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自然界未解之谜全集
14756700000062

第62章 古迹遗踪(4)

人们曾经以为它们是祭神的仪仗队或侍石。然而引人注目的是:这48个石像容貌各不相同。有的嘴唇厚,有的鼻架高,有的鼻梁矮,有的耳朵大。经过考古学家和人文学家的仔细考察发现:这些石像实际上表现了地球上人类各个种族和主要民族的形象。

这就是说,制作这些石像的人只有掌握了人类主要民族和种族的特征才能造出来。然而,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印第安人的生活还处于较原始的水平,他们怎么会知道人类的各个人种和主要民族的情况呢?有人说这些石像和雕刻根本不是印第安人的作品,而是在哥伦布以前,就有一位曾周游世界的人或一队人到达了美洲,艺术品和石刻上的头像都是他们刻上去的,那48个石像就是由知道世界各个人种和主要民族的人指挥印第安人完成的。但是这种说法却没有证据,只能是一种猜测。

有人提出另一种看法,现在很多人都相信印第安人是由亚洲移民过去的人类,那么印第安人在美洲生活的初期,他们的亚洲面貌并没有改变,所以在陶制和石制的初期艺术品上记录的就是印第安人最原始的面貌。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就为印第安人起源于中国找到了关键的证据。但是非洲黑人像呢?难道非洲黑人也是为了探寻地球的其他大陆而漂洋过海到了美洲?这似乎也没有证据。

对于48座石像,也有人说那只是印第安人为了表现不同的艺术感而创造出来的,与人类主要民族和各人种的相似纯属巧合。

大津巴布韦遗址

导言:大津巴布韦遗址是非洲南部古文明的代表。它是古老的石屋废墟,其面积十分的广阔,占地约7平方千米,全由坚硬的花岗石组成。在如此壮观的遗迹中,有一道双层围墙,围墙上砌着7座高达15米的石塔,至今人们也不知道它的用途,有人说是瞭望塔,有人说是谷仓,有人说是祭祀的塔楼,但都没有得到确切的证明。

人们还在大津巴布韦遗址中发现了中国的瓷器,它们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大津巴布韦遗址位于非洲的津巴布韦共和国,是非洲南部古文明的杰出代表。“津巴布韦”一词源于邵纳语,意为“石头建筑”或“石头城”。在这个国家里布满了许多壮观的石屋废墟,以在首都哈拉雷以南300千米处所发现的石屋废墟最为壮观。整个遗址占地近7平方千米,全由坚硬的花岗石石块砌成,分为三大部分:最低处是一道双层围墙,外层长240米,内层为90米。围墙上砌着七座高达15米的实心圆形石塔,粗犷浑厚,十分壮观。不过,石塔现在只剩下了四座。关于它们的用途,有人说是瞭望塔,有人说是谷仓,有人说是祭祀用的塔楼,但都没有得到确切证明。在围墙边上有一座小山,山上的岩壁中开凿出了一座精美的建筑,风格近似欧洲,这就是“卫城”。后来有人考证认为,“卫城”并不是用于防卫的,而是一组贵族所居的宫室,在围墙与“卫城”之间则是一片神庙的废墟。

那么,建造这座石头城的究竟是什么人呢?发现大津巴布韦的德国地质学家莫赫判断,这些石块建筑是黄金贸易的副产品,他根据《圣经》有关示巴女王的记载,3000年前非洲某地的黄金贸易非常昌盛,积聚的财富不可胜数,大津巴布韦很像这个地方。后来有些人也支持莫赫的说法,认为大津巴布韦是从埃及或腓尼基等古文明社会请来建筑师设计建造的贸易站,而19世纪的废墟研究专家一致认为:当地班图人的祖先,文化不太发达,根本没有能力设计和建造如此宏伟的建筑。也有人反对这样的看法,认为它的主人应是当地土著居民。他们于公元2世纪左右开始在此建城,公元16世纪时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而被迫离开,只留下了一片未完成的城市废墟。但是当地土著人为什么要用花岗石而不用木料和泥土建造大津巴布韦呢?是因为某种宗教信仰,还是因为大津巴布韦作为贸易中心,要显出其重要位置?这就不得而知了。但令人遗憾的是,以前的欧洲学者认为津巴布韦是所罗门王藏宝之处,故许多探险家因此蜂拥而至,给遗址造成了很大破坏。许多珍贵文物被洗劫一空,也破坏了大津巴布韦很多的历史遗迹,让考察和探索工作受到很大程度的困扰。

