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的B面
14765100000021

第21章 赵高:逢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1)

六王毕,四海一。

公元前221年,中华大地上持续燃烧了数十载的硝烟终于慢慢散去。尘埃落定,一片废墟与焦土之中,大秦帝国如同一轮巨日冉冉上升。

这轮巨日的缔造者就是谤满千载、誉满千载的嬴政,即秦始皇。这位据传因目睹母亲和伪太监苟合,羞愤之下咬断了半截舌头的千古一帝,所创下的伟业是前人无法想象的:帝国的版图第一次远及烟瘴的桂林、象郡及南海;天才地废除了风行已久的分封制,创立了从那以后沿袭两千多年的郡县制,真正使帝国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此外,书同文,车同轨,这一系列伟大的创举,都由这位总是表情冷漠却精力旺盛的始皇帝缔造完成。

嬴政将自己定名为始皇,初衷是一个美好的假想:在他驾崩之后,他的子子孙孙能够一代接一代地继承他创下的帝国衣钵,由始皇而二世三世乃至于千世万世。

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帝国仅仅传了两代。在他死后十多年间,天下将会变得如同一锅煮沸了的粥一样不可收拾。

他更没有想到的是,为他的帝国充当掘墓人的,竟然是他十分宠信的三个近臣或亲人。是他们,以近乎恶作剧的方式,摧毁了他那貌似强大,实则仿佛玻璃一样脆弱的帝国。而这些帝国的掘墓人,也因了帝国的覆亡要么身败,要么名裂,要么身败兼名裂。

在历史的深处,赵高这朵大秦帝国的恶之花次第浮出水面。

大阳具先生之死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窃取国家大权的宦官,赵高早期的生存空间其实很狭小。关于他的身世,太史公司马迁先生在他的伟大著作《史记》中写道:“赵高者,诸赵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

这段记载明白无误地向我们讲明:赵高原本是赵国贵族,但这血缘早已很远很淡,他不但没有因赵国王室而沾上半点光,反倒为父母及出身的原因被一刀斩断了尘根,不男不女地做了秦宫的宦官。幸好,赵高还算学有专长,不但力气大,而且懂一些法律知识,这在秦始皇时代,也就足以借此安身立命了。他充任的中车府令,其职责是管理皇帝的车马,相当于小车队队长吧。

秦始皇对宦官向来没有什么好印象,而且几乎没有重用过宦官。据史家们考证,秦始皇对宦官的戒备和不信任与他母亲的放纵有关。

秦始皇之父庄襄王,当了大半辈子太子,好不容易才登上王位,却只干了短短三年便一命呜呼。秦始皇之母,原本是吕不韦在赵国时的宠姬,据说秦始皇亦非庄襄王亲子,而是吕不韦下的种,只是庄襄王不察而已——老婆偷情,最后一个知道的一定是她的丈夫,更何况,吕不韦是把自己玩过的女人送给庄襄王呢?

庄襄王死后,秦始皇嬴政——那时还不叫秦始皇,但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姑且如此——即位为王。当时,秦始皇还是个年幼的孩子。不用说,国事皆出于相国吕不韦。而庄襄王的遗孀、始皇的亲生母亲,也就是吕不韦旧时的老情人,自从丈夫一死,枕边落寞,与吕不韦又再次接上了头。

秦始皇渐渐长大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次,母亲与吕不韦在宫中偷情,始皇偶尔路过,在门外走道上,惊讶而愤怒地听到了母亲过于肆无忌惮的呻吟和相父吕不韦力不从心的喘息。秦始皇咬紧牙关才没当场发作,不想用力过猛,竟将舌头咬断了半截——从此,这位少年君主便寡于言而敏于行了。

吕不韦是个聪明人,他明白和太后的私通早晚会被秦始皇这位据说是他儿子的人发现,到那时可是灭族的大罪。他当然想全身而出,反正身为相国,还怕没有女人可供淫乐吗?可太后不干,太后是那种不计后果的人,过把瘾就死也行。

吕不韦事出无奈,想出了一个李代桃僵的办法:他找来一个叫嫪毐的家伙,这位姓氏古怪的嫪先生,其他本领没有,但阳具特别雄壮,竟然可以用来推动一辆小车。这样的猛男,正是处于虎狼之年的太后的梦中情人。试用之下,她和吕不韦一道买通了专门负责为太监施腐刑的官员,使那根千古第一阳具没受半点损伤,只是拔除了胡子便送入宫中。从此以后,我们这位号称母仪天下的女人,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痛快。

那时候没有避孕措施,几个月后,太后的肚子大了,只得向才十几岁的儿子秦始皇宣称:算命先生说她的命不好,得迁居到一个叫做雍的地方。

到了雍,避开了儿子的目光,太后和老嫪胡天胡地尽管风流,几年间生下了两个儿子,皆养在宫中。而“嫪毐常从,赏赐甚厚,事皆决于嫪毐,嫪毐家僮数千,诸客求宦为嫪毐舍人千余人”。就是说,这位大阳具先生因为房事的高明,竟然成为秦国举足轻重的人物。

有一次,嫪毐与一些宦官们在园子里喝酒,因为饮酒的原因,他和某位同样地位很高的太监发生争吵,嫪毐怒眼圆睁,大叫道:“我是秦王的假父,你敢把我怎么样?”

