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自然界未解之谜全集
14756700000012

第12章 海洋动物之谜(3)

螃蟹的背面有一个硬壳,包住整个身体。从背面只能见到前面的一对眼睛,两对触角对及两侧的五对足;从腹面看,眼和触角的后面是螃蟹的嘴,嘴的外表有三对薄片状的颚足,下面便是螃蟹的脐。螃蟹的头部和胸部完全长到一起,只有上面提到的眼、触角及口的存在,使人猜到它们所在位置应该是头的位置。不过,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口部外面的三对颚足是属于胸部的,所以,螃蟹的头部与胸部在外表上已无法区分开了。由于螃蟹背面的硬壳覆盖在头胸部上,所以叫做头胸甲、头胸部腹面的蟹壳叫做胸部腹甲。螃蟹的十条腿就长在胸部腹甲的两侧,第一对像钳子,叫螯足,可以用来摄食和格斗;后四对用来步行,叫作步足,每只都由七节组成,从末端起分别叫做指节、前节、腕节、长节、座节、基节及底基。节与节之间由不同的关节相联,形成一个杠杆系统,大多数蟹类头胸部的宽度大于长度,而且步足又是伸展在身体的两侧。这样,当螃蟹爬行时,只能靠一侧步足弯曲,用指尖抓住地面,另一侧步足尽力向外伸展,当指端够到远处地面便开始收缩;而原先弯曲着的一侧步足同时伸直,把身体推向相反的一侧,也就是说向侧方向前进了一步。不过,由于这五对步足的长度不同,真正的运动方向是指向侧前方。

不是所有的螃蟹都是横行的。螃蟹的横行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体形的影响。在沙滩上生活的长腕和尚蟹,身体较窄,四对步足可以前伸,因此,它们运动时常是向前奔走,而不是横行。还有,在海藻丛中生活的蜘蛛蟹,步足细长,身体长大于宽,他们能在海藻上垂直攀爬。所以,不能简单地用“横行”两个字来形容螃蟹的运动。

神奇的海豆芽之谜

导言:海豆芽是海陆动物界最有研究价值的动物之一。它的存在不但不符合进化论的原理,也对一个物种的生存极限提出了挑战。是什么原因使它躲过了地球上几次大的生态劫难,又是什么原因,在物种进化方面它停步不前。科学家们绞尽脑汁想找到答案。海豆芽是一种生活在海里的小动物,当海水退潮的时候,人们常常可以在海边的沙滩上找到一种样子像黄豆芽的小动物,这就是科学界十分重视的活化石——舌形贝。它是世界上现有生物中历史最长的,到现在已经有4.5亿年了。这种贝的体形奇特,上部是椭圆形的贝体,如同一粒黄豆,下面是一个可以伸缩的、半透明的肉茎,就像一根刚长出来的豆芽,所以人们又叫它“海豆芽”。

海豆芽虽然有两层贝壳,但它不属于贝类,而是属于腕足类。它的肉茎粗大,能在海底钻洞穴居住,肉茎还能在洞穴里自由伸缩。海豆芽大多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海域,一般水深不超过20~30米。它们生存的环境,是海浪巨大、环境变化剧烈、生物众多的世界,海豆芽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与它们那特有的生活方式分不开。

海豆芽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洞穴中隐居,只是靠外套膜上面的3根管子与外界接触,呼吸空气,摄取食物。海豆芽的胆子很小,只有在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才小心翼翼地把头探出来,一有风吹草动,就赶紧缩进洞里,把贝壳紧紧闭起来,一动不动。

生物学界普遍认为,一个物种从起源到灭绝,一般不超过300万年;一个属从起源到灭绝,也不过就是800万~8000万年。可是海豆芽却有4.5亿年的历史!在这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庞大而又强悍的动物都灭绝了,而小小的海豆芽却生存至今。这种情况在生物发展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位生物界的“老寿星”?除了它独特的生活方式外,还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这些还都是谜。

生物界有一个基本的进化规律,那就是任何物种都是从低级向高级,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演化而来的。可是海豆芽却是一个例外,在漫长的历史中,他们的生活方式居然没有发生什么显著的变化,体形也一直那么大。这显然违反了生物进化的原则,向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了挑战。如果能把海豆芽之谜揭开,恐怕生物学上的有些原理就要重新改写。

