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消费心理学
14766500000060

第60章 商业广告与消费心理(2)

日本的一项有关调查也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广告能有效地提高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该研究区别了不同程度接触广告的消费者,发现经常接触广告的消费者对品牌和新产品的注意度明显高于不接触广告的消费者。

随着广告接触频度的增加,消费者对广告商品的信任感也增强。相反,对于刚投入市场的新产品,通过接触广告了解产品,消费者对新产品的不信任感明显减少。我国的一些虚假广告诈骗案的发生也说明了,消费者由于接触广告,增加了对广告产品的信任感,由此而产生了购买行动。

4.说服消费者,促成购买行为

广告的心理功能,就本质而言就是要最终说服消费者采取购买某种商品或劳务的行动。心理学研究表明,为了实现说服消费者的目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使接受者对说服者的诉求产生共鸣或关心;使接受者依照说服者的指示,采取一定的行动;使接受者与说服者采取同一步骤或立场;使接受者赞成说服者的意见或行动;使接受者重视说服者的立场或信念。广告的说服,是通过诉求来达到的。所谓诉求,也就是指外界事物促使人们从认识到行动的全心理活动过程。广告诉求,就是要告诉消费者,有些什么需要,如何去满足需要,并敦促他们去为满足需要而购买商品。

我国学者王建刚在一项研究中,探讨了观众对不同产品类别的广告的喜欢程度与受其影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观众对产品类别电视广告的喜欢程度与广告对他们平时购物的影响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总之,广告的心理功能是多方面的,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广告的这些心理功能,使其在营销活动中发挥作用,并使广告真正成为消费者的消费指南。

三、商业广告的心理过程

广告所传递的信息,首先要暴露给消费者,通过消费者的知觉选择,可能被拒绝,可能被接收。当信息被接收后,消费者亦不一定去注意,如果消费者对这些信息不感兴趣,就可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只有当信息被注意后,才能转入短期记忆,这时,消费者就必须认知信息、了解信息,看信息是否与自己的知识、经验相一致,一致则予以接受,否则就予以拒绝。信息一旦接受,就转入长期记忆,以备取用。当消费者面对某种商品信息时,长期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就会与新接受的信息整合起来,并形成对该商品的态度,从而影响购买决定的产生。

1、通过广告引起顾客的注意,使顾客的意识转向广告商品,并对有关信息加以注意;

2、广告中传递给受众的信息,使人们对广告商品增进厂解;

3、进一步产生记忆、表象与想象、联想交互作用的心理过程;

4、当以上过程产生积极的感受以后,会引起兴趣,诱发情感,增强购买商品的欲望和做小购买决策的动力;

5、形成一个良好的商品形象,产生对该商品积极的态度评价,形成购买意向,最终诉诸购买行为。采取购买行为以后,感到使用满意或获得他人的赞美,会进一步加强对该商品的记忆、联想、情感,进而形成品牌忠诚度。

第二节增强广告效果的心理方法

广告宣传在促销商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增强广告的效果,就要采取一定的心理方法,以对消费者产生更大的影响。

一、广告吸引消费者注意的方法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某一特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有选择地、指向性地反映某一特定事物,使该事物在大脑中获得清晰的集中性的反映,由此达到对事物较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注意并不是无所不包的。引起注意的因素有两个方面,即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以及人们的主观因素。

消费者从接受广告信息到做出购买决策要经过五个阶段的心理活动过程,即心理学上所讲的AIDMA法则:A指Attention,即吸引注意;I指Interest,即引发兴趣;D指Desire,即激起欲望;M指Memory,即强化记忆;第五个字母A指Action,即促成行动。在这个原则中的第一步就是吸引注意。可见,从消费者接受心理上讲,注意被认为是发挥各种影响的前提,是广告产生效果的基础,广告能否吸引消费者注意是其成败的心理基础。如果不能引起注意,其它心理活动就无法进行下去。因此,加强广告吸引消费者注意的效果,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电视台在推出的热门节目中,如热门运动赛事、热门电视连续剧、热门专栏节目(如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等,常会穿插一些广告,这些节目的收视率固然很高,但研究表明,在广告插播期间,家庭用水量骤然升高,说明很多人已不在电视机旁或主动避开了广告节目。

