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看懂中国经济的第一本书
14755200000007

第7章 中国经济走自己的路,让他们说去吧!(3)

幸或不幸,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与新一波经济全球化历程相契合,有效而全面地推动了中国的成长。通过参与全球化历程,我国提高了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都获得了长足发展,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然而,在欣喜地看到全球化有利一面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威胁。其中,尤以部分幼稚民族工业为甚。

以汽车工业为例,2010年中国几大汽车集团中,上海集团的合资产品占全部产品的91.37%,一汽集团的合资产品占全部产品的59.53%,东风集团的合资产品占全部产品的49.01%。在中国汽车市场日益火暴的今天,中国的汽车工业并没有像表面看起来那么风光。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增速低于整体市场平均增速。其间,乘用车自主品牌销量为315.6万辆,同比下降了0.82%。

事实表明,无论是市场换技术还是股权换技术,都没有真正从跨国企业手中换来先进的技术,中国民族工业依旧在下游奋力地挣扎。著名的汽车评论员杨再舜甚至发出“中国商用车应该放弃民族汽车工业”这样的质疑。

退出WTO,或者说不参加国际分工,这样的言论当然过激。无论如何,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分享的红利还是显而易见的,只要我们能妥善地保护好我国仍显幼稚的部分重要民族工业,对外开放依然是我们坚定的选择。

5.金融危机,为何唯中国优雅从容

雷曼兄弟公司是为全球政府、机构、公司和投资者提供金融服务的一家多元化投资银行,是美国的四大投行之一。自1850年创立以来,迄今已有160年的历史。它是《商业周刊》评出的2000年最佳投行;2001年,被收入标准普尔100指数;2002年,被《国际融资评论》授予“年度最佳投行”称号。就是这样一家历史悠久、信誉卓著的美国投行,于2008年9月15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这个案例在政界、经济界和学术界影响极大,但对普通的中国百姓来说,有可能并不以为意。那么,下面一个故事,则值得引起关注了。

一位极善言谈的朋友,经常在QQ群聊中给大家制造欢乐,很多人将他视为知己。不久之后,他成为一家企业的副总,已经鲜少在群里出现。又过了两年,也就是2008年,他再次在群里活跃的时候,我们都感到很奇怪。以他的能力和经验,似乎不会被无端炒鱿鱼。

经过问询,才知道他所在的外贸企业陷入低谷,人员极其过剩。至于原因,他也有点儿茫然,不知为什么,突然间生意就不好做了。

后来我们都知道了“罪魁祸首”原来是发轫于美国的金融危机。雷曼兄弟死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美国金融危机发轫于次贷危机,而全球金融危机又发轫于美国金融危机,就是这样一个因果链条。

危机来袭,伤害的不仅仅是经济,也摧毁了人们生活的信心。美国一向是全球经济的支柱,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将美元作为最坚挺的外汇储备。然而,2008年的华尔街,人们面对的无奈现实却是:假设去年你有1000美元的现金,如果买了雷曼兄弟的股票,现在你已一无所有;如果你买了AIG的股票,现在你只剩下33美元;然而,如果你只是碰巧全部买成了啤酒,那么喝完后你至少可以依靠卖易拉罐赚回214美元。

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美国和欧盟的金融体系都岌岌可危,美国除了“两房”和美国国际集团被政府接管之外,五大银行基本上全部垮掉,其他商业银行也都陷入困境。至于股票市场的动荡、各国货币的贬值和外资出逃等现象,更是在意料之中。实体经济同样难逃厄运,世界银行同期发布的全球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只能达到3.9%,比上一年度整整低了1个百分点。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全部进入衰退;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虽然远离西方经济中心,但也难逃影响。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率也从上一年度的11.9%下降到9.4%,而印度、俄罗斯等国经济增长率也分别下降了1~2个百分点。

危机来袭,“救市”是所有国家的共识。财大气粗的美国,在2008年10月1日的国会会议上通过了全年投入85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英国也不甘落后,推出了高达千亿英镑的金融救援计划,并于次年决定在二级市场上收购中长期英国国债;德国政府通过“金融市场稳定方案”,为银行提供4000亿欧元的债务担保,建立了800亿欧元的特别基金。法国、日本也纷纷出台了金融援助和振兴市场计划,试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率先从金融危机中突围。

然而,这些看似宏大的抱负却不堪一击,在危机漩涡中如同随波翻卷的浪花,难以形成强劲的逆流。

在这场汹涌的金融浪潮中,中国虽然也受到了影响,但金融体系依然固若金汤,经济发展势头依然保持强劲。国际社会突然发现,全球危机中似乎还有一座安全的孤岛,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到了中国身上。

在《未触底的中国经济》一书中,作者如此写道:“1944年,凯恩斯提出超主权货币时,响应者寥寥,认为这是一个不能实现的货币理想国。2009年,当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时,全世界都刮目相看。”

如果周小川的这一提议是在2008年之前,相信没有几个国家会赞同;但经历了金融危机后,人们认识到美国经济和金融体系的脆弱,也感受到了中国经济的实力和稳固,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事实上,正是中国在全球经济危机中表现出来的从容和张力,让国际社会认识到崛起的不仅是中国的经济,更是全方位的发展中的大国。

2009年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在线回答网友的提问时谈到了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温家宝表示,中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从2008年6月份开始采取措施,至两会前夕,形成了“一揽子计划”。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大规模的政府投入和结构性的减税,以扩大内需;

第二,大范围内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涉及十大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行业;

第三,大力度的科技支撑。我们准备在两年加快推进科技专项规划,投入1000亿,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后劲;

第四,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单就大家关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我们计划在三年内要投入8500亿。

在整个危机过程中,中国政府显示了强大的自制力、适应力和果断决策的能力。随着危机影响的加深,中国政府及时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从年初的“双防”(防过热、防通胀)调整为“一保一控”(保增长、控通胀)。2008年年底的时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确定将宏观调控方向明确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正如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所说的,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要狠,要准,要实”。事实也是如此:4万亿的投资计划,够狠;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够准;扩大内需、稳定币值、增加美元储备,够实。

谈及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国际社会普遍给予了赞誉。美国财长保尔森就对中国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赞不绝口,认为中国扩大内需的做法,为解决全球产能过剩问题作出了卓越贡献;为了稳定周边经济、尤其是亚洲经济,中国不仅没有限制进口,反而扩大了进口规模,有效地维持了亚洲和周边国家的经济稳定;在美国经济最为脆弱的时候,中国不仅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增加了对美国国债的持有量,超过日本成为美国的第一大国债持有国。这一举措有效地稳定了金融市场和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更让世界惊羡的是,中国在为世界经济做贡献的同时,自身的发展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9.0%;2009年,依然保持了8.7%的增长率。按照经济增长的正常递减规律,这样的增速应该是正常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

与欧美国家疲于应付危机的窘况相比,中国在金融危机中显得优雅从容、张弛有度。