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1866~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少年即胸怀大志。甲午战争后,提倡新政,为湖南维新运动的中坚。后入京,任四品衔军机章京,参加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捕入狱,与林旭、刘光第等人同时被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谭嗣同少怀大志,能文章,通剑术,为人慷慨任侠。
他5岁就开始苦读四书五经之类的典籍。从10岁起,即拜笃好经世之学的欧阳中鹄为师,后又在当时名扬幽燕的侠客大刀王五(王正谊)门下学艺。从欧阳中鹄和大刀王五身上,谭嗣同学到了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武艺。
谭嗣同的父亲谭继询在各地做地方官,他随父亲到过甘肃、新疆和台湾,漫游了黄河两岸和大江南北,走了八万多里的路程。这不仅使他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也使他亲眼看到了广大人民饥寒交迫的生活情景,从而产生了挽救民族危亡、为祖国的进步事业献身的念头。后来,谭嗣同到北京找到梁启超,两人成了亲密朋友。梁启超对谭嗣同十分佩服,写信给康有为说:“谭嗣同才识明达,魄力绝伦。我见过的人很多,其中不乏有抱负的人物,但要数谭嗣同为第一。”不久,谭嗣同写成了有名的《仁学》这部书,反对封建伦理道德,号召人们冲瘊封建伦常的罗网。
在谭嗣同看来,西方诸国所以富强,是因为他们在开工厂、用机器,在政治上设议会、行选举,而这些,中国统统没有,所以中国落后,导致贫弱。因此,他认为中国要强盛就不能再走老路,而必须学习西方那套新法,奋起直追。
谭嗣同的这种思想,同当时的康有为不谋而合。
到了光绪二十年(1894年),谭嗣同更进一步意识到接受西方先进技术的必要性,因而倾其全力研治西学。此时,他已阅读大量现有的自然科学译著,并在数学领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在家乡他发起创立了一个算学社。面对顽固守旧官绅的攻击压制,他不屈不挠、无所畏惧。
后来,谭嗣同应邀回湖南,协助巡抚陈宝箴举办新政。陈主湖南新政,朝气蓬勃,想以湖南开东南新政之先。同时,湖南省学政徐仁铸是谭嗣同故交,也在倡导新学。是年七月,黄遵宪署理湖南按察使,黄曾长期任驻美国、英国及日本的外交官,接受过许多新思想,因此也是维新运动的重要骨干。
与此同时,谭嗣同办起了宣传变法的《湘学新报》,这是湖南开办的第一份报纸。谭嗣同还任南学会会长,不仅主持会务,并且在该会举办的集会上,作过多次颇有影响的讲演。南学会的宗旨,在于团结南方一切重要维新人士,探讨如何使中国富强,如何把发源于湖南的新思潮发扬光大。经过各方面努力,湖南各界人士扩大了眼界,因而置轮船、兴实业、筹办铁路,风风火火的做起实事。
从此,谭嗣同的名声越来越大,在北京的维新派大臣徐致清向光绪皇帝推荐了他。光绪皇帝召见了谭嗣同,让他和杨锐、林旭、刘光第四个人到军机处办事,主持变法。
变法是蓬勃的开展起来了,却触怒了掌权的慈禧太后,慈禧决定废掉光绪皇帝,自己垂帘听政,光绪皇帝感到自己的处境非常危险,立即写了一封密诏给康有为。
上面写着:“我的皇位可能保不住了。你们要快些想出妥善的办法搭救。我现在十分着急,就指望你们了。”
八月初一(公历9月16日),慈禧的心腹荣禄手下的大将袁世凯到北京来了。在这以前,康有为曾经向皇帝推荐过袁世凯,说他是个了解洋务又主张变法的新派军人,如果能把他拉过来,变法的力量就增强了。
光绪皇帝也觉得康有为他们不过是书生,无权无势。变法要成功,非有军人支持不可,就命令袁世凯进京接受召见。这一天,他召见袁世凯以后,马上就给了他侍郎的官衔。
荣禄注意到皇帝在拉拢袁世凯,马上调动起自己的亲信部队进驻北京和天津,切断了住在天津小站的袁世凯进京的通道。光绪皇帝在八月初二(公历9月17日)又写了一封密诏交给林旭。林旭连忙把三天以前那份密诏也带着出宫交给了康有为他们。
康有为和谭嗣同等人看了第一份密诏,立刻紧张起来,接着又看第二份,那上面写着:“形势已经大变,康有为等要立即出京。你们要爱惜身体,将来才能为国办大事,建立功业,也不负我的希望了!”康有为读完,已经泣不成声,其他人跟着大哭起来。哭了一会儿,康有为说:“要解救皇上,只要干掉荣禄。听说皇上已召见过袁世凯了,他现在还在北京。”谭嗣同立刻站起来说:“让我去见他!”