秦始皇亲政后,当然无法容忍这样一位淫乱后宫的假父存在。嫪毐似乎也昏了头,在听说秦始皇知道他的“事迹”后,竟决定先下手为强,率领手下门客发动宫廷政变。但他显然低估了对手的力量,结果政变未成,反而被灭族——他那可怜的妻子在家中守着活寡,却因丈夫的放浪而连累娘家人也一并被砍了头。至于嫪毐和太后所生的两个来路不明的私生子,也失却了活在世上的理由。

太后这位曾经有过幸福时光的老太婆毕竟是自己的亲生母亲,秦始皇还不至于将她也一并砍头,不过,幽闭宫中总是可以的。这位花痴老太婆死后,秦始皇出于礼仪和政治的需要,百般不愿地把她和自己的父亲庄襄王合葬,庄襄王泉下有知,想必会拍打着棺材发表不同意见的。

因为嫪毐的原因,从做秦王开始,秦始皇对宦官大抵就不信任,而且还时不时采取无情打击。有一次,秦始皇看到首相李斯车驾太盛——排场太过奢华,表情有些不悦。身边的一个宦官,悄悄把这一情况透露给了李斯。李斯下一次出行,果然就轻车从简,始皇发起火来:“这一定是太监泄露了我的话。”严令察办,那位热爱拍马屁的家伙没查出来,秦始皇就把当时所有在场的太监统统处死。

男人最爱追逐的东西有两样

如此看来,赵高的生存空间不但狭小,而且危险。但赵高最终不但没有在这个狭小而危险的生存空间里被消灭,反而成为大秦帝国最重要的掘墓人,这和他打心眼里热爱干坏事,而且认定要干大坏事才能出人头地大大相关。

中书府令职位虽低,但为皇上管理车驾,也就有了经常和皇帝接近的机会。秦始皇晚年,特别喜欢旅行,既然是旅行,车马是必不可少的,中书府令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一来,以一中层干部的身份,赵高便有了接近帝国最核心机密的可能。

时机终于在等待中来临。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始皇游兴大发,带着一支庞大的队伍从首都咸阳出发,出行到浙江会稽,又从海上到达山东琅玡。和始皇同行的,有首相李斯,以及中车府令赵高——可能由于车马管理到位,这时的赵高顺便还兼任了始皇的机要秘书,负责管理印信。

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其中有接班人风范的是长子扶苏,为了锻炼他,始皇派他到上郡与名将蒙恬搭档,领兵对抗匈奴。小儿子胡亥还是一位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在家里闲得无聊,也跟父亲一起出来旅行。

次年七月,秦始皇的旅行队伍返回咸阳。到达河北沙丘时,始皇已病体不支,这位一生追求长生不老,并多次被方士们欺骗的老人自知难保,令机要秘书赵高为他起草了一份政治遗嘱,这份政治遗嘱其实是一封给长子扶苏的信。遗嘱原文是:“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意思很明显,要扶苏回都城咸阳主持他的丧事,自然也就是让他即位为君之意了。

问题就出在秦始皇早死了那么半个时辰。当时,遗嘱刚写好,还来不及密封交给使者,秦始皇便驾崩了——我估计,赵高完全有可能故意拖延写信的时间,那时候又没纸和笔,得用刀在竹简上慢慢地刻。这样一来,秦始皇等不到使者将信送走,就慌慌张张去世了。

既然历史已将千载难逢的机会送到赵高手里,赵高就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客气。他看看躺在席上的秦始皇老人家尚散发着余温的尸体,开始了他为大秦帝国掘墓的第一步。

赵高将秦始皇老爹令他起草的遗嘱悄悄藏起来,跑去找胡亥,对胡亥说:“现在始皇陛下驾崩了,只给你的长兄扶苏先生写了封信,对你们其他王子王孙,可是一点封赐都没有呀。扶苏先生到了咸阳,就会马上继位为皇帝,你却没有一寸立锥之地,将来可怎么办啦?”

