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野外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14761600000028

第28章 首次穿越南、北极的环球探险

1979年9月2日上午,英国首都伦敦的泰晤士河码头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本杰明·鲍英号”轮船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徐徐驶离码头,英国王储查尔斯向渐渐远去的轮船频频挥手,祝愿船上的人们一帆风顺。是什么引起查尔斯王储对此的关注?原来,船上载着以兰努尔夫·菲内斯爵士为首的英国环球探险队,他们将开始人类历史第一次穿越南、北极的陆、海、冰上环球探险。查尔斯王储把这次探险活动称作“荒诞不经而又美妙绝伦”的探险。

令人惊奇的是,提出这一别出心裁而又气势磅礴的探险计划的人,不是兰努尔夫爵士或别的男子汉,而是兰努尔夫爵士的妻子弗吉尼亚。酷爱探险的兰努尔夫爵士对这项计划极感兴趣,为此他花了7年时间收集有关资料,制定详细计划,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因为他知道,南极和北极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任何一点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这次环球探险的失败。

这次不同寻常的环球探险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自愿报名参加探险队。经过严格的挑选,兰努尔夫挑选了查理斯·伯顿和奥列佛·谢伯德,都是军人出身,具有强壮的体魄和丰富的野地生存经验。他们三人是探险队的突击队员,后备队中有三人负责后勤和支援工作,还有两名飞行员,爵士夫人则负责通讯联络,另外布林·坎贝尔只是参加部分探险活动,主要负责摄影和新闻报道。

这支精悍的环球探险队开始探险的第一阶段,是从陆路穿越法国、西班牙和阿尔及利亚。尽管路途遥远,但由于他们走的是旅游路线,所以没碰到什么太大的困难。真正严峻的考验,是从登上南极大陆开始的。

南极大陆连同南纬60°以南的岛屿合称南极洲,总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七大洲中占第五位。

南极洲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各大洲中最高的一洲。南极大陆的95%以上被冰雪覆盖,南极冰盖的平均厚度近2000米,有的地方冰层厚达4000米以上,冰的总体积约2450万立方公里,占地球上冰量的90%,占全世界淡水总量的70%,素有“冰雪大陆”之称。

南极大陆地处高纬,海拔很高,气候恶劣,是地球上最冷、最干和风最大的地区,被称为“世界的冷极”、“白色荒漠”和“暴风的故乡”。

每年11月到第二年3月为南极的“夏季”,但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4~10月为冬季,气温低到-60℃~-50℃。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东方站(南纬78°27′,东经106°52′,海拔3400米)曾测得-883℃的低温,这是迄今地球上最低的气温记录。与北极相比,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要低20℃以上。

南极大陆是一个孤立的大陆,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围,距最近的南美洲也有970公里。南极大陆的海岸线长达24000公里,其中有7500公里的海岸线被终年不化的冰架包围着。南极大陆沿海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17℃~-10℃之间,最低和最高的气温分别为零下40℃和零上13℃。与大陆邻接的海域,一年中有九个月(3~11月)被厚度为1~3米的冰层封锁。每年3至10月,通往南极大陆的海上航道被海冰堵塞,使它成为与世隔绝的大陆,只有在每年11月~第二年3月,探险考察船才能接近南极大陆。

1980年1月初,英国环球探险队利用南极短暂易逝的夏季在南极大陆胜利登陆。

探险队员一到南极的萨尼,就忙碌起来,他们把几百吨重的燃料和其他物品从船上拖到岸上的营地。在宿营地,他们搭起了为此次探险特制的绝热卡纸板棚子。在这种装拆方便、轻巧暖和的棚子里,探险队员们度过了在南极大陆的第一个难忘的日子。他们发现,此时虽是南极的夏季,但气温仍在0℃左右,而且风力很大。

不久,探险队那架带起落橇的飞机按时抵达萨尼。这架飞机的任务是把90吨燃料和物资运到离萨尼300公里外的博加。探险队在海拔2000米的博加设立了越冬宿营地,突击队员将在那里度过长达8个多月的漫长极地之冬,等到来年夏天再向极点进发。飞行员和机械师不愧是极地飞行的老手,他们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飞行了80个来回,圆满完成了运输任务。一切准备就绪,爵士、奥列佛和查理斯就驾着摩托车离开萨尼,向博加挺进。