另外,考古学家在津巴布韦发现的许多文物中竟有中国的青瓷和陶器。这些瓷器碎片是14世纪至15世纪的中国瓷器,其中两块是青瓷大花瓶的底部,底圈中央用青釉绘制着“大明成化年制”六个字,这说明中津两国在那时就已经开始直接或间接地贸易往来。至于这些瓷器碎片的具体来历,恐怕只能留给后人破译了。

也有学者认为,津巴布韦可能隐藏了非洲又一个拥有高度文明的古代城市,也许古代人类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样,生活原始、落后。如同金字塔的建立、复活节岛的巨石之谜,都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信息:古人的聪明才智已经超出了现代人的想象,他们所掌握的建造技术和方法有很多是我们现在还不能理解的。因为人类毕竟繁衍生息了几十万年,任何的奇迹和工程都有可能出现。

老挝石缸阵

导言:老挝境内有一个叫石缸平原的地方,它的得名全依靠一大片神奇的石缸。在石缸平原上错落无序地安放着上千个石缸,每个石缸都是由整块的花岗石雕成,虽然大小不一,但都经过精细的加工,里面平坦光滑,空无一物。其重量最小的有1吨重,最大的有6吨重。这些石缸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呢?它们排列无序,下部又被深埋于地下,是自然沉陷还是建造者有意这么做的呢?老挝石缸阵与英国巨石阵、智利复活节岛石人像以及南美的石人圈并称为“世界四大石器之谜”。

石缸阵位于老挝川矿省的石缸平原,这个平原也正是因为这些石缸而得名。这些石缸共有3000余个,它们都散落在丰沙旺市周边的土地上,其中有的石缸高3米,重达6吨,可谓庞然大物。这些石缸的排列没有任何规律,既非天文星图,又与当地人的传说和信仰毫无关系。而从地表看,这些石缸并不高大,因为其下部均被深埋于地下。是年久自然沉陷,还是建造者有意深埋?

每个石缸都由整块坚硬的花岗岩雕成,虽然大小不一,但都经过精细的加工,里面平坦光滑、空无一物。而考古学家仅在附近找到过几把可能是狩猎用的小刀。石缸的建造年代大约距今2500年,由大理石、沙岩石和石灰石打造,而当地并不出产这些石材。考古学家认为这些石缸是打造好以后从其他地方运过来的。但在今天,到达石缸平原的交通仍然不是很发达,何况在2500年前。人们又用什么工具将这些笨重的石缸运到石缸平原的呢?

在石缸阵的遗址中,人们还发现两个不一样的石缸,这两个石缸并没有在石缸阵里,而是在一处密林中。两个石缸内存放着数十尊黏土制成的小坐佛。佛像是东南亚小乘佛教造型,佛身瘦长,佛顶有高冠。它们与石缸同属一个时代吗?如果不是,又是谁将它们放进石缸的?对这些疑问,当地的人也无法给出答案。

是谁把这些石缸放在这里的?它们又是用来做什么的?人们纷纷提出各种假设,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1)川矿省原是古战场,当地人由此猜测,石缸可能是古代国王用来存放战死将士尸体的石棺,但矛盾的是,石缸周围没有任何骸骨遗留。

(2)石缸是实施酷刑的工具,其方法与中国古代将人砍去四肢装入瓮中相似,此说法的疑点在于,如果3000多个石缸都作行刑之用,实在过于夸张。

(3)石缸是古代国王装犒赏将士的美酒的盛器,但是如此巨大,众多的石缸都用来装酒似乎也不太可能。

(4)石缸是抗旱的工具、巨型贮水器,但目前没有发现类似的记录。

(5)石缸用来记录天象、节气和汛期的记号。但是石缸阵排列无序,至今没有任何星图能够与石缸的排列相匹配,也没有任何资料表明当地有观看星象的文明存在。

另外,在一处石缸的遗址外有座小山,人们发现小山是一座内部掏空的天然火化场,据称以前是用来火化尸体的场所。虽然现在这个火化场已经废弃不用,但它距石缸群仅有不到100米的距离,在漫长的岁月里,当地人是怎样看待近在咫尺的石缸的?这些石缸阵和火化场有某些关联吗?

