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导游基础知识
14767900000062

第62章 中国旅游文学(6)

7.内蒙访古(节选)(翦伯赞)

火车走出居庸关,经过了一段崎岖的山路以后,自然便在我们面前敞开了一个广阔的原野,一个用望远镜都看不到边际的原野,这就是古之所谓塞外。

从居庸关到呼和浩特大约有一千多里的路程,火车都在这个广阔的高原上奔驰。我们都想从铁道两旁看到一些塞外风光,黄沙白草之类,然而这一带既无黄沙,亦无白草,只有肥沃的田野,栽种着各种各样的庄稼:小麦、荞麦、谷子、高梁、山药、甜菜等等,如果不是有些地方为了畜牧的需要而留下了一些草原,简直要怀疑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河北平原。

过了集宁,就隐隐望见了一条从东北向西南伸展的山脉,这就是古代的阴山,现在的大青山。大青山是一条并不很高但很宽阔的山脉,这条山脉像一道墙壁把集宁以西的内蒙分成两边。值得注意的是山的南北,自然条件迥乎不同。山的北边是暴露在寒冷的北风之中的起伏不大的波状高原。据《汉书·匈奴传》载,这一带在古代就是一个“少草木,多大沙”的地方。山的南边,则是在阴山屏障之下的一个狭长的平原。

现在的大青山,树木不多,但据《汉书·匈奴传》载,这里在汉代却是一个“草木茂盛,多禽兽”的地方,古代的匈奴人曾经把这个地方当做自己的苑圃。一直到蒙古人来到阴山的时候,这里的自然条件,还没有什么改变。关于这一点,从呼和浩特和包头这两个蒙古语的地名可以得到说明。呼和浩特,蒙古语意思是青色的城。包头也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有鹿的地方。这两个蒙古语的地方,很清楚地告诉我们,直到13世纪或者更晚的时候,这里还是一个有森林、有草原、有鹿群出没的地方。

呼和浩特和包头这两个城市,正是建筑在大青山南麓的沃野之中。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的北边,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沐着阳光。这是多么平静的一个原野。但这个平静的原野在民族关系紧张的历史时期,却经常是一个风浪最大的地方。

愈是古远的时代,人类的活动愈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特别是那些还没有定住下来的骑马的游牧民族,更要依赖自然的恩赐,他们要自然供给他们丰富的水草。阴山南麓的沃野,正是内蒙西部水草最肥美的地方。正因如此,任何游牧民族只要进人内蒙西部,就必须占据这个沃野。

阴山以南的沃野不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们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只要占领了这个沃野,他们就可以强渡黄河,进入汾河或黄河河谷。如果他们失去了这个沃野,就失去了生存的依据,史载“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就是这个原因。在另一方面,汉族如果要排除从西北方面袭来的游牧民族的威胁,也必须守住阴山的峪口,否则,这些骑马的民族就会越过鄂尔多斯沙漠,进入汉族居住区的心脏地带。

早在战国时,大青山南麓,沿黄河北岸的一片原野,就是赵国和胡人争夺的焦点。

在争夺战中,赵武灵王击败了胡人,占领了这个平原,并且在他北边的国境线上筑起了一条长城,堵住了胡人进入这个平原的道路。据《史记·匈奴传》所载,赵国的长城东起于代(今河北宣化境内),中间经过山西北部,西北折入阴山,至高阙(今乌拉山与狼山之间的缺口)为止。现在有一段古长城遗址,陆续绵亘于大青山、乌拉山、狼山靠南边的山顶上,东西长达二百六十余里,按其部位来说,这段古长城正是赵长城遗址。

我们这次访问包头,曾经登临包头市西北的大青山,游览这里的一段赵长城。这段长城高处达五米左右,土筑,夯筑的层次还很清楚。东西纵观,都看不到终极,在东边的城址上,隐然可以看到有一个古代废垒,指示出那里在当时是一个险要地方。

我在游览赵长城时,作了一首诗,称颂赵武灵王,并且送了他一个英雄的称号。赵武灵王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全国的人力物力仅仅连接原有的秦燕赵的长城并加以增补,就引起了民怨沸腾。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秦始皇面前就站着一个孟姜女,控诉这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甚至在解放以后,还有人把万里长城作为“炮弹”攻击秦始皇。而赵武灵王以小小的赵国,在当时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下,竟能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国防工程而没有挨骂,不能不令人惊叹。