博加和萨尼之间是一片广阔的冰隙地带,深不见底的冰隙上的雪桥经常断裂,葬送了许多探险家的性命。爵士他们为确保万无一失,每辆摩托车的后面都用一根15米长的绳子拖一个装满货物的雪橇。这样,如果摩托车掉进冰隙,绳子与雪橇之间形成的角度就能刹住雪橇,从而拖住下滑的摩托车,人就能攀绳爬上来。不过,有了这种保护措施,仍有不少人葬身在冰隙之间。所幸的是这种厄运没有降到爵士他们头上。他们仅用三天半时间,便完全通过危险区,抵达博加宿营地。

与此同时,不准备在南极过冬的探险队人员都已乘船撤离南极,正驶入好望角。博加营地只剩下爵士夫妇、奥列佛和查理斯,还有一条狗。

南极的冬季是黑暗、寒冷的极夜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探险队的三男一女却过得井然有序,怡然自得。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爵士负责管理住棚和燃料,他在住棚和货物箱之间挖了一条长沟,上面再加个盖,取东西就方便多了。爵士夫人负责通讯联络。安装收发报机的棚子离住棚有几百米远,她每次去那里,都得抓住一根绳子,顶着狂风,冒着严寒,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奥列佛的主要任务是记气象日记和管理发电机、摩托车。查理斯则负责每天的伙食。尽管在这里干事费时费力,比他们原先设想的忙得多,但他们同心协力,和睦相处,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度过了漫长的南极冬季。

1980年10月29日,爵士、奥列佛和查理斯三人乘摩托车拖着雪橇,离开博加营地,向2000公里之处的南极极点发起冲击。当时,南极的夏季刚刚开始,气温低至-30℃左右,风速高达每小时七八十公里。虽然天气寒冷,但气温越低,雪橇也就越坚硬,反而给他们探险增添了几分安全系数。

他们选择的路线,大都是前人所未走过的。爵士在前面开路,奥列佛懂得机械,在后面收尾,以便修复可能出现的机器故障。他们每个人都备有帐篷、食物、绳索、铲子、发报机和收音机,以防一旦被风雪分开也能单独生存下去。他们每天坚持行驶10小时,每小时休息五分钟,吃些干粮,到晚上宿营时才煮一顿饭。尽管条件艰苦,但他们对胜利都充满信心。每天晚上,他们还要和留守营地的爵士夫人联系一次,以免她挂念。其实,自从爵士他们离开博加后,她总守在收报机旁,随时准备收报。

爵士一行行进了近400公里,遇到了一个连绵200多公里的大雪槽。雪槽地带坎坷不平,沟隙密布,摩托车经常翻车,跌入沟内,这时,驾驶员就得立即跳出车外,以免被雪橇板撞伤。在剧烈的颠簸中,爵士的硬橡木雪橇被震裂出一条3米长的大口子,他只好忍痛割爱,把损坏的雪橇连同物资一起丢弃。幸亏其他人的雪橇是不锈钢制作的,没有损坏。

爵士一行继续前进,当他们走了一半路程,来到预定的物质供应点时,却什么也没见到。飞行员没有按照预定计划,准时把物资运送到这里。时间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宝贵了,然而,在这块生态资源极差、除了科学考察人员之外、地球上唯一没有人居住的大陆没有充足的物资保障,那就意味着死亡。他们只好耐心等待。17天后终于等来了运送物资的飞机。探险队补充了足够的物资,开始向极点作最后冲刺。12月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到达了南极极点,12月23日,他们又精神抖擞地奔向几百公里之外的斯科特基地。这段路程的主要障碍是斯科特冰川。他们准备顺着冰川,驾驶摩托车从山上滑到罗斯冰障上。这种大胆的行为是前人从未试过,甚至从未想过的。爵士一行经过认真准备,开始了这段惊险的行程。冰川上冰隙密布,摩托车在下滑时很难刹车,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地缓慢行驶,尽量减少停顿。当摩托车和雪橇在冰桥上通过时,经常地听到冰桥发出吱吱的破裂声,使人不由得心惊肉跳,极度紧张。经过一路险象环生的折腾,四天后,他们终于到达位于南纬78°9′的罗斯冰障,这是一道几十米高的冰墙。一直延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1841年,英国探险家罗斯首先发现了这条冰长城,因此被命名为“罗斯冰障”。以后的路就比较平坦,容易行走多了。1981年1月11日,爵士一行安抵斯科特基地,从而结束了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穿越南极大陆的探险。这次探险总共用了75天,比1958年英国—新西兰联合探险队首次穿越南极走的路程更长,而用时更短。

