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自然界未解之谜全集
14756700000050

第50章 罕见的大灾难(3)

还有人认为厄尔尼诺的出现与地球自转减慢有关系。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地球的自传速度就破坏了过去十年尺度的平均速度分布的规律,一反常态呈4~5年的波动变化,一些较强的厄尔尼诺年平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度发生重大转折年里,特别是自转变慢的年份。地转速率短期变化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变化呈反相关,即地转速率短期加速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降低;反之,地转速率短期减慢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升高。这表明,地球自转减慢可能是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分析指出,当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加速时,赤道带附近自东向西流动的洋流和信风加强,把太平洋洋面暖水吹向西太平洋,东太平洋深层冷水势必上翻补充,海面温度自然下降而形成拉尼娜现象。当地球自转减速时,“刹车效应”使赤道带大气和海水获得一个向东惯性力,赤道洋流和信风减弱,西太平洋暖水向东流动,东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因暖水堆积而发生海水增温、海面抬高的厄尔尼诺现象。

近年来,科学家对厄尔尼诺现象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释,即厄尔尼诺可能与海底地震,海水含盐量的变化,以及大气环流变化等有关。

虽然如此,但是厄尔尼诺现象还有许多没有解开的谜团:如,①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巨大的暖水流何处而来的?热源在哪里?②太平洋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有没有自身的规律?例如,它发生的周期长短受什么制约?它的发生与衰弱,以及强度变化,是否有代表性的信号?如果有征兆,反映在哪里?③引起厄尔尼诺的暖水团和北太平洋顺时针大洋环流,以及南太平洋的逆时针大洋环流是否有某种关系?④正因为厄尔尼诺全球性的破坏性极大,能否利用海洋各要素的变化规律预报它呢?⑤南方涛动与厄尔尼诺之间有联系吗?如有,其内在机理又是什么?等问题。

100多年来,著名的厄尔尼诺年有:1891年、1898年、1925年、1939—1941年、1953年、1957—1958年、1965—1966年、1972—1976年、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进入20世纪末期以后,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次数呈递增的趋势,如何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和控制它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还有待科学家作进一步的研究。

印度洋海啸为何发生

导言: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据统计,已有超过30万人死亡,这可能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死伤最为惨重的海啸灾难。海啸发生后,人们纷纷研究海啸发生和造成这么惨重损失的原因,一时间各种猜测横空出世。

阴谋论。阴谋论者认为是一种绝密生态武器的实验引起了地震,这种绝密武器可以通过电磁波控制地震的发生,从而引起海啸。他们认为印度、美国等国预先知道即将发生海啸,却不予以制止,似乎在掩盖什么。因为发生海啸前,美国曾经接到海啸警报,但是美国只是向它在印度洋的军事基地发出了警告,并没有向亚洲国家发出警报,因此美国的军事基地在那场海啸中没有受到损失。有人便问,为什么美国官方对这场即将来到的毁灭性灾难保持缄默呢?但是科学家说世界上还没有一种生态武器可以引起地震或强烈的海啸。而印度洋海啸是由于板块断裂,造成了地震,引发海啸的。况且,人为操纵的爆炸和地震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因此阴谋论根本是无根据之说。

人为原因。科学家对损失惨重的斯里兰卡附近海域进行研究后称,印度洋海啸之所以造成如此大的伤亡与当地珊瑚被大量非法盗走与开采有关。因为珊瑚礁可以有效阻止海浪的冲击并使其明显降低高度,但是斯里兰卡西南部的珊瑚礁群基本上都被破坏,失去了天然的“围墙”,海啸引发的滔天巨浪就可以“乘虚而入”了。而在印度洋沿岸珊瑚礁保护较好的岛屿却没有受到特别惨重的损失。因此有人说,珊瑚礁被破坏是印度洋海啸造成重大灾难的一个原因。此外,为了吸引旅游,很多的房屋建筑被建在离海岸较近的地方,这也让一些看到海啸的人来不及逃脱而被海浪吞没。

地层骤裂,巨能骤释。科学家研究发现,引发印度洋海啸的直接原因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洲板块相互挤压,引发强烈地震;地震又使地层断裂,巨大的能量骤然爆发出来,从而引起了海啸。

有人说印度洋海啸的发生是给人类的提示,如果当时印度拥有较为完善的海啸预报系统,就不会造成这么惨重的损失了。印度洋海啸虽然距今已有4年的时间了,但留给人们的是永远无法忘却的血的回忆,也是永远被记住的人类空前的一场灾难,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善待自然。

横扫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

导言:台风和飓风都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因发生的地点不同而叫法不同,在美国一带称“飓风”,在菲律宾、中国、日本、东亚一带叫“台风”,在南半球称“旋风”。2005年以来,大西洋上共形成了26次热带风暴,横扫全球,其中14次威力达到飓风级强度,无情地冲击着沿岸各国,特别是给美国南部及中美地区带来严重灾难。