当然,我说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不仅仅是因为他筑了一条长城,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敢于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要知道,他在当时发布这个命令,实质上就是与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

只要读一读《战国策·赵策》就知道当时赵武灵王发布了胡服骑射的命令以后,他立即遭遇到来自赵国贵族官僚方面的普遍反抗,赵武灵王击败了那些顽固分子的反抗,终于使他们脱下了那套用以标志他们身份的祖传的宽大的衣服,并且把过了时的笨重的战车扔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

8.平沙漠漠夜带刀(节选)(三毛)

我初抵沙漠时,十分希望做世界第一个横渡撒哈拉沙漠的女子探险家。这些事情,在欧洲时每夜想得睡不着,因为,沙漠不是文明地带,过去旅行各国的经历,在此地都不太用得上。想了快半年,还是决定来了再看情形。当然我不能完全没有计划地来,总不能在飞机上,背个大水壶往沙漠里跳伞。我先到了西班牙属地,撒哈拉沙漠的首都——阿蕴。说它是首都,我实在难以承认,因为明明是大沙漠中的一个小镇,三五条街,几家银行,几间铺子,倒是很有西部电影里小镇的荒凉景色和气氛,一般首都的繁华,在此地是看不到的。

我租的房子在镇外,虽说是个破房子,租金却比欧洲一般水准高很多。没有家具,我用当地人铺的草席,铺在地上,再买了一个床垫,放在另一间当做床,算暂时安定下来了。水是有的,屋顶平台放个汽油桶,每天六时左右,市政府会接咸水来,那是沙漠深井内,打出来的水,不知为什么很咸。洗脸、洗澡都得用它。平日喝的水,要一瓶一瓶去买,大约二十台币左右一瓶。

初来时,日子是十分寂寥的,我不会说阿拉伯文,邻居偏偏全是撒哈拉的当地人——非洲人,他们妇女很少会说西班牙文,倒是小孩子们能说半通不通的西文。我家的门口,开门出去是一条街,街的那一边,便是那无边无际的沙漠,平滑、柔软、安详而神秘的一直延到天边,颜色是淡黄土色的,我想月球上的景色,跟此地大约是差不多的。我很爱看日落时被染红了的沙漠,每日太阳下山时,总在天台坐着直到天黑,心里却是不知怎的觉得寂寞极了。

9.钓鱼城访古(李兴荣)

马年(1990)仲夏,在三江交汇的合川南门渡口,我登上了东下的游艇,顷刻飞舟十里,行至江面最窄之处。当年余玠、王坚筑堤御蒙之残卵余石仍依稀可辨,这里就是昔日钓鱼城宋军锁江截流、阻御元军的水师码头旧址。宋蒙争战数十年,蒙元劲旅不得夺江而下皆赖其力焉!游艇正欲靠岸,忽然雷声轰鸣,浓雾翻滚,大雨倾盆而下,荡涤着码头及鱼城数十日之尘埃,猛降连日酷暑高温,钓鱼城如此盛情,倍添觅古之意趣。

从码头移步,攀缘石阶数十,只见高达十米的石坊横卧于道,仰首望之,坊上“护国名山”四字径尺大小,直入眼帘,令人肃然起敬。

不久雨歇雾散,吾等已临山南始关门,此乃鱼城外墙第一关,忽见游人队队策马而上,似见当年军旅行次,顿生幽古之意,沿崖壁石栈而上,护国门横亘去路,故觉山穷水尽,去向难明,此属弃舟登山之必经要道,幸有相识之人速开关门,我等登门而上,原来门外便是一片宽阔起伏的山顶平地。举目平眺,这山巅城墙环绕,满目清纱、水塘;林中寺檐屋椽隐约可见。先时吾已闻诸人,早在唐宋这里就有了千佛崖、悬空卧佛和名人题咏等,自古为天下名山和游人涉足的风景圣地,今验诸实,诚然不谬矣!

