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宇宙神秘现象未解之谜全集
14756500000011

第11章 八大行星之谜(2)

首次在金星大气中直接测量的是前苏联的“金星4号”,于1967年10月18日打开降落伞,降落于金星大气中。

首次软着陆成功的是前苏联的“金星7号”,它于1970年12月15日降落于金星表面,送回各种观测资料。

前苏联从1961年开始,直至1983年,共发射飞船16艘,除少数几艘失败外,大多数都按原计划发回不少重要资料。

美国在1962年发射“水手2号”以后,又在1978年5月20日和8月8日先后发射“先驱者金星”1号和2号,其中“先驱者金星”2号的探测器软着陆成功。至此,美国也先后有六个探测金星的飞船上天。

金星有着橙黄色的天空。金星的高空有着巨大的圆顶状的云,它们离金星地面48千米以上,这些浓云悬挂在空中反射着太阳光。这些橙黄色的云是什么呢?原来竟是具有强烈腐蚀作用的浓硫酸雾,厚度有20~30千米。因此,金星上若也下雨的话,下的便全是硫酸雨,恐怕也没有几种动植物能经得住硫酸雨的洗礼。

金星的大气又厚又重。金星的大气不仅有可怕的硫酸,而它的压力也是惊人的。我们地球的大气压只有一个大气压左右。在金星的固定表面,大气压是95个,几乎是地球大气的100倍,相当于地球海洋深处1000米的水压。人的身体是承受不起这么大的压力的,肯定在一瞬间被压扁。

金星的大气中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占了气体总量的96%,而氧气仅占0.4%,这与地球上大气的结构刚好相反。金星的二氧化碳比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多出1万倍,人在金星一定会因缺氧而死。这里常常电闪雷鸣,几乎每时每刻都有雷电发生,让你掩耳抱头,避之不及。

金星就像太上老君的“火炉”。地球上40℃的高温已经让人很难受了,但金星表面的温度高得吓人,竟然高达460℃,足以把动植物烤焦,而且在黑夜并不冰冻,夜间的岩石也像通了电的电炉丝发出暗红色光。金星怎么会有这么恐怖的高温呢?这也是二氧化碳的“功劳”。白天,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金星的地表很热,二氧化碳具有温室效应,就是说大气吸收的太阳能一旦变成了热能,便跑不出金星大气,而被大气挡了回来,二氧化碳活像厚厚的“被子”,把金星捂得严密不透风,酷热异常。再加上金星吸收的热量更是越聚越多,热量只进不出,从而达到了460℃的高温,比最靠近太阳的水星白昼的温度还要高(水星白昼约430℃)。

温室效应使得昼夜几乎没有温差,冬夏没有季节变化。因而金星上没有四季之分。

其实,地球上也有温室效应,只不过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只有3.3%,所以地球温室效应远不如金星的强烈。但是,就是那么点二氧化碳,已可使地球的平均温度达到17℃。近年来,工业污染加剧,致使地球上二氧化碳有增加的趋势,地球的气候也逐渐有变暖的趋向。如果严重时,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陆地将被淹没。如果不想让地球变成金星,我们就要更好地爱护我们的家园。

金星上如此恶劣的环境,是以前的人们不曾想到过的。这位曾经是地球“孪生姐妹”的金星,一旦把这个面纱掀起,人们对金星上存在生命的幻想也就破灭了。

不过,人们头脑中还有一丝希望,那就是,金星上有水吗?

金星有很少量的水,仅为地球上水的十万分之一。这些水分布在哪里呢?由“金星13号”和“金星14号”探测表明,在硫酸雾的低层,水汽含量比较大,为0.02%,而在金星表面大气里有0.02‰。金星表面找不到一滴水,整个金星表面就是一个特大的沙漠,在每日的大风中尘沙铺天盖地,到处昏昏沉沉。金星地表与地球有几分相似。金星因为有大气保护,环形山没有水星、月球那么多,地面相对比较平坦,但是有高山。山的高度的最大落差与地球相似,也有高大的火山,延伸范围广达30万平方千米。大部分金星表面看起来像地球陆地。不过,地球的陆地只有十分之三,其余十分之七为广大海面。金星的陆地占六分之五,剩下的六分之一是小块无水的低地。至今金星表面还没有水。

金星自转是卫星中最独特的。自转与公转方向相反,是逆向自转。换句话说,从金星上看太阳,太阳是从西方升起,在东方落下。

金星逆向自转,是用雷达探测金星表面根据反射回来的雷达波发现的,还知道金星自转十分缓慢,每243天自转一周。如果我们在金星上观看星星,每过243天,才能在天空看到同一幅恒星图景,如我们以太阳为基准测量金星自转周期,仅仅是116.8个地球日。因为,在这段时间,金星沿公转轨道前进了很大一段距离,在这243天中,可以看到两次日出和日落。所以,一个金星日是116.8个地球日,金星上的一天等于地球上116天多。

木星的巨大红斑

导言:木星是八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人类曾数次实地考察过木星上空,美国发射的航天器解开了从地球就可观察到的木星红斑之谜。可是木星红斑为什么经久不息?形成红斑的大气旋又从何而来?比起对月球的探测,木星离我们实在是有点远了。人类只能先近后远,循序渐进。木星,是离太阳较近的第五颗行星,而且是八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比所有其他的行星的总质量大两倍(地球的318倍)。木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4332.589天,约合11.86年。

木星除了色彩缤纷的条和带之外,还有一块醒目的标记,从地球上看去,就成一个红点,仿佛木星上长着一只“眼睛”,大红斑形状有点像鸡蛋,颜色鲜艳夺目,红而略带棕色,有时又鲜红鲜红。人们把它取名为大红斑。

其实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木星那鲜亮的红斑。意大利天文学家卡西尼在1665年首先觉察到,木星上有斑痕,并以此红斑为标志,测出了木星自转的周期,是在9时50分到9时56分之间的范围。这与现在公认的赤道部分的自转周期9时50分30秒相当吻合,这在当时天文观测仪器相当简陋的情况下是很不简单的成就。

从那时起又过了三个世纪,人们一直看到这块红斑虽然颜色有浓有淡、大小有增有减,但从未消失过,成为木星上醒目的永久性标志。这也是科学家观测、研究、讨论的课题。

大红斑十分巨大,南北宽度经常保持在1.4万千米,东西方向上的长度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最长时达4万千米。也就是说,从红斑东端到西端,可以并排放下三个地球。一般情况下,长度为2000~3000千米,大红斑在木星上的相对大小,就像地球上的大洋洲。

大红斑之“红”也有特色,它的颜色常常是红而略带褐色,时常有着变化。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大红斑呈鲜红色,从未这么好看过。1951年前后,也曾出现淡淡的玫瑰红颜色;大部分时间,它的颜色比较暗淡。

人们对大红斑的颜色问题有很多解释。有的提出那是因为它含有红磷之类的物质;有人认为,可能是有些物质到达木星的云端以后,受太阳紫外线照射,而发生了光化学反应,使这些化学物质转变成一种带红棕色的物质。总之,这仍然是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