以上海为导向的,以沪宁或围绕长江南北两岸交通为建设重点。其结果是苏南交通条件得到改善,苏南与上海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接受上海经济发展的辐射,苏南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发展的代价之一就是,苏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南北经济差距日益拉大。近几年来,江苏加大区域统筹发展力度,苏北的交通建设得到关注,新长铁路,徐宿淮高速、宁连高速、淮盐高速、连盐高速相继建成,使得苏北的交通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总体来看,苏北交通的发展状况尤其是快速交通的建设与苏南的差距还很大。

即使通过最近几年的超速发展,苏北高速公路密度仅为苏南的一半左右。苏北与苏南在高速公路密度、万人拥有高速公路里程的指标上,苏北占苏南的比例从2003年开始先缩小后略微扩大。从铁路拥有量来看,在苏北广大地域上,仅有东陇海、新长铁路。总体来看,一方面,苏北的交通发展落后于苏南;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苏北的南向交通一直未得到发展。从南向交通联系来看,新长铁路虽从苏北中部穿越,但因其基本曲线走向而使苏北与苏南经济联系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新长铁路全线原设计为国家一级铁路,是北接东陇海铁路、南联宣杭铁路的一条南北铁路干线,由东陇海铁路的新沂站引出,线路向南经淮安、盐城、海安、靖江(含海安至南通),过长江到江阴,南行到无锡锡山与沪宁线在石塘湾交会,终止于浙江宣杭铁路长兴车站。新长铁路对推动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用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缺失快速交通束功能和向南直线走向。苏北经济发展滞后,主要是南北交通条件差,缺失苏北与苏南、苏北与上海的快速交通束。因此,建设南北快速交通束,发挥南北快速交通束优势,必将使江苏区域经济发生重大变化,引导江苏经济发展由南向北梯度发展,让苏北经济成为江苏经济重要的生长点。

2.南北快速交通束:苏南、苏北区域合作发展的基础工程

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交通要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推动苏南苏北经济合作发展,南北快速交通束是基础工程。

(1)南北快速交通束的建设为江苏南北经济要素流动创造条件。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前提之一是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又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创造条件。生产要素流动的自由程度一方面取决于市场开放条件,另一方面则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从而影响到流动的范围、方向和程度。近年来,由于基础交通条件的改善,苏北区位相对优势逐步显现,苏南因产业拥挤出现的规模不经济、能源瓶颈、环境污染等情况日趋加剧,苏南投资开始流向苏北。企业趋利特性使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产生空间选择行为。但是,南北企业联系主要是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企业自主行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也逐步向苏北扩散,苏南苏北企业联系开始发展,对苏北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也将增强。因此,建设南北快速交通束为江苏南北经济要素流动创造条件。

(2)南北快速交通束的建设为加强江苏南北企业联系创造条件。作为区域经济的细胞和最基本的构成单位,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的行为主体和区域经济活力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取决于企业发展程度,因而企业的发展和扩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但是,当企业的发展是孤立进行时,其产出增长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有限的,而当企业与其它企业形成经济联系紧密、形成产业系统并融入到该区域的经济运行中,企业系统投入产出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必将产生强大的带动作用。苏南苏北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南北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直接与生产成本大小、与市场距离远近等因素相关。对于企业来说,苏南企业接近市场、尤其是便利的出口配套设施、集聚经济的作用,也间接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这就是倡导多年的苏南产业难以向苏北转移的重要经济原因。南北快速交通束的建设,将充分发挥苏北低生产成本的优势,缩短其与长三角市场的“空间距离”,必将推进南北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联系,进而促进江苏南北产业转移实现。

(3)南北快速交通束的建设为沿快速交通束城市经济发展创造条件。现代经济发展取决于现代产业的发展,而现代产业发展的天然载体是城市经济。城市经济是现代产业发展的聚集体。南北快速交通束的建设必将促进沿线城市经济板块的快速发展。沿线城市经济实力的综合提升,必将形成带动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带。因此,建设南北快速交通束是苏北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3.建设南北快速交通束的地方政府行为协调

地方政府行为尤其是与经济活动有关的行为,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多方面影响,直接关系着区域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加快建设南北快速交通束,投入资金的来源问题是关键所在。将工程实施市场化运作,依赖于市场机制拓展资金来源,并在以后的管理上实行较为灵活的体制,有利于南北快速交通束的建设。

地方政府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行为主体。不同等级的地方政府,所拥有的经济权限不同,经济行为能力也就有差异。但是,在省级行政区域经济板块中,由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与区域经济联系产生行为差异,从而难以产生整体区域的利益最大化。“从现实中看,无论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是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对外经济交往,还是内部经济发展,都不存在充分开放和完全竞争的情况,有的只是有限度的对外开放和程度不同的不完全竞争”。在加快建设南北快速交通束过程中,涉及到江苏省各级地方政府,不同等级政府尤其是不同区域的地方政府之间经济利益的协调问题成为制约江苏南北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协调建设南北快速交通束中的各级地方政府行为。

(1)建设南北快速交通束中的省级政府行为。江苏省政府是建设南北快速交通束的重要的决策主体,其对交通规划的制定对南北快速交通束建设具有直接指导意义。一是协调区域之间的快速交通束发展次序。在资金不足的条件下,快速交通束发展次序主导着政府投入的方向,间接引导着民间资本等其他资本的投入方向。实施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在建设南北快速交通束中的投资、信贷、财政等政策的导向方面适当向苏北倾斜。二是设立区域性的协调机构,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在区域经济互动协调当中,仅有省级政府的协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各级政府的参与和自我协调。在区域协调机构领导下,进行区域之间的南北快速交通束建设的协调。

(2)建设南北快速交通束中的市、县级政府行为(事权的界定)。作为省政府政策的执行者,在建设南北快速交通束过程中,市、县级政府具有重要的作用。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区域交通条件,进而改善区域发展环境的重大项目,往往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这种项目由于资金的限制,不可能在全区域、均等的推进,而往往在实施时具有先后次序、侧重点不同,这样各地方政府及其区域的收益程度是不同的。南北快速交通束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如涉及到拆迁问题,就需要动员各级地方政府的力量来协调。因此,在南北快速交通束建设过程中,在省、市、县级政府之间,要有明确的职能和事权界定,避免出现相互之间的扯皮现象,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和建设速度。

南北快速交通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江苏省各级地方政府在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中,要进行制度创新,优化地方政府行为。制度创新并不是要创造出超出自身范围的权力,而是要弱化行政区经济特征,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