人们对广告的注意有两种形式: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任务或预定目标,也不必作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必要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消费者根据主观上的某种需要而把心理活动集中在某种特定对象上的一种心理现象。如美国哈佛大学有人作过统计,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天要接触150个广告,但能记住的不足30项,而能诱发行为的仅12项;在被注意到的广告中,有意注意大约只占5%,无意注意占绝大多数。因此,引起人无意注意,是广告影响消费者的第一步。

广告吸引消费者注意的主要方法有:

(一)增大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要引起反应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而且在一定的范围内,刺激的强度愈大,人对这种刺激的注意就愈强烈。有的企业为了使广告位置显著,不惜花重金买报纸一个整版版面。要使得广告刺激能在大干世界形形色色的诸多刺激中被消费者所注意和瞩目,就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适当加大刺激程度,增强广告信息对消费者的作用。色彩鲜明,光照明亮,式样新奇,都是增大刺激程度的常用手段。

(二)加大刺激物之间的对比

刺激物之间的强烈对比,往往容易引起注意。这种对比包括:动静对比,远近对比,色彩对比,节奏的快慢对比以及对象与背景的对比等。如果在广告宣传中能有意识地利用上述对比方法并尽量加大对比度,就能更有效地增加广告的视听与记忆效果,引起消费者对广告内容的注意。

(三)增强刺激物的感染力

刺激物的强度和对比度固然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倘若它反映的信息毫无意义,缺乏引起人们兴趣的感染力,那么,它所引起的注意也是短哲的。在广告设计中,有意识地增大广告各组成部分的感染力,激发消费者对广告的各种信息的兴趣,是维持注意的重要支柱。在广告宣传中新奇有趣的构思、艺术性的加工、诱人关心的题材等,都能激发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强烈兴趣,这是广告成功的关键。例如“张裕葡萄酒”的广告,构图简洁,用光考究,黑色的背景,一缕光线衬托出了葡萄酒的美,配上迷人的音乐,连矜持的少女也掩饰不住钦羡的神色,这样的广告就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小案例:丝袜的震撼

美国有一个丝袜的产品广告,此前这个品牌在市场上毫不知名,但通过这个广告,其产品竞然一夜成名,十分畅销!广告画面很简单,镜头中先是出现一双美腿,接着开始由下往上移动,脚、小腿、大腿……显现出一副美女美腿图。但当镜头拉开的时候,人们发现电视中的人物竟然是一个男的,美国著名的棒球运动员!接着运动员告诉人们说,如果我穿上丝袜都能如此漂亮,漂亮的女士们就更不用说了!广告播出后的第二天,这种丝袜就开始了它的畅销之旅。

(四)刺激物的新异性

俗话说:“熟视无睹,多见不怪;一反常态,令人惊奇”,这是人们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新鲜、简洁、不落俗套的广告诉求方式总是能够更好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实现广告宣传的目标。广告的新异性通常表现在其形式和内容的更新上。例如,某国“皇冠”牌香烟欲打入某海湾国家市场,无奈那里的香烟市场已趋饱和。推销员得知该地的海滨浴场不允许吸烟,于是灵机一动,在这个旅游胜地到处张贴“禁止吸烟”的宣传画,并在“禁止吸烟”下方加上一行字:“皇冠”也不能例外。这一下却吸引了不少旅游者的注意。人们感到很诧异:香烟广告却提“禁止吸烟”,“皇冠”牌为什么也在禁止之列?于是反而激起了消费者去尝试一番的欲望,“皇冠”牌的销路打开了。

(五)刺激物的色彩和运动

色彩和运动可用以吸引注意力,因为鲜艳的色彩和移动的物体更引人注目。鲜艳的包装比色彩暗淡的包装更容易吸引人的视线。一项关于报纸广告中色彩效果的研究认为:“减价商品新增销售的41%可能是由于零售商在报纸黑白广告中增加了一种颜色所致。”

运动的物体,变化着的物体较之静态的物体更能引起人们注意,这也是被生活经验和科学实验证明了的心理学规律。霓虹灯广告不仅其鲜艳的色彩引人注目,而且它能闪动,容易使人不自觉地要看看它是什么。电视广告常常一连5至10分钟仍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能给人动感。