在2500年前没有铁器的时代,居然造就出了需要铁器才能开凿的石缸,这真的难以解释,还是2500年前这里的古人已经运用铁器生产制造了?编者认为这些石缸可能是用于储藏粮食和猎物的器皿,也可能是古代战争中的一种战术需要。总之,石缸阵又是一个没有破解根据的谜。

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

导言:一提到古巴比伦文明,令人津津乐道、浮想联翩的首先是“空中花园”,它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传说,从远处看去,它就像吊在空中的花园,美丽壮观得让所有人惊叹,然而,由于历史的变迁,空中花园早已不复存在,它只存在于人们的无限遐想中,更有人说它并不存在,这是为什么呢?古巴比伦空中花园曾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据希腊历史学家描述,巴比伦空中花园建造在皇宫广场中央,是一个四角锥体建筑,每层平台是一个花园。远远看去就像悬挂在空中的花园。公元前3世纪菲罗曾描述巴比伦空中花园:“园中种满树木,无异山中之国。其中某些部分层层叠长,有如剧院一样,栽种密集枝叶扶疏,几乎树树相触,形成舒适的遮荫。泉水由高高的喷泉涌出,先渗入地面,然后再扭曲旋转喷发,通过水管冲刷旋流,充沛的水气滋润树根土壤,永远保持湿润……”

然而在巴比伦的记载中,关于空中花园的记述却很少,甚至没有。所有描述空中花园的人几乎都是转述别人的话。也就是说空中花园在希腊古文学中被描述的最多,但在巴比伦却没有多少人知道空中花园。那么,空中花园到底存不存在呢?又是谁建造的呢?

关于空中花园的建造者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传说是由亚述女王塞米拉米丝为供自己玩乐所建。但是历史上并没有塞米拉米丝这个人。另一种是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王为取悦他的爱妃而建造了空中花园,以解他的爱妃安美依迪丝的思乡之愁。

巴比伦空中花园因为空中花园只存在人们的描述中,而众多描述它的人也都没有亲眼见到过,并且科学家也一直没有找到它的遗址,只是绘画出了空中花园的想象图。所以很多人认为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只是杜撰出来的。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当亚力山大的士兵们到达了富饶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并看到了巴比伦时,他们深为眼前的美景所震撼。当他们后来回到崎岖不平的家乡时,带回了有关美索不达米亚的令人惊叹的花园和椰子树……有关尼布甲尼撒的宫殿……以及有关巴别塔和金字型神塔的各种故事。是诗人和古代历史学家的想象力把这所有的元素混合在一起制造出了世界奇观之一。有些记载甚至认为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实际上指的是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在其都城尼尼微修筑的皇家园林。

19世纪末,德国考古学家在巴比伦城发现一个半地下、面积约1260平方米的长方形建筑物。这个建筑物是由两排对称的小屋组成,中间还有一个走廊,小屋周围用围墙环绕。在其中的一间小屋中有一口开了三个水槽的水井,考古学家分析它可能是用来安装压水机的。因此,他们认为这个地方有可能就是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的遗址。当年巴比伦人用土铺垫在这些小屋坚固的拱顶上,层层加高,栽种花木。至于灌溉用水则是依靠地下小屋中的压水机源源不断供应的。然而到目前为止,人们在巴比伦发现的文字记载中还没有找到关于空中花园的确切记录。

但是不少的学者相信空中花园是存在的。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尼布甲尼撒王死后的20多年,波斯入侵巴比伦,他们改变了流经巴比伦的幼发拉底河的河道,使巴比伦失去了最重要的水源。那么,即使空中花园存在过,也会因为缺水而变得面目全非。也有人说空中花园是因为风化等自然原因消失的。

岁月流逝,也许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此刻就躺在厚厚的黄沙下,期待人们去发现;也许它只是人们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