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复活的日本财阀
14767300000006

第6章 特权商人(2)

这第三点结论犹如晴天霹雳,彻底把三井打懵了。合计着折腾来折腾去,让三井一家举办银行竟是个大忽悠!

可是井上馨等人却认为伊藤博文的考察报告很有价值,毫无办银行经验的日本,就得照着美国的路子来。于是政府方面立刻改弦更张,强行决定由三井和小野两家共同承办银行,不容再议。

这一下,三井只得打落门牙往肚子里咽。要么不办银行,要办就得跟小野家一起办。原先热情高涨的三野村,此刻也是一盘冷水从头凉到脚,心里很不是滋味。

但是政府方面的一帮人却越来越进入状态,开始商议起“bank”这个外来词,究竟该怎么翻译才好。大家商议下来,觉得“金行”的翻译比较好,毕竟当时日本最值钱的货币、最主要的计价货币是金。

在征询三野村的意见时,三野村正好憋着一肚子气没地方出,于是随口就提意见:“为什么要翻译成‘金行’?银子不也是流通的吗?我看翻译成‘银行’就很好!”

这个三野村,纯粹是拿唱反调来出气。不料意见反馈上去,官员们一致觉得“银行”的译法更好。因为在日语中,“银行”比“金行”更容易发音。就这样在赌气中,日语的一个新名词诞生了。所以汉语中的“银行”一词,其实是一个日语外来词。

三井和小野共同组建的日本史上第一家银行,最后的名称定为“第一国立银行”。名称有了,那场地呢?

就在这个时候,三井为自家银行专门建造的那栋五层楼豪华大厦落成了。盛大的落成典礼举行次日,小野家的人就捎来了井上馨的助理涩泽荣一的话:“新落成的三井大厦,当为第一国立银行所用。”

这回三井家的人肺都气炸了。一再让步,一再牺牲,最后还是出尔反尔,硬要塞个合作者进来。合办就合办吧,现在还要打三井大厦的主意。这可是三井花了血本造的房子啊,凭什么让小野家来坐享其成?一众愤怒的三井高层紧急开会,讨论的结果是:坚决说不!光说不算,三井家还马上行动,往新大厦里搬东西,先把大厦用起来再说。

三井家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激怒了涩泽荣一。自打明治政府成立以来,还没碰过这么大的软钉子。涩泽荣一放出狠话:“若是不同意,那就把官家存在三井御用所里的钱全部取出来。”

官家的钱全部取出,这是个什么概念?三井御用钱庄里80%的存款来自政府,把这笔钱全部抽走,相当于发生挤兑,钱庄必然倒闭。涩泽荣一的这招“釜底抽薪”,让三井彻底没了脾气。除了双手奉上大厦的使用权,还能有别的办法吗?

有!江湖经验老到的三野村来了个顺水推舟。他跑到井上馨和涩泽荣一那里建议说:“三井大厦不是不可以给第一国立银行使用,但既然是国立银行而不是三井银行,那占着三井家的房子委实说不过去,倒不如直接把这栋大厦的所有权转让给第一国立银行。”

这个建议合情合理,井上馨和涩泽荣一也没看出有何不妥,于是就答应了。

可是三野村岂会甘心为他人做嫁衣?三井大厦的造价究竟是多少,总规划师三野村最清楚。建造的时候还是用旧货币结算的,花了约4.7万两金,加上后期的一些成本,折成新货币,满打满算也就6万日元。可三野村现在报出的转让价却是12.8万日元,翻了一个跟头还不止!当然,这笔明细账涩泽荣一他们是无从知晓的。凭着三野村那张三寸不烂之舌,这笔买卖竟然做成了。折腾了一大圈,三井办自家银行的梦想暂时搁浅了。虽然拗不过政治权势,但好歹还是狠狠赚了一大笔。来日方长。

