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世界名人成才故事)
14762900000007

第7章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公元前469年,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他的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士。

苏格拉底在幼年时期,作为雅典奴隶制国家中一个自由民的子弟,曾经受到一定的教育。长大之后,由于家境比较贫困,苏格拉底曾继承父业,以雕刻维持生计。

苏格拉底勤奋好学,尤其喜爱哲学研究。当时雅典是希腊文化的中心,古典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大多在这里展开。许多学者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讲,在公民大会上展开辩论,对辩论术、语法和修辞学等都有研究,从而出现所谓的“诡辩派”。他们四处游历,广收门徒,培养有志于学习他们知识的人。苏格拉底青年时就师从于诡辩派学者,后来逐步形成自己完整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成为当时雅典最有名的哲学家之一,不少有名望的人都拜他为师。著名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和雅典专制主义执政者克里提阿斯都是他的学生。

苏格拉底的门徒中,有不少人出身于贵族奴隶主家庭。苏格拉底认为,“与其自己去治人,不如训练能够治人的人更为有用”。在教授过程中,他既不直接地向学生传授他认为是真理的科学知识,也不直接地向学生讲述现成的科学原理和结论,而是用“问答法”进行教学,启发听众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他经常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做出回答。如果答案错了,也不立即给予纠正或指出错误所在,而是根据不正确的答案提出补充的问题,使对方的答案显出荒谬,或迫使对方承认自己的无知。苏格拉底说自己像助产婆一样,虽年老不能生育,但能接生,即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所以人们称这种方法为“苏格拉底法”,也叫“产婆术”。

公元前431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苏格拉底曾参加了三次战役,并在波提狄亚一役中救了他的弟子——著名将领西亚比得的生命。公元前404年,伯罗奔尼撒战争以雅典彻底失败而告终。在斯巴达扶植下,以克里提阿斯为首的三十个大贵族在雅典实行专制统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十暴君统治”。从政治上来看,苏格拉底是当时雅典农业贵族思想的代表者,他拥护专制制度,坚决反对民主。因此他支持他的学生克里提阿斯的统治。“三十暴君统治”时期,施行恐怖政策,迫害民主派;当权八个月后被雅典民主派推翻,克里提阿斯本人战死。

暴君统治垮台后,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政权逮捕。公元前399年,他在雅典受审。法庭以传播异说、毒害青年、反对民主的罪名判处他死刑。按照雅典法律的规定,被判死刑的人可以选择流放徒刑来代替死刑。此外包括柏拉图在内的他的几位有钱的学生多方营救,并买通了看守,如果苏格拉底愿意,他就可以逃走。但苏格拉底不肯这样做,他做好了随时去死的准备。临刑前,几个学生到监狱去看他。学生们围坐在敬爱的老师周围,苏格拉底给他们讲述关于生与死和灵魂不朽的思想。随后,他安详地喝下了刽子手给的毒酒离开了人世。

苏格拉底生前好谈论而无著作。他的哲学观点和教育观点多见于与其弟子柏拉图的一些对话,如《自辩篇》、《克里多篇》、《斐多篇》等。在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中,也记述了苏格拉底的思想。通过这些,苏格拉底的主张为人们所熟知,并一直流传到今天。

苏格拉底对自然科学不感兴趣,而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伦理性问题的研究上。他认为,哲学应当从怀疑开始,要把人对于物质自然也即是客观世界的求知,转化为对于内在自我也即是主观世界的求知。知识只是一种“自我认识”。教育的目的也正在于此,他认为有知识的人才有美德。苏格拉底的思想对后代有巨大的影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