临墙望之,嘉陵江涛涛巨浪恰如一根飞腾的玉带,将此千仞高山三面环抱,昔日合州军民藉此峭壁悬岩的险绝形势,筑城固守,严阵以待。

曾记得,公元13世纪蒙古铁骑跃马西征,欧亚万里硝烟弥漫。绍定四年(1231)蒙军拖雷所部挥鞭南下,破大散关,直趋四川,沿嘉陵江如洪水恶浪破竹南下,11月攻克合州,戮知州陈寅,洗掠州治而北归,从此南宋大后方四川屡遭掠害。理宗淳祐二年(1242)宋以主战派,蕲州余玠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总领四川军民大政。玠上车伊始,“大更弊政,遴选守宰”。故筑招贤馆于府左,以集思广益,安民保土。时隐居黔中的冉?冉璞兄弟遂慕名入渝。建言“蜀中形胜之地莫如钓鱼山”,请徙合州于此,得人而守之,可比贤师十万,玠毅然纳之。当即以冉氏兄弟发谴合州,“徙城之事,悉以任之”,知州王坚奉命征发石照、铜梁、巴州、汉初、赤水五县民丁17万,筑城垒堡,凡山边绝险之处,皆傍山垒墙两重,高二三丈不等,周回13里,设城楼八处,刀箭不入。西门之内,因沟为池,其“泉水汪洋,旱亦不涸。池中鱼鳖可掉舟举网”。又凿小池13,井92眼,山中之地皆可灌溉丰收,遂迁州、县治于斯,驻兵3600守之。常年或耕或战,兵精粮足,经数十年之惨淡经营,终成四川“八柱”中最为稳固的抗蒙据点。至今其遗迹尚存,雄姿仍在。只是城垣已在大元一统时尽行拆除,今之所见为清代合州府令所补修。

穿过护国寺,只见山巅有一石台,名曰钓鱼台,其上平正,可容数人。插竿之孔犹存。怪哉!此台悬岩千仞,与大江相去险远,钓可施乎?疑惑中巧逢山中宿老振振有词追出原委:当年,三江(嘉陵江、涪江、渠江)流域普降暴雨,洪水浩荡,水位猛涨,致使台前江水环绕,此时坐台垂钓,有何难哉。是故将此台名钓鱼台,此新筑之山城名曰钓鱼城。

片刻,已至东门炮台旧址,因为这里发射了震惊宇环的一炮而闻名于世。开庆元年(1259)2至7月,蒙哥汗率军围攻钓鱼城,经久难下,先折了大将汪德臣,既之军中又痢疾流行,连连受困,乃令于新东门外约数百米的脑顶坪筑瞭望台。7月21日,大汗亲临台下指挥瞭望,以探虚实。城内宋军重炮击之,上桅瞭望者被震掷百步之外,浓烟中蒙哥汗为炮风所震,成疾致死,享年不过五十又二。可叹蒙哥汗,戎马倥偬,战无不克,不料合州遇阻,壮志未酬,含恨而逝。同时合州之围骤解,南攻襄阳的蒙军统帅忽必烈亦仓促班师北归,争夺汗位。宋军乘机收复失地,残延天祚数十年。西征诸军亦停止攻伐。故钓鱼城之战创造了残延宋祚,解围欧亚的奇迹,被欧洲人誉为“上帝折鞭处”,诚如近人林昭德撰联所云:

悠悠碧水留千秋正气满乾坤

峨峨高城殒一代天骄震千古

在周巡钓鱼城之后,来到出土文物陈列室,各种宋代兵器及饮食器具均历历在目。钓鱼城遗址之完整,器物之丰盛,足值一观,堪称宋代古战场军事博物馆。忠义祠里,我们在钓鱼城最后一任守将王立的半身神像前呆住了,他那灼灼沉思的目光仿佛又把我们带到了那非常岁月,这为祀主原非庙中之灵,乾隆三十一年方才列祀入内,得以正果。日月相替,其势亦异,当他守城时,忽必烈已建号“大元”,外停西征,内改政体,吸收各族上层分子参政,严禁军队损害生民,一切正方兴未艾,生机盎然。于13世纪七八十年代连破襄阳、临安,宋主流落海上,势难再振,大宋天禄已尽矣!故钓鱼城亦渐成困守之孤岛。三年王命不通,又逢两载大旱,水粮俱尽,百姓易子而食,再守难矣。主帅王立乃疏通渠道,毅然在钓鱼城树旗反正,归依大元,举城百姓遂得再生,不亦俊杰乎?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对联,领字,古体,诗词,游记。

二、填空

1.我国最早的春联出现于时期。

2.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和三种。

3.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4.郦道元的中多数篇幅基本为成型的游记。

三、问答

1.民间流传着不少有关对联断句的有趣故事,试搜集几则,体会其断句的妙处。

2.请为山海关孟姜女庙联注音: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3.试谈古代诗歌的演变。

4.试谈词的形式特点。

5.试举例谈谈民间游记的内容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