八月初三(公历9月18日)深夜,谭嗣同单独到袁世凯在北京的住处去找见了他。两个人寒暄了几句之后,就谈起了光绪皇帝召见的事。谭嗣同试探着问:“你对皇上的印象怎么样?”袁世凯感慨地说:“没说的,当今皇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贤明君主。”谭嗣同不再犹豫了,马上取出光绪皇帝的密令给袁世凯看,又诚恳地说:“现在皇上大难临头,只有你有能力救他。你既然忠于皇上,就应该竭尽全力搭救。”接着。他抬起手摸了一下脖子,又说:“你如果贪图富贵,就请到颐和园去向太后告密。把我杀了,你就可以升官发财!”袁世凯站起来,正颜厉色地说:“你把我袁世凯当成什么人了,我一定会听从皇上调遣。”
谭嗣同听了袁世凯信誓旦旦的保证后就回去了,第二天袁世凯便回天津了。他一下火车就去见荣禄,把谭嗣同夜访的情况一字不漏地告诉了他。荣禄听得变了脸色,当天就坐专车到北京去颐和园面见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马上动手,把光绪皇帝幽禁在瀛台(今中南海里)接着,他又命令逮捕那些维新派人士和官员。
事变发生的时候,谭嗣同正和梁启超在自己的住处商谈。有人进来报告说:“大事不好了!皇上已经被太后软禁起来。朝廷已经下令逮捕康先生,现在正派人四处搜查呢!听说没有抓住康先生,就把他的弟弟康广仁抓走了。”谭嗣同听了,心里像刀扎似地难受。他知道,变法已经失败了,可他毫无慌张的表情,从容地对梁启超说:“我是不怕死的,就让他们来捉拿吧!”梁启超说:“那怎么能行呢?还是逃吧。”谭嗣同回答说:“没有逃命的人,我们的事业就会中断;没有流血牺牲的人,就不能报答皇上对我们的恩情,你快走吧。”
梁启超于是急忙离开了谭嗣同的住所,后来辗转去了日本。
梁启超走后,谭嗣同和他的老师大刀王五准备营救光绪皇帝,无奈宫禁森严,囚禁皇上的瀛台更是四处环水,无法接近。只好无功而返。谭嗣同看到无力挽救光绪皇帝,就决心以身殉国,整天在自己的书斋里看书,静候捉拿他的人。这时候,有的朋友劝他说:‘你赶快离开北京还来得及,还是避避风头,到日本或者南方再说吧!”他父亲谭继询也写信劝他快点逃命。谭嗣同毅然拒绝了这一切劝告,他对朋友们说:“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听说有因为变法而流血的人,这就是国家不能进步昌盛的原因。既然如此,为变法而流血的事,就从我谭嗣同开始吧!”
过了几天,荣禄派人逮捕了谭嗣同,押入了监牢。谭嗣同在牢房里从容自若。他看见地上有一个小煤块,就马上捡起来,在墙上题了一道诗: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意思是说,虽然死亡等待着我,但能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死,我感到自豪。我和康有为先生肝胆相照,都是像昆仑山一样挺立的人。
八月十三日(公历9月28日),清朝政府决定杀害谭嗣同和另外五个被捕的人: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在行刑以前,谭嗣同面带微笑,高声对围观的群众念了他的诗句: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的死,表现了他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也说明了想依靠朝廷本身改革社会不过是幻想。中国人民要想摆脱侵略,求得国家的富强,就只能有推翻腐朽的清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