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导游基础知识
14767900000042

第42章 中国的古代园林(4)

(三)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类型及应用

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堂、厅、馆、斋、楼、阁、亭、台、轩、榭、舫、廊、桥、墙等。堂、厅、馆、斋用于生活起居;楼、阁、亭、台、轩、榭、舫用于游览、赏景;廊、桥用于联系交通、联结景点;园墙、园窗、园门则用于围护和分隔空间。最有特色的建筑是廊、桥、亭等。

1.厅堂

厅堂是园林中的主体建筑,往往是待客与集会活动的场所。厅堂建筑的体量较大,造型简洁精美,比其他建筑复杂华丽。

堂是居住建筑中对正房的称呼,堂往往成封闭院落布局,只是正面开设门窗。它是园主人起居之所,陈设布置十分讲究,体现着园主人的身份、爱好和文化素养,也可作为家庭举行庆典的场所。“堂者,当也。谓当正向阳之屋,以取堂堂高显之义”。“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厅堂一般坐北朝南。向南望,是全园最主要的景观,多位于建筑群中的中轴线上,体型严整,装修瑰丽。室内用隔扇、落地罩、博古架进行空间分割。厅堂的位置确定后,全园的景色布局才依次衍生变化,造成各种各样的园林景致。

厅是满足会客、宴请、观赏花木或欣赏小型表演的建筑,在古代园林宅第中发挥公共建筑的功能,要求有较大的空间,以便容纳众多的宾客。厅门窗装饰考究,建筑总体造型端庄典雅,一般的厅都是前后开窗设门,主厅多采用四面开门窗的四面厅,为了便于观景,四周往往不作封闭的墙体,而设大面积隔扇、落地长窗,并在四周绕以回廊。另外,赏荷的花厅和观鱼的厅堂多临水而建,一般前有平台,供观赏者尽情游赏。

厅堂建筑多是全园精华之地,众景汇聚之所,构成一个个的庭院,起着组织空间、突出主题的作用,在造型风格上,强调端庄典雅、精美华贵,是人工雕凿色彩最浓的部分。至于皇家园林,规模巨大,厅堂不足以统帅全景,需要由高大的宫殿式建筑群来当此重任,这样才能显示皇家园林的恢宏气派。

著名厅堂建筑有拙政园的远香堂、留园的涵碧山房、狮子林的荷花厅等。

2.楼阁

楼阁是园林中二类建筑,属较高层的建筑,体量较大,在园林中运用较广泛,在形制上不容易明确区分。楼阁不仅是游人登高放远的佳处,同时也是园林最为突出的景观。楼阁这种凌空高耸、造型隽秀的建筑形式运用到园林造景上,常建于建筑群体的中轴线上或独立设置于园林中的显要位置,起着一种构景中心的作用,成为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多在临水之地建楼,取凭高远眺,极目无穷之妙。

在古代楼是一种“重屋”的建筑,两层以上的屋,故有“重层曰楼”之说,一般可住人或用做珍藏书画的书房或登高远眺、观赏风景,因为楼高,常常成为园中一景。阁与楼近似,较小巧,平面为方形或多边形,多为两层的建筑,建筑物底层空着,上层设围廊,有挑出的平坐,供眺望观景,这是二者的主要区别。在用途上,阁带有贮藏性,用来藏书、藏画等。如宁波的天一阁和北京颐和园的佛香阁等。

3.书房馆斋

馆可供宴客之用,其体量有大有小,与厅堂稍有区别;大型的馆,如留园的五峰仙馆、林泉香石馆,实际上是主厅堂。斋供读书用,环境隐蔽清幽,尽可能避开园林中主要游览路线。建筑式样较简朴,常附以小院,植芭蕉、梧桐等树木花卉,以创造一种清静、淡泊的情趣。如苏州留园的涵碧山房,名字取自宋朝朱熹的“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诗意,意为蕴涵碧绿的山房;又如《红楼梦》中描写的“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的“潇湘馆”。

4.榭

榭建在高土台上或临水,也可以是局部或全部建筑于水上的建筑。四面开敞通透或做落地长窗,显得空透畅达,屋顶通常用卷棚歇山式,檐角低平,显得玲珑轻巧,简洁大方。室内装饰简洁雅致,观赏为主,又可作休息的场所。近可观鱼或品评花木,远可极目眺望,是游览线路中最佳的景点,也是构成景点最动人的建筑形式之一。拙政园的芙蓉榭是榭的代表作。

“榭者,籍也。籍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籍字的意义是依靠或借助的意思,建榭要依靠园中景物,二者结合,相得益彰,常常建于水边或花畔,借以成景。水榭要三面临水。榭不但多建在水边,而且多建在水的南岸,视线向北而观景。如网师园中的“濯缨水阁”,怡园中的“藕香榭”等,都是朝北的。这些归因于中国的阴阳学说,“山南水北谓阳”,建筑之南,水面之北,所见之景是向阳的;若反之,则水面反射阳光,很刺眼,而且对面之景是背阳的,也不好看。