太平洋上的怪尸之谜

导言:海洋中不被人知的秘密太多了,海洋中不被人知的动物也不知还有多少。虽然有些偶然的机会可以让人类有幸见识一点,可是这一点机会又可能被人类中的无知之辈浪费掉,而徒增他人的遗憾。科学研究是一项高尚的事业,但要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科研就如无源之水,是不会取得成果的。1977年4月25日,阳光明媚,在新西兰克拉斯特彻奇市以东50千米的海面上,日本大洋渔业公司远洋拖网渔船瑞洋九号正在捕鱼,在船员把沉到海下300米处的渔网拖上来时,所有人都惊呆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庞然怪物的尸体被裹在网里。为了看个明白,人们用绳子绑在怪尸中部,让起重机把它吊起来。这是一个类似爬行类动物的尸体,它长着细长的脖子,小小的脑袋,两对巨大的鳍,它的肚子内腹已空,五脏俱无。后经研究分析,它已死了半年至一年时间。虽然尸体已开始腐烂,但整个骨架还保持完整。人们用卷尺测得怪物的身长约10米,颈长1.5米,尾部长2米。在船上捕鱼多年的船员说它很像传说中的尼斯湖怪兽。

正当船员惊诧不已,议论纷纷时,船长赶到了,见大家聚集着议论一具腐烂发臭的怪尸体,他害怕船舱里的鱼会受到腐烂物的影响,所以命令大伙把那怪尸扔回大海。人类极有可能认识一种新动物的机会,就这样令人遗憾地毁掉了。

万幸的是,船员矢野道彦拍了四张照片并做了记录,还画了几张怪兽骨骼草图,几位细心的船员也留了四五十根怪物的鳍须。从彩色照片上,可清楚地看到怪兽的大脊背,整个身躯肌肉还很完整,只头部露出白骨。从身体大小看,只有巨鲨、鲸、大乌贼才可与之相比,可这怪尸的小脑袋和腹部对称的两对巨鳍,却是鲨鱼和鲸所不具有的。由于没有实物与已知的各种古生物和动物化石骨骼作比较,所以无法确定怪兽究竟属于哪一种动物。日本生物学学家们非常感慨地说:“如果带回一个小小的牙齿骨骼也好啊!”

怪物到底是什么?人们的看法很不相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近代的大鲨鱼;二是古代的蛇颈龙。英国伦敦自然博物馆的奥韦思·惠勒认为,以前世界各地的海滨附近曾发现许多奇特动物,结果它们都是鲨鱼。这个怪物可能是鲨鱼,鲨鱼没有硬骨骼,是一种软骨鱼类,当它死后腐烂时,颈部和鳃部首先从躯体脱离,于是就呈现出躯体前端的一个细长“脖子”,尖端像个小小的头。惠勒的论述使许多人信服。

持蛇颈龙说的却坚信:①鲨鱼的肉是白色的,怪兽却是赤红的;②鲨鱼体内积蓄的尿是利用海水的浸透压力,从全身排出,没有排尿器官,因此特别有经验的渔民都能闻出来鲨鱼肉有一种尿臭味。但当时船员却无人从怪兽尸体上闻到这种尿臭味。③倘若是鲨鱼,那么死后半年多具有软骨的鲨鱼是很难用起重机吊起的。因为尸体腐烂时,随之变化的尸体软骨架无论如何承受不了约2吨的身体重量。而且,鲨鱼只在肝脏里有脂肪,而怪兽有较厚、包裹着全身肌肉的脂肪层。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论据即怪兽的头部呈三角形,这是爬行类动物独有的特点。专家把蛇颈龙的化石骨骼与怪兽的骨骼草图作了比较,不论整个骨架结构,还是局部的鳍、尾、颈,都有惊人的相似之点。应该强调的是:怪兽骨骼草图是根据矢野的推测画的,并不完全准确,但它的结构与短颈蛇颈龙非常相像,因此这种蛇颈龙说是有一定根据的。日本漫画家石森章太郎根据骨骼草图,又画了一幅怪兽的复原图,按此图看来,它可真像一条蛇颈龙。

1977年9月1日、19日,日本召开了两次有关怪兽的学术研讨会,与会者是鱼类学、古生物学等各方面专家。他们经过研究分析综合各方面意见,写出了9篇论文。12月15日会议主持人东京水产大学校长佐木忠义向报界发表了日本学术研究的结果:从怪兽的两对巨鳍、长尾巴、长身体、身体表面都是脂肪等特点来看,它和已知的鱼类是完全不同的动物;从怪兽鳍须的化学成分来看,得不出鲨鱼的结论;从分类上看,它很可以代表全新的未知的一大类动物。