1872年11月,明治政府颁布国立银行条例,根据这个条例,翌年6月1日,日本第一国立银行正式成立。

这是明治政府主导创办的第一家银行,由三井和小野两家为主合资组建,两家的掌门人也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第一国立银行的行长。为了在两家之间搞平衡,两位行长的当值采取轮班制,每月轮换一次。三野村利左卫门被任命为执行行长,负责具体事务。既然是国立银行,就得有政府背景。财政部长助理涩泽荣一作为政府的“空降兵”,坐镇第一国立银行“总监役”,相当于银行的顾问或监事。

对三井来说,此银行非彼银行。第一国立银行的实权究竟掌握在谁的手里,明眼人一看便知。

突如其来的大洗牌

三井和小野的合作对双方而言都不情愿,两家都想着自办银行,却又不得不被政府牵着鼻子走。所以从一开始,两家都对第一国立银行的运作缺乏积极性,暗中搞起了两套班子,在一个招牌下面各干各的业务。

第一国立银行开业刚刚一年,朝廷的新政策又来了。此时,三井家在朝中的最大靠山井上馨已辞职下海,财政大权掌握在了大隈重信手中。如果说三井是井上馨的拍档,那么三菱就是大隈重信的盟友。正是在大隈重信的一手扶植下,三菱才一步步成为日本的海运霸主,并最终成为实力直逼三井的一大财阀。

大隈重信对三井的态度中立,既不眷顾亦不为难,只以政府利益为重。在第一国立银行之后,明治政府又先后开办了四家国立银行。这些银行主要吸纳来自政府和地方的官方存款,在此基础上开展放贷等金融业务。因为所有的放贷业务都是没有担保的,这就等于把政府的资金置于一个任由政商运作的高风险中,如果放贷造成呆坏账,政府的存款将直接受到影响。尽管后来曾要求存管金的1/3必须要有担保,但政府方面还是不能放心。

1874年10月,来自大藏省的一纸通令,让所有办银行的政商集体慌了神。通令要求各家银行必须对存管的公款进行全额抵押。也就是说,如果一家银行里存管着100万日元公款,这家银行就必须将100万日元的抵押物押到大藏省那里。抵押物可以是国债、地契、不动产或者货物,总之,必须100%全额抵押。

对政府而言,这一政策完全确保了自身存款金的安全。无论金融政商如何运作资金,政府的风险是零。但对于金融政商而言,这一政策却足以让他们倾家荡产。

这个时候,能不能活下来,完全要靠实力说话了。倘若自身实力并非过硬,而是凭借着政治特权才运作了超过自家资产总额的政府存款,则必定拿不出这么多的抵押物,这个时候就必破产无疑。

三井也拿不出。完全没有泡沫是不可能的,况且事先谁也没有料到政府会突然来这一招,简直毫无防备。但好在三井在朝中的关系并不止井上馨一人,多少还是听到了些风声,而且也知道大隈重信这次是来真的,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所以全额抵押令一公布,三井上下就立刻行动起来。

当时由三井存管的公款总额为379万多日元,另外还有近46万美元的外汇。也就是说,三井至少要在短期内拿出价值380万日元的抵押物。三井的大掌柜三野村急红了眼,开始疯狂地收集三井家族持有的国债、房契、地契,以及大米、生丝、茶叶等当时非常值钱的货物,甚至不惜把自个儿的家当也拿出来了。短短一个月内,三野村把价值217万余日元的抵押物交了出来。虽然还差了162万日元,但是这等实力和效率,已然堪称奇迹。三井在第一国立银行的合作方小野,可就没这么幸运了。本身实力就跟三井差了一大截,倒幕运动中攒下来的那点政治资本,此刻又不能兑换成真金白银,那就只剩下倒闭一条路了。全额抵押令出台后仅一个多月,小野就宣布了突然死亡。1874年11月23日的《东京日日新闻》如此报道:“大名鼎鼎的小野组,已于11月20日销户。”

小野倒闭后,其大掌柜古河市兵卫接手了一部分事业,这就是如今古河财团的由来。富士电机、富士通便是古河系的著名大企业。

三井在明治初期最大的一个竞争对手,就这样无情地倒在了政令之下,实在令人欷歔。同时倒闭的,还有早期明治新政府三大御用商之一的岛田。唯剩下三井,还在做最后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