因为榭一般在水边建平台,平台周围有矮栏杆,在临水处多设栏,坐凳栏杆,又叫美人靠、吴王靠,相传吴越时吴王与美人西施常常在此游赏观景。后来这种美人靠栏杆多经诗词描述,更增其文化内涵。

5.轩

轩是小巧玲珑、开敞精致的建筑物,体量不大。室内简洁雅致,室外或可临水观鱼,或可品评花木,或可极目远眺。轩的形式类型也较多,有的做得奇特,也有的平淡无奇,如同宽的廊。在园林建筑中,轩这种形式也像亭一样,是一种点缀性的建筑。所以造园者在布局时要考虑到何处设轩,它既非主体,又要有一定的视觉感染力,可以看做是“引景”之物。如网师园中的“竹外一枝轩”,可谓引人入胜,经此处通向“月到风来亭”;又作为“濯缨水阁”之对景。

又如拙政园中的“与谁同坐轩”,是从中部园区经“别有洞天”至西部园区的第一眼所见之建筑。这是一座扇形的建筑,形象生动、别致。留园中的“揖峰轩”,是石林小院中的一座主要建筑,体量不大,又有廊院及院中石林相伴,是一处园中之园,空间有分有合,隔中有透,贵在层次分明。

6.舫

舫是仿造舟船造型的建筑,又称不系舟,与船相似,分头、中、尾三部分,是休息、宴饮、娱乐的场所。船头有跳台,作赏景之用;中间是下沉式,两侧有长窗,供休息和宴客之用;尾部有楼梯,分作两层,下实上虚。在体量上模仿船头、船舱的形式,便于与周围环境和谐协调,也便于内部建筑空间的使用。舫不能移,只供人游赏、饮宴及观景,常建于水际或池中。南方园林和岭南园林常在园中造舫,如南京煦园不系舟,是太平天国天王府的遗物,而苏州拙政园的香洲是舫中佼佼者。

舫在中国园林艺术的意境创造中还具有特殊的意义。庄子说“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若不系之舟”,因此舫成为古代文人隐逸的象征,表示园主隐逸江湖,再不问政治。所以它常是园主寄托情思的建筑,代表隐居之意。舫在不同场合也有不同的含意,如苏州狮子林,本是佛寺的后花园,所以其中之舫含有普度众生之意。而颐和园清宴舫,按唐魏征之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由于石舫永覆不了,所以含有江山永固之意。

7.亭

园林建筑类型有十四五种之多。然而,真正在园林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亭、廊、桥。亭是我国园林中最主要的建筑,其形式多变,轻巧空灵。

亭体积小巧、结构简单、造型别致,选址极为灵活,可建于园林的任何地方,是一种开敞的小型建筑物。亭主要供人休憩观景,可眺望,可观赏,可休息,可娱乐,有引领游览的功能,更是重要的点景建筑,以其优美的造型与周围景物结合,构成优美的风景画面。

亭在造园艺术中的广泛应用,标志着园林建筑在空间上的突破,或立山巅,或枕清流,或临涧壑,或傍岩壁,或处平野,或藏幽林,有半山亭、路亭、半江亭等,空间上独立自在,布局上灵活多变。同时,在建筑艺术上,亭是园景中的亮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亭形式多样,明代计成的《园冶》中记有:“造式无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横圭、八角到十字,随意合宜则制,唯地图可略式也。”

亭集中了中国古代建筑最富民族形式的精华。按平面形状分,常见的有三角亭、方亭、短形亭、六角亭、八角亭、圆亭、扇面亭、梅花亭、套方亭。按屋顶形式分,有单檐亭、重檐亭、攒尖亭、盖顶亭、歇山亭,攒尖高耸,檐宇如飞,形象十分生动而空灵。按所处位置分,有桥事、路亭、井亭、廊亭。凡有佳景处都可建亭,画龙点睛,为景色增添民族色彩和气质;即使无佳景,也可从平淡之中见精神,使园林更富有生气和活力。我国名亭很多,如苏州的沧浪亭,拙政园中的松风亭、嘉实亭、陶然亭、爱晚亭、醉翁亭和兰亭等。

8.路与廊

园林观赏有动观与静观之分。动观为游,妙在步移景异;静观为赏,奇在风景如画。而游赏相间,动静交替则园之景致尽入眼中。中国园林素以自然山水园著称,园中景物均为自然式布置,游路设计尤为奇巧,故漫步园中,景观变化不断,游人可以慢慢地游,静静地赏,而起着重要作用的建筑就是路和廊。