结束了穿越南极大陆的探险,英国环球探险队又踏上前往北冰洋的航程。1981年7月,“本杰明·鲍英号”来到北美洲的阿拉斯加的育空河口。由于河口布满浅滩暗礁,船只能停在距岸20公里的海面上。探险队必须在两星期内赶到道森,因为北冰洋西北航道上的冰山正日益增多,每延误一天,就增加被冰山包围的危险。爵士决定和查理斯各驾驶一只充气船冲向北冰洋。布林·坎贝尔乘上了查理斯的船。

两艘充气船开始了艰险的航程,排山倒海般的恶浪劈头盖脸地向他们打来,小船在海浪无情的冲击下,上下颠簸,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突然,查理斯被一排海浪掀起,从布林的头上翻入海中,紧接着小船也被海浪掀翻了。查理斯敏捷地爬上朝天的船底,把布林也拉了上来。他们竭尽全力也没有能把船翻过来。爵士看到这种情况,立即把船上的几桶油推入海中,以减轻船的负重,然后前来营救他们。两只船在狂风恶浪中猛烈地摇晃着,撞击着。经过一番艰苦努力,爵士的船总算靠上了翻倒的船,他跳上查理斯他们的船底,刚想用绳索把两船连起来,船又被大浪冲开。在这危急的时刻,爵士勇敢地跳进翻腾的大海,奋力向他的船游去,经过一番努力,爵士终于爬上了他的船。他驾驶小船尽力靠拢,然后甩出一绳索让查理斯系在翻船的船帮上。做完这一切后,爵士开船向东,查理斯和布林则用力向西拽绳,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小船翻转过来。可是小船的引擎发生了故障,怎么也发动不起来,他们3人不得不挤在爵士的船上返回“本杰明·鲍英号”轮船。

爵士他们稍事休整后,又踏上从育空河口到埃尔斯米尔岛的艰险旅程。在这段近5000公里的旅程中,探险家们使用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充气船和波士顿捕鲸船。他们从育空河逆流而上,又沿着马更歇河上游顺流而下,直贯波弗特海,然后北上穿过狂风雾浓、冰山出没的西北航道,于8月21日到达北冰洋埃尔斯米尔岛的坦奎里湾。爵士和查理斯徒步穿越该岛,到达该岛北岸的越冬地点。3个月后,探险队的飞机给他俩送来了雪地摩托车和其他物资。当北极的冬季来临之际,他们踏上征服北极极点的路程。

由于北冰洋海流的影响,埃尔斯米尔岛上的冰层一层压一层,把那些破碎的冰块挤成道道冰墙,这一地区成为北冰洋有名的“压力地”。这些冰墙平均高3米多,但高达十几米的冰墙比比皆是。雪地摩托车是难以翻越这么高的障碍的,爵士和查理斯起初曾用斧子砍出一条通道,但这总不是个办法。他俩商量以后,决定放弃摩托车,徒步向北前进。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走出几十公里后,道路才比较平坦。他们立即与留守埃尔斯米尔岛的爵士夫人联系,不久,飞机又给他们送来摩托车。他们顾不得劳累,骑上雪地摩托车继续前进。在行进途中,爵士不慎连人带车跌入水中,他在查理斯的帮助下,好不容易才爬了上来,但摩托车、雪橇等所有装备和物资都无法打捞了。

征服北极的旅程真是险象环生,稍有不慎,就会遭遇厄运。有一次,他们帐篷附近的冰层突然发现爆响,爵士和查理斯急忙跑出帐篷察看。冰层虽未破裂,但可怕的响声从四面八方此起彼伏地传来,令人感到万分恐惧。爵士和查理斯沉着机智、顽强勇敢地面对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们一路上砍呵,铲呵,拖呵,终于在1982年4月11日,把英国国旗插上了北极极点。

离开北极极点,爵士他们踏上这次穿越南、北极的环球探险的最后征程。爵士计划在6月初冰层破裂前到达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再滑雪通过岛上多山的地区,到岛的另一边与“本杰明·鲍英号”轮船会合。从极点到轮船停靠地有好几百公里的路程,谁知,他们出发不久,冰层竟提前裂开了。迫于无奈,他们选择了一块坚实的浮冰,在冰上搭起两个小帐篷,打算随冰漂流到达目的地。

在度过99个艰苦的日子后,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回到“本杰明·鲍英号”船上。久别重逢的探险队员们互相紧紧拥抱,都难以抑制胜利的喜悦。

当英国环球探险队胜利返回英国出发地时,码头上欢声雷动,人们对这些探险英雄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英国环球探险队历时3年,行程3万多公里,终于实现了人类首次穿越南、北极的环球探险,在世界地理探险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