实事求实地说,胡亥那时还只是一个不明世事,也没有太多野心的年轻人,对赵高这番话,胡亥回答得像一个忠臣孝子:“我听人家说过,明君最能了解臣子,明父最能知晓儿女。父亲现在去世了,他没有分封我们,我们这些做儿子的,是不应该有什么想法的。”

赵高这时大约有四十岁,正是世事洞明、满脑子阴谋诡计的年龄,年纪轻轻的胡亥哪里是他的对手呢?赵高说:“你说的当然有道理。但是,现在君临天下的权力,正好落到了你、我以及李首相我们三个人手里,希望你能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免得将来后悔。况且,让别人做自己的臣子和自己做别人的臣子,制服他人与被他人所制,实在是有天壤之别呀。”

男人最爱追逐的东西有两样,都是世界上最肮脏的,其一是婊子,其二是权力,而对权力的追逐还远在婊子之上。

胡亥虽说年纪还不大,也就现在的读大三年龄,但赵高一番话,已使他春情澎湃,却有些担心地装出坐怀不乱的样子说:“废了兄长而立弟弟,这是不义的事情;不奉行父亲的旨意,这是不孝的事情;我水平不算高,勉强出来主持工作,这是自不量力的事情。这三件事情,恐怕到时会引起天下人的不满,那样一来,我岂不十分危险了吗?”

赵高做出慷慨激昂的样子说:“我听说商汤和周武王杀了他们的君主,天下人都说他们是义举,而没有人指责他们不忠;卫国的国君杀了他的亲老爹,而卫国人民却歌颂他,连孔老二这样的大圣人也伸出大拇指说OK,从没人认为这是不孝。老赵我觉得,人生在世,有大行动的时候,千万不要顾忌小问题,盛德之下不必辞让。如果顾忌小节而忘记大事,将来一定追悔莫及。如果敢说敢做,连鬼神都要怕你,希望你听我的劝告吧。”

话说到这份上,胡亥大概觉得谦让得也差不多了,何况人家老赵说了,盛德不辞让嘛,他就装模作样地长叹了一声:“好吧,就按你说的去办吧。不过,父皇的丧礼还没办,甚至还没有诏告天下,就怕李斯不肯干。”(作者按:夜读中国史,发现很多重要变故里的重要人物,在做出早就意淫不休的小动作前,总爱长叹一声,以此表明他们不过是为形势所迫,不得不如此。中国人所谓又当婊子又立牌坊,这也是一个最好的脚注吧。)

要做一只官仓里的成功老鼠

李斯在历史上,似乎一直是正面人物。在老聂看来,他之所以被后人视为正面人物,原因有二:一是他在辅助秦始皇建立这千古第一大帝国方面起了巨大作用,对秦王朝和整个历史而言,他是有功的;二是他后来一家人死于赵高之手,人们总是同情弱者。但要依老聂我的看法,在大秦帝国的掘墓人中,赵高固然是始作俑者,李斯却也难逃干系。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轻时,托关系在郡里干临时工,从事抄抄写写的工作。有一天,李斯蹲在厕所里方便,发现生活在厕所里的老鼠们只能吃粪便,而一旦有人来或狗咬,就吓得惊慌失措,四处逃窜。后来有一次他恰好到官仓办事,发现生活在官仓里的老鼠一个个悠然自在地吃着粮食,既没有狗来咬它们,人来了也无动于衷。李斯因而感慨万分:大家都同为老鼠,只是所处的环境不一样而已,命运真是天壤之别呀。一个人成为别人羡慕的成功人士或是被人讥笑的失败者,也和老鼠原是一个道理。

看来李斯是个敏锐的行动主义者,在看到老鼠们的不同地位和不同命运后,这位年轻的后生决定要做一只官仓里的成功老鼠。他当即向长官辞职,因为他深知,在科员这种位置上哪怕干上八辈子也是没有前途的。

李斯弃吏为学,投奔了当时全中国最负名气的大学者荀子,学习帝王治国之术。(作者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吵个不休,其实所有的学者们都只研究和关心两个问题:第一,帝王如何治理天下;第二,君子如何修身养性。)学成之后,李斯审时度势地看到,楚国虽是自己的父母之邦,却早已江河日下,其他几个国家也不足与谋,唯有西边的秦国,正如日中天,因此打起背包就投到了秦相吕不韦门下。

在秦国,李斯果然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就从吕不韦门下混碗稀饭的舍人,混到了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位置(廷尉)。随着东方六国一个个烟消云散,李斯也升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首相(丞相)。

精满则溢,月盈则亏。李斯身为帝国最高行政长官,事实上已处于一个危险的地位。前面说过,秦始皇曾因看到李斯车驾太盛而脸色难看,这是和尚头上的蚤子明摆着的事。当时,不但李斯统领百官,为秦始皇助手,其长子李由等人亦身居要职,儿子们都娶公主,女儿们都嫁给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