太平洋上的怪尸到底是什么?人们希望有一天怪兽的踪影会再现,来揭开这个奇谜。

人腿鱼怪之谜

导言:海洋是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人们曾为它编造出许多美丽的童话。有时,人们真的发现童话中的怪物在自己的身边出现,他一定会惊诧不已。而对于相对迷信的人来说,他们也一定把它看成不祥之兆,许多千载难遇的科学发现机会就这样被浪费掉了。唉!愚昧比贫穷更可怕呀!前不久,渔民们在阿拉伯海的浅水湾中,意外地捕捞到一条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人腿鱼怪。当地居民看到这令人毛骨悚然的鱼怪后,疑惑碰上了魔鬼般的不祥之物,便纷纷惊慌地离开现场。来这里参观的一名外地游客带着摄像机,他好奇地拍下这一珍贵的镜头。英国鱼类学家克·卡雷勃认为,毋庸置疑这张照片是真实的,毫无虚假之处,它清晰地反映出鱼怪全貌。长期以来这种最神异的海洋生物一直被人们视为具有传奇色彩的神话中的鱼怪。

19世纪中期,埃·格雷顿爵士首次对这种神奇生物作过详述。今天,许多科学家认为,鱼怪即便不是神话,也早已从这个世界上销声匿迹了,尽管经常传来消息说,有些目击者亲眼见过这种神奇生物。然而,对科学家来说,实在太不走运!迄今为止,连一条真正的鱼怪也没得到。

1993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条死鱼怪被海潮冲到海滨浴场的岸边,但遗憾的是,当专家们赶到现场时,这条鱼怪早已腐烂变质得臭不可闻,已无法将其保存下来。这张鱼怪照片的摄影者叫伦·多纳秀,他颇有感触地说:“当时现场的围观者很多,我甚至用手亲自去触摸了这条鱼怪,它的肉体还挺结实哩!一点儿没有腐烂变质。这条大鱼怪只是多长出一双人腿,说它是大腿还不完全是大腿,不过,跟大腿几乎没多大区别。”

当时,伦·多纳秀请求当地老百姓帮忙,准备将其用酒精浸泡进行防腐。他打算给渔民们扔下一大笔钱,把鱼怪赶快运到附近的任何一所大学,可是,大学在哪儿?往哪儿运呢?这时,又出现了麻烦,渔民们死盯住鱼怪不放,他们用迷信的方式对伦·多纳秀说:“据传,这条怪鱼是魔鬼的变种,如不将其放回大海,真主会惩罚这里的渔民们。”于是,渔民们用一条小船将这条鱼怪运回大海将其沉入水中,同时,将他们捕捞的其他水产品也全部抛入大海。

当地渔民认为,这条鱼怪不是鱼,而是海妖的侍从。然后,渔民们转身又向摄影者扑去,准备将他手中的摄像机夺走一并投进大海。恰好,摄像机握在摄影者伦·多纳秀的手里,他趁渔民们不注意一下子溜走了,终于摆脱了这些愚昧的渔民,才幸亏保存下这张珍贵照片。

“鱼怪”一词的意思是“半鱼半人”或“美人鱼”,相信这种鱼怪真实存在的科学家把它称作“半鱼半人海洋生物”,即一半是鱼,另一半是人。

目前还知道存在美人鱼和半变态水生生物,它们都是怪兽,它们只是上半身器官是人的,下半身器官是动物的,照片上的这种鱼怪却恰恰相反,它的上半身是动物的,而下半身是人的。这些半鱼半人的海洋生物究竟是怎样繁殖的,眼下还尚不清楚,所以,某些科学家认为,半变态水生生物和鱼怪的出现纯属从偶然到偶然的某种海洋生物的偶然变异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这条鱼怪,与它长的一双人腿紧挨的部位根本不是女人的臂部或人的其他器官,而是一条天生的鱼尾,它的一双人腿看上去几乎很像半鱼半人的海洋生物的生理特征,所以在关于“生物偶然变异现象的”学说中,似乎有过某种论述。据诸多的目击者介绍,这种半鱼半人鱼怪几乎栖息在所有温带海域里,例如,格雷顿爵士就曾在希腊沿海发现过这种鱼怪。

当然,鱼怪照片是很有说服力的佐证材料,非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和研究这种半鱼半人海洋生物的生理构造和生活习性,但令人遗憾的是,像这种价值连城的鱼怪活标本并未落入科学家的手中,所以鱼怪也许成为永久之谜了。

印尼巴巴岛上的巨蜥之谜

导言:海洋总是带给人惊奇,谁见过栖息在陆地上的高4米,长15米的巨蜥,可科学家们却看见了在海中栖息的这样的巨蜥,那么这个巨蜥是海洋中最大的蜥蜴吗?谁也不敢回答,这只巨蜥有多少岁了,它又在哪里繁殖生育?更不会有人给出答案。在印度尼西亚的班达海上,坐落着一个渺无人烟的岛屿——巴巴岛。几年来,澳大利亚一支科学考察队在这个岛连续进行了古生物学考察。1995年秋,考察队员在这里的一次异乎寻常的考察中险些丧生。

考察队领队奥古斯托逊博士说:“当时,我们去那里寻找残存的动物化石。这次考察应是多年来考察和研究的总结,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