研究表明,当着人们“注意”某一事物时,维持这种“注意”状态的时间,一般来说,平均时数是五秒钟,几乎很少有人能够维持二十秒钟。“注意”的焦点针对印刷广告的印刷标题二秒钟之后,是“注意”力最强的时刻,再过二秒钟之后,“注意”力就会逐渐减弱消失。因此,广告宣传必须把握着这种规律性,即不要只是一般地追求稳定的“注意”,而是要在变化当中去引导人们的“注意”。这就要求广告在变化内容、出场顺序等方面要有一个既稳定又变化的安排,以此才能保持住人们的“注意”力。利用合理的设计,使广告牵动观察者的视线向设计者所期待的方向移动,增强广告的吸引力,从产生“注意”的那一瞬间开始,诱使读者全神贯注地看完整个广告。

(六)突出目标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注意程度的大小与被注意物体的多少成反比,目标越多越分散注意力,倒是注意对象稀少或不挤在一起时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就要求我们广告上,文字、图画都不要搞得太多、太零碎。如不可避免时,可对为数较多的注意目标用分隔的办法加以编排处理。如把所广告的商品、图画、照片和文字等放在视觉的中心上,并进行有序安排,使画面保持均衡、相称、统一和和谐。

如果广告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那就会丧失其本身的使命。只要有比较多的人注意了它,哪怕观者看了广告当时并不想买商品,但是却给他播下了购买欲望的种子。一旦有了需要,这种“种子”是不愁不会“发芽”、“开花”的。

二、广告增强消费者记忆的方法

增强消费者记忆的主要方法有:

(一)采取直观的、形象的方式传递信息

一般来说,直观的、形象的、具体的事物比抽象的事物容易给人留下印象,加深记忆。在人的记忆形成过程中,来自语词信息量与来自图像信息量的比例约是1:1000。图文并茂、色彩绚丽的画面能比光有文字的页面给人以更深的印象,原因就在于它的具体视觉形象所起到的独特作用。

采用这样的方式,既可以强烈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又能提高记忆的效果。例如,“虎牌”保险柜的电视广告,荧光屏上突然跳出一只大老虎,大吼一声,同时解说提示。这一广告既能引起观众的无意注意,又能加深观众的记忆,即使只播放一次,观众也可以记住。以后如果需要买保险柜,就会想起老虎吼声的虎牌来。

另外,形象化的语言、模拟图像、模拟音响、实物照片、操作表演等,都能加深消费者的记忆和想象。

(二)利用简短易懂的词语高度概括广告内容

广告词只有易懂,才能让消费者理解,并牢固地记住广告的有关信息。那些闻之清新、览之了然的易记广告,经常能使人们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就像给人们的认购情绪增添了“催化剂”。相反,冗长乏味、空洞抽象、晦涩难懂的广告内容,就难于被消费者记住。例如,日本丰田公司“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广告词,不仅信息量少,便于记忆,而且形象地突出了丰田车的卓越性能。

减少广告识记材料有两种途径,即识记材料的绝对减少和相对减少。识记村料的绝对减少,就是减少广告识记材料的绝对量;相对减少,就是在识记材料不可压缩的情况下,根据记忆心理学原理进行分块整理,这样,就等于加上了一些理解,也就等于所需记忆的材料相对减少了。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说法,相对减少就是进行信息的组块化,也即把零散的信息组织为组块,从而减少记忆单位,方便记忆。

(三)适当地重复广告与拓宽宣传途径

在广告传播中,不断地重复广告,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产品仍是富有竞争力的,能够给消费者以信心,同时,能够帮助消费者识记广告中的信息,并且保持对这些信息的记忆。因此,即使是著名的品牌也需要运用广告重复策略,一方面给老顾客以信心,另一方面又可以吸纳新生代消费群体。当新产品问世时。如果想尽地快打开市场,可以采用在一段时间内密集播放广告的策略;如果希望产品销售有后劲,则可以采用广告频率稍低但延续时间长的方式。

广告重复并不等于广告没有变化,广告采取重复的形式有多种:

对广告中的重要内容进行重复;

用具有不同创意的广告进行重复;

在同一媒体上做同一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