8月25日,“卡特里娜”飓风横扫美国佛罗里达州及墨西哥湾沿海地区。飓风夹着暴雨,肆虐在海滨城市街道间,所经之处,电力中断,道路淹没,并使美国新奥尔良市防洪堤决口,市内80%的地区成为一片“汪洋”,造成1200多人死亡。新奥尔良市所在的墨西哥湾地区是产油区,占美国国内原油生产能力的35%,飓风造成了墨西哥湾附近三分之一以上油田被迫关闭,七座炼油厂和一座美国重要原油出口设施也不得不暂时停工。上万名灾民躲在新奥尔良的超级穹顶体育馆和新奥尔良市的会议中心,为了把这些难民疏散到离这里500多千米的休斯敦临时收容所,州政府动用了400多辆公共汽车。这次天灾还引发了人祸,为了抢夺水和粮食,8月31日,一伙抢掠者冲进一家商店,抢走储存在那里的冰块、水和食物。还有的抢掠者劫持了警方装满了食物的卡车。新奥尔良市的一家疗养院原本准备了足够吃10天的食物,但一群人冲进疗养院,把住在那里的80多名坐着轮椅的人撵走后,把食物据为己有。不过,还有很多抢掠者并非因为饥饿作案,新奥尔良市一家医院的停车场里,很多汽车的电池和音响被人偷走。随后美国派出几百名警察进驻新奥尔良市,全面维持近乎瘫痪的秩序。这场大灾难给美国造成经济损失达340多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飓风越来越“猖獗”了呢?人们几乎把目光同时投向了全球变暖上。

一些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可以显著加强台风活动,并且已经导致了更强烈的台风活动。他们的主要依据是:全球热带气旋在过去的30年总体有显著增强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与热带气旋发生发展区域的海温升高趋势相吻合;全球热带海温升高似乎是唯一能解释全球强热带气旋(4~5级飓风强度)过去30年在不同海域显著增加的因素;全球热带海温升高可以从理论上说明强热带气旋增加的物理机制;动力模型显示,在全球变暖气候背景下,强热带气旋发生频率有增加的趋势。并且他们认为2005年的大西洋飓风的罪魁祸首就是全球变暖。 美国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的学者认为,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热带飓风的不规则性可以解释为自然波动;而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积累改变了自然轨迹,对大气的影响表现为飓风在数量和强度上的变化。

但也有一部分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对热带气旋的影响没有前者所说的那么明显,至少到目前为止尚无充分的证据表明全球变暖已经造成了更多的强热带气旋。他们的主要依据是:30年的资料太短,无法说明长期的热带气旋变化趋势;过去30年强热带气旋增加的趋势可能是观测手段改变和对气旋强度确定过程中所造成的误差的产物;由于全球变暖同时使对流层上部增暖等因素,将完全或部分抵消海温增暖对热带气旋的强度变化的影响;当前气候系统的内在周期变化可以解释过去30年的热带气旋频率及强度变化。

有专家认为全球变暖对台风活动影响的主要问题是:台风历史资料的记载时间和可靠性还不能满足现在的研究需要,由于可靠的历史资料并没有记述详细,使得这些资料对研究全球变暖这样的长过程对台风的影响自然显得十分的牵强。另外,科学界对台风活动强弱的定量计算没有一个公认标准,而对于西太平洋的台风来说,全球变暖所引起的哪些气候变化和台风活动有关系还不明确,因此说全球变暖对台风有影响这个结论还为时过早。

台风是全世界影响力以及破坏力较大的自然灾害,全世界每年因为台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计。

恐怖的菲律宾泥石流

导言: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它能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菲律宾是泥石流常发区,使得菲律宾各地经常造成大批的人员死亡或失踪。2006年在菲律宾中部发生的泥石流灾害中,仅菲律宾吕宋岛东海岸的雷亚尔镇就由306人丧生,152人失踪,许多建筑被毁。其附近的纳卡尔城也有130多人死亡,100人失踪。在金萨胡冈村,被泥石流毁灭的房屋约有500间,还有一所小学校,当时全校还在上课。据一位名叫达里奥·利巴坦的幸存者回忆说:“当时就好像火山发生爆发一样,所有的一切都被泥石流碾碎了,我看到没有一座房子能继续竖立在原地。”

当时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在得到台风预报后曾经下令各方都做好应对台风袭击的工作。但是由于谁也没有想到这次台风会是如此严重,当台风袭来时,再加上前一场台风过后留下的泥浆、房屋和桥梁残骸,给菲律宾军方的救灾行动带来了很大困难,一些地区船只和车辆几乎寸步难行,大型的救灾设备无法运进灾区……

而造成这次泥石流的原因,据菲律宾科学家调查后认为可能是由于连降的暴雨所致。还有人说是过度砍伐森林所致。据说当年莱特岛连日暴雨使得山体出现了大面积的滑坡,许多大树甚至被连根拔起。菲环保组织曾指责说,非法砍伐森林的活动进一步加剧当地的水土流失,很可能会酿成新的灾难,但是虽然如此,到最后还是酿成了灾难。

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全球泥石流暴发次数急剧增加。如1970年5月,秘鲁发生7.8级大地震,引发瓦斯卡兰山特大泥石流灾难,使秘鲁容加依城全部被毁,近7万人丧生。1998年5月,意大利那不勒斯等地突遭罕见的泥石流灾难,造成100多人死亡,2000多人无家可归。如果说以上两次的泥石流是难以预料的,但是1985年11月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泥石流的暴发则是早有预兆,但是人类还是难逃厄运。据说在鲁伊斯火山喷发的一年前,当地就已经出现了异常现象,一些专家指出,火山喷发很可能造成大面积的泥石流。但是政府却未能引起重视,以至于当鲁伊斯火山喷发时,泥石流瞬间将距离50千米外的阿美罗镇吞没,造成2.3万人死亡,13万人无家可归。但是也有人说虽然这些专家的预言在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但在当时没有人相信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预报泥石流的机制和方法至今仍不完善。

由于泥石流属于较大型的自然灾害之一,故人们还无法控制泥石流的发生,而目前应对泥石流的最主要办法仍是防御。但是在预知泥石流发生的时间方面人类的研究也依然有限。随着时间,我们相信人类一定会找出可以准确预报泥石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