路和廊在园林中不仅有交通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有观赏功能。在中国园林中,路和廊是最富有可塑性与灵活性的建筑。蜿蜒曲折也好,高低起伏也好;曲折如游龙,高下如长虹,是一种生动活泼、颇具特色的民族建筑。它既可在交通上通联自如,又可让游人移步换景,仔细品味周围景色,也可使游人免受烈日之下的曝晒之苦,还可使游人不遭风雨吹淋之罪,在酷暑风雨之时,仍然可以观赏不同季节和气象时的园林美。

廊的类型丰富,从其剖面结构来看,大致可分为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和双层廊等形式。按其平面来看,可分为直廊、曲廊和回廊三种形式,按其与环境结合的位置划分,又可分为沿墙走廊、桥廊、水廊、爬山廊等。

其中,单廊曲折幽深,若在庭中,可观赏两边景物;若在庭边,可观赏一边景物,一边通常有碑石,可欣赏书法字画、领略历史文化。复廊是两条单廊的复合,于中间分隔墙上开设众多花窗,两边可对视成景,既移步换形增添景色,又扩大了园林的空间。苏州沧浪亭的复廊最负盛名,颐和园则拥有728米长的“天下第一长廊”的双面空廊。

因此,廊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特有的带形建筑,是园林的无声向导,它可以分割空间,联系交通,引导游览,常布置在两个建筑物或两个观赏点之间,是联系建筑物的脉络。其作用是把园内各单体建筑连在一起,它们绕山环水,形式多样。其列柱、横楣在游览中构成一系列取景框架,增加了景观层次,增强了园林趣味,使游人在移步换景中欣赏一组景观序列。同时,廊因其造型别致、曲折迂回、高低错落,本身也构成了园林景观。

9.桥

园林中的桥,是园林中沟通园路、驻足赏景、联接景点、点缀景观、增加自然情趣的重要建筑。常见的桥有拱、平、廊、曲、亭等类型,有石制的,有竹制的,有木制的,富有民族特色。它不但可以添景,而且可用以隔景,在视觉上产生扩大空间的作用。同时过了一桥又一桥,也颇增游客游兴。特别是南方园林和岭南类型园林,由于多湖泊河川,桥也较多。如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古称“莲花桥”,清代扬州两淮盐运使为了迎接乾隆南巡,特雇能工巧匠设计建造。该桥造型典雅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具有南方建筑的特色。而桥墩则厚实刚健,具有北方建筑特色,南北方建筑艺术和谐一体,被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最具艺术美的桥。

又如十七孔桥是颐和园中著名的景点之一。它东连廓如亭,西接南湖岛,长150米,堪称中国园林中最大的桥梁。十七孔桥是一座联拱石桥。桥面下宽14.6米,桥面上宽6.56米,高7米。整座桥给人以一种雄伟高大之感。这座桥共有17个桥洞,所以叫十七孔桥。在这17个桥孔中,第9孔最大,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小下来,对称排列。水面未冻结时,桥洞与水中的倒影成纺锤形,十分美丽。由于桥孔大小不一,所以桥面有一定的坡度,像一张弓。十七孔桥像天空中七彩的长虹飞架在碧波万顷的昆明湖上,又像神话中的鼍龙,状如半月浮游在平滑似镜的水中。

10.园墙

园墙是围合空间、屏蔽景致的建筑,有隔景的作用,以增加景深和变幻景色,有外墙、内墙、粉墙、云墙之分;南北园林通常在园墙上设漏窗、洞门、空窗等,形成虚实对比和明暗对比的效果。一扇扇造型各异的窗,像一个个美丽的画框,将自然景物框起来,形成一幅幅生动美丽的画。园门是通达风景的必经之口,过一门,迈一坎,又换了一种心情。

作为围合和分隔空间的构件,园墙有外墙和内墙之分。中国的园林都有围墙,富有民族特色。比如龙墙,蜿蜒起伏,犹如长龙围院,颇有气派。园中的建筑群都采用院落式布局,园墙更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如上海豫园,有称之为伏卧龙,穿云龙、睡眠龙等的五条龙墙,将豫园分割成若干院落,南北园林通常在园墙上设漏窗、洞门、空窗等,形成虚实对比和明暗对化的效果,并使墙面丰富多彩。漏窗的形式有方、横长、圆、六角形等。院墙上的窗的花纹图案灵活多样,有几何形和自然形两种。园林中的院墙和走廊、亭榭等建筑物的墙上往往有不装门扇的门孔和不装窗扇的窗孔,分别称洞门和空窗。洞门除供人出入,空窗除采光通风外,在园林艺术上又常作为取景的画框,使人在游览过